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系统与校企合作平台的构建
2018-11-16周景昱
周景昱
摘 要: 本文主要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这一角度探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校企合作平台的构建,阐述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意义与目的,分析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构建校企合作平台的优势与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系统与校企合作平台构建的对策。
关键词: 酒店管理专业 人才培养系统 校企合作平台
1.引言
当前,酒店行业竞争激烈。随着旅游市场、商务会议的快速发展,我国酒店行业发展迅速。截至2017年底,全国共有超过30000万多家星级饭店,同时经济型酒店的发展非常可观。相关报告预测,到2020年,全国每年新建酒店将达到2000家以上。时代在发展,酒店行业迅速发展壮大,酒店行业人才缺口越来越大,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酒店人才的培养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议题。校企合作培养模式适应了酒店行业的现实需求,对相关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试图从校企合作平台构建这一角度探讨新形势下酒店行业人才培养的模式,以促进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满足现实需求。
2.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系统与构建校企合作平台的优势与问题
2.1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系统构建校企合作平台的优势
第一,校企合作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实习平台。需要看到,当前我国很多设置有酒店相关专业的院校的教学设施都难以达到标准化要求。所以,通过校企合作,学生既能有可实习的岗位,又能将所学理论知识融入工作,提升工作技能,深化对专业的认识,进一步丰富工作经验,还能获得一定的工资。第二,对于合作企业来讲,酒店通过校企合作获得较为低廉的人力成本,为后期发展储备预备人才资源。第三,相关院校通过校企合作缓解相关教学设施缺乏的局限,同时学生的就业率得到提高。如此,学生、企业、学校三方实现共赢。
2.2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系统及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2.2.1对口就业少,人才流失严重。
从相关机构的就业跟踪调查看,酒店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较少的毕业生对该专业、该行业有较为强烈的偏爱;第二,绝大部分毕业生的就业期望与实际水平有较大差距;第三,实习经历影响学生从事酒店行业的积极性;第四,毕业生就业地域选择过窄,流向不均衡。一些学生在毕业前就已经充分考虑个人的发展方向、工作待遇等问题,并确定在毕业后会考虑改行,不在酒店及相关行业发展。从这里可以看出,经过三四年的专业教育的学生考虑转行,对学校和整个社会来说无疑是很大一笔资源浪费。
这种人力资源的浪费主要是由于供需错位造成的。一方面,学校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社会需求,学生的行业流失率较高。另一方面,学生的就业期望较低,没有实现培养目标,学校的专业教育培养未能满足学生需求。
2.2.2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中的问题。
既然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表明双方都有意进行合作,但是从根本看,双方的出发点和目的是有区别的,这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校企合作的开展。酒店业属于服务业中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人才需求量较大。通过校企合作,学校为企业提供了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从企业角度看某种程度上降低酒店的人力成本。学校进行校企合作的出发点在于通过酒店企业提供的实习岗位,学生获得一定的工作经验与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完善人才培养机制。而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的出发点仅在于节约人力成本,其所做的工作仅仅是接受实习生。因此,双方考虑的利益不同,合作领域有所局限,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难以学习到酒店业真正的管理理念。
简而言之,目前酒店专业的校企合作还处于初级层次——酒店企业提供实习岗位,学生作为廉价员工获得实习经历。因此,在合作过程中,双方缺乏在人才培養、课程设置、专业实训上的对接与沟通。酒店更多地考虑自身利益,一般不会对学校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不同意见,因此双方缺乏足够的合作交流。
此外,由于合作是初级形式的合作,因此配备的实习岗位难以让学生满意。根据一些调研数据,很多参与实习的学生难以接受酒店企业给予的实习待遇及实习作息安排。还有很多岗位是较为单一的体力工作,与所学理论知识难以对接。酒店企业将来此实习的学生当作廉价的劳动力,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学生难以学习到较为丰富的酒店管理知识。如此循环,愿意到酒店企业进行实习的学生只会越来越少。此外,酒店企业通常不会对实习学生进行评估与实习考核评价。
3.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系统与校企合作平台构建的对策分析
3.1构建融入式校企合作机制
一要打造融入式教学体制。要构建这种体制,就必须做好对接工作。做好教学与就业对接、理论与技术对接、课程与工作对接、教学理念与企业文化对接,有效确保学校层面的理论教学严格按照企业与市场需求进行,构建融入式教学。
二要建立融入式考核机制。按照产学研的培养思路,学校应该加强与合作企业的沟通与交流,与企业合作构建新的评价考核机制,建立融入式考核评价模式,对学生学习期、实习期的表现情况进行精准考核与评价,作为学生毕业的参考。
三要建立融入式服务机制。通过这种机制,学校和企业之间实现紧密相连,有机融合,形成开放式的运行保障机制。在这种机制下,高校酒店专业教师可以到酒店企业挂职锻炼,积累实践经验,为教学提供丰富素材,同时能为教学、学生管理提供融入式服务。
四要建立企业文化融入机制。校企合作不能仅仅是初级形式的合作。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具有潜移默化影响人的心灵的作用。在企业文化融合机制下,学校应该在教学中融入酒店企业文化的宣传,将企业文化与学校的教学理念、校园文化结合起来,将酒店企业文化“润物细无声”地教授给学生,尽可能减少单一化的课程宣传,降低学生的抵触情绪。通过这种企业文化融入机制,全方位加强学校与酒店企业的合作。
五要在学生管理方面应用融入式校企合作模式。可以将酒店企业的思想文化、管理理念、酒店管理服务理论等内容设置成日常课堂教学内容,积累学生的职业素养与技能。可以尝试在基础课程教学时要求学生统一服装,实行酒店制度化管理,让学生提前适应酒店工作环境。
3.2建立酒店教学人才培养系统
要解决当前酒店行业存在的人才困境,必须从整个教育系统寻找原因及解决办法。培养酒店相关行业急需的人才,尽早改变酒店专业毕业生人才流失现状,需要得到各方的支持与配合。
第一,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根据现实需求出发,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应用为目标,细化人才培养方案,从实际需求进行人才培养的定位,采取职业化方式有效保证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质量。
第二,要根据时代和行业发展需要,合理调整优化教育层次,合理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专业特色,培养各种层次的酒店专业人才。通过职业教育培训,培养酒店从业人员;通过中等教育,培养服务人员及初级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大专及本科教育,培养中高级酒店专业技术管理人员;通过研究生教育,培养酒店专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及从事理论研究的人才。
第三,专业教育要以职业化为导向。教学以职业化为导向,要求强化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并渗透到教学的整个环节,更加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同时重视职业化管理,注重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较早地制定明确的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减少就业盲目性,为今后就业确定较为明确的发展方向,为学生职业成功铺平道路,指明方向,做好引导工作。
第四,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理念。当前很多酒店管理专业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外部顾客”——酒店企业的满意,又忽视学生作为“产品”和“内部顾客”的双重角色,教育过于功利化,忽视人文关怀,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影响教学质量的科学性。因此,相关高校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理念,将行业满意及学生满意作为标准。
第五,要组建一批优质酒店管理专业教师队伍。要做好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并通过校企合作平台为教师职业发展提供更多机遇,为教师进入酒店行业相关企业挂职锻炼提供保障,提高教师的工作满意率,减少人才流失。要为优秀专业教师提供进入著名高校进修培训的机会,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定期引进海内外知名学者到学校开办讲座,加强学生对酒店行业发展趋势的了解,促进教师教学视野的拓宽与科研能力的提升。此外,还应該进一步吸纳优秀人才,不断优化教师人才队伍,完善聘用制度,吸引酒店高级管理人才来学校做兼职教师,弥补专业教师实际经验的缺陷。
4.结语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涉及面较广,要多方合作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不断解决当前酒店管理专业教育与行业市场需求存在的供需矛盾。相关院校可以通过打造融入式教学体制、考核机制、服务机制、企业文化融入机制,并在学生管理方面应用融入式校企合作模式,推动酒店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相关院校可以通过建立酒店教学人才培养系统,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合理调整优化教育层次,以职业化为导向,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理念,多方构建校企合作平台,组建一批优质酒店管理专业教师队伍,有效提升酒店专业人才培养实效。
参考文献:
[1]戴晓丹,于庆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以酒店管理专业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为例[J].亚太教育,2016(11):221.
[2]戴晓丹,公丕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以酒店管理专业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8(2).
[3]尹华光,邱久杰.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7(3):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