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粱种植主要病害的防治
2018-11-16齐敬涛张俊良常海英
齐敬涛 张俊良 常海英
摘 要:高粱是我国北方地区广泛种植的一种农作物,其既可以当粮食食用,又可用于酿酒产业。但是在高粱的种植过程中,频繁的遭到了病虫害的侵袭。本文从影响高粱种植的主要病害着手,对其进行分类并提出详细的防治策略,来保证高粱的产量,减少经济损失。
关键词:高粱种植;病虫害;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435.1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1033091
1 高粱种植中的主要病害
1.1 黑穗病
高粱黑穗病一般包括:丝黑穗病、散黑穗病和坚黑穗病3种,皆属于真菌性的病害类型,主要发病部位在高粱的穗部。丝黑穗病:此病害在抽穗后症状明显,病株一般较正常矮,抽穗前,病穗的下部膨大,苞叶紧实,内有白色棒状物,抽穗后散出大量黑色粉末;散黑穗病:一般为全穗受害,但穗形正常,高粱的籽粒转变成了长圆形的小灰包,会在成熟后破裂,散出里面的黑色粉末;坚黑穗病:患此病害,通常整个植株都会转变成椭圆形的小灰包,外模坚硬,不破裂或只是顶端稍稍破裂,里面充满了黑色粉末。
1.2 条纹病
高粱的条纹病属于细菌类病害的一种,病原的中文名为高粱假单胞菌,在河北、山东、河南、江苏等地普遍发生。主要见病于高粱的叶子,偶尔也会在高粱的叶鞘发病。病原细菌在病原组织中越冬。翌春经风雨、昆虫或流水传播,从植株的伤口,气孔侵入,引起发病。发病时的特征为:患病植株矮小,病斑沿叶脉形成浅红色至浅紫红色条状纹,宽约1~3mm,有时也呈黄褐色,病斑发亮,直至病叶枯萎,严重亦可导致整个植株坏死。
1.3 锈病
此病在高粱的幼苗时期就会出现症状,产生夏孢子堆,附着寄居在叶片上。起初在叶片上形成红色或紫红至浅褐色小斑点,之后随着病原细菌的扩展,斑点逐渐扩大,形成凸起的椭圆形的小斑点,等到其破裂后会出现深红色和深褐色的粉末。
1.4 蚜蟲
蚜虫有着惊人的繁殖速度,在河南地区1a发生20代左右,卵寄居在叶背和叶鞘内越冬,翌年3月下旬开始孵化,在植物的嫩叶嫩茎上取食,之后逐步到高粱上为害;在蚜虫的繁衍生长期间,蚜虫还会分泌大量的甜露,滴落在植株下半部分的叶片和茎上,严重影响了高粱植株的光合作用,导致其不能正常的生长发育,还会出现叶片发红、穗小、颗粒少、味道苦的现象。使高粱产量和品质都急剧下降。
2 高粱种植中主要病害的防治方法
2.1 黑穗病的防治方法
因地制宜,选择抗病良种进行种植,播种时覆盖土层不要太厚,避免细菌生长,从根源上防止病害的发生。采用药剂处理种子的方法来进行防治:2%的立克秀[1]按种子重量的0.1%~0.2%拌种或使用50%禾穗胺按照种子重量的0.5%拌种;应用20%粉锈宁乳油100mL加适量水拌100kg高粱种子;40%的拌种双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2%~0.5%处理,晾干后在拌种,搅拌均匀。对已经受到侵害的高粱植株要及时拔出,进行无公害处理,防止其传染到其他正常植株实行3a以上的轮作,减少土中菌量,此为防治黑穗病的重要措施。
2.2 条纹病的防治方法
应用有效地方法和措施对条纹病进行防治在播种或移栽前,清除田间及四周的农作物残渣和杂草,并进行无公害处理。深翻地灭茬,促进病原体分解。选用抗病品种,无病,包衣,如若未包衣,须用拌种剂如:40%倍液的拌种双或是50%倍液的多菌灵,50%倍液的敌克松或者是50%倍液萎锈灵在0.7%种子重量中拌种。当条纹病发生之后可用10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或6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性粉剂。适时早播种,早间苗,早培土,早施肥,培育壮苗。种植时,控制好植株的密度,间距过大相对产量就会降低,科学灌溉,科学施肥。及时喷施除虫灭菌药,断绝传菌途径,防止病菌传染。
2.3 锈病的防治方法
锈病的防治要在秋末清理农田时,彻底清除残病植株,减少病原体在空气中的传播。适时使用氨肥,在暴雨季节注意排水防涝。锈病发生早期,及时喷洒药剂治疗。
2.4 蚜虫的防治方法
在蚜虫发现初期,种植者可用手将寄居在叶片上的蚜虫拍下,带出田间处理,防止传染。用药物进行防治:每667m2用40%乐果乳油0.1kg,拌细砂10kg,扬撒在植株叶片上;或用40%氧化乐果加10%吡虫啉联合用药,效果较显著(注意应避免高温天气用药,以免发生中毒事件)。
高粱病害的发生,不仅降低了高粱的质量和产量,损害了种植者的利益,而且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要极力推广防治方法与措施,保证高粱的健康生长,扩大其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耿守明.浅谈高粱种植主要病害的防治[J].农业与技术,2017, 37(16):120.
作者简介:齐敬涛(1977-),女,中级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