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应用型设计人才的培养研究

2018-11-16朱雯

求知导刊 2018年27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能力

朱雯

一、引言

由于近年来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国家正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以加快经济增长,而国家相关部门表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具有创意和通晓设计技术以及经营管理的人才,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毋庸置疑就是要意识到其中最具有竞争力的因素就是人才,所以创意人才的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就成为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风向标。目前,各大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已经培养了大量创意产业所需要的设计人才,但是从总体的情况来说仍缺乏大量的具有创意思维的设计人才,并且这一问题已经成为该产业发展最大的阻碍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如何进行人才培养已经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创意型设计人才培养现状

最近几年国家相关部门不断提出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并且给予了其相应的重视,该产业的发展目前最需要的就是储备大量的具有创意的应用型设计人才。作为人才输出地的高校,目前不管是在人才培养的层次上,还是在培养的质量上,甚至是培养的数量上都和欧美等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导致人才就业结构表现出极不均衡的现象。另外,目前进行人才队伍建设的时候仍非常缺乏一些既能够明确基本的设计问题和设计技能,又能够知晓当前市场经济的基本状况的人才。例如,以上海的文化创意市场进行分析,近3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上海国民经济重要支柱性产业,上海文化创意产业总产出 10433 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超过 12%;产业增加值 3395 亿元,同比增长 8.2%。面对如此高额的产值,经过调查研究发现,上海的应用型设计人才竟然还不足所有参加工作人员的千分之一,与其他国家同一水平的城市相比较,伦敦具有创新能力的设计人才已经占到了所有工作人员的14%,纽约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设计人才已占到了所有工作人员的12%,如此大差距的数据明显能够发现,我们国家在进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同时出现了后备设计人才严重不足的情况,并且该情况目前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善和解决[1]。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对于整个社会、整个时代发展培养具有应用型的创新设计人才已经成为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中国处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阶段,更加不能让创意人才的需求成为了该产业发展的最大阻碍,所以以一种批判的眼光重新去审视原来的人才培养模式,拓宽教学视野,成为高校创意产业人才培养转变的需要。

三、当下创意型设计人才问题的成因

在文化产业的发展势头日益明显的今天,高校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却遭遇到了如此大的瓶颈,导致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创业产业人才不能满足发展中的创意产业需求等问题,通过分析,发现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在大背景之下,许多高校在进行创意人才培养时,未进行充分的调研,存在人才培养的目标不够明确的问题。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本就是新兴产业,发展的时间并不是很长,这就让该产业的发展过程不免受到政府的催生,换句话来说就是产业的发展缺少明确的倾向性。

基于这一现象,虽然许多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计划制定的时候,是结合当下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来进行,但因文化产业的发展不够明朗,导致高校存在制定培养目标的思路不清晰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没有对应市场实际的培养方案,使得教学内容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太过宽泛,仅仅只是完成传统的课堂授课,所以无法形成相关的创新意识及动手能力,教师自身也缺乏基本的关注度。

此外,我国的教育体制从小学到大学都不太鼓励创新创意,培养出的学生基本都是整齐划一的标准件,而到了高校也没完全跟上产业转型的步伐,更未成立专门的组织去进行市场调研或者是产业研究,这使得最终人才培养目标和产业本身的需求不统一。

2.课程设置不合理

文化创意产业下的设计学科是综合性学科,需要多个学科相互交叉,涉及范围也非常广。由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不明确,导致所设置的课程体系自身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不符合产业发展的需要,并且有些学生自身的文化素养原本就不是很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又无法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及动手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最终设计人才输出时的整体素质无法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达不到实际市场的就业要求。再有,很多高校中对人才进行培养所使用到的模式基本上存在雷同现象,这是因为各个高校中设置的课程体系比较单一和僵化,在教学的时候几乎都是闭门造车,也未开展与实际市场接轨的教学模式,导致在课程设置的时候脱离基本的市场需求,学生眼界不够开阔,自身的创新能力又不强,最后培养出来的人才自身缺乏一定的个性化特征,缺乏创新性。

3.缺乏基本的实践能力

高校在进行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时候缺乏一定的实践力度。对于文化创意产业而言,不仅是要设计思维上的创新和创意能力,还需要将创意转化为实际的动手及推广能力。也就是说,学生应该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实现作品的创新,将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做出进一步的提升,还要认清产业链的现实发展,从产业链的上游策划、设计,到中游的生产、加工、包装,再到下游的流通、销售等,形成创意、生产、销售与服务整个产业链的流通。但大多数高校中在对该人才进行培养的时候基本没有进行实践创新的学习,致使最终学生在进行实际操作时缺乏价值功能、市场流通等一系列流程的认识,对于产品本身的材料以及各项性能的把握也比较缺乏[2]。就算是有一些高校在進行具体设计之前组织学生去进行调查,其调查的内容也只是浮于表面,缺乏基本的深度,使得该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实践能力以及面对问题进行解决的能力都无法和当下的产业需求相适应。

四、创意型设计人才培养的策略研究

所以,在目前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应用型设计人才培养的明显缺陷,最紧要的就是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培养高校人才培养的动手能力及人才输出的范围,从而来确保就业供求两者之间的平衡性。

1.在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要以市场作为首要指导

文化创意产业的本质内容就是要将创新本身和社会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将创意本身和市场中的商品结合起来。对此,高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时必须充分了解市场的基本情况,将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进行更新和完善,主要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

第一,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强文化修养,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本身进行了解,并且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将文化市场进一步拓展。第二,紧跟市场发展,经常对市场进行调查研究和反思,及时改善教育教学理念,将教学内容进行改变和更新,加强知识整合度,拓宽教学视野,将课堂中所学的理论和实际的内容联系起来,全面建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3]。第三,高校可以将艺术设计教育教学和市场经济融合在一起,然后在融合的这一过程中积极寻找其中最适宜的培养模式,保证最终不仅可以培养出来相应的创新人才,还能够满足目前产业发展的基本需求,实现双赢的目的。

2.注重高校对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加强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本着构建“协作、会话、构建”的教学思想,建立师生制合作学习课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法开展:

第一,在课堂教学及进行课堂设计时,应该保证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比如在课堂中设置学生和学生进行互动的环节,让学生多积极参与到自身设计的课堂教学内容上去,使学生在参与的这一过程中能够增强自身基本的创造能力。因为设计专业本身就是需要学生多多交流,通过头脑风暴产生创新灵感,设计出具有创新性的原创作品。第二,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自身的创新性思维,将不同学科进行整合,培育新的增长点,在这样的基础上培养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思维能力,让高校在交叉学科的推动中,形成社会和经济实践与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融合。

3.加强实践教学,完善实践教学模式

要加强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把课程体系中的理论部分和实践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增强,可以有以下几个操作方式:第一,在校内建立工作室制度,将工作室的运作和实际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进行,通过工作室设置模拟现场的课程,有针对性地进行项目技能训练,邀请专家级技术人员进行指导。第二,建立文化产业的实践基地,比如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进行,使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增强,将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与企业的项目挂钩,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企业人才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融合。第三,学校要加强相关的实验课程,引进各方资源,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实践中,将学生中好的创意进行实际转化,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结语

在目前世界經济发展中,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各国之间进行竞争的主要筹码,这些年,虽然我国的创意文化产业近年来一直呈上升势态,但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并未得到根本转变,究其原因,就是人才后发力不足。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高校在进行设计人才培养的时候,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意识,注重实践教学,真正实现培养出的人才为文化创意产业链服务,实现中国制造业的升级。

参考文献:

[1]李娟娟.创意产业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以河南省民办本科院校为例[D].郑州:郑州大学,2016.

[2]胡 翔.艺术设计专业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J].科学时代(上半月刊),2011(6):205-206.

[3]陈 迟.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设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J].大众文艺,2016(13).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能力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毛遂自荐
为国家选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