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学习下的电大“学前卫生学”课程实践研究
2018-11-16邹笑
邹笑
一、电大学前教育教学中的现状
(一)授课对象知识经验较少
参与开放教育本科的学生中,年龄较多集中在20~30岁左右,且在专科期间未曾修读学前教育專业,因此学前专业的理论知识相对较弱。他们的工作背景也各不相同,部分从事幼教工作,但从业年限短,对学前儿童卫生学的实践经验也相对欠缺。而该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包括幼儿人体结构特点、生长发育规律、心理卫生、营养、急救措施、疾病预防等知识,不仅需要储备较为扎实的卫生保健理论知识,同时也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幼儿保教实践能力。
(二)学习支持形式较为单一
学习支持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多种形式为其提供学习上的支持,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然而,目前在本课程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学习支持还不够多样化。一是教学形式较为单一。无论是线上的远程教育,还是线下的面授辅导,多以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形式为主。在这种单一的教学形式中,线上教学缺乏小组讨论,面授课堂中也缺少协作学习、实践性教学等多重教学形式,教学环节也缺少混合式教学方法的设计。二是缺乏情感支持。学生来自社会各行业,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要抽时间进行课程学习,难免会遇到种种阻力和困境,从而产生孤独感和挫折感。在线上教学环境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多是以非面对面形式进行的,学生仅依靠教学视频和文字学习,并非能够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情感沟通,教师也无法及时地了解到学生的学习动向和学习状态。
(三)理论学习与实践环节比例失调
“学前卫生学”要求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并重,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必须通过实践操作来增强与巩固学习技能,如幼儿急救措施、幼儿园食谱的制定、幼儿基本护理技能等。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技能实训常受到远程教育的限制,在网络课堂多以教师讲授理论知识为主,学生的实践操作环节难以得到有效开展。以幼儿心肺复苏急救方法为例,学生只能通过视频或文字资源来了解心肺复苏的方法和步骤,但他们没有幼儿人体模型,也没有机会进行实践操作,条件的局限性使学生的学习成果很难得到检验。
二、混合学习概述
(一)混合学习的特点
(1)实现学习形式的优化组合。在学习形式上,面对面学习和基于网络的学习各有其优势和不足,混合学习整合了这两种学习方式的优点,灵活运用教师讲授、学生小组合作以及自主学习等教学形式,有利于提升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2)从教学媒体和信息技术的角度,混合学习做到了学习资源的混合。面对面学习资源主要以传统的教科书、纸质讲义为主;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网络学习资源则以互联网平台、视频等数字化形式存在教学媒体中。多样优质的混合学习资源能够为学习者提供更好的学习支持。
(3)从课堂的师生关系来看,运用混合式学习的教学模式既能发挥教师启发、引导、支持教学活动的主导作用,又能使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主动积极地建构学习认知体系。
(二)设计混合学习活动遵循的原则
(1)整合性原则。在学习内容的设计上,教师应注重知识系统性的相关联结,而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知识要点。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知识有效整合,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2)自主与协作学习相结合的原则。学习者通过自主学习初步获取所学知识,再通过小组讨论与合作,进一步激发学习热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促使在协作讨论中创造性得到建构。
(3)目标导向性原则。明确学习目标是学习者达成良好学习效果的关键,教师应将目标导向贯穿于整个混合学习活动中,在学习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考虑学习者需要完成什么样的学习任务,培养哪些方面的能力,并将这些学习目标清晰地传达给学习者。综上,如何将学习活动设计原则灵活应用于电大“学前卫生学”的课程实践中,成为本研究最想解决的问题。
三、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学前卫生学”课程实践
(一)以职业化为导向,优化教学设计
1.充分了解学习者的需求
修读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中,部分已经从事幼儿园或幼儿教育机构的教学保育工作。但他们由于从业年限较短,在专业技能及教学经验上缺乏经验。经过问卷调查与访谈发现,他们希望在“学前卫生学”课程中,掌握更多的幼儿饮食营养卫生、生长发育的测量、幼儿基本护理技能和幼儿园内的卫生保健工作等专业技能和教学方法。此外,学生们也希望在课堂中多了解幼儿工作中的实际案例,在案例中体会和学习卫生学的专业知识。
2.教学过程职业情境化
根据学习者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在教学中创设职业情境,引导学生以准幼儿园教师身份进入课堂,采用任务驱动法探究课程的知识,解决幼儿园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第一,教师应明确地告知学生每一节课的学习目标,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并检验自己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如在讲解“学前儿童的心理卫生”知识点时,教师提出“寻找最佳幼儿心理教师”的学习任务,学生能够较快进入幼儿教师的职业角色,以教师视角分析和判断学前儿童在发展中遇到的各类心理问题。第二,有针对性地整合或重组知识点,以幼教工作中常见的问题或现象为主要的授课内容。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可以打破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中的内容结构,重新设计教学内容。如在讲授“幼儿传染病”时,教材中未介绍“手足口病”这一病症,但是在幼儿园中,手足口病是幼儿极易感染的常见传染病。因此,可将手足口病作为课堂导入,以幼教现场突发病症的呈现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了解传染病的特点、护理及预防措施。
(二)以学习者为主体,提供多样的支持
1.教学形式的支持
多样的教学形式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远程授课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媒体资源和实例。依据学生平时繁忙没有整块时间学习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微课的形式授课,利用零碎时间进行碎片式学习。传统的远程教学多以网络在线平台授课为主,但学生不一定时刻都在电脑前,因此可以通过推送微信公众号、创建微信学习群、扫描二维码等方式进行微课的发布,学生则可以利用手机端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在教学资源的呈现方式上,采用图文并茂、音频视频相结合的形式,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对幼儿卫生保健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举例,便于学生理解。
2.学习方法的支持
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策略与传统课堂环境下的学习策略都有所不同,需要教師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学习方法。第一,支持自主学习的方法。开放教育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在线学习网的使用和操作,还应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深入思考,积极提问,例如可以在论坛上发表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自己的困惑。第二,支持协作学习的方法。协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小组的学习形式,有助于学习者互相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学前儿童饮食营养卫生”知识时,第一步,进行任务引导——以小组为单位为学前儿童制定一周食谱,这也是协作学习的关键。第二步,指导阅读——呈现六大营养素和学前儿童平衡膳食的学习资料,供小组讨论学习。第三步为组织协作——参与小组交流,对营养的知识点做一些辅助说明。第四步是引导发言——小组达成共识,制定并呈现学前儿童一周食谱。第五步是总结点评——根据学前儿童膳食指南与膳食管理制度,对小组完成的食谱进行评价。
3.提供情感支持
学习者和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者起到非智力因素的支持。教师仅仅回应学生的讨论和答疑是不够的,不论是线上或线下,教师都应关心学生近阶段的学习和生活,成为学生的协作者、倾听者和引导者。在线上,可借助学习平台、微信群组等软件进行沟通;线下则以面对面的形式在课间交流谈心,包括询问该门课程授课内容的难易程度,了解他们是否遇到学习的困境,并协助排解消极情绪,增强学生的自我认同感。
(三)加强混合学习评价,提升有效教学反思
混合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评价包括多方面的评价混合,主要包括教师评价、学习者评价、教学设计评价、教学过程评价和教学媒体评价。第一,在教师评价上,教师应及时进行自我反思,同时采用问卷的形式,调查学生对教师教学与“学前卫生学”课程的满意度和接受度,根据自身情况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薄弱环节,以评价促进教与学的提高。第二,学生是混合学习的主体,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运用多样化手段。将学生评价融入学习过程,通过学生形成性考核作业、小组作业、个案研究等方式,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的持续发展。第三,教学设计的评价应考虑制定的学习目标是否符合教学要求和学习者的需要,教学内容是否适合混合学习环境下的协作学习,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是否体现了混合学习的理念和特点等。第四,教学过程评价应考虑整个教学环节是否发挥了对协作学习活动的有效引导、监控和管理,是否存在教学活动中的问题,并及时调整和改善。第五,教学媒体的评价需考虑远程媒体资源与面授教学媒体的有效性,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利用丰富的现有媒体资源,教学点是否为师生创造了各类便利的条件。
远程教育与面授教育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是开放教育质量的保证。在“学前卫生学”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学习资源的选择上都应以学生为中心,以职业化教育为导向,丰富学生的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的专业知识,提升幼儿教师保育技能。需要指出的是,目前,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正在创建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评价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如何构建适合学前教育专业的混合式学习资源,设计混合式教学方案,仍需要持续的探究和思考。
参考文献:
[1]黄荣怀,周跃良,王 迎.混合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赵建华.混合学习应用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