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踔恣肆,袒露性灵
2018-11-16何语华
何语华
摘 要: 《同金十一沛恩游栖霞寺望桂林诸山》是袁枚青年时代的作品。诗人运用奇特的比喻、大胆的夸张和斑斓瑰丽的想象,采用歌行体的长篇表现桂林诸山的奇异诡谲,将原本沉寂的山峰赋予生命灵性和神秘色彩,笔触恣肆,气势飞动,引用充满奇幻的浪漫主义和强烈的主观主义色彩,是其“性灵说”的早期实践。
关键词: 袁枚 诗歌 赏析
奇山不入中原界,走入穷边才逞怪。
桂林天小青山大,山山都立青天外。
我来六月游栖霞,天风拂面吹霜花。
一轮白日忽不见,高空都被芙蓉遮。
山腰有洞五里许,秉火直入冲乌鸦。
怪石成形千百种,见人欲动争谽谺。
万古不知风雨色,一群仙鼠依为家。
出穴登高望众山,茫茫云海坠眼前。
疑是盘古死后不肯化,头目手足骨节相钩连。
又疑女娲氏,一日七十有二变,青红隐现随云烟。
蚩尤喷妖雾,尸罗袒右肩。
猛士植竿发,鬼母戏青莲。
我知混沌以前乾坤毁,水沙激荡风轮颠。
山川人物熔在一炉内,精灵腾踔有万千,彼此游戏相爱怜。
忽然罡风一吹化为石,清气既散浊气坚。
至今欲活不得,欲去不能,只得奇形诡状蹲人间。
不然造化纵有千手眼,亦难一一施雕镌。
而况唐突真宰岂无罪,何以耿耿群飞欲刺天?
金台公子酌我酒,听我狂言呼否否。
更指奇峰印证之,出入白云乱招手。
几阵南风吹落日,骑马同归醉兀兀。
我本天涯万里人,愁心忽挂西斜月[1]。
屈原、李白、李贺等人的诗歌善于运用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和诡谲的神话传说,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但在明清这样的作品已经不多见。袁枚是清中叶最负盛名的诗人之一,其人个性洒脱,喜好游历,写下了不少雄奇奔放的作品,于奇幻壮美的山水形象中抒发了自由不羁的情怀。《同金十一沛恩游栖霞寺望桂林诸山》堪称其代表作。
一、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乾隆元年(1736),袁枚21岁。这年春天,袁枚远赴广西桂林投奔在广西巡抚金鉷幕府供职的叔父袁鸿[2]。这年夏六月,诗人与金沛恩(在金氏家族的同辈兄第中排行十一)一同游览了位于现今桂林市七星公园内的普陀山和七星岩。诗人有感于桂林的奇山异水,采用歌行體的长篇表现桂林诸山的绚丽奇诡,写得纵横恣肆,新奇炫目。
二、内容和结构
全诗共分六层。
第一层(前四句):写对桂林诸山的总的感受。“奇山不入中原界,走入穷边才逞怪”,奇山异峰不会出现在内地,只有在偏远的地区才会露出峥嵘。袁枚生于杭州,长于杭州,此前未尝远行,如今到达边远的桂林,见到了与江浙一带迥然不同的奇异景色,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奇”与“怪”二字,是他对桂林诸山的总的感受。那么,这种“奇”与“怪”表现在哪里呢?——“桂林天小青山大,山山都立青天外”,青山高耸入云,仿佛把天都挤小了;山山遮蔽青天,仿佛天在青天之外。诗人运用了对比和夸张的手法表现了桂林的山之高、山之多。“山山都立青天外”或脱胎于“三山半落青天外”(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不过因描绘对象不同,也就各得其妙了。起首四句落笔不凡,袁枚本人也颇为自得。《随园诗话·补遗》卷九说:“某太史袭之,作《高黎贡山歌》云:‘巨灵开荒划世界,奇峰驱出中原外。走入穷边绝徼中,掀天负地逞雄怪。似青出于蓝而不如蓝。”[3]
第二层(“我来六月游栖霞”以下四句),写登栖霞山的感受。“我来六月游栖霞,天风拂面吹霜花”,诗人乃是盛夏游栖霞,但山风吹来像霜花一般带着寒意。“一轮白日忽不见,高空都被芙蓉遮”,走着走着,一轮白日忽然不见了,像莲花一样秀丽的山峰把高空都遮蔽了。芙蓉,莲花,比喻秀丽的山峰。李白《望庐山五老峰》诗中有“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句。也有人认为芙蓉指云朵,说“云朵为阳光所照,边呈金色,状似莲花”[4],这样理解或去诗意较远。
第三层(“山腰有洞五里许”以下六句),写游栖霞洞所见所感。栖霞洞,又名七星岩,入口位于栖霞山天玑峰西南半山腰,出口在东麓。洞长一千多米,洞内有大量的石笋、石乳、石柱、石幔、石花,参差错落,形态各异。“山腰有洞五里许,秉火直入冲乌鸦”,山腰的溶洞有好几里深,手持火把往前探看,幽居洞中的蝙蝠被火光和人声惊起,四处乱窜。因蝙蝠多为黑色,故用乌鸦代指。这两句写出了山洞的深长、昏黑与人迹罕至。“怪石成形千百种,见人欲动争谽谺”,洞中的岩石千奇百怪,一个个龇牙咧嘴似地吓唬闯入的生人。争谽谺,张开大口竞相咬人。诗人以拟人的手法把静止的岩石写出了动态。“万古不知风雨色,一群仙鼠依为家”,山洞隐在深山之中,与世隔绝,从远古以来就没有领略过洞外的风声雨色,常年只有一群蝙蝠赖以为家。仙鼠,也指蝙蝠。《中华古今注·蝙蝠》:“蝙蝠,一名仙鼠,一名飞鼠。”[5]这两句写出了山洞的古老神奇。
第四层(“出穴登高望众山”以下十一句),写出洞之后俯望、远眺桂林诸山的情景。走出山洞,站在高处俯望,只见“茫茫云海坠眼前”。唐代宋之问《桂州三月三日》诗中亦有“登高望不极,云海四茫茫”的句子。接下来九句,运用神话传说来写桂林诸山的奇形诡状。“疑是盘古死后不肯化,头目手足骨节相钩连”,(我)怀疑是盘古死后不肯化去,这蜿蜒起伏的群山就是他躯体。诗人以盘古头目、手足、骨节的错综钩连比喻山势的峻嶒瘦硬。盘古,古代神话中开天辟地的人类始祖。《述异记》卷上:“昔盘古之死也,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秦汉间俗说,盘古氏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6]“又疑女娲氏,一日七十有二变,青红隐现随云烟”,又怀疑这些山峰是女娲所变,在不同的光线下,云烟变幻,时青时红,时隐时现。女娲氏是古代神话中炼五色石补天的女神。《楚辞章句》:“传言女娲人头蛇身,一日七十化。”[7]如果诗人以作为男性的盘古的形象表现了桂林诸山的奇崛峭拔,那么,女娲的形象则给桂林诸山增添了瑰丽和妩媚的色彩。“蚩尤喷妖雾,尸罗袒右肩”,山间云雾缭绕,疾风吹转,好像蚩尤、尸罗作法似的。蚩尤,古代神话中东方九黎族的首领,能喷烟兴雾。《通鉴外记》:“轩辕征师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为大雾,军士昏迷,轩辕作指南车以示四方,遂禽蚩尤。”[8]尸罗,传说中的古印度僧人,会喷雾气的幻术。《拾遗记》卷四:“(燕昭王)七年,沐胥之国来朝……有道术人名尸罗,百三十岁。……喷水为雰雾,暗数里间。俄而复吹为疾风,雰雾皆止。”[9]“猛士植竿发,鬼母戏青莲”,有的山峰像植发如竿的猛士,有的山峰像戏青莲的鬼母,挺拔隽秀,姿态各异。猛士,指传说中战国时的大力士孟贲。据《东周列国志》描述,孟贲力能伏牛。孟贲应秦王招,西渡黄河,强欲登船先渡,受到船人责备,“贲瞋目两视,发植目裂,举声一喝,波涛顿作”[10]。植竿发,头发如竿直立,形容桂林诸山的挺拔直立。鬼母,神话传说中的怪物。《述异记》:“南海小虞山中有鬼母,……今苍梧有鬼姑神是也,虎头龙足,蟒目蛟眉。”[11]鬼母戏青莲,形容桂林诸峰的隽秀奇丽。蚩尤喷雾、尸罗袒肩、猛士竖发、鬼母戏莲等想象画面,不仅给作品增添了浓厚的神秘色彩,而且使桂林诸山的神奇怪异呈现出了立体感、群体感。
第五层(“我知混沌以前乾坤毁”以下十四句),是诗人对桂林山峰神奇形态成因的想象。“我知混沌以前乾坤毁,水沙激荡风轮颠。山川人物熔在一炉内,精灵腾踔有万千,彼此游戏相爱怜”,我知道宇宙在未成形前,天地毁坏,水沙激荡,狂风软转;万物都熔铸在洪炉中,无数的鬼怪精灵跳跃其间,彼此游戏,相互爱怜。混沌,神话传说中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团的景象。风轮,大地深处,佛经上说风轮为大地四轮之一,是世界的最底部。炉,指熔铸天地万物的洪炉,典出《庄子集释》卷三上:“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治。”[12]“忽然罡风一吹化为石,清气既散浊气坚。至今欲活不得,欲去不能,只得奇形诡状蹲人间”,忽然从高空吹来一阵强劲的风,阳气飘散成天,而阴气下沉为地,形成了坚硬的土石。那些精灵鬼怪欲活不得,欲去不能,都只能保持原来的奇形诡状,从此待在了人间。罡风,道教所说的高空强风。“不然造化纵有千手眼,亦难一一施雕镌。而况唐突真宰岂无罪,何以耿耿群飞欲刺天”,要不然,即使造物主有千手千眼,也不能雕刻得如此千奇百怪;再说,(他们)这样子是对造物主的冒犯,怎能没有罪过呢?他们怎么敢心怀怨气欲飞刺青天呢?造化,造物主,天帝。真宰,亦指造物主。耿耿,心怀不满的样子。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指出桂林的奇峰突起、云雾飘绕实乃自然造化之功。
第六层(最后八句),诗人回归现实,写归去时的心态。“金台公子酌我酒,听我狂言呼否否。更指奇峰印证之,出入白云乱招手”,金沛恩边听我狂言,边劝我喝酒,对我的说法连连否定;我只好再指着眼面的奇峰怪石为自己所说的作验证,还边走边摆手与白云打招呼。金台公子,即同游的金沛恩。诗人借着酒劲发挥自己的神奇想象,把白云群山都看成了有生命的精靈,可以与之进行思想情感交流。“几阵南风吹落日,骑马同归醉兀兀。我本天涯万里人,愁心忽挂西斜月”,几阵南风吹来,太阳落了下去,我只好醉醺醺地与金台公子骑马归去;看到西边挂起的一轮斜月,不禁生出几许思归的愁绪。“愁心忽挂西斜月”,化用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句,抒发乡思。诗人写作此诗时尚未得志,这种愁绪之中应该包含了穷愁奔走的感叹吧。
三、写作特色
袁枚论诗标举性灵,以为“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随园诗话》卷五)。所谓性灵,就是要表现真性情,写得有灵机。性灵说虽是诗人创作成熟之后提出来的,但这一理念却是逐渐形成的,从这首诗中可以初见端倪。
桂林“无山不洞,无岩不奇,无石不美”,鬼斧神工,奇丽壮观,与中原景致差异迥大,诗人对此大为惊奇、叹为观止,不可谓不是真性情;诗人借酒狂言,指峰为证,招云致意,也是真性情的自然流露;离家万里,数月不归,桂林虽美,毕竟他乡,诗末抒发思归的愁绪,又何尝不是真性情的释放?
然而,写诗单有真性情还不够,还要有灵机,要写得灵巧、风趣,有生气,有创造性。诗人运用奇特的比拟、大胆的夸张和斑斓瑰丽的想象,将原本沉寂的山峰赋予生命灵性和神秘色彩。诗人深谙“古体地位宽余,可使才气卷轴”(《随园诗话》卷五)的优势,采用容量大、字句参差的古体,以七言为主,间以九字、五字、四字,不拘一格,直抒胸臆,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充满了冲破常规的自由精神。这首诗虽然是他年轻时的作品,但已显现出不凡的手笔、独特的个性。
参考文献:
[1]李灵年,李泽平.袁枚诗文选译[M].成都:巴蜀书社,1990.6-9.
[2]王英志.袁枚年谱简编[J].语文知识,2009(2):5.
[3]清郭庆藩袁枚.随园诗话·补遗[EB/MT].http://www.yc.ifeng.com/book/22186/240,2018.09.05.
[4]李时人.古今山水名胜诗词辞典[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1302-1303.
[5]五代·马缟.中华古今注[M].上海:中华书局,1930.35.
[6][11]南朝宋·任昉.述异记[M].上海:中华书局,1930.1.
[7]四库全书·集部(影印本)[EB/MT].http://ishare.iask.sina.com.cn/f/66890241.html.,2018.09.05.
[8]宋·刘恕.资治通鉴外纪[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5.
[9]晋·王嘉.拾遗记[EB/MT],http://www.guoxuedashi.com/guji/1061r,2018.09.05.
[10]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EB/MT],http://gz.eywedu.com/zhouzhoulieguozhuan/091.htm,2018.09.05.
[12]清·郭庆藩.庄子集释[M].上海:中华书局,1961: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