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美国学生汉语文化能力与汉语语言能力的相关度调查
2018-11-16伍晨辰
伍晨辰
摘 要: 本研究以在杭的美国留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英语为第二语言领域中王振亚和陈国明等人的研究成果,制定汉语文化能力测试卷,以测试在杭美国学生的汉语文化能力与汉语语言能力的相关性。经过测试,证实汉语文化能力与汉语语言能力呈正相关关系,语言能力达到高级水平的学生文化能力一般也在高级水平,由此建议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行为文化。
关键词: 汉语文化能力 汉语语言能力 相关度
随着汉语国际传播的逐渐深入,国际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越来越得到重视。但在以往有关文化教学的研究中,多数学者的关注点往往在有关文化教学的宏观与微观两极问题上,比如,文化应不应该教、能不能教、应该教什么、怎么教,甚至什么是中国文化,等等。很少有学者关注汉语教学中学生的文化能力与语言能力的相关度问题。学者们往往把文化能力的习得与语言能力的习得割裂开来讨论。殊不知,学习者的文化能力与其汉语语言能力是息息相关的。在这方面,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北京大学王振亚(1990)的《社会文化测试与分析》;张红玲(2010)的《外语教学中文化测试的理论探索》等。笔者根据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有关社会文化测试分析与跨文化敏感度测量方面的研究,制定了国际汉语教学中有关学习者文化能力的调查问卷。本研究选取在杭的美国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学生的HSK成绩定位学生的汉语语言水平,以《文化能力调查问卷》衡量学生的汉语文化能力,得出其汉语文化能力与汉语语言能力之间的关系,并由此提出在国际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侧重点。
一、汉语文化能力测试
(一)汉语文化能力与跨文化敏感度
文化能力的概念最早源于心理学,也称文化理解力,指的是个案工作人员在与当事人沟通的过程中,把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当事人所在的特定的文化圈方面的信息结合起来,在认识到自己可能存在偏见的前提下,用一种比较批判的、开阔的眼光去看,理解当事人的文化。简单地说,就是对当事人的语言、行为、情绪、心理、态度等背后存在的异质文化根源具有的敏感程度和洞察能力①。
据此,笔者将汉语文化能力定义为:汉语学习者在与中国人进行汉语交际活动的过程中,传达思想、达成协议、维持友谊、保持关系的敏感程度和洞察能力,包括汉语文化知识和文化交际能力两部分。
美国跨文化交际领域的学者陈国明和斯特罗斯塔(1996)将跨文化敏感度界定为一个多层面的独立概念,是人激发自己理解、欣赏并且接受文化差异的主观意愿,属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情感层面。跨文化敏感度较高的人在同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沟通时具备自尊自爱的心理,能够更快地适应陌生的环境,有很强的应付挫折和压力的能力,能从容地应对跨文化交際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文化差异;对跨文化敏感度的认识可以增进对文化的理解,减少文化偏见;跨文化敏感能够帮助人们获得多元文化的心态,这是对适应、了解和欣赏文化差异,促进适当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行为的积极驱动②。笔者在综合王振亚、陈国明等调查问卷基础上又增加了跨文化敏感度的部分,以测试学习者对于汉语的跨文化敏感度与其汉语水平之间的关系。
(二)汉语文化能力测试卷简介
汉语文化能力测试卷以北京大学教授王振亚(1990)制定的社会文化分析测试卷和美国学者陈国明和斯特罗斯塔(1996)制定的跨文化敏感度分析测试卷为主要依据,并根据汉语学习者和中华文化的特点改编而成。
1.试卷结构与内容
问卷共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学习者基本情况,包括学习者性别、年龄、母语及汉语水平等。第二部分为测试卷,分为四部分:分别是语言文化行为、非语言文化行为、中华文化知识和跨文化敏感度。其中前三部分为选择题,每部分15题,每题1分;最后一部分跨文化敏感度测试为ISS量表形式,共15题,选择A-E五种答案之一分别得5分—1分。语言文化知识和非语言文化知识涉及中国社会生活中的日常社会习俗,如学习者与教师,学习者与同学同事之间的日常交往;中华文化知识均为基本的有关中华文化的文学、历史、地理、宗教等方面。
2.测试目的
本测试卷的主要目的是考察美国学生汉语文化能力与汉语水平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不同汉语水平学生之间的跨文化敏感度情况。
3.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使用SPSS19.0对研究数据进行测算,得出问卷的KMO参数为0.847,Bartlett球形检验值为41459.84,Alpha的检验值为0.89,以上数据说明问卷设计的问题是有效的,且信度较高。
二、研究过程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定量的研究方法,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以北京大学教授王振亚(1990)制定的社会文化分析测试卷和美国学者陈国明和斯特罗斯塔(1996)制定的跨文化敏感度分析测试卷为主要依据,根据汉语学习者和中华文化的特点改编而成的汉语文化能力测试卷进行调查。
(二)研究假设
1.美国学生的综合汉语文化能力与汉语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2.美国学生的汉语文化能力与汉语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3.美国学生的汉语的非语言文化能力与汉语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4.美国学生的中华文化知识与汉语水平的关系呈正相关关系。
5.美国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与汉语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三)研究数据描述
本研究以杭州三所大学的初级至高级的汉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数据收集时间为2017年10月至12月,共发放调查问卷145份,其中有效问卷132份,问卷回收率为91%。其中在汉语水平考试中达到六级的学生55人,五级42人,四级及以下35人。
(四)效度分析与信度检验
研究使用SPSS对数据进行测算,调查问卷的KMO参数为0.846,Bartlett球形检验值为4164.946,达到显著。Alpha的检验值为0.8893。显示问卷调查的信度和效度较高,问卷设计的研究问题有效。
(五)描述性数据统计分析
1.语言文化行为与汉语水平的关系
经过测试,汉语水平在六级以上的学生语言文化行为最高分为14分,最低分为11分;五级学生此项目最高分为13分,最低分为9分;四级及以下学生最高分为11分,最低分为5分。总体得分情况用线形图描述如图1所示。另外,用SPSS19.0得出语言文化行为与汉语水平之间的皮尔森相关系数为0.716,呈高度相关关系,研究结果符合假设结论。
图1中横轴为汉语水平,由高到低呈现,纵轴为得分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整个曲线从右往左随着汉语水平的提高而呈上升趋势。
2.非语言文化行为与汉语水平之间的关系
受试者的得分情况如表1所示:
将受试者得分情况做成曲线图如图2所示,从左往右可看出曲线的走势大致呈下降趋势,也就是语言水平低的学生,其非语言文化能力也低,但相关度并不明显。用SPSS19.0进行皮尔森相关系数分析,得出r值为0.432,表明有一定相关性,但不明显。
3.中华文化知识与汉语水平之间的关系
受试者得分情况如表2:
将所有受试者的得分情况汇总做成如图3所示的曲线图,可以明显看出曲线高低起伏,并没有明显的向上或者向下的倾向,因此中华文化知识与汉语水平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与预期假设不符。
4.跨文化敏感度与汉语水平之间的关系
由于跨文化敏感度部分的测试采用的是ISS量表的形式,因此满分为75分,但为了便于与其他三项进行比较,笔者折合成了15分制。得分情况如下表3:
从表中可以看出,跨文化敏感度的得分差别并不是很明显,笔者推测可能是由于测试对象都是在中国进行学习,且都在中国生活了至少半年以上,他们已经基本熟悉、了解并相对适应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环境。
5.漢语文化能力与汉语水平之间的关系
笔者将上述四部分的得分加权汇总,得出如图4所示的曲线图,并用spss19.0计算出皮尔森值为0.523,呈弱相关关系。所以,综合汉语文化能力与综合汉语水平呈相关关系。
三、结果与讨论
(一)结果
汉语文化能力与汉语水平呈正相关关系,但综合看并不太强。语言文化知识与汉语水平的相关度最高,其次为非语言文化行为,呈弱相关关系。中华文化知识与汉语水平并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跨文化敏感度与汉语水平的相关关系也不明显。笔者分析有关跨文化敏感度的数据可能不足为据,因为被试的汉语学习者均在中国学习,都有相当的中国学习和生活经历。假如在从未到过中国的学生群体里重新测试,有可能语言水平的高低与跨文化敏感度的高低会呈现相关关系。
(二)相关讨论
就汉语作为外语的美国学习者而言,其汉语水平的高低与其文化行为能力的高低相关,可能水平越高,两者关系越密切。是否可以由此断言,达到高级及以上水平的学习者必须了解或接受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这有待进一步研究证明。但笔者可以肯定的是,不热爱汉语是学不好汉语的,只热爱汉语而不热爱中国文化是不可能的。与汉语学习的能力和水平直接相关的是有关汉语的行为文化,即问卷中所测试的语言文化与非语言文化的关联度。建议在国际汉语教学活动中,把侧重点放在学生的行为文化中,让文化知识的获得在学生实际生活活动或者课余活动中完成。
注释:
①http://baike.baidu.com/link?url=marvJmeoVntnMM 4MEwU6lZTSCz7RFVfmP9Yb-zoXH2ari4i9Tqs2gM6HBHld 2PGY4Bxod3HJYGzWTCgsdx8sca
②刘翌欣,窦琴.关于跨文化敏感度的调查研究[J].人民论坛,2012(10).
参考文献:
[1]刘翌欣,窦琴.关于跨文化敏感度的调查研究[J].人民论坛,2012(10).
[2]何常丽.外语专业学生目的语社会文化能力与语言应用能力的相关分析[J].外国语言文学,2010(3).
[3]王振亚.社会文化测试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