APP下载

高校教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问题和路径研究

2018-11-16杨朝晖

法制与社会 2018年30期
关键词:信仰马克思主义高校

摘 要 由于肩负着成为大学生思想上的指路明灯这一重要责任,高校教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当前时代发展的必须。但是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和社会问题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带来了挑战,高校教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存在一些现实问题,需要采取多方面的举措来解决。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信仰 高校 教师

作者简介:杨朝晖,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思政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10.332

习近平同志曾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高校是年青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高校教师党员在为大学生传道受业解惑的同时,也肩负着成为大学生思想上的指路明灯这一重要责任。因此,高校教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当前时代发展的必须。

一、高校教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时代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到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随着信息化时代的迅猛发展,各种各样的国内外思潮交错相织,复杂多变,这必然会影响当前高校教师的思想意识形态和行为方式,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带来挑战。

(一)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跨国公司的经济活动遍布全球,世界各民族之间的往来互动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的广泛和密切,不同的民族文化、意识形态和宗教信仰通过经济活动、网络信息等渠道迅速而广泛的传播开来,并不断发生着激烈的碰撞、融合与冲突,这就给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尤其是一些西方敌对势力不断的强化“中国威胁论”,试图在意识形态领域对我国进行“西化”和“分化” ,试图通过动摇马克思主义信仰来瓦解中国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瓦解中国人民对党的领导的信任。

在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之下,尤其是通过网络信息的传播,中国的传统民族文化受到巨大冲击,中国的革命精神被有些人质疑,中国的改革开放理念被有些人歪曲,一些共产党员甚至出现背离中国主流价值观的行为。一些西方的宗教信仰随着经济全球化渗透到中国,尤其是渗透到大学生群体之中。由于我国大多数国民没有信教习惯,缺乏对宗教知识的正确认识和了解,许多年青人往往是由于好奇心而接触宗教,但这样就极易被渗透,从而使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年青人群体中的主导地位带来冲击。甚至会出现类似“法轮功”、“全能神”等邪教,严重破坏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二)市场经济的挑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的市场经济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是多种所有制并存的;中国的分配方式在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是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这种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的多元化,使市场经济活跃起来,使百姓腰包鼓起来,使经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但是,这也带来了物质利益的复杂多样,社会组织团体的陆续涌现,社会人员的大量流动,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不断冲击着马克思主义信仰。尤其是对年青人来说,学业压力、就业压力、工作压力、婚姻压力、家庭压力、养老压力等给他们带来了心理的恐慌和理想信念的迷失,甚至会求助于迷信活动,严重违背马克思主义信仰。

同时,一些错误的思潮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开始涌现,例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精致利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这些思潮在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下,发展十分迅速,冲击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起了人们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疑惑与迷茫,使有些人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了质疑。尤其是年青人在面对物质诱惑、利益诱惑时,会对金钱盲目崇拜,理想信念不坚定,很容易动摇马克思主义信仰。比如现在高校中有的大学生申请入党就带着非常强烈的功利性,缺失了对理想信念的初心。

(三)社会问题的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和国内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国社会热点问题也越来越复杂多变,使意识形态领域遭遇精神污染。“如偷税漏税、走私贩私、贩毒吸毒、买因嫖娼、偷盗抢劫、封建迷信现象等,一些党员干部以权谋私、贪污腐化等腐败现象也滋生蔓延。” 一些媒体、一些网友在批评这些热点问题事件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理解不正确,对热点问题的根源分析不透彻,更加推波助澜了这些社会热点问题带给人们的思想冲击,影响了党和政府在人们心中的公信力,使有些人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了质疑甚至是反对。尤其是有一些党员也受到这些社会热点问题的影响,愤愤不平,愤世嫉俗,甚至逃避现实,失去信心。

此外,随著反腐力度的不断深入,“拍苍蝇”、“打老虎”的新闻经常通过网络传播,这本是振奋人心的事情,但总是有一些人,尤其是一些西方势力,借助网络平台恶意渲染中国的腐败问题,特别是喜欢拿原苏联及东欧国家的腐败问题来比照今天中国的腐败问题,发出马克思主义要“没落”的声音,使有些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的年青人,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消极悲观的心理,使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某些年青人群体中成为一种被嘲讽的存在。

二、高校教师坚定马克思信仰存在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信仰,就是指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状态及其理想社会形态的主观确信并以此作为实践的指南。其具体逻辑内涵包括: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性与真理性的坚信不疑。二是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及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追求。三是对无产阶级政党的无比信任。四是对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的坚定执着。” 高校作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接班人的重要之地,高校教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当前依然有一些问题存在:

(一)认知偏差,内化不足

高校教师术业有专攻,在专业知识方面理论扎实,但是在马克思主义信仰上,有部分高校教师依然存在认知偏差,没有真正了解马克思主义,没有正确看待马克思主义,这种认知的偏差使马克思主义信仰没能真正内化于心,是部分高校教师没能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立场有效转化为自身的思想认知、情感意志、能力品德等内在的品质。

特别是从专业学科领域来看,不同专业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程度是不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学科的教师,比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由于专业基础和授课需要,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认识、把握要高于非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学科的教师。一所高校中,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学科的教师并不多,主要集中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任课教师和马克思主义相关学科专业授课教师上,更多的高校教师是非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学科的。非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学科的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多是在自己的中学和大学时期所学的相关课程上,工作之后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并不多,甚至有的教师对马克思主义几乎不了解。因此,很多高校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非常有限,也就没能形成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二)理论脱节,外化不够

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新时代会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内涵,只有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和最新成果,才能够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并将马克思主义外化于行,在职业生涯中践行马克思主义,从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但是,当前的高校教师中,除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学科的教师在教学、科研的需要之下会了解、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和最新成果,其他非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学科的高校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对马克思主义的关注度是不够的,对于中央文件精神、党的各次代表大会文件等,很多高校老师都没有好好学习,即使是参加高校组织的相关培训,有的高校老师也是敷衍了事,从而导致理论脱节,不能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现实行为。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为了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指导日常的工作和行为。在高校中,无论是行政管理岗位,还是教学岗位,无论是日常办公,还是教学、科研,其实都可以运用到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但是,有的高校教师由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不够,理解不深,一知半解,把握不到位,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也就做不到能讲马克思主义、讲好马克思主义、践行马克思主义。甚至在一些高校教师身上出现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倾向,以及迷信思想的回潮和急功近利的心态。

(三)情感淡薄,信仰缺失

高校教师中现在有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这些青年教师出生于和平年代,成长于改革开放之后,没有经历过艰难困苦的时期。而且很多青年教师都是在大学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就进入高校工作,一直就呆在大学这个“象牙塔”之中,没有到社会磨炼的经历,缺少社会的历练。这就使得这些高校教师没有真正体会社会现实,也就不能理性思考社会问题,这种情况下,在遇到市场经济发展中产生的拜金主义等思潮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西方个人主义等思潮时,不能够明辨是非,不能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甚至会弱化或质疑马克思主义信仰。

由于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情感淡薄,有一些高校教师只是把教师职业作为一份谋生的工具,缺少对教师职业的尊重和奉献精神,不思进取,做事马虎,不安心本职工作,甚至把教师职业作为副业,这就使得他们职业信仰缺失,职业道德不达标。而高校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往往集中在大学生身上,没有高度重视对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也就更加弱化了高校教师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情感。

三、高校教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路径

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习近平同志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道:“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也同样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因此,必須采取多方面的举措,使新时代的高校教师能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当好大学生的人生领路人。

(一)领导重视,强化认知

高校领导要高度重视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放到与提高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同等的重要位置。只有让高校教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才能够使高校的教育不偏离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才能使高校教师成为高校事业发展的优秀主力军,也才能够真正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从而培养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高校领导要以身作则,积极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用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指导高校的日常管理工作,指导高校的事业发展决策,在各种会议的讲话中,要融入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只有自己能够正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也才能够将马克思主义信仰贯穿高校的建设之中。此外,高校领导还可以通过亲自开讲座、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等方式,让高校教师看得到领导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视,从而带动大家一起学习马克思主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二)制度保障,长效发展

高校要通过制度建设来提高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实效,进一步完善高校的“工作机制、评估机制和激励机制” 。

在完善工作机制方面,要明确高校教师在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中的主体地位,畅通沟通机制,通过确保高校教师的话语权来增强高校教师的主人翁意识。要借助网络信息手段,通过面谈、研讨、信箱等各种沟通途径,通过教代会、党代会、工会以及其他教师组织,实现与高校教师的有效沟通,让高校教师能够畅所欲言、表达诉求,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高校的发展建设之中来。

在完善评估机制方面,要把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到高校教师的评估体系之中来,把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评优机制的重点,加强对高校教师在思想意识形态、业务学习能力、职业道德与奉献精神方面的行为进行有效评价。还可以建立起专项的思想政治评优机制,对高校教师在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工作中的成绩进行评优。

在完善激励机制方面,高校要通过政策导向,鼓励高校教师要将教学科研与思想进步相融合。用利益机制引导高校教师重视师风师德,重视敬业奉献,将马克思主义信仰融入到自身的工作中。同时也鼓励高校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开展研究,强化马克思主义信仰,还可以建立专项的研究基金,进一步强化对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视程度。

(三)搭建平台,深化学习

虽说“活到老,学到老”,但是由于工作压力、生活压力、家庭压力等的存在,以及个人有可能存在的惰性和拖延性,很多高校教师经常没有时间和精力来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学习不到位,那么当然不能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也不能把马克思主义融入到工作中,更难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因此,高校要为教师搭建学习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的平台,并将参加这些平台的学习作为评优考核的条件,使高校教师能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学习,扎实把握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

例如,可以定期开展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的系列讲座,邀请校内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为高校教师讲课;可以设立关于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研究的专项科研基金,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项科研基金,鼓励高校教师积极申请,深入研究;可以借助网络手段,设置马克思主义理论网络学习平台,还可以设置相关的手机学习软件,让高校教师可以更自由、更方便快捷的学习到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可以开展学校或系部的定期集中学习培训,让马克思主义学习落实到每一个高校教师身上。

(四)宣传到位,营造氛围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可以促进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进一步坚定。

高校人文环境要处处体现“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理念,要从情感上、身心上关心高校教师,处处体现“以人为本”,时时关爱教师群体,使高校教师能够感受到尊重,感觉到温暖。要充分利用高校心理健康方面的资源,帮助高校教师切实解决心理问题,缓解心理压力,保持对工作、对生活的热情,保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用良好的身心状态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校园环境要处处彰显“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理念。可以充分利用校园里的宣传栏、黑板报、横幅标语、广播、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等平台,还可以在教室、走廊、办公室等地方张贴、悬挂马克思主义的画像、格言警句等,将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宣传到位,营造出学习马克思主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良好氛围。

(五)自省自知,积极主动

马克思主义思想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是与时俱进、不断开放发展的理论,是可以让我们可以常学常新的理论。习近平同志在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思想、关于人民民主的思想、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关于社会建设的思想、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思想。” 在新时代,高校教师就是要把习近平同志所说的这些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学透学精,熟练掌握,用以指导日常工作实践。

高校教师要学会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经常反省,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积极主动参加学校和系部组织的学习培训活动,合理分配时间,做出有效安排,多利用网络平台、手机软件等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新成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己,才能真正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动摇。

注释:

蓝蔚.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6,27(2).129,130.

曹桂芝.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路径探究.湖湘论坛.2012(5).44.

恩格斯.《欧根·杜林先生在科学中实行的变革》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467.

习近平.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5月5日,02版.

张霞.加强高校青年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路径思考.毛澤东思想研究.2016,33(3).147.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版).人民出版社.1995.92.

猜你喜欢

信仰马克思主义高校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论信仰
铁的信仰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