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如何培养和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

2018-11-16李宗璋

文教资料 2018年27期
关键词:考试大学能力

李宗璋

摘 要: 要成功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高素质创造性人才,在大学教育阶段必须重视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本文从分析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必要性出发,探讨有效培养和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思路和途径。

关键词: 大学生 自主学习能力

一、引言

从高中进入大学是人生中一个重要转折,大学是大多数人接受正规教育的最后一站,也是接受职业教育的第一站。对于刚刚参加完高考的大学新生,对大学怀着美好的憧憬,在没有高考升学压力下,如何适应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如何利用大学的学习资源,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以及教师如何积极引导大学新生尽快适应专业教育,是值得高等教育从业者和大学生们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大学中课程的开设不再像高中课程以高考为核心,任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着较大的灵活性,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上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性

(一)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在知识经济的今天,知识更新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如果不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只是以在学校学过的知识和技能为本钱,必将面临被社会淘汰的厄运。

虽然大学教育一直致力于课程设置的改革和更新,使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尽量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只要借助在大学里学习的知识便能在工作中一帆风顺地发展,也就是说仅仅掌握好课堂知识的学生并不是有着竞争力、创造力的人才。

在美国曾有研究人员做过一项调查,发现受过大学高等教育的人认为他们在工作中能直接利用在大学学到的知识大约只占在大学里学习的所有知识含量的20%[1]。但是很多人仍然会努力争取接受大学教育的机会,因为在大学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学习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很好地锻炼自己的学习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在工作上表现突出者、事业上有所建树者的必备素质。只有保持在学习上不懈追求、永无止境的心,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然而一旦离开校园步入社会后,繁忙紧张的工作往往会让人觉得能够用来学习的时间和机会越来越少,这样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学习效率,如何在工作中丰富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就是一个必须思考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与个人的学习能力息息相关的。

(二)适应大学教育模式的需要

大学的教学方式和组织形式与中小学阶段的教育方式有着很大的差别。我国中小学阶段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应试教育。帮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高分,考入理想的高中和大学是中小学教师的主要目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替学生安排得非常“周到”,从课堂上对重点难点的精心讲解到练习的安排、知识的巩固、复习的组织都由任课教师周密地计划,然后将教师制订的学习计划交给学生完成,再由教师对计划的实施进行监督,从而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由此可见,在中小学教育中,学生对于如何进行学习的思考是比较少的,也是比较被动的,因为他们成天忙于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任务,多数学生按照一个大致统一的思路和步调学习,他们已经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考虑如何学习。

诚然,中小学阶段的这种教育模式对于培养应试教育的成功者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从大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而论,更应当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为学生在今后工作中继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许多学生步入大学以后会很明显地感觉到在学习上不太适应,一些原先在高中阶段成绩不错的学生都感到学习效果不佳,考试成绩不尽如人意。问题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呢?主要是许多学生没有认识到大学学习模式与已往应试教育下的学习不同,他们不思考如何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还是遵循原来的学习习惯,期望教师替其安排学习的进程。在大学里一门课程通常只有四十个至五十个学时,教师在课堂上只能就其中最精髓的内容进行讲解,而没有太多的时间督促学生学习,难以借助频繁的测验考试检验学生在每个阶段的学习效果。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如果学生仍然很被动地学习,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到了学期结束期末考试的时候寄希望于老师复习重点,否则就会手忙脚乱,不知道如何学习。如今,一些高校在本科教育阶段就开始实行导师制,会给每一名本科生在大学学习期间指定一名专职教授,教授对指导的学生给予学习方法、选课原则等方面的建议,帮助學生尽快适应大学不同阶段的学习。

大学教学遵循主体性、互动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2]。推动学生课余钻研,让学生知道学了后有什么用是教师的主要教学目的。课堂教学对于学生的知识更新、能力提高只是外因,起辅助作用。所以在大学阶段,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有着重要现实意义的,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提高学习效率,增加自信心,另一方面良好的学习能力为学生今后不断发展和进步奠定重要的基石。

(三)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教育目标。新形势下的高等教育育人目标必然要求我们重视对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然而在高等教育创新改革的过程中,我国传统高等教育体制下的弊病凸现,忽略对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问题不容忽视。

目前一些教师教学思想陈旧,授课方式落后,授课内容几年不变,不注重课堂教学内容的更新,这种教学模式没有起到刺激学生探索求知欲的作用,相反却滋长了学生在学习上容易满足的情绪。在大班授课过程中不注重学生个性,满堂灌,填鸭教学,只重视理论不重视实践教学,让学生自由发挥、独立思考的少,阻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此外,考试制度的不健全使得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大学里许多专业课的考试都是由任课教师自己命题,考试范围局限在教师的讲授范围内,在考试之前还会给学生划定详细的复习范围,考试死记硬背。在这种僵化的教学考核模式下,一方面教师自然不会意识到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引导,另一方面学生以此为惯性,认为凡是教师课堂上不讲的内容在考试中肯定不会考察,不会思考如何学习的问题。

三、提升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具体措施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如何学,形成自己独到的学习方法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帮助学生转变学习观念

一些学生考入大学后都会觉得如释重负,并没有明確的学习目标,认为能够应付期末考试就万事大吉,没有意识到今天的学习是为了以后的职业发展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和好的起点。在大学里一些学生仅仅满足于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或在考试前突击式学习应付考试,这都源于他们对学习目的的肤浅认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使学生摆脱中学阶段以考试为指导的学习理念,而要本着学知识、长技能的态度对待每一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原则为指导,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校课堂中的学习,只是引导大家迈入专业发展的门槛,形成科学地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方法[3]。专业领域的知识宛如浩瀚的海洋,专业领域的更多知识和技能需要凭借学生在大学里形成的学习能力在工作中继续探索和充实。因此,在树立了正确的学习目标后,就会使学生认识到要在学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重视对学习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如果一个人积极主动地从事某项工作,肯定会动脑筋把工作干得又快又好,学习过程也遵循同样的原理。如果学生对一门课程感兴趣,有着强烈的求知欲,而不是一个被动的接收者,只会被动地完成课后练习和应付考试,必将思考如何更有效地学习。所以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中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在大学里部分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是比较枯燥的,倘若教师在讲授时让学生了解认识所学理论的应用空间和介绍一些专业前沿理论,势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职业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旦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后,必然会在课堂内认真思考,主动参与,并在课后努力探索、自学一些自己感兴趣而在课堂上又没有讲授的内容。在这样一个积极主动的自学过程中,也就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独立思考的学习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而这些经历都是无法在被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的。

(三)学习方法的指导和交流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针对学科特点对学习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因为在长年教学和科研过程中,教师对自己的专业有着较深刻和全面的认识,必然会有深切的学习体会,并形成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在讲授基本理论的同时,可以将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学生分享,用自己的专业热情和探索精神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形成对自己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4]。

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加强同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碰到的困难,以及学生期望实现的学习目标,给予富有针对性的建议。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更全面的了解,帮助学生体会如何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体会自己在学习上的进步,从而树立自学信心,这些都将成为学生今后成长中的一笔宝贵财富。

(四)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学习资源

现在国内外高校都有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在互联网上有大量的教学视频、电子版教案、题库、案例库等课程资源,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高质量、适合大学生课下自学的课程,博采众长,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国内外先进的课程,接触到不同风格的授课方式,开阔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结语

终身学习的民族才是最有希望的民族。个人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培养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重视和努力,作为承担高等教育责任的大学更是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这是大多数人求学生涯的最后一站。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他们无疑具备发展、进步和创新的最佳潜质。

参考文献:

[1]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韦杰,著.皮连胜,盘维国,译.教学设计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R.M.加涅,著.皮连胜,王印学,郑葳,译.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赵鲁涛,张志刚.“学以致用,以用促学” 创新高校课堂教学[J].中国高等教育,2015(17):37-39.

[4]赖绍聪.创新教育教学理念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16(03):27-31.

猜你喜欢

考试大学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