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的秘密及其道德教育意义

2018-11-16熊芹菁

求知导刊 2018年28期
关键词:内心世界成人秘密

熊芹菁

一、儿童秘密的存在境况:遭遇着成人世界的围剿

秘密是具有社会属性的人类共有的经验。尼尔·波兹曼说过没有秘密就没有童年,每个人都有童年和珍藏的童年秘密,秘密是心灵的觉知和体验。儿童的秘密不仅反映了儿童自身内部世界的关系,也反映了儿童与他人的关系。

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儿童往往难以避开成人的干扰,也没有多少空间来保守自己的秘密。在家里,他们受到父母的监督,在学校,他们受到教师的注目。家长和学校一方面紧盯学习成绩,不探求孩子的内心需求;另一方面又通过监控、施压、强迫等手段来阻止儿童秘密的产生。

现代社会成人文化占据了主导地位,对弱势的儿童文化构成了强大的围剿之势。现代媒体的内容无所不包,暴力、恐怖、灾难,甚至是黄赌毒等。网络和媒体的传播很难向这些年幼脆弱、经验不足和有依赖性的儿童保守秘密。成人世界流行的一切,儿童比成人更容易进入角色。在成人文化的强力殖民下,儿童纯洁无瑕的童话世界迅速成为过去时[1]。

学校教育对儿童的秘密进行着“透视”,不仅通过物化的监视把儿童置于“全景敞视”之中,而且通过人际网络的相互监督让儿童更加透明。在这种制度化的生存状况下,儿童秘密空间的界限被迫一次次后退[2]。学校教育致力于寻求严谨而统一的模式和体系,以期对学生进行标准化培养与管理,所谓的标准化成为现代学校的一大特征,体现在时间空间的分配、考试、教材、课程、年级评价等方方面面,借此以监管为名,试图看透学生的一切,使其秘密无处遁形。在成绩至上、学生缺乏个人空间的学校教育里,少有人关注到儿童的秘密是否受到尊重。

在社会和学校的惩罚制度下,秘密也是一种社会现象。现代学校是极具理性化和秩序性的互动空间。教师作为权力核心,对学生行为进行规范和控制,而学生需要在教师的要求下控制自己的行为和需求,以期与教师进行积极互动。学校和教师通过纪律对儿童进行规训,而因为害怕和逃避惩罚,儿童自然会将一些事情隐藏起来,就成为了秘密。

在家庭中,亲子关系是从儿童出生时的绝对亲密,随着儿童的成长逐渐疏离,并将一直处于疏离状态(只是疏离的程度有所不同,但都不会回到绝对的亲密)。当亲子间横亘着太多秘密时,就会造成代沟,加深隔阂。当家长发现儿童的疏离后,往往惊慌失措,以“为儿童好”为借口,试图“窥探”他们的秘密,于是儿童为了隐藏和反抗,与父母展开“解密和反解密”的游戏[3]。家长的担忧可以理解,但这样的做法缺乏审慎。从教育的角度看,这样做只会进一步加深亲子间的对抗,加速儿童对成人的心理封锁,结果得不偿失。

二、秘密的产生和发展:反映儿童与周围世界的关系

1.源于自我意识的觉醒

秘密不是儿童与生俱来的,而是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它先伴随着儿童的成长和自我意识的觉醒而出现。自我意识包含了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认知,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因素:我是谁;哪些事物使我成为了“我”。自我意识先来自于对身体的感知,儿童可能在了解自己的身体与他人不同后发现了自己的内心世 界[4]。内心的不可见,正是秘密得以可能的原因[5]。

生命互动的初期,婴幼儿因為无法表达和不会表达成为成人难以理解的秘密。随着逐渐成长,儿童出现不想告诉父母亲人的一些感受时,他们就体会到了秘密神奇的分隔力,体验到保守秘密和释放内心之间的矛盾和困惑,也就因此获得了一种自我意识。并且,在体验秘密的过程中,儿童会发现内心世界看不见的东西,发现人与人之间的界限,明确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学会确定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儿童对内心世界的隐瞒其实是成长和独立的一大标志。

2.源于儿童和成人的斗争

生命之初,儿童是向成人完全开放的,后来儿童要向成人保密,甚至和成人作对,特别是当成人的要求与他们的想法相违背时。儿童的秘密是一个不断斗争和建构的过程。

强加的情感压抑能使人更加渴望快乐和拥有自己的内心世界。成人面临着社会压力,不得不按照某种方式行事,并“教导”儿童哪些行为该做和哪些不该做。然而,这些要求和禁令常常在儿童头脑中产生一定程度的焦虑和欲望,使他们想私下里偷偷去尝试和体验。例如,吃饭时一些儿童常背着家长将饭悄悄倒进垃圾桶里。儿童悄悄地就是为了防止家长发现,家长以“吃饭才能长高”为由要求儿童好好吃饭,可儿童有自己的想法和吃饭的方式,在为吃饭规则和成人的斗争中,儿童不断生成一些秘密智慧,不合意时便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

3.源于建立亲密关系的需要

秘密是儿童在社会交往中产生的一种社会生存本能。在儿童的生长过程中,父母先会因为儿童学会说话而高兴,然后又因为儿童口无遮拦而烦心。由于儿童还不知道如何筛选信息而容易泄露秘密,父母经常会告诫儿童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然后,儿童终于意识到在社交中的说话艺术,学会了保守秘密和隐藏秘密。儿童对秘密的理解是在人际交往中不断学习的,其中包含了对保守和泄露秘密之间的利益计算[6]。

秘密是儿童可用的一种社会资本,它可以用来建立起与父母亲人、教师、同伴间的亲密关系,谁知道这个秘密,谁就能提高在交往中的人际影响力。

三、秘密的教育意蕴:促进儿童的道德发展

儿童在了解秘密、保守秘密、分享秘密的过程中会建立起完整的自我概念[7]。儿童的秘密对儿童成长具有重要的、积极的意义。

1.促进道德心的发展

一方面,秘密有助于培养儿童的道德责任感。年幼时,儿童无法把自己和他人区分开来,缺乏独立性。但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他们发展出了独立意识,开始隐藏内心的感受并独自面对和处理一些事物,拥有了秘密就意味着儿童与周围世界的分离,其责任意识也随之发展起来[8]。保守秘密的能力本身也是一种责任感的表达,当一个儿童有了秘密时,常会在保守和隐瞒秘密之间挣扎,保守秘密意味着责任和承诺。

另一方面,秘密有助于培养儿童的同情心。同情是道德人格的基础,是对他人的不幸能够感同身受,并产生关心、支持的情感和行为[9]。拥有秘密的儿童内心世界也是丰富而深刻的,他们更愿意也更能理解他人的经历和感受,这种移情能力是同情心的关键[10]。与伙伴分享秘密意味着分享自己独特的感受,为伙伴保守秘密意味着理解了伙伴的不安和纠结,同情心在儿童不断地互动中发展出来。反之,同情心又能促使儿童学会倾听和理解,学会为他人保守秘密。

此外,羞耻感是儿童道德人格发展的重要因素,而秘密往往是一些儿童不想让别人知道,甚至是感到羞耻的事情。从这个意义上说,秘密与羞耻感紧密相关,儿童的保密行为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羞耻心的发展。不愿暴露的秘密若被无情揭露,不仅会给儿童带来内心的痛苦,更可能逐渐麻木了他们的羞耻心。保护和疏导儿童这样的秘密对保障他们的健康成长,促进他们的道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丰富内心世界的体验

儿童有与成人完全不同的意义世界。马克斯·范梅南和巴斯·莱维林在书中写道:“孩子们发现自己有了秘密,就意味着他们内心世界的诞生。”[11]。衣橱里、窗帘后、阁楼上、大树下都会成为儿童体验秘密的地方[12]。这些地方成了儿童的私密领地,远离了成人的侵扰,让他们感到安全、隐蔽和放松。此时,儿童的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融为一体,他们自言自语,自由思想,有着紧张、神秘等各种体验。在与自我不断交流的过程中,儿童逐渐熟悉自己、亲近自己,积极定义自己[13]。

正如范梅南所说:“在秘密的体验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可以体会到自我角色的不可确定性、感知自己的内在性情、看到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14]

秘密是儿童自我意识的一部分,标志着自我领地的形成[15]。人更容易在有“秘密”的情况下回归内心世界。秘密为儿童提供了另一种关于秘密世界的生活体验,能够无限接近心中最真实的自我,不断地了解自己,逐渐学会与自我相处,极大地丰富了儿童的内心体验和精神世界。

3.促进儿童亲密人际关系的形成

秘密塑造、介入和保护着一段亲密关系,对别人保守秘密意味着能借此认清和反思自己与他人的互动关系,并寻找合适的方式来适应和促进这段关系。学者Kimberly Corson 和 Malinda J. Colwell对17个3~5岁的儿童进行了半结构访谈,发现儿童会以一种亲密感来看待秘密,他们会为一个特定的人保守秘密,这通常是他们最好的朋友。秘密被他们视为一种特殊的东西,给他们带来快乐,并且常常在游戏或假装游戏中发生。

康德说过,被告知一个秘密就像被赠与一份礼物[16]。形成秘密重要,分享秘密更加重要。有无秘密、有多少秘密被儿童用来作为区分好朋友和普通朋友的标准。儿童与不同的人之间存在不同的“秘密”,也使儿童与不同的人保持了不同的心理距离,随着秘密的产生、分享、保守和泄露,儿童和他人的关系也会相应发生或亲密或疏远的变化。儿童在互动中通过有选择地与他人分享和保守秘密,建立起了亲密的人际关系。

四、儿童秘密之于教育者:需要尊重关注与引导

早在18世纪的启蒙时代,教育家卢梭便大力倡导自然教育,提出教育的目的即培养“自然人”,“自然人”是不受封建传统束缚的人、是身心健康的人、是有个体价值的人,遵循儿童天性的发展是一切教育的出发点。卢梭尊重儿童天性的主张是对现代教育的一大贡献,教育者不再紧盯成人社会,转而开始关注儿童的世界,儿童的秘密也逐渐被教育者发现。美国大教育家杜威承袭了卢梭的这个观点,认为“教育不是从外部强加给儿童的某些东西,而是人类天赋能力的生长”[17],进一步提醒人们关心和尊重儿童。

教育所面对的是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需求,教育的本质是灵魂的塑造,教育的意义在于促进儿童的潜力向着理想的方向发展。兒童的秘密指向的是儿童成长世界的次序性、特殊性和不确实性。作为教育者,在发现儿童隐藏秘密时,不是要失望和指责,而是该反思孩子为什么不愿意敞开心扉、自己又是否能真正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良好的教育要允许孩子存有秘密,但要关注儿童的内心世界,在尊重儿童的基础上,积极了解和关爱儿童,这样他们的心才不会向家长和教师关闭。

家长的关注和儿童的秘密之间存在着张力,秘密试图掩盖,不让人看见,而监督试图洞察一切以防潜在的伤害。在某些情况下,这种逻辑辩证关系就会具有教育的指向。一段健康的教育关系不是来自冷漠和疏远,也不是来自窥探和不耐烦。儿童的健康成长需要成人的监督,需要得到家长和教师的关心和注意,但又不愿被过多的窥探自己的隐私和秘密。因此,家长和教师应该警惕无知、盲从和固执,学会恰当地陪伴、教育和监督,真正了解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有学者指出尊重儿童秘密的前提是要区分儿童的正负性秘密,在尊重儿童的前提下让儿童敢于倾诉内心的负性秘密,引导儿童学会消化这些负性信息。

教育者需要及时了解儿童的情感与需求,在孩子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如此避免给儿童的成长带来无法弥补的伤害,才能发挥儿童秘密的教育意义,才能帮助儿童留住童年的美好。

参考文献:

[1](加拿大)马克斯·范梅南,(荷兰)巴斯·莱维林.儿童的秘密——秘密、隐私和自我的重新认识[M].陈慧黠,曹赛先,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170-171.

[2][3][6][15]王海英.解读儿童的秘密——基于社会学的分析视角[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1).

[4]周晓静,陈秀君.没有秘密长不大[J].思想·理论·教育,2006(2):7-11.

[5](加拿大)马克斯·范梅南,(荷兰)巴斯·莱维林.儿童的秘密——秘密、隐私和自我的重新认识[M].陈慧黠,曹赛先,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114—118.

[7]陈恩黎.孩子,让我陪你一起成长(亲子家庭完美阅读计划)[M].济南:明天出版社,2004.

[8][10]章 乐.秘密与儿童独立自我的建构——兼论儿童秘密的教育遭遇及其应对[J].全球教育展望,2015(7):54-55.

[9][12]卞小莉.儿童秘密在学校教育中的存在境况[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6.

[11](加拿大)马克斯·范梅南,(荷兰)巴斯·莱维林.儿童的秘密——秘密、隐私和自我的重新认识[M].陈慧黠,曹赛先,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130.

[13]李 馨,吴 玲.尊重和呵护孩子的秘密——儿童早期秘密的教育哲学思考[J].教育探索,2016(3).

[14](加拿大)马克斯·范梅南,(荷兰)巴斯·莱维林.儿童的秘密——秘密、隐私和自我的重新认识[M].陈慧黠,曹赛先,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42.

[16]Immanuel Kant,lectures on ethics[M].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17](美)约翰·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赵祥麟,任钟印,吴志宏,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内心世界成人秘密
养大成人
微趣图
愿望树的秘密(二)
我心中的秘密
第十三章 进化的秘密!
神奇的太阳
打开女强人的内心世界
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The Doll’s House——成人世界的缩微模型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