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数学五年级课堂教学导入

2018-11-16张丽婷

求知导刊 2018年27期
关键词:奇数偶数小数

张丽婷

一、引言

一堂课仅40分钟,而最重要的部分是前几分钟的导入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以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和生活实际为背景,设计精彩的教学环节,引入新的教学内容或活动。评判教师的一堂课是否是出彩的课堂,恰当的导入是重要元素之一。一个成功的数学课堂导入环节,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而且还可以为下一个教学环节起到过渡的作用。因此,如何设计好课堂教学导入环节是上好一堂数学课的关键[1]。?

二、创设合理有效的情景导入

教师进行新知识的教学时,常常采用创设一个合理有效情景的方法,让学生自然地融入教师创设的情景中,既密切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学习环境,又生动有趣地导入新课之中,学生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学习,不仅可以留下深刻的学习印象,还可以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小数乘小数”时,教师以学生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的宣传栏为背景,创设为其涂油漆的情景。培养学生从涂油漆的情境中,将油漆的需求量问题升华为先求面积,再由面积入手计算出油漆的重量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涂上油漆之前,学生思考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之中,从情境中抓住重要的数学信息。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即列出“2.4×0.8”的算式,问题自然浮现:“两个因数都是小数怎么计算呢?”组织学生研讨交流“2.4×0.8”的竖式算法及算理。由于有了前面学习的经验,学生很容易想到转化的方法,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来计算,这时,教师要借用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在此过程中,学生学会细分问题,有序思考问题,分歩解决。解决宣传栏刷油漆问题,先要解决宣传栏的面积问题,再解决所需油漆重量的问题[2]。

三、借用旧知导入

借用旧的知识导入新课,就是将学生即将要学习的新的知识,与学生学过的旧的知识相比较。教师可以先呈现旧的知识,再呈现新的知识,让学生观察、比较,从而掌握新的内容。运用这种导入的方法,不仅可以避免由其他课堂教学导入方法使学生产生知识的冲突,而且可以让学生对新旧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加透彻。

例如,在教学“积的近似数”时,教师组织学生做了适当的练习,复习四年级下册所学的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通过安排复习积的变化规律与小数乘整数,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接下来,以算出狗的嗅觉细胞为2.205亿个为例,说明如何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当学生列式求出“0.049×45=2.205”后,提问:“如果保留一位小数,如何求积的近似数呢?”先让学生独立求出2.205的近似数,然后解释取近似数的过程和理由,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从而掌握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与后面求“商的近似数”相统一,增强了知识学习的连贯性。

四、借助故事或者俗语导入

借助故事或者俗语导入,就是以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或者耳熟能详的俗语为开头,把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过来,教师将课题隐藏在故事或者俗语之中,通过与学生的对话,或者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教学内容,调动学生与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故事或者俗语本身和课堂教学内容息息相关,为进一步引出课题埋下伏笔。

例如,在教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时,教师以学生熟悉的乌鸦喝水的故事为开头,结合有趣的动画和生动形象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乌鸦喝水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水面会上升,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得出石头占了一定的空间,因此水面上升了。加深学生对体积概念的理解,教师提问:“石头真的占了水的空间吗?”为进一步实验操作,学习体积单位奠定基础。

五、提出问题设下悬念导入

提出问题设下悬念导入,即教师从一个有趣的问题展开,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引出本堂课的课题,并以这个问题为整堂课的逻辑主线。课堂小结部分再次提问学生,课首、课尾呼应,有始有终。

例如,在教学“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时,教师展示学生都十分喜爱的图形,并提问:“如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引导学生思考不规则图形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六、游戏导入

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导入部分设计游戏环节,游戏本身难易程度适中,既不会让学生觉得过于简单无趣,又不会設置得太难,让学生无从下手。游戏应与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息息相关,为引出课题做好铺垫。

例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教师用游戏引入。用4张扑克牌算24点,出示:6、5、J、2。如6+5+J+2=24,(J+6-5)2=24等。在扑克中字母J表示11,从而自然地引出课题:用字母表示数。教师展示一个魔术箱,将数字输入魔术箱之后,输出得到另外一个数字。魔术箱的魔力是什么呢?如果输入字母n,输出的是什么呢?通过有趣的游戏,引导学生说出魔术箱的魔力是将输入的数字扩大到原来的8倍,再将扩大后的数字输出。游戏的魅力是无穷的,它不仅适用于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样也适用于上课之前,用于活跃教学氛围。教师利用一堂课的最后几分钟玩这样的游戏,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复习,在快乐中学习。

七、直接导入

直接导入是课堂教学导入中最简单、快速且目的明确的方法,教师通过设计简单的问题或者讲述某一事物,直截了当地引出课题。一个精彩的课堂导入,无需华丽的形式,最符合教学内容的导入方法,就是最好的。

例如,在教学“两数之和的奇偶性”时,教师可以直接呈现教材,引导学生思考:奇数与偶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奇数与奇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偶数与偶数的和呢?引入课本例题6和例题7,抛出课题:两数之和的奇偶性。同时,还探究奇数、偶数的字母表示方法与判断它们之和的方法。

八、结语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方法有很多,本篇文章主要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下册的教学内容出发,分析了六种较为常见的方法。低年段学生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更倾向于以游戏导入为主,高年级学生即将步入中学,往往倾向于复习导入为主。通过设计良好的课堂教学导入,促进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参与课堂的讨论,在快乐的学习中掌握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黎春修.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4(7):149.

[2]盛大启.谈小数乘法计算法则的教学[J].陕西教育,1997(5):23-24.

猜你喜欢

奇数偶数小数
奇数凑20
失踪的小数
谈“奇数与偶数”的教学处理
一起解答含小数的方程
小数精灵成长记
数轴上的小数
抓住数的特点求解
有多少个“好数”?
奇偶性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