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价规范化分析
2018-11-16华俊
华俊
一、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现状
1.企业没能实现符合法律和规范的生产经营
现阶段大多数化学企业倾向于追求创建速度,争取尽早获得收益,从而忽视了企业合法合规生产所规定的前提条件。它们没能按照国家对危险化学品创建项目实行安全设施、职业疾病防护措施、环保、消防装置“三同时”的规定严格执行,在没满足安全环保设备竣工验收条件的情況下盲目投入生产,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带来了巨大安全隐患。
2.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没能有效落实
企业为了获得利润最大化,不能按照安全生产费用要求全额投入。企业缺乏排查隐患和治理制度,并未对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进行有效组织和开展,针对检查出的安全问题企业没有给予高度重视。
3.缺乏企业危险源辨别能力
企业重视辨别危险源工作,也缺乏辨别基础操作和异常操作工序危险源的能力,从而无法实现风险预控。
4.企业安全培训教育未能贯彻落实
新上岗工作人员三级安全培训教育落实不到位现象在企业中普遍存在,部分企业培训教育内容不完善,没有规范进行安全培训教育工作,只是做表面工作,且大多数企业都是敷衍应对。
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措施
1.企业需提高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
如今大多数石油石化企业并没有提高对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这增加了石油石化企业在生产期间的风险,从而影响到整个石油石化企业的发展。所以,有关石油石化企业必须强化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意识,尽最大努力使每个安全管理人员全面了解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让其将安全管理和生产工作放到同等地位,只有保证安全才能为企业的经济效益提供有效保障。
2.健全危险化学品登记制度
政府部门应完善危险化学品登记制度的相关法律,并提高监护管理的力度,对没能按时登记的企业要给予严惩,以此引起各个生产企业的高度重视。将国家相关管理标准作为依据对化学品进行管理和监控,创建严格的出库检查、入库检查以及等级制度,全面落实“五双管制制度”,并将存储数量、存储地点以及相关管理人员的信息在公安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进行备案,安保部门定期对顶级制度进行检查和监督。
3.增强应急救援方案的合理性
危险化学品导致的事故和其他类型的事故不一样,其危害性大、扩散性强。所以,为了将危险化学品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相关企业一定要对应急救援方案进行合理化提升,确保在危险事故过程中,能为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提供有效保障。在设计应急救援方案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对危险源、危险类别以及危险程度实施大致考量,并评估应急方案的可行性,最大限度地降低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危害程度,将应急救援方案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为降低企业损失创造有利条件。
4.完善安全管理系统
我国可引入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按照国际公约和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拟定全新的危险化学品管制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并完善现有制度,确保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还需要和危险化学品产业的发展保持一致,不断对法律法规进行修订,并按照不同的工作内容创建不同等级的监管系统,为企业和工作人员人身、财产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总而言之,安全特别重要,如果危险化学品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势必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所以,企业管理人员应该提高对安全管理问题的重视程度,增强安全教育力度,积极组织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将相关安全知识第一时间传达给工作人员。
参考文献:
[1]王欢庆.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7):288.
[2]庄 众,赵 军,路贵斌.高校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实践与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