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虎跃
2018-11-16杨倩
杨倩
摘 要:龙虎纹镜是汉代铜镜中常常出现的题材,流行于东汉晚期至南北朝时期,纹饰以圆雕手法表现。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馆藏的悬璧铭六乳四神龙虎纹镜,镜体硕大,纹饰精美,寓意富贵祥瑞,为东汉时期龙虎镜之佳品。镜背的装饰纹饰及铭文内容,不仅有着东汉装饰艺术的大气张扬风格,还体现了当时人们尊崇原始图腾与儒学的思想观念和汉代精湛的铸造工艺和先进的冶铸技术,而且宣扬了铜镜的铸造品牌。
关键词:汉;龙虎纹镜;铭文;儒学
龙虎纹镜是汉代铜镜中常常出现的题材,流行于东汉晚期至南北朝时期,纹饰以圆雕手法表现。大圆钮在镜背占据主要地位,龙虎浑圆舒展,高低起伏。可分为盘龙镜(图1):一条龙张口屈身盘曲,身躯一部分叠压在钮下,使镜钮和钮座成为盘龙身躯的一部分;龙虎对峙镜(图2):一龙一虎,隔钮左右对峙,张口咆哮。还有二龙一虎或三只虎环绕,有的外区饰铭文圈带,有青盖铭和姓氏铭等。龙虎的图腾崇拜起源于旧石器时代,盛行于新石器时代。自商周至秦汉,中国分东夷、西戌、南蛮、北狄。西方为金,崇白虎;东方为木,崇青龙;加之汉代独尊儒术,谶纬学说盛行,对龙虎图案的流行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东青龙、西白虎的传统称法也就在汉代广泛地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对当时器物的设计以及当时的装饰艺术风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馆藏的汉悬璧铭六乳四神龙虎纹镜(图3),镜体硕大,纹饰精美,寓意富贵祥瑞,为东汉时期龙虎镜之佳品。该镜自民间征集而来,直径20.5厘米,重1850克,圆形、圆钮、圆钮座。镜背纹饰布局巧妙,内容丰富,可分四区,以钮为中心呈同心圆带状分布,由内到外依次为:龙腾虎跃区、六乳四神区、铭文带区及锯齿波折纹区。
龙腾虎跃区:以钮为中心,一龙一虎夹钮对峙,左边为龙,右边为虎。龙虎均张口吐舌,身躯弯曲,部分压在钮下。龙头与虎头中间腾起一枚五铢钱,龙腾虎跃,似有“龙虎戏珠”之景,好一番欢腾喜悦之象。
六乳四神区:龙虎纹外有一周弦纹,弦纹外有六枚带柿蒂座乳钉,将此区等分为六个小区。小区内饰有四神及鸟兽:左边一青龙与一神兽仰首腾空,曲颈望向镜钮,神兽前下方站立一小鸟,回首仰望,憨态可掬;右边一只白虎昂首奔腾,首部望向镜钮;上方一只朱鸟展翅腾飞,长尾后翘,首部望向镜钮;下方玄武威镇坐底,威武神煞;玄武右边有一只凤鸟静卧守望着白虎,其前下方亦立一小鸟,回首仰视着凤鸟,似在与凤鸟对话交流。四神及鸟兽皆凝神聚向中心镜钮。
铭文带区:四神纹外有一凸面圈带,内铸有隶书铭文五十七字:“悬璧作竟(镜)法尚方,炼合铜锡明而光,巧工刻之成文章,左龙右虎辟(僻)不羊(祥),朱鸟玄武顺阴阳,子孙烦(繁)息富贵昌,寿敝(比)金石樂未央,长保二亲宜姑公兮。”铭文字体清晰,隽秀俊逸。
锯齿波折纹区:此镜宽平缘,缘内饰一周凹面栉齿纹,缘上两周锯齿纹,间饰一周双线波折纹,锯齿纹与波折纹之间以弦纹隔开。
镜背的主体纹饰均为高圆雕,线条流畅美丽,以云纹填地。高圆雕的技法将龙、虎、四神、鸟兽凸现得立体丰满,加之龙的鳞片、利爪,虎的髭毛、尖牙,鸟的羽翅,还有每只动物的眉目、神态等细部的精细刻画,将整个画面衬托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动感十足。凸面铭文带加上凹面栉齿纹,又避免了装饰的单调性,使得画面极富层次感,平添了铜镜这一静态器物的韵律美,充分体现了汉代铸镜的精湛工艺。
此镜镜背装饰题材以龙虎二瑞兽为中心,加上形态各异的四神、鸟、兽作主题纹饰,形象逼真,生动活泼,具有强烈的现实感。配以内容丰富、韵律规整、字体隽秀俊逸的七言隶书铭文,又注重镜缘的装饰,使这面铜镜更富于艺术性。镜背整体装饰繁复华丽,错落有致,符合西汉末到东汉前期铜镜发展的特点,装饰图案已不再局限于前期简化朴素的图纹,而是大量选用谶纬迷信鼓吹炮制的所谓能够代表祥瑞、驱除邪魔的四神、神兽等图案;而镜背铸制铭文,却是继承了西汉中、晚期的做法;铸造技法上又有了浮雕式的发展。到了东汉中、晚期,镜背装饰题材在延用神禽异兽图案风格的同时,随着道教鼓惑的愈演愈烈,增加了许多愈加繁缛的道教神话人物和动物图案,真实地反映了谶纬迷信在汉代被推崇得淋漓尽致。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所藏的这面悬璧铭六乳四神龙虎纹镜,在镜背装饰手法上有继承,又有发展,更有传承,在汉镜发展历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上继承了自西汉以来流行的四神镜的特色,下开启了龙虎对峙镜的先河,充分展现了汉代铸镜业的繁荣昌盛景象。同时,以钱文装饰在铜镜主体纹饰中也不多见。
铜镜是古代社会广泛使用的日常生活用具,镜背的装饰图案和铭文内容,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出的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館藏悬璧铭六乳四神龙虎纹镜,镜背装饰图案及铭文内容为我们充分展现了东汉时期人们的信仰等社会生活状况。
四神最早的含义是“四方宿名”。《礼记·曲礼上》:“行,前朱雀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其疏曰:“朱鸟、玄武、青龙、白虎,四方宿名也。”东汉王充《论衡·物势篇》曰:“东方木也,其星苍龙也;西方金也,其星白虎也;南方火也,其星朱雀也;北方水也,其星玄武也。天有四星之精,降生四兽之体。”但谶纬迷信猖獗后,四神即变成了谶纬用以表示阴阳、预言祥瑞、清除邪恶的工具,故镜铭有“朱雀玄武顺阴阳,青龙白虎辟不祥”的词句。
昔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自此以后,社会思想便被儒家思想所统治,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两千多年的社会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忠和孝就是儒家两大道德法则,在官吏选拔上专设有“察举孝廉”“孝悌力田”等项,故士大夫们都把博取“孝”名当作向上爬的敲门砖。然而事实却是,他们对双亲“生不极养,死乃崇丧”,以达到“崇饬丧祀以言孝,盛餐宾旅以求名”的目的。同样,为了有个“孝子”的名声,他们什么甜言蜜语都说得出来,当时的镜铭真实地记录了这些话,如“长保二亲得天力”“长保二亲乐无极”“长保二亲具富昌”“长保二亲宜侯王”“长保二亲得酒食”,以及“便固(即姑)章(公婆),利父母”等。儒家思想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崇尚多子多孙,希望“子孙蕃昌”,所以“八子九孙”“八子十二孙”“九子九孙”和“五男四女”“十男五女”等话语常常出现在镜铭上,这些都是儒家思想的具体写照。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馆藏东汉悬璧铭六乳四神龙虎纹镜铭文,以“子孙烦(繁)息富贵昌,寿敝(比)金石樂未央,长保二亲宜姑公兮”而表“孝”名。
汉代,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同时,商品经济也在缓慢地发展,在铜镜制作中就已经反映出了商品生产、竞争的一些特征。东汉悬璧铭六乳四神龙虎纹镜铭文中就有“悬璧作竟(镜)法尚方”之句。“尚方”是朝廷中央尚方令所属作坊产品的专有称号,因是专为皇家生产御用之物,所以原料的充足和优质、设备的齐全、工匠手艺的高超、产品的精美等是其他地方所无可比拟的。我们从镜铭中便可以看出大量的商品性宣传,官营作坊大多打的是“尚方”旗号,如“尚方作镜真大好”“尚方作镜真大巧”“尚方作镜大且好”。而在民间则大多是标榜制镜匠人自己的姓氏,目的是为了说明此件此品是名匠师制作的名牌货,如“许氏作镜自有纪”“朱氏明镜快人意”“至氏作镜真大巧”“龙氏作镜大毋伤”等。铭文中还叙述了他们是如何精工生产的,如镜铭“变巧名工”“百炼青铜”“百炼正铜”等。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馆藏东汉悬璧铭六乳四神龙虎纹镜,镜背的装饰纹饰及铭文内容,不仅有着东汉装饰艺术的大气张扬风格,体现了当时人们尊崇原始图腾与尊崇儒学的思想观念,体现了汉代精湛的铸造工艺和先进的冶铸技术,而且宣扬了铜镜的铸造品牌。可见,为了商品竞争而进行各种宣传以推广销路、招徕顾客,并非始自近年,早在一两千年前,我们祖先就使用得烂熟了。
参考文献
[1]管维良.中国铜镜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