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信息技术与图书馆员素质提升的内在逻辑

2018-11-16李菲柯平郝广碧

图书与情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图书馆员智能技术现代信息技术

李菲 柯平 郝广碧

摘 要: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对图书馆的变革越来越明显,探讨信息技术与图书馆员素质提升的内在逻辑,对指引图书馆员素质提升及图书馆事业发展意义重大。文章以典型现代信息技术给图书馆事业带来的变革为逻辑起点,在归纳各阶段图书馆变革促生的馆员素质提升内容基础上,构建现代信息技术联动图书馆员素质提升的逻辑模型。结合图书馆智能技术的理论探索与实践趋势,从显性能力和隐性能力两个方面定位了新一代图书馆员的素质提升方向。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图书馆员;馆员素质;新一代图书馆;智能技术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18070

Abstract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hich is represented by intellectual technology is playing a more and more obvious roll on the revolution of library. It is very significant for the instruction of improving librarian's quali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ibrary industry to discuss the inter logic betwe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librarian's quality. The passage is based on the revolution that typical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rings to library industry. After including the improvement of librarian's quality caused by each period's revolution of library, the passage develop the logical model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inked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librarian's quality. The exploration of the library intellectual technology theory, practical tendency and the direction of the improvement of new-generation librarian's quality are also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librarian;librarian's quality;future library

從计算机出现,到移动技术、新媒体、智能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程序化的工作已由或将由智能化的设备完成,图书馆员的业务内容和专业素质也应随现代信息技术升级而不断升级。早在1997年杨光武[1]即开始对图书馆员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关系进行探索,图情领域学者对不同时代馆员素质要求的研究从未间断,但从逻辑上构建现代信息技术升级与馆员素质提升关系的研究稀少。本文通过追溯图书馆历史进程中信息技术发展各阶段所联动的图书馆员素质升级,从而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图书馆员素质提升的内在逻辑,并通过逻辑推演,以期为新一代图书馆员素质转型提供参考性建议,以此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

1 现代信息技术对图书馆的变革历程追溯

信息技术一直是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引擎,自古代印刷与排版技术发明后,文献的出版发行量开始提高,信息传播效率开始加快,为藏书楼向图书馆转变奠定基础。图书馆所利用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包含计算机技术、高密度存储技术、通信技术、数字化技术、多媒体技术五种,其他信息技术也是由上述技术或引申或融合而成的信息技术群。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升级,图书馆也实现了由传统图书馆向图书馆自动化、数字图书馆(传统互联网时期)、后数字图书馆(移动互联网时期)的变革过程,其中标志性的推动技术即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

1.1 计算机操作系统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初体验——图书馆自动化

1954年美国海军兵器中心图书馆将计算机应用于文献检索[2],标志着图书馆开始进入现代信息技术时期。1966年MARC的发明以及20世纪70年代的集数据录入、自动编目、文献检索、数据库管理功能的计算机系统[3]的研制成功(如,20世纪80年代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编制的标准文献管理系统(SLM),能够对中英文标准的采购、登录、编目、检索等业务环节进行管理[4]),标志着图书馆进入了自动化时期,图书馆业务工作开始进入计算机操作阶段。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微型电子计算机在图书馆中普及,图书馆微型电脑通用管理系统也应时而生[5],图书馆业务工作逐渐转向全员工作计算机化。这个阶段,可以视作是计算机及操作系统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初体验阶段,实现了图书馆对采访、编目、检索等业务流程的自动化操作过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进了图书馆馆内交流,促进了馆内工作的规范化,便于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开展,对图书馆建设理念、图书馆教育培训内容、图书馆员的素质都带来了新的变革。但可以肯定的是,现代信息技术对图书馆更深刻的影响源起于通信技术的发展,即互联网应用于以图书馆为代表的数字图书馆阶段。

1.2 传统互联网给图书馆带来的跨时空互联飞跃——数字图书馆

相较于上一阶段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中的显性应用,高密度存储技术、通信技术、数字化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及融合所产生的技术群,为图书馆带来了新的升级能力,其中又以传统互联网代表的通信技术变革最为明显,图书馆自应用互联网技术开始,图书馆事业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产生了质的飞跃:(1)从图书馆资源建设维度来看,随着高密度存储技术、多媒体技术、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图书馆和期刊出版商开始依据自身所拥有的信息资源优势利用数字化技术建立电子数据库,并向电子型、声像型等多媒体信息资源发展;20世纪末21世纪初,出现了融合发展的BBS技术、电子邮件技术、超文本链接技术、远程浏览和下载技术[6],图书馆在进行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基础上,开始网络文献管理系统的开发,直接推动了文献信息传递工作的开展[4],间接推动了数字图书馆平台的建设;(2)从图书馆服务维度来看,以传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技术发展缩短了信息交流的时空距离,也同样缩短了图书馆与图书馆、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时空距离,直接推动了以联机目录为标志的图书馆馆际合作的开展,促进了图书馆之间的资源共享、促进了图书馆信息服务方式和服务受众的变革,如2005年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推出的联合参考咨询网,使参考咨询服务从以前与用户面对面交流、书信交流等方式拓展到广大网络用户与广大网络馆员的即时交流;(3)从图书馆形态来看,自1994年美国DLI-1“数字图书馆创始计划”开始,图书馆在电子阅览室、WEB网站的基础上开始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这对图书馆的建设理念、图书馆员素质均提出全新的升级要求。但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并没有给予数字图书馆止步的机会,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新型多媒体技术的迅速成长,也加速了数字图书馆的移动服务能力建设。

1.3 移动互联网时代指引图书馆的用户思维服务导向——后数字图书馆

随着以第三代移动通讯技术、第四代移动通讯技术和WLAN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出现,数字图书馆已经不能满足用户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任何图书馆的任何形态信息的需求。移动互联网不但开启了后数字图书馆时代,更使图书馆开启了用户导向的思维时代,让图书馆泛在化服务成为了图书馆这阶段的主要特征。具体体现在:图书馆Wap网站的建立,使用户能够随时随地访问图书馆网站[7];图书馆客户端应用的开发应用,能够为用户随时随地提供信息检索、图书馆信息资源访问、参考咨询等服务[8]。同时,以微信、微博、推特、脸书、自媒体平台等为代表的新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加强了图书馆与用户间的多维互动,为图书馆参考咨询、信息推送等服务提供了更便利的渠道,为主动式、嵌入式服务提供了技术平台。可喜的是,现代信息技术升级带来的图书馆服务变革,使图书馆开始真正摆脱了物理空间对其服务的束缚,服务思维由原来的图书馆主体转化为以用户为主体,开始了全新的服务功能定位;但不能忽略的是,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图书馆服务模式、服务理念升级的同时,对图书馆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图书馆员素质的大幅度提升。

2 图书馆变革联动的图书馆员素质提升轨迹跟溯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升级,图书馆形态一直在不间断地发生变化,相应的图书馆员素质要求也随之不断提高。领域学者对图书馆员素质的研究虽从未间断,但具体表述仍未尽相同,如王力军认为图书馆员素质包括政治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专业素质、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五个方面[9];徐振云[10]认为图书馆员素质应该包括图书馆员的意识、图书馆员的知识、图书馆员的能力三方面内容;程焕文认为“图书馆人”应当具备创造性、进步性、社会性和时代性等本质特性[11];吴慰慈则从图书馆员教育的角度提出了图书馆员应具备职业道德素质、业务知识素质、现代信息应用素质、信息检索技能素质等方面素质[12]。综合相关研究成果,结合时代背景,立足信息技术升级视域,现代图书馆员的素质主要由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技素质、信息素质、心理素质、社交适应素质等五种素质构成(与素质相关的外在能力表征见表1)。图书馆员的五种素质中,文化科技素质、信息素质、社交适应素质、心理素质一直随着信息技术升级而不断提升,但爱岗敬业等思想道德类素质并不会随信息技术发展而改变。因此,图书馆员在具备思想道德素质的前提下,应主动提升文化科技素质、信息素质、社交适应素质、心理素质以适应图书馆发展需要。

2.1 图书馆自动化时期的图书馆员素质缓慢提升

以计算机操作系统应用为核心的图书馆自动化时期的图书馆员素质提升主要表现在文化科技素质和信息素质两个方面:(1)文化科技素质提升体现在:①计算机网络知识。图书馆员在学习计算机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利用相关知识使用和维护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操作系统(DOS系统和Windows系统等),如1980年莫少强等人被委派学习DJS-130电子计算机程序设计和使用[4];②图书馆与情报相关知识。图书馆员的知识结构随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而产生变化;计算機技术的发展对于图书馆员的外语要求也越来越高;(2)信息素质显性提升体现在:①资源整合能力。图书馆员根据计算机相关知识制定MARC编目规则,促进文献目录在图书馆计算机系统的有序排列[13],促进馆内文献流通;②信息搜集能力。图书馆员利用计算机技术为图书馆编制自动化集成系统和标准文献管理系统,促进图书馆在采访、分类、编目、流通等业务流程的自动化[14]。这一阶段图书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处于起步阶段,馆员素质能力提升主要体现在计算机网络知识、图书馆与情报相关知识、学习能力、科研能力、语言能力、资源整合能力、信息搜集能力、信息鉴别与处理能力八个方面。相较于后续发展过程来看,此阶段的图书馆员素质提升相对缓慢,但为下阶段图书馆员素质提升奠定了坚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

2.2 数字图书馆时期的图书馆员素质爆发式增长

以传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技术推动图书馆走向数字图书馆时期,馆员的素质在上一阶段累积基础上又进入了爆发式增长阶段。这一时期图书馆员素质提升主要由文化科技素质、信息素质、社交适应素质三个方面构成:(1)文化科技素质体现在:计算机网络知识。图书馆员学习网页制作、网站维护、数据库等网络技术来构建图书馆网站和数字图书馆平台;(2)信息素质体现在:①信息搜集能力。馆员从为图书馆引进单一印本文献为主向电子型、声像型、多媒体型等数字型信息资源转变,对于图书馆员的资源整合能力和信息搜集能力的要求明显提高。②资源整合能力。图书馆信息资源载体形式变化和图书馆联机目录的使用使图书馆员在组织和描述信息资源时注重格式的统一和兼容;(3)社交适应素质体现在:①信息导航能力。图书馆员利用以数字图书馆为主的对外窗口为用户提供联合参考咨询、信息推送等多元信息服务[15];②市场能力。图书馆员将多媒体型的数字信息资源上载到图书馆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平台上,通过图书馆联盟等形式为用户提供跨空间的信息传递工作,促进信息的传播。这一阶段图书馆信息技术发展呈现迅猛态势,图书馆员素质提升也处于爆发阶段,相较于上一阶段的图书馆员基础业务能力而言,科技文化素质与信息素质较上阶段均发生变化,同时社交适应素质开始初步体现;市场能力、竞争能力、团队意识、人际关系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非传统业务能力的重要性凸显出来,这一发展特征也与互联网的交互性特点保持高度一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用户需求的不断增加,图书馆员的“软”素质要求逐渐显现。

2.3 移动互联网时期的图书馆员“软”素质意识萌芽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以移动图书馆为代表的图书馆信息技术升级,相较于上一阶段,馆员素质提升在文化科技素质、信息素质、社交素质三个维度素质继续保持更新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心理素质维度,共由四个方面构成:(1)文化科技素质体现在:计算机网络知识。Wap技术和客户端编程语言的发明使图书馆员要能够设计出适用于移动终端的图书馆网页;(2)信息素质体现在:信息鉴别与处理能力。这一阶段图书馆员不再局限在图书馆物理空间中,即不只筛选鉴别图书馆藏信息的有效性,还需要对信息大环境中的垃圾信息和无效信息进行筛选鉴别;(3)社交素质体现在:①市场能力。从图书馆早期的短信服务到如今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应用,这对图书馆员参考咨询服务和信息推送等信息服务的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信息推送内容的多元化、嵌入化和参考咨询服务的随时化、泛在化;②竞争能力。自媒体平台的出现使图书馆员要在市场环境下与其他类型的信息运营商竞争,提高图书馆在信息服务市场的参与度,如文案能力优秀的馆员通过图文、小视频等多媒体型信息为用户提供生动、形象的信息推送[16];(4)心理素质体现在创新能力。图书馆员在提供信息服务的同时,面临的是公民日益增长的知识与信息需求和不均衡的、非精准的信息服务方式之间的矛盾,这就要求图书馆员时时思变,为图书馆注入新的活力。心理素质作为馆员的“软”素质,在图书馆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越发明显,“软”素质建设意识开始萌芽。

3 现代信息技术与图书馆员素质提升

在计算机技术、高密度存储技术、通信技术、数字化技术、多媒体技术五种信息技术为主体并不断融合衍生的现代信息技术群背景下,图书馆也历经从传统图书馆发展为图书馆自动化、数字图书馆、后数字图书馆的新型图书馆形态。可以预见的是,现代信息技术升级不会止步,随着融合而生的新型图书馆形态也不会停止,相生相伴的图书馆员素质也将不断升级。从图书馆自动化时期的两维素质,到数字图书馆时期的三维素质,以至到后数字图书馆时期的四维素质,每一类素质与之联动的现代信息技术升级内容又不尽相同。因此,探求信息技术升级与图书馆员素质提升的内在逻辑,有利于图书馆员通过识别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规律,从而预判图书馆的变革趋势,并具备相应的素质与之匹配适应。本文在追溯信息技术升级与图书馆员素质提升联动关系基础上,绘制了逻辑映射关系图(见图1)。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层与图书馆员素质层之间的映射轨迹,可以得出两者之间存在三种联动关系:显性联动关系(深色线条指向)、隐性联动关系(浅色线条指向)、不联动关系(无线条指向)。

3.1 信息技术与图书馆员素质提升的显性联动

从图中五种信息技术的显性联动指示对象来看,这五种技术发生变化,会相应联动图书馆员具体素质及能力的提升过程,具体指向为:(1)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图书馆,图书馆员素质提升的是资源整合能力,即馆员利用计算机对文献信息进行描述、组织的能力;(2)高密度存储技术推动了信息资源载体形式的变化,对于图书馆员的资源整合能力和信息鉴别与处理能力要求进一步提高;(3)数字化技术的发明要求图书馆员显著提高资源整合能力,即图书馆员将以纸质载体为主的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加速其传播效率;(4)以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技术使图书馆员在具备之前素质的基础上必须提高信息搜集能力和综合反应能力来应对市场环境中用户不断增长的信息需求;(5)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图书馆员在应对信息市场环境中必须提高信息导航能力、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整体来看,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高密度存储技术更倾向于对图书馆员信息资源管理维度的素质提升,具体涉及到信息资源建设、信息描述、信息组织等业务内容;通信技术与多媒体技术更倾向于面向信息用户、面对信息市场的信息服务维度的素质提升,实质上对图书馆员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3.2 信息技术与图书馆员素质提升的隐性联动

纵观图书馆自动化、数字图书馆及后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脉络轨迹,现代信息技术升级除显性推动图书馆员素质提升外,也推动了图书馆员隐性素质的提高,具体表现在:(1)现代信息技术升级不断推动图书馆员的文化科技素质提升,即图书馆员计算机网络和图书馆与情报学相关知识结构在不断变化,学习能力、科研能力、语言能力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升级也不断提高,这也直接推动了图书馆员整体素质的提高,为图书馆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知识、智力基础;(2)现代信息技术升级从侧面提升了图书馆员的自我调控能力,主要指图书馆员在应对现代信息技术升级带来的挑战和服务不同类型的用户时调控心态的能力;(3)通信技术的发展被动提高了图书馆员的服务意识,即通信技术升级,图书馆员服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用户,并解决用户提出的不限于与图书馆有关的用户。通信技术将图书馆中心升级为用户中心,将图书馆孤岛串连成图书馆群落,这对图书馆员自我修养提高到新的认知层面,图书馆员素质跨出传统业务维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3 图书馆员稳态提升的“软”素质

从信息技术升级与图书馆员素质提升逻辑映射图中还可看到,其中涵盖了图书馆所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和图书馆员的主要素质及能力,通过指引映射关系可以明晰信息技术推动图书馆员素质提升的内在逻辑关系。正如上文研究结论,每项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都会对图书馆员素质提出新的要求,图书馆员相应的信息素质、社交适应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科技素质都会发生改变。但无论信息技术如何发展,有些基本素质是图书馆一直要求的,如图书馆员的爱岗敬业、服务意识、组织管理能力、市场能力、团队意识、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等。这些素质不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过多质的改变,而它们也是图书馆员面对未来一切变化的最核心竞争力,是图书馆员的“软”素质。无论这些“软”素质是刚刚被现代信息技术所激发而萌芽,还是一直存在于图书馆员的素质体系,图书馆员都该不断地稳步提升这些“软”素质能力。

4 智能時代的图书馆员素质指向

4.1 智能图书馆的理论思潮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智能技术的出现,国内外对于智能图书馆发展的理论探讨从未停止。2013年《国际图联趋势报告》提出了关于图书馆服务和图书馆信息技术发展的五个趋势[17];《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7图书馆版)认为图书馆在未来将会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学术报告、图书馆服务平台、物联网、在线身份六项新信息技术[18];Younghee Noh[19]则认为情境感知技术、开放资源、大数据、云服务、增强现实、最新显示、创客空间和图书馆员4.0等关键词可以表述智能图书馆的形态。从智能技术发展至今,图书馆界一直在探讨智能图书馆的定义并试图进行模型构建,利用越来越多的智能技术推动图书馆智能服务发展,推动智能图书馆目标的最终实现[20]。可以想象的是应用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数字孪生、对话系统等技术的图书馆都会推动信息服务向更纵深维度发展[21]。现代信息技术的升级使图书馆为用户提供定制的、个性化的、精准的、智能的、泛在化、主动式的、嵌入式的信息服务或知识服务[22],乃至智慧服务成为可能。

4.2 智能图书馆的技术发展与应用

从图书馆的发展实践来看,智能技术已经应用于图书馆各个方面,如中国知网利用大数据技术建设的个人数字图书馆平台提供个性化服务;Ex Libris开发的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Alma图书馆管理系统提供辅助决策、预测性信息检索等功能[23];美国国会图书馆提供的基于云服务的云存储、在线协作、共享服务,实现了数字资源的永久访问[24];清华大学设计的基于智能对话系统的机器人“小图”提供参考咨询服务;佛山市通过建设基于物联网技术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和街区自助借还书机,逐渐实现了我国文化领域的15分钟文化圈[25];美国迈阿密大学引入的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智能排架系统,减少了文献排架的繁杂程序[26];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引进的基于在线身份的人脸识别系统,实现了用户“刷脸”进馆[27]。 从应用实践来看,智能技术在图书馆还处于弱应用阶段,其他如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模型等强人工智能技术,图书馆尚未进入应用阶段。虽然如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在图书馆应用的前景光明,但受到市场化因素的影响,图书馆需要等待专业化厂商开发、生产出商业化成果[27]。智能技术给图书馆带来了新的业务流程和服务模式,新一代图书馆员也因此面临着素质再提升的考验。

4.3 智能技術背景下图书馆员素质提升指向

智能技术时代,随着以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云服务、智能对话系统等计算机技术的提升,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易用性明显提高;随着以物联网、在线身份、云服务为代表的通信技术的稳步发展,信息传递及共享的方式更加多元;随着增强现实与智能对话系统等多媒体技术的大众化操作、各种便捷化智能产品的购入,均使得图书馆员本就相对弱化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在未来图书馆的发展中作用越发不明显。从图书馆的业务流程来看,越来越多的基础性、程序性工作将可以实现被智能技术替代,图书馆员除基础的智能化设备控制操作能力外,更好地开展信息服务、知识服务乃至智慧服务,将是与智能技术竞争的决定性因素。结合前述信息技术与图书馆员素质提升逻辑关系分析结论,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为内核的智能技术群对图书馆发展作用的智能技术背景下,图书馆员服务所需的信息素质(数据素质)、心理素质、社交适应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显性体现在竞争能力、创新能力、综合反应能力、资源整合能力、信息搜集能力、信息导航能力的需求提升;隐性能力包括服务意识和自我调控能力的提升需求(见图2)。

首先,结合图书馆工作内容,图书馆员显性能力具体提升需求体现在:(1)数据素养提升需求(时代背景下信息素养的升级),馆员要改变过去低效的、不精准的信息服务方式,利用大数据分析在用户倾诉需求之前提供适合用户的信息服务内容[28];(2)信息服务内容拓展需求,智能技术的发展,使图书馆员能够摆脱程序化的业务工作,如流通工作和简单的参考咨询工作已经可以用效率更高、无时间限制的机器来解放馆员,馆员更多地去组织参与读者活动,充分焕发图书馆物理场所及虚拟空间的应用价值;(3)信息技术应用需求,由于图书馆将从自主研发图书馆信息技术向更多购买和定制智能技术和系统转变,馆员的智能技术学习将更多体现在相关智能技术应用方面,如增强和虚拟现实的使用来提升用户的满意度;(4)资源组织需求,未来信息市场越来越强调全民知识共享,所有公民将通过全球信息和知识网络结合在一起,从而消除文化、利益和国籍的差异[29],图书馆员要能从人们分享的海量知识数据资源中选出优质的信息资源,进行资源建设与管理。

其次,图书馆馆员仍需隐性提升的是服务意识和自我调控能力,提升需求体现在:(1)智慧服务意识导向,随着图书馆智能技术的发展,图书馆员为用户提供精准的、嵌入式的图书馆服务,变被动为主动服务将从理想变成现实。如何引导用户需求,超越用户预期,将是新一代图书馆员服务的重点,因此图书馆员应在提供知识服务的同时探索智慧服务;(2)自我调控需求体现在,面对智能技术将越来越替代图书馆的传统工作,传统型馆员将被越来越边缘化,馆员需要及时调整心态来面对信息技术升级带来的挑战,通过一系列自我升级过程,在一波又一波的智能技术巨浪到来之前,做好准备,抓住转型发展机遇。

5 结语

对图书馆来说融合升级的现代信息技术,是图书馆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图书馆人前行的方向与使命。如何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升级的进程中,实现预判并协助图书馆员更加从容的转型,是图书馆发展过程中应加以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追溯现代信息技术对图书馆变革的轨迹、图书馆变革所带来的馆员素质的升级历程,探索信息技术与图书馆员素质升级之间的联动映射关系,并通过逻辑推理探索智能图书馆时代图书馆员应提升信息素质(数据素养)、心理素质、社交适应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以期为未来图书馆员素质提升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引。

参考文献:

[1] 杨光武.图书馆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J].图书馆建设,1997(5):54-55.

[2] 杨思洛.美国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现状及趋势[J].图书情报工作,2005,49(5):131-133.

[3] 孙一钢.融合、创新、引领——论信息技术在图书馆发展中的定位和作用[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5(3):1-5.

[4] 莫少强.我国图书馆技术史上的先行者和探索者——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自动化建设回眸(1980-2012)[J].图书馆论坛,2016,36(8):25-36.

[5] 胡振宁.上下求索 与时俱进——深圳大学图书馆计算机管理集成系统(SULCMIS)发展历程回顾(1985-2015)[J].图书馆论坛,2017,37(6):36-44.

[6] 黄海,李正强.佛山市图书馆集成系统的应用与迁移(1993-2016) ——兼论图书馆集成系统的选型[J].图书馆论坛,2017,37(7):68-73.

[7] 曾瑞,赵跃龙.基于WAP技术的移动图书馆研究与设计[J].图书情报工作,2009,53(21):106-109.

[8] 杨艳妮,明均仁,张杰.基于Android的移动图书馆APP功能设计与实现[J].图书馆学研究,2015(7):24-30,23.

[9] 王力军.图书馆建设与管理丛论[M].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2013:10.

[10] 徐振云.2003年以来图书馆员素质问题研究述评[J].情报科学,2006(5):788-792.

[11] 程焕文.图书馆精神[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7.

[12] 吴慰慈.图书馆学新探[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10.

[13] 唐晓玲.我国现代图书馆目录形式探讨——亦谈机读目录取代卡片目录[J].图书馆建设,2000(5):57-59.

[14] 何跃兵.探讨图书馆机械自动化[J].兰台世界,2014(2):45-46.

[15] 孙一钢,张炜,谢强,等.国家数字图书馆的数字阅读服务与推广[J].图书馆杂志,2016,35(10):4-8.

[16] 张欣.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宣传推广创新模式的构建[J].图书馆学刊,2017,39(12):28-32.

[17] 西尼卡·西皮莱,邹小娅.乘风破浪还是随波逐流——解析IFLA趋势报告[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4(4):18-21.

[18] NMC.NMC Horizon report:2017 Library edition[EB/OL].[2017-09-29].http://cdn.nmc.org/media/2017-nmc-horizon report-library-EN.pdf.

[19] Younghee Noh.Imagining Library4.0:Creating a Model for Future Libraries[J].The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2015,41(6):786-797.

[20] 初景利,段美珍.智慧图书馆与智慧服务[J].图书馆建设,2018(4):85-90,95.

[21] 祝森生.大数据时代关于智慧图书馆的几个研究问题探讨[J].图书与情报,2013(5):126-128.

[22] 王天泥.知识咨询: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增长点[J].图书与情报,2013(2):74-77.

[23] 韩佳,汪莉莉.图书馆管理服务创新与下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以Intota和Alma为例[J].图书馆杂志,2015,34(11):82-87.

[24] 陆颖隽,郑怡萍,邓仲华.美国图书馆的云服务[J].图书与情报,2012(3):16-21.

[25] 黄百川.构建市域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新路径——佛山市智能图书馆建设的实践与展望[J].图书馆杂志,2014,33(10):74-79.

[26] 杨强. 基于增强现实的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4.

[27] 傅平,邹小筑,吴丹,等.回顾与展望:人工智能在图书馆的应用[J].图书情报知识,2018(2):50-60.

[28] 陈茫,周力青,吕艳娥.大数据时代下的图书馆移动服务创新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4(1):117-121.

[29] Masuda Y.The information society as post-industrial sociery[M].Tokyo:World Future Society,1980:71.

作者簡介:李菲(1982-),女,长春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南开大学商学院在站博士后,研究方向:图书馆学教育;柯平(1962-),男,南开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公共文化服务;郝广碧(1996-),男,长春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现代信息技术。

猜你喜欢

图书馆员智能技术现代信息技术
浅析信息时代院校图书馆员的职业素养
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运用研究
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人工智能技术探究
高中政治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整合的思考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武术教学中的应用解析
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烟草设备自动化系统浅析
图书馆员去职业化问题与馆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
关于高职院校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