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意义及实现
2018-11-16陈文峰
陈文峰
摘 要: 分层教学理论允许教师按照一定的规范对学生进行分组,并结合不同组别学生的实际特征提供差异化教学方案。通过分组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本文以中职英语教学为研究对象,重点探究分层教学的实施意义与具体实现策略,希望为后续相关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关键词: 分层教学 中职英语教学 教学策略
现代科学的分科制度催生了现代教育体系。现代教育体系的一大特征是“统一内容、统一流程、统一考核”。这种特征具有一定的必然与时代背景,但是与“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渐行渐远。在此种模式下,中职将学生按照入学时间与专业组成班级,进行统一的英语教育,忽视不同学生间英语水平、能力及目标的差异,很难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为此,有必要探究分层教学在中职英语教学体系中的应用。
一、分层教学的主要内容与实质
所谓分层教学主要是指按照学生的不同水平及学习需求,打破原有的班级设定将学生进行分组后,推行具有针对性教学安排的一种教学手段。在教学实践中主要包括按照学生学习兴趣进行分层、按照学生学习基础进行分层、按照学生学习能力进行分层及按照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分层等四种模式。在分层教学过程中主要内容分为三个环节:一是对学生的基础信息进行调研,达到能够科学合理分层的基本目的;二是对教学的软硬件进行分层,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需求,尤其需要注意不同层次学生的师资力量配比及教学内容的规划;三是对不同分层学生的教学效果进行合理的考评体系构建,使之满足对不同层次学生科学评价的要求,需要注意不同层次学生自身需要具有一定的评价差异,以营造鼓励学生主动“升级”的核心氛围。
从分层教学的具体内容角度不难看出,分层教学的实质是按照学生自身的需求差异提供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在此过程中形成学习目的与基础类似的学生群体以便于教师在课堂内容与课堂需求层面上的合理展开。另外,分层教学能够使得学生对于自身的学习目的与学习层次进行明确,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形成学生群体内部“循序渐进”的学习理念。无论是在中职阶段的英语学习中还是在学生毕业后的生活学习与社会学习中均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中职学生英语水平现状及目标体系
从中职学生英语教学现状的角度不难发现,中职学生呈现出目标不同、学习兴趣相对较差及水平参差不齐等特征。从中职学生入学生源的角度看,不能否认其入学成绩相对较低,且存在偏科现象。部分中职学生在语文、生物、政治等学科的专业成绩要普遍高于英语与数学学科,导致该学生群体在英语等教学环节中出现兴趣不浓的现象。
与此同时,中职学生很难清晰地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对学习缺乏兴趣及学习主动性相对较差的现象普遍存在。在更多的时间中,一些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为“看老师”,即教师管理得相对严格时,学生能够进行有效的学习,而当教师管理相对松散时,学生的学习动力表现不足。除了上述几方面特征之外,中职学生的英语基础差异相对较大。成绩相对较低时一种基于全学科的判断,其中由于不同学生兴趣点及学习内容接受能力的差异而导致其在英语水平能力范围下存在极大的不一致。其中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词汇量,能够灵活应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甚至连初级阅读都无法独立完成。表现在成绩上,学生的英语成绩则可以从十几分到八九十分(百分制)。
在分层教学的应用基础层面上,除了学习基础的差异性之外,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同也是需要考量的指标之一。针对中职学生的调查发现,一些学生针对英语学习的目的存在一定的差异,究其根本可以分为如下四种:一是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以达到毕业标准及要求为准。这类学生难以有效认知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存在英语学习能力与学习成绩较差的现状;二是以获得更高学历为目标,中职毕业后会存在人才的分流,部分学生直接走入社会,同样存在很大比例的学生通过各类途径进入更高等级学校进行深造,英语则是获得更高学历的必备条件之一。该部分群体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清晰,且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三以实际应用为目标,英语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尤其是在部分专业中存在较大的应用空间。此部分学生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英语的应用价值,并为之努力。
不同的学习目的及学习基础共同构成分层教学中的学生分层基础,为分层教学的应用提供有力支撑。
三、分层教学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教师授课内容过深或者要求过高,会使得英语基础相对较弱的学生无法跟上课堂进度,长此以往学生将失去学习的兴趣及动力。而如果授课内容过浅或者要求过低,则难以满足基础相对较好学生的学习需求。现实中的教学实验采取中间策略,并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展开自我学习的方式进行调节,此种调节在取得一定效果的基础上难以完全实现学生差异化的平衡。上述现象在课堂纪律保障、教学进度保障、教学效果保障等方面也多有体现。
针对这一情况提出的分层教学至少具有如下四方面的意义:
第一,使得教师的教学内容定位更科学。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合理地规划教学内容,其中包括英语基础知识、英语考试能力、英语应用能力等,在合理的教学内容定位下形成良性的师生互动,从而综合提升学生的英语成绩。
第二,使得学生的学习氛围更好。不同层级的学生间具有一定的向心力与良性竞争力。此种教学氛围的保持有助于学生自我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更有利于接受课堂教学内容。
第三,使得多元化教学方法得以实现。部分教学方法如翻转课堂、分组学习等均需要学生的良性参与,同时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主动性与学习基础。在分层教学的基础上,上述教学方法可以得到有效的落实,形成多元化的教学体系。
第四,使得学生差异化學习条件得以满足。分层的基础是学生的差异化,按照学生的需求与能力不同进行分层使得各个层级学生的学习条件与需求得到满足。对于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首先满足其对于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其次,对于学习目标明确的学生则可以为其提供较高水平的专属内容课堂知识传导。
四、分层教学在中职英语中的实现
在实际教学实践中需要注意具体的实现策略以保障分层教学的有效落实,具体而言分为如下三个环节:
首先,需要通过广泛的调研引导学生完成学习层次的合理规划。按照现有的分层教学理论及中职学生实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般将学生分为三类。其中C类学生主要是指英语基础相对较差,且对于自身英语学习目标不明确或目标较低的学生群体;B类学生主要是指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且对于自身要求相对较高,能够清晰认识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并有意愿主动提高英语成绩以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学生群体;A类学生主要是指具有较高的英语基础,能够明确自身英语学习的目标,具有较高的主观能动性并积极参与英语学习中去的学生群体。针对上述三种模式的分类能够保障不同学生群体的有效划分,并形成良好的区分度,为后续的分层英语教学奠定必要的基础。与此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的分组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随后的教学过程中要采取学生主动申请及学校定期评估等方式进行组别间的调换,综合提高学生的综合成绩。
其次,需要通过严谨的论证保障分层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合规。在完成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分组情况下的实际需求制订完善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计划。具体而言可以分为三个方面:针对C类学生的教学要以英语基础知识为准,如词汇的教学、简单语法的教学等;针对B类学生则要适当加大教学难度,并以英语试题为导向,广泛地引入题型教学、专项教学等模式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针对A类学生则需要以实际应用能力为教学核心,在保障其词汇量与语法知识的基础上,广泛引入课外教学内容,并在听力、口语等层面进行强化练习。与此同时,教师要积极地探讨不同层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方法选取,针对基础知识教学传统课堂讲授方式最适宜,而针对应用能力的培养则适宜于采用翻转课堂的模式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达能力。
最后,需要通过建立完善的考评机制辅助分层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模式的变更不单单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变化,而是需要从教学制度、教学目标及教学考核等多方面进行统筹变更,达到系统自治的目的。基于此,在实现分层教学的过程中,针对教师及针对学生的考评机制需要得到进一步完善。在教师层面应该对较高水平分层教学的教师予以更高的绩效奖金,鼓励教师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水平以满足教学需求。针对学生的考评模式则需要综合平衡不同层次学生及相同层次学生间的评价体系。更高层次的学习中学生付出的时间与精力相对较多,考核体系需要对这一行为进行有效的鼓励,相同层次间的学生也会存在一定的学习效果差异,考核体系要予以有效的表征。在具体的落实层面上,可以采用不同起评分的方式进行。如按照学习层次分为A、B、C三种层次,针对C层次学生的成绩采用卷面分的方式进行评定;B层学生则可以采用卷面分+10分的方式进行评定;A类学生则采用卷面分+20分的方式来进行,并允许不同层次学生在满足基本成绩需求的情况下进行自由的二次选择。通过此种方式对学生加以激励。
五、结语
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没有考虑到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本文结合中职学生在英语学科中的基础差异、意愿差异、学习能力差异等内容,认为分层教学在该领域内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价值。同时对分层教学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实现策略进行分析,希望为后续的相关教学改革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1]汪万霞,吴婷.隐性教学分层视角下的中职英语评价策略[J].英语广场,2018(06):149-150.
[2]崔婕.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隐性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D].聊城:聊城大学,2018.
[3]张敏.大学英语分层教学中C层学生的教学心理多元互动管理[J].佳木斯职业学院學报,2018(05):284.
[4]吴小忠.“最近发展区”理论下的中职英语学困生“脱困”策略探析[J].才智,2018(09):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