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高校“互联网+”大学体育改革研究

2018-11-16冷超赵文艳林岚魏尊军赵友

求知导刊 2018年27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体质俱乐部

冷超 赵文艳 林岚 魏尊军 赵友

一、大学体育App的开发

为了顺应“互联网+传统行业”时代大变革的发展,哈尔滨学院提出了大学体育俱乐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并且围绕“体育俱乐部+体育社团+体质测试”开发了大学体育课手机App。

大学体育课App分为教师端和学生端。教师端主要有班级管理、学生名单、学生成绩、考勤二维码、学生体质测试成绩等内容。为了解决大学生不爱运动的现实问题,并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大学体育App中设置了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记录,并将课余体育锻炼纳入体育成绩的考核范围之内,这大大鼓舞了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情。

学生客户端的内容较丰富,见下图。

学生端的设计主要有选课、上课考勤、期末成绩、体质测试成绩、运动处方、保健常识等内容,都是为了达到《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提倡的“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而设置的。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

哈尔滨学院2014级、2015级、2016级和2017级在校大学生。

2.研究方法

实验法:实施“互联网+体育”俱乐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每个年级抽样400人,于2014年、2015年、2016年和2017年9月进行体质测试。

数理统计法:运用 SPSS 22.0 软件对体质测试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表随机发放,填写前告知学生调查表填写要求,并进行无记名填写,避免主观和外界的干扰;通过观察与访谈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判断所得到的结论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保证调查的信度,利用软件计算可靠性系数,进行可靠性分析,两项调查的信度为0.974,信度较高。问卷采用当场发放、当场收回的方式。共发放学生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75份,有效问卷170份,有效率 97.2%,其中,男生70人,占41.2%;女生100人,占58.8%。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体质测试结果

哈尔滨学院四个年级学生在2017年的体质测试达标情况见下表。

在2017年,体质测试达标优秀率和合格率最高的是2015级学生,身体机能状态优异表现与“互联网+体育”俱乐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密切相关,学生在课内课外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尤其是课外的体育锻炼时间累积到体育课成绩极大地鼓舞了学生锻炼热情,同时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17级大一新生刚刚入学后就参加体质测试,合格率为四个年级中最低的,这与测试项目不熟悉,测试经验不足,缺乏体育锻炼等因素有关。

2.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1)锻炼时间。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每周锻炼时间在1小时以下的占32.4%,1~3小时的占35.3%,而一周体育锻炼3~7小时的占27.6%,7小时以上的仅仅占4.7%,这说明,尽管教学模式改变,但还是有一部分学生对课外体育社团的参与度不够,每周锻炼的时间还达不到1~3小时,这将影响体育习惯的养成和身体素质的提高。

(2)锻炼项目。学生常常参加体育锻炼项目主要集中在球类、骑行、健美操、跑步等项目上。关于体育锻炼的目的,50.6%的学生是为了强身健体,26.5%是为了健美,22.6%是為了减肥,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是为了愉悦身心或者精神发泄等,由此可见,一半以上的大学生是为了强身健体而运动。

(3)学生对体育俱乐部的满意度。统计结果显示,非常满意占29.4%,满意占50.6%,一般占16.5%,不满意占3.5%,80%的学生对“互联网+体育”俱乐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接受并满意的。

(4)体质测试影响因素。问卷中还设置了关于体质测试方面的问题“您认为影响自己体质测试结果的因素是(可多选)”,选择饮食的占16.5%,选睡眠时间的占35.9%,选缺乏运动的占67.1%,选运动能力的占26.5%,选教师教学水平的占0.6%,选测试环境的占7.6%,学生认为影响体质测试成绩的先是缺乏运动,然后是睡眠时间和运动能力,这说明学生能够从自身找原因。对于客观因素如测试环境影响体质测试的占7.6%,教师教学水平只占0.6%。从这个侧面也可以看出来,学生明白参加体育锻炼能够提高身体素质的道理,但他们又不去运动,学校应该引导并督促学生去参加体育锻炼。帮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习惯,是哈尔滨学院提出“互联网+体育”俱乐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出发点。

关于“您认为自己哪些体质测试项目需要提高?(可多选)”问题,86.5%的女生认为800m需要提高,24.7%的男生认为1000m需要提高,接下来是女生的仰卧起坐,男生的引体向上、立定跳远、50m、体质指数、肺活量和坐位体前屈项目,这说明学生普遍认为需要提高的项目是考量心肺功能耐力水平的800m(女)和1000m(男)。“互联网+体育”俱乐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提出时就加入了“健康跑”,目标就是提高学生心肺耐力水平,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已见成效,但仍然需要坚持再提高。

参考文献:

[1]吴立柱,司鹏巧.普通高校“课内外一体化”课外体育活动管理模式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3).

[3]唐月琴,金 永.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版),2009(5).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体质俱乐部
兼加体质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针对产妇体质特定食补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小小“运动员”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