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现状观察

2018-11-16施思

文教资料 2018年27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

施思

摘 要: 如今“工匠精神”重回大众视野,成为时代热词。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高层级教育,肩负着为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培育高素质职业人的重要使命。本文针对我国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现状进行走访调研,据此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工匠精神 培育现状 融入对策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我国已进入产业转型升级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努力推行创新中国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奋进在制造业强国之路上。那么如何成为制造业强国?纵观德国、日本等传统制造业强国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在提升制造业产业水平的同时,精神内核更显得尤为重要。

1.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教育的必要性

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政府报告中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此后“工匠精神”重回大众视野,成为时代热词。“工匠精神”并非舶来品或新鲜事物,而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精神内容。它所指向的是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职业精神,承载的是从业者精业敬业的职业价值观。在中国制造2025的大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高层级教育,肩负着为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培育高素质职业人的重要使命。因此,在高职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育不仅顺应时代要求,符合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而且有利于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确立及综合素养的提升。缺乏职业精神与职业素养培育的高职教育,最终只能把学生培养成技术的容器,“技术至上”的功利主义理念,根本不可能培育出真正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人才。只有在职业教育中深化文化育人的理念,将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高职教育才能真正培育出摈弃浮躁,专注持久的高精人才。因此,“工匠精神”的培育无疑已当下高职教育成为不能忽视的重中之重。

2.高职教育中“工匠精神”培育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针对此问题,笔者进行了多方走访与调研,针对我国广东、黑龙江、湖南、湖北、海南、广西等多个省份高职院校学生进行了在线问卷调研,并选取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及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等四所高职院校进行实地访问调查。总结梳理出我国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养的现状与所存在的问题,抛砖引玉,以期引起同行共同研究与探讨,具体如下:

2.1高职院校日渐重视,学生对“工匠精神”认可度大幅提升。

在所调研的高校中,笔者选中广东和黑龙江省南北两地进行实地走访,并对多所已广泛开展“工匠精神”培育的高职院校进行师生问卷调查。在回收的323份有效问卷中,认为自己所在院校“很重视”工匠精神培育的师生比达到60.99%,认为“一般重视”的为34.67%,认为“很不重视”的仅占4.33%。由此可见,在中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大部分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性,从思想态度上,正在实现从“重技术轻人文”到“道技合一”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

4.您觉得您所在的院校注重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吗?[单选题]

与此同时,伴随着校方的重视程度的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对于“工匠精神”的认可度更是日益提高。在面对“您认为高职院校有必要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吗?”这一问题中,有高达85.14%的学生选择了“非常有必要”这一项。由此可见,广大高职学生对于自身是否需要工匠精神的培育是持极大认可态度的。

3.您觉得高职院校有必要培育学生“工匠精神”吗?[单选题]

2.2知行脱节,“工匠精神”培育工作有待进一步落到实处。

通过以上两个问题的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新時代的大背景下,高职教育从院校到学生对于“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均已有较高的认同度。那么在认同度与重视程度都大幅提高的背景下,“工匠精神”培育是否真正落到实处了呢?针对此问题,我们展开了相应的问卷调查。本次问卷的第11题,我们请师生们对于“您对所在院校目前‘工匠精神培育方式的认可度如何?”进行打分。根据NPS值分析,对所在院校培育方式推荐型的仅占31.58%,批评型和被动型的所占比重分别为39.94%和28.48%。也就是说,接近七成的师生并不认可目前所在院校对于“工匠精神”的培育模式。究其原因,从以下题目的回答中可以找到答案。

NPS图表:

10.您认为您所在院校对学生的“工匠精神”培育落实情况如何?[单选题]

从以上数据分析,不难看出在对于工匠精神具体培育落实情况的调查中,有近六成的师生认为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可见高职院校对于“工匠精神”的培育模式与方法亟待进一步探索。

2.3形式大于内容,工匠精神难以“深入教学体系”。

目前,根据笔者所走访的多所院校发现,部分高校对于工匠精神的培育多停留在张贴宣传标语、举办相关讲座等较为浅表的层面,培育载体过于单一,形式主义大于实际内容。“工匠精神”作为职业精神的核心要义,不是贴几张标语口号、举行几场释义解读的公共讲座就能让其在学生的心里落地生根的。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打造过程中,应按职业能力要求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制定专业的培养目标、合理规划教学内容,将学生的职业素质养成、工匠精神培育系统贯穿于整个职业教育过程,才能最终培育出“道技合一”,符合新时代需求的新型技术人才。但就高职教育现状而言,部分高职院校依然受到“重技能,轻素养”的传统职业教育观念的影响,加之课时不足等现实困难的存在,使得职业素养教育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正如笔者在调研时,一名高职一线专业课教师所言:“高职一共就三年在校时间,除去实践实习时间,满打满算上课时间最多两年。专业知识点都讲不完,哪还有时间去和学生谈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因为时间紧、任务重,职业素养教育就得靠边站。简单的一句话,既能看出老师们的无奈,又能解读出当前工匠精神难以深入教学体系的最根本原因是“认识不到位”的问题。职业技能的掌握是否真的比职业精神的培育更重要,是当下职业教育首要思考的问题。

3.对策与建议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也是技能人才需求大国。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才已经成为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核心战略资源。作为技术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必须适应时代发展需求,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为经济发展、民族振兴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具有新时代高度职业素养的新型技术性人才。

高职院校如何树匠心、育匠人,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为推进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提供源源不断的合格人才成为亟待思考的问题。针对这一重大问题,笔者经过多方走访调研,做出如下思考与建议,以期抛砖引玉。

3.1以课程为载体,将工匠精神培育根植于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改革的全过程。

第一,工匠精神需有机融入专业课程。在高职教育中,专业课堂教学是传承“工匠精神”的主要渠道。“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职业精神,在各个不同的行业应该有具体不同侧重的内涵解读。比如对制造专业而言,“工匠精神”强调的“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职业价值追求,对于幼教专业,“工匠精神”的培育更侧重高度的职业使命感与责任感的养成与构建。因此,高职专业课程中,“工匠精神”的培养要立足于专业价值观、结合专业知识教授,树立师生行为准则、培养职业角色意识,通过学习、认知、体验、反思、激励等方式予以实施,实现工匠精神于专业课的有机融入。

第二,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的主渠道优势,将学生职业道德培育作为教学核心。针对高职人才培育特征,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也需做出相应改造,一方面突出其职业道德的教育重点,另一方面注入工匠精神应有的职业态度和职业素养教育,使得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能有效彰显职业教育的特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贴近职业教育学生的学习实际和成长特色,从而培育出符合我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合格技术人才。

第三,高职院校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产教融合为载体,厚植“工匠精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实践教育的重要环节,更是工匠精神培育的有效载体。高职院校通过全面整合实践教学、教学实践、实训、见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教育环节,引导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体验工艺思想、技术内涵及其所蕴含的精神品格和职业魅力,从而逐步培育学生对专业的尊重、对精益求精职业态度的敬仰与追求,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养成“工匠精神”的内在品格。

3.2树立行业榜样,将工匠精神有效融入职业价值观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行业楷模的身上往往凝聚着强大的精神力量,通过树立行业榜样,将抽象的工匠精神具象化,将对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起到积极的示范与引领作用。第一,将劳模文化结合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政教育。高职院校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象化教育,加强思政课校本课程建设,将劳模文化和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育,推进劳模精神育人体系化。劳模故事和工匠精神融入思政第一课堂,组织劳模进班级、举办劳模大讲堂;融入实践第二课堂,开展“采访劳模、体验劳模、师从劳模”等实践体验活动,让学生走近劳模、了解劳模、感悟劳模,使劳模精神从抽象化转向具象化;融入网络、新媒体,实现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网络、新媒体互动,真正打造出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新型思政课程。第二,结合高职院校专业特点,打造“工匠精神”特色课程。课程聚焦劳模精神育人,打造工匠培育之路,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既有课堂讨论式教学,又有引入“工匠导师”访谈式、互动式的现身说法,还有到劳模育人实践基地开展体验式教学,真正激发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与情感认同,从而实现价值观的内化。

3.3以校园文化为土壤,涵养工匠精神内核培育。

高职院校要将“工匠精神”的培育作为切入点和制高点设计校园文化,构建学校文化软实力。第一,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始终将精业敬业、追求卓越的职业价值观灌注其中,通过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彰显“工匠精神”内涵与特色,在校园内形成一种学习行业楷模、崇尚“工匠精神”的文化氛围和校园风气,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对“工匠精神”的认知与认同,进而内化成自身的职业价值观。第二,各高职院校应根据行业特征、立足专业规律,树立行业楷模,结合学校特色,形成各自学校对“工匠精神”的个性化理解,打造符合学校自身特点的校园文化和独特精神品格。

3.4以工匠精神培育为载体,构建“师生共同成长”机制。

高职院校应以工匠精神为抓手,通过教学一体化设计,实现师生共同成长,使工匠精神的培育成为一个“教与学”有机统一的过程。高职院校教师应树立“工匠精神”在人才培养体系中主体地位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将本专业的精神内涵渗透到专业教学全过程中,在实现知识目标的同时,将工匠精神的培育确立为首要实现的素养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实践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对专业精神的认同与追求,并逐步引导学生将其内化为自身遵守专业规范,追求卓越的行为准则。

4.结语

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完善激励机制,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当前,我国正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培育和弘扬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对于建设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承担为新时代输送合格技术性人才的重大教育责任,打造具有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追求卓越的职业精神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正处于产业转型期的新时代高职院校面前一道必须解决的难题,我们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汪中求.工匠精神核心就是追求完美做到极致[N].佛山日报,2016-03-08.

[2]王蓉霞.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践探索[J].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06).

[3]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2014(22).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
用“工匠精神”打磨中国品牌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