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生活教育思想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2018-11-16吕晓燕
吕晓燕
摘 要: 《语文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放在语文教育的首位。主张语文教学要体现出问题意识、个性化学习、开放性教学、建构性教学,为主体性发展指明了方向。作文要“写自己想说的话”,“要有真挚感情,能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明确提出个性化作文的教学思想。叶圣陶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倡导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接近生活,说自己的话,让学生创造有探索性、开放性和发展性的空间。本文从了解叶圣陶生活教育思想的真谛出发,引导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生活的好习惯,注重内心体会与文字描述的衔接。
关键词: 生活教育 作文教学 观察生活 内心体会 文字描述
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除了让学生学习到与语文相关的基础知识外,在小学阶段,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循序渐进的指导,让学生在不断的熏陶中提高写作能力。作文作为语文素养的一种体现,能够让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融入文字之中,本文通过课题研究结合叶圣陶生活教育思想和实践取得的收获,谈谈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看法。
一、了解叶圣陶生活教育思想的真谛
在探究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教育小学生如何从无到有,从简单的句子,到可以书写出曼妙的文章,在将叶圣陶生活教育思想与语文作文教学相结合之前,首先要了解叶圣陶生活教育思想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只有了解真正的含义,才能有针对性,合理应用这一思想到实际教学之中。叶先生曾经说过,作文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如果一个人的生活足够充实,那么所做的文章自然就会充实。从叶圣陶的生活教育思想中,我们可以读出来,小学生在小学阶段要想学好写作,就必须感受生活、体会生活,在生活的经历中不断思考与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叶圣陶生活教育思想为指导,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积极寻找写作素材的好习惯。
在具体实践课堂中,教师要以叶圣陶生活教育思想为指针,结合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完成从语文句子到语文文章的转变,在作文讲解过程中,让学生了解一些生活教育思想。在每一类作文讲解之前,教师都可以合理使用叶圣陶生活教育思想,向学生介绍关于某个主题的知识,将学生的目光引导至身边的生活、周围的自然环境、生活中熟悉的人等,让学生循序渐进,由小到大,逐步感受生活,并且逐渐形成对作文的情感。
例如,在讲授关于风景的描写时,教师可以先挑选一处学生都熟悉的地点,可以是学校中的一个小花园,或所在地区的公园等,然后带领学生回忆自己见过的景色,先使用大白话的方式讲述出来,让学生尽可能讲解细致清晰,再引导学生想一些语文课堂中学过的优美词语,替换大白话,让措辞更加书面化。
二、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的好习惯
学生写作能力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良好的作文能力需要学生一步步地积累,在生活中处处留心,作文中的文字都是生活中的体验,都是生活中的小事情,因此,在小学阶段作文练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好习惯,尤其小学生好奇心强,还处于什么事情都想体验,却无法沉着坚持做好一件事,还没有一定的信念和耐心的时期,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工作,让学生寻找兴趣,培养耐心与细心,通过各式各样的观察丰富自我的世界,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美麗的图画,对小学生进行描写类作文写作是十分有帮助的。习惯的养成方法有很多,教师首先要明确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必要性,然后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联系小学生阶段的成长特点,让学生在教师布置的任务中,或者教师的鼓励中,拥有无限动力目标,养成认真观察生活的好习惯。
要想培养小学生认真观察生活的好习惯,就必须让学生从小处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在生活的小事中寻找有意思的事情。在生活中,小学生可以观察到的方面有很多,可以是所居住环境周围的变化,从尘土飞扬的道路,到干净整洁的柏油马路等,可以是每天路过的一个小摊点,卖烧饼的大叔,卖糖葫芦的老奶奶等人物,也可以是家庭中父母对自己关爱的小事,教师要引导学生,只要留心,就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情。对于习惯的养成,绝大部分要依靠学生的自觉性,但是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自制力有限,还无法独立完成一些事情,这时就需要教师积极地引导与管理。在课堂之外,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任务让学生完成。
例如,在学习描写人物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家庭中的一个人物进行观察,看家人每天几点起床,起床之后会做什么,平时有什么习惯,有哪些细节是自己之前不知道的,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谈一谈观察到的哪一幕让自己印象深刻。曾有一位学生问我:“下水道井盖为什么都做成圆的?”我没有急于回答,而是肯定这位同学问得好后,布置学生回家自己动手做实验,尝试用硬纸板做圆形、三角形、四方形等形状后再比较优缺点,然后全班同学讨论后总结出圆盖具有开启自如、吻合严密、运输方便等优点,接着引导学生将过程和结论写成实验报告形式的探索文章。可见探索的过程更是提高的过程。有一次,我在让学生写《穿针》的习作前,特意安排了一次劳动实践穿针比赛。一根绣花针,一团白棉线,极小的针眼,极粗的线,给学生设置了难度。鼓励学生踊跃上台表演,余下学生抓住表情及动作仔细观察,然后让学生将观察到的穿针动作用准确的词按顺序写下来,经过讨论与补充,同学们写出了“拿、抿、捻、捏、盯、抖、穿、涨红、睁大、紧皱、舒展”等词语,由于大家留意穿针活动的全过程,经历了紧张、兴奋、着急等复杂的情绪体验,又有胜败对比,因此写出来的作文都很真实细致,富有感情。这样长此以往地训练,持之以恒地积累,久而久之,学生一定会在生活中获取无穷无尽的作文素材。
三、注重内心体会与文字描述的衔接
学生注重观察生活是写作素材搜集的一个好习惯,除此之外,将眼睛观察到的东西转化为自身的体验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自己见到的事物转化为情感所在,然后将这种情感转化为可以描述的文字,再之后语文学习过程中,注重积累一些优美的词句,将内心的体会与作文的文字描述做好衔接,达到良好的积累素材与写文章结合。在学生写作中,教师要善于并主动指导学生,让学生的情感得以用适当的方式方法进行总结描写,教师可以时常布置一些关于写作的小练习,内容大概在200字—300字,学生写好上交之后,教师要认真阅读与批改,在学生写得好的地方标注出来,在一些表达不恰当的地方做出改正。这样的反馈机制和做法既有利于学生写作信心的提高,让学生能够放下心中的恐惧,积极投入到写作练习之中,又能够让教师实时了解学生所处的写作练习阶段。
在将学生的内心体会与文字描述衔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变换教学模式,在运用叶圣陶生活教育思想的基础上,以多种多样的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教师可以向学校提议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例如,清明节的时候,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去烈士陵园或者相关场所扫墓,缅怀先烈,在这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当天写下一些感想,谈谈体会,一定要求学生将真实的情感书写出来。除了一些真实生活中的描述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实际生活中的情况做出想象,写一些例如《假如我是一名警察(职业)》、《50年后的这个世界》、《我想跟你说声谢谢(对不起)》等与想象力相关的习作,通过这样练习,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细节描写能力,让学生将内心所想化为文字的描述。如指导《20年后我们来相会》一文时,我就注重引导学生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的思考。如陈飞同学写道:“一群西装革履的人拥着一个人走来,走近一看,原来是我的小学同学李军,他气度不凡,已是美国某跨国公司总裁了,在他的努力下,中美两国商人交往频繁,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如果学生进入定势思维,李军就可能是一名与我们失去联系的商业名人,陈飞同学打破了这种框框的限制,不仅增添了写作的情趣,而且大胆想象,形成了创造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作文要以生活为基础,在体验生活、观察生活的前提下,与语文所学知识相结合,作文要力求学生表达出真实的事情、真实的情感,以事实为依据,不断让学生参与生活、热爱生活,教师在讲授作文期间要让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实现叶圣陶生活教育思想为前提的作文教育。
参考文献:
[1]刘国正.叶圣陶语文教育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8.
[2]董菊初.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概论[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