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意改革促建设 校企融合谋发展
2018-11-16马春阳王浩波
马春阳 王浩波
河南省经济管理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开设于2003年,经过15年的发展,目前在校学生近2000人,有30余个教学班,开设了整车装配与调试、汽车机电维修、汽车车身修复、汽车营销与服务4个培养方向。该专业拥有一支50余人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一个汽车整车实训中心和两个总成台架实训场地。近年来,借助职业教育发展政策,我校通过校企深度融合稳步发展,专业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就。
一、 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建设机制
(一)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
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建设本着“对接行业、工学结合、提升质量、服务社会”的基本理念,专业培养目标对接我省汽车维修行业(兼顾汽车制造主机厂)的客观需求及相关职业岗位要求;专业建设以办学机制创新与校企合作为依托,体现课程模式综合化、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原则和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借力项目考核、课程考核、专业技能考核和技能大赛选拔考核“四考联动”提升教学质量;构建技能名师工作室,提升专业服务社会的能力。
具体来说,就是专业建设对接地方经济发展。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主要服务于河南省汽车后市场对汽车销售及售后服务人才的需求,兼顾国内各大汽车制造企业对整车装配人员的需求。学校深化校企合作力度,注重专业内涵建设,通过校企深度融合,实现校企联动、订单培养;建立“校企对接,产训一体”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打造“名师引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学校努力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课程体系,以就业岗位(群)的主要作业内容和技术要求为基础,通过解构重组、去枝存干,形成若干个学习领域和众多学习情境。学校积极探索适应职业教育特点和学生素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打造“多元立体,互动共享”的教学体系,运用“理实一体、项目驱动、注重实操、贴近实战”的综合教学形式,提升教学效果。学校强化“三方监控,层级考核”的教学管理机制,注重结果导向和过程管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搭建产教学研一体化的专业平台,提升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
(二)专业建设的基本机制
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建设机制上,学校全面构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参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积极性。最终形成适应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人才培养定位与人才培养规格能够根据产业发展变化做出快速反应。
具体来说,就是以学校为主体,联合以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主机厂和以南阳宏邦汽贸集团等为主的汽车售后服务企业所组成的合作企业群,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下的“河南省经济管理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为核心,校企共同制订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及职业文化,共同促进学生就业,人员实现互兼互聘,资源实现共建共享。
二、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路径与特点
(一)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规格
依据汽车产业链(设计、制造、销售、服务)中各环节的相应岗位(群),结合中职学校生源素质基础,学校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定位于为汽车产业链尾端售后服务行业提供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结合河南省汽车售后服务行业发展水平,将机电维修和钣金喷涂两个岗位确定为毕业生的首次主要就业方向,同时就业岗位延伸覆盖服务顾问、销售顾问和装配调试三个方向。
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规格与目标以汽车售后服务一线技术岗位为起点,打造顺畅的职业拓展和成长通道。专业知识上要求学生熟悉汽车各个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汽车维修常用设备的功能、使用方法和日常维护内容,掌握一定的营销、管理及日常方案报表处理等知识;专业能力上要求学生具备独立完成常见车型的各级维护保养的能力,独立完成汽车常见故障诊断、排除的能力,独立完成发动机、变速箱等汽车主要组成部件的大修能力,查阅维修手册、分析电路、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的能力;职业素质上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和组织协调能力,具备服务意识、合作意识和不惧困难的精神,具备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道德操守。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学校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携手合作企业(如上海通用、上海大众、南阳宏邦、南阳天杰)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不断增加订单培养班的數量、规模和质量;改造升级教学环境,构建一体化教学场所,实现专业课理实一体化教学;建设汽车售后服务模拟仿真实训中心,在校内即可完成工学交替教学环节的轮换,提高实训教学质量;注重校外生产性实习基地的遴选与校企合作机制的构建,提高顶岗实习的专业对口程度,将顶岗实习环节纳入正常的教学管理之中。
教学方法上推行行为导向教学,围绕教学任务或单元,设计出一个个情境及其任务,一个个项目、技术及其方法,师生共同讨论解决教学问题。教学目标上注重关键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工作方法、团队协作意识、责任意识等方面的培养。
(三)课程体系构建与课程建设
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是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服务学生终身发展为目标,以汽车售后服务相关职业活动为主线,对接经济社会和汽车行业的发展要求,推动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衔接;在课程开发与教材建设方面,突出体现系统性和行动导向性,遵循学生的职业成长规律,依据职业技术领域一些知识与技能掌握起来的难易程度,构建系统化的课程体系;通过整体化的职业分析,提炼典型工作任务,确立主要学习领域,构建学习情境等环节,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课程及其体系。依据汽车维修岗位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来设计教学单元,以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为核心,实施“课堂+现场”的一体化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构建由专业教师、企业技术专家和职教专家共同参与,完成人才需求分析及培养目标的确定、工作任务分析及职业能力解析、课程体系构建及专业课程建设、反馈调整与完善等任务。
课程体系本着由简单到复杂、由初级到高级、由经验到策略、由动手到动脑的原则,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技能层面,主要完成结构认知、拆装调整、保养维护等学习任务,主要课程包括汽车使用与结构认知、汽车整车维护与保养、汽车总成结构与拆装等。第二阶段是技能+技术层面,主要完成系统原理和部件检测、总成维修等学习任务,主要课程包括发动机构造与检修、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车身电气系统与检修等。第三阶段是技术层面,主要完成控制机理、性能检测、故障诊断等学习任务,主要課程包括发动机电控系统及检修、汽车底盘电控系统及检修、汽车附属控制系统及检修等。
(四)教学团队建设
近年来,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以专业师资培养规划和学校相关政策为支撑,采取有效措施,整合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创新教师队伍成长和激励机制,推行校企互聘、重点培养、普遍提高等有效措施,打造出一支“名师引领、专兼结合、骨干带动”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
在教学团队的具体建设过程中,以设立在我校的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马春阳技能名师工作室为依托,积极开展以老带新、理实双修、集体教研、示范点评等活动,促进教师队伍整体业务能力的提高,为教师的职业成长提供支撑。学校注重学科骨干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培养、教学管理能力培养、产学合作项目实践、课题研究能力培养,并创造条件为他们提供访问学习的机会。通过企业引进培养、企业挂职锻炼、职业资格认证、参与技能竞赛等途径,培养出一支理论过硬、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专业课教师队伍。
(五)实践教学的建设与实施
在教学硬件建设方面,学校本着教学活动与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专业教学环境与企业生产环境相对接,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相对接的基本原则,对整个实践教学过程进行系统化设计,紧密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推进实践教学和管理模式的创新。
整个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分为教学性实践和生产性实践(顶岗实习)两个部分。其中教学性实践过程分别在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生产性实践过程在校企合作企业进行。
校内实训基地主要基于识别性实践、认知性实践、熟练性实践和工艺性实践四个主要环节进行构建。利用整车、剖解车、剖解总成、示教板等,完成对汽车整体组成、主要组成部件与操作件等的识别;利用整车、台架、主要机修工具设备,完成对汽车各组成结构的认识和主要维修作业方法流程的认识;利用整车、台架、主要机修工具设备,完成对主要组成拆装、常见维修作业内容的熟练化掌握;利用构建的“汽车售后服务企业生产环境”,进行模仿真实维修作业的工艺性实践。
校外实训基地主要依托位于学校周边的合作企业,如南阳宏邦汽贸集团、南阳天杰车业等,开展企业参观学习、岗位体验等活动。生产性实践教学则在上海通用、上海大众等主机厂和学校所属区域内的汽车售后服务企业内进行。
(六)教学管理与质量评价制度建设
我校在日常教学管理中推行“多方参与的网格化精细管理”,在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中强化三方评价机制和层级考核机制的有机结合,并积极关注顶岗实习环节的质量监控,确保顶岗实习教学功能的实现。
日常教学管理中的“多方参与的网格化精细管理”,以教育教学专家、行业技术专家和由学校骨干教师组成的河南省经济管理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为核心,通过专业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标准对专业带头人和课程负责人进行管理与考核;在专业带头人、课程负责人与任课教师之间,通过教学监督与考核、授课计划和教案的检查与落实等环节进行适时沟通与反馈;在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自评、互评、评教及日常的教学与考核等方式进行相互激励与评价。
三方评价是指用人单位评价、学生家长评价和相关指标评价。用人单位评价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用人单位定期回访等形式进行;学生家长评价通过学生座谈与评教、家长访谈与问卷调查等形式进行;相关指标评价依据省教育厅技能考核、技术等级考核、技能大赛成绩等进行。
层级考核制度是指对学生的学业通过教学项目考核、专业课程考核、综合技能考核、顶岗实习考核和终结综合考核五个层级来进行系统考核。教学项目考核落实在每一个一体化教学项目中,利用学生自评、组内与组间互评、项目完成情况定量评价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专业课程考核在每门专业课程全部教学任务完成后,通过理论考核、实操考核等方式对学生进行阶段性专项评价。综合技能考核利用省教育厅技能统考、技术等级鉴定考试、大赛选拔考核等载体对学生进行校内专业学习的阶段性综合评价。顶岗实习考核由专业教师参与顶岗实习的全程管理、指导与考核,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考核。终结综合考核在学生毕业前,综合学生两年在校学习期间和一年顶岗实习期间的综合表现,给予学生终结性考核意见。
(七)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在完成日常教育任务的同时,我校充分利用专业资源,积极开展各种社会服务活动,主要包括社会培训服务、技术支持服务、教学成果推广与资源共享、对外技能鉴定等四个方面。在社会培训服务方面,我们主要利用专业师资和实训场地、基础设施,积极面向社会、合作企业开展各种技术培训活动,特别针对合作企业员工进行技术升级培训。在技术支持服务方面,我们主要依托技能名师工作室为汽车维修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服务,促进其技术革新与发展,助推其产业和服务升级。在教学成果推广与资源共享方面,我们主动与兄弟院校交流,推广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的成果,利用师资优势,参与省级汽车专业教学资源共建共享项目。在对外技能鉴定方面,我们利用在本专业设立的汽车维修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积极配合驻地人社局相关部门,主动承担汽车相关专业的对外技能鉴定任务。
河南省经济管理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通过多样的校企合作形式,将校企合作的内涵进行了提升,使合作企业真正参与到了专业建设中。在专业课程建设方面,注重校本教材的开发和精品课程的建设,目前已编著校本教材5本,建设精品课程2门,并积极准备省级重点示范专业的申报。通过专业建设,学校强化了教学团队的教科研能力,近5年来,学校教学团队在各级期刊发表专业及教学文章30余篇,立项结项省级科研课题4项,参与专业课规划教材编写4本。
(责编 王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