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8-11-16周颖娴
周颖娴
[摘 要] 众所周知,互动教学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课堂教学方式。课堂互动不仅能够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还能够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配合教师,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营造良好氛围,精心设计问答,组织小组探究,鼓励互换角色,促进互动教学的应用。
[关键词]互动教学;高中数学;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30-0041-02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讲解数学理论知识点,还要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数学综合素养,互动教学则是完成这两大教学目标的重要方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何才能够更好地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呢?以下我将从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课堂问答的设计、小组探究活动的开展以及师生角色的互换四方面来谈谈增进师生课堂互动的措施。
一、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奠定师生互动基础
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能够让学生心灵得以放松,从而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为学生创设一个趣味化的情境,从而引导学生自主自发地进行探索,进而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和能力。除此之外,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几何概型》这节课的时候,为了有效激发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学习兴趣,我便在课堂教学中拿出一根事先准备好的绳子,指定绳子的两端分别为A端和B端,然后问学生:“现在老师要将这根绳子的任意一处剪断,请问剪下的两段绳子一样长的概率是多少呢?”我的问题刚提出,学生甲便回答道:“要想使剪下来的两段绳子一样长,只有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在绳子的对折处下刀。”该生说完,我便紧接着问道:“思路非常正确,所以这个概率是多少呢?”学生思索良久也不能得出正确答案,见此情况,我引导道:“剪下来的两段绳子长度总共有几种情况?”过了一会儿,学生乙回答道:“有三种情况,其一,A端绳子长于B端绳子;其二,A端绳子与B端绳子一样长;其三,A端绳子短于B端绳子。”该生语毕,学生丙立即说道:“所以两段绳子一样长的概率就是1/3呀。”自此,我便笑道:“没错,这便是几何概型中的线性模型问题……”
在上述案例中,我结合教材的知识点给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并有效地与学生开展互动环节,促进了学生对相应知识点的学习。
二、精心设计课堂问答,促进师生互动开展
课堂问答环节的设计是促进师生互动开展的重要途径和方式。课堂问答包括教师提问学生作答和学生提问教师作答两种形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两种形式的课堂问答,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师生互动的开展。
例如,在教学《函数性质》这一节课的时候,我首先结合重要的知识点向学生提出问题,其过程如下所示。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函数的一些基本性质,鉴于大家对函数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我直接问你们几个问题。首先,你们知道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是如何定义的吗?”
生1:“函数定义域是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而函数值域是函数因变量的取值范围。”
师:“没错,那你们知道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是指什么吗?”
生2:“函数的单调性是指函数在自变量一定的变化范围内的增减性,而奇偶性是判断函数关于X轴对称或者Y轴对称的指标。”
师:“基本正确,那么函数的周期性是指什么呢?”
生3:“对于定义域内的函数f(x)满足f(x)=f(x+T),则该函数为周期函数,这便是函数的周期性。”
师:“同学们,关于函数性质的这些问题你们回答得非常棒,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详细学习一下这些性质吧。”
待教学完成之后,我便将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让他们针对之前我所讲述的教学内容中不懂的知识点进行提问。
在上述案例中,我将课堂问答环节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教师提问部分,在这个部分,我针对教材知识点向学生发起提问,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唤起学生关于旧知识点的记忆。其二是学生提问部分,在这个部分,学生将会针对自己的疑惑之处进行提问,从而理清知识点,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难点。可见,这个课堂问答环节不仅能够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还能够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组织学生小组探究,提高师生互动效率
众所周知,课堂互动是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方面需要把握教学进度,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和学生沟通来及时掌握学生的學习情况,课堂互动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组探究来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点,并从小组回答总结中获取学生的学习情况。
例如,在教学《线性规划》的相关知识点时,我便针对线性规划问题中的情况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探讨,让学生在讨论结束之后选举小组长进行总结发言,同时也可以提出本小组成员在探讨的过程中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我提出了这样一个线性规划问题:求Z = mx + ny的最大值。针对这个问题,学生开始了小组讨论,在讨论结束之后,其中一个小组组长说:“经过探讨,我们小组认为要求这个函数的最值,首先应当将其转化成y = -mx/n + Z/n的形式,如此求Z的最大值就是求该函数在线性规划区域内与y轴交点的最大值。若线性规划区域无界,则Z的最大值有无数解;若线性规划区域存在边界,则可以通过上下平移该函数得到Z的最大值。”显然,通过小组探讨,学生能够更好地梳理所学知识点的框架,加强对细节内容的了解。
在这个案例中,我给学生提出了一个线性规划相关的最值问题,并让学生分小组探讨,最后总结发言,如此既能提高师生之间的互动效率,又能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
四、鼓励师生互换角色,增加师生互动机会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不仅需要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点,还需要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只有当学生能够独立讲解数学知识点或复述所学知识点时,才说明学生已经全面掌握相应的内容了。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何才能够在有效锻炼学生表达能力的同时增进师生课堂互动呢?我认为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上台担任小老师,让其讲述数学知识点,而教师作为学生向其发起提问,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加师生互动机会。
例如,在教学《椭圆》的相关内容时,我便鼓励学生充当小老师上讲台讲解知识点。首先,在学生上台讲解之前,我给他们提出讲解要求,包括重点讲椭圆方程式、定义域、值域等,并让他们在课后准备好相应的教学方案,为讲解奠定基础。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一位小老师的讲解如是:“今天要学习椭圆,在正式学习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之前所学的圆,现在你们能够告诉我圆的一般形式的方程式是什么吗?”一学生回答:“x2+y2 = r2。”小老师继续说到:“没错,从这个方程式中,我们可以看出变量x和y的系数都是1,那么当二者系数不相等的时候,你们猜猜会发生什么情况呢?”又一学生答道:“难道会变成椭圆吗?”小老师说道:“没错,就是椭圆,现在我们来看椭圆的一般方程式……”小老师从圆的知识点出发,引出了椭圆的知识点,并根据二者之间的差异对比梳理椭圆的性质。在小老师讲解完毕之后,我便针对小老师的讲解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如椭圆的切线方程式如何求解等,引导学生能够深入探究椭圆问题,同时增加师生互动机会。
总而言之,师生互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来引导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互动交流,从而促进学生对教学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并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责任编辑 诺 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