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外物流业创新研究现状及评述

2018-11-16张敏洁

物流技术与应用 2018年11期
关键词:物流业业态物流

文/张敏洁

随着2015年国务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相关政策出台以来,借助互联网思维,从配送终端“智能快递柜”、智慧物流、云仓储、跨境物流到“最后一公里”解决方案,整个物流产业创新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热闹场面。而国家各部门也相继出台了《关于深入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的意见》、《“互联网+”高效物流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改革试点加快无车承运物流创新发展的意见》等多项政策,推动物流业创新的快速发展。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2017年物流运行情况分析》,物流产业转型升级态势明显,与产业升级相关的物流细分行业增势良好。

在此背景下,本文总结了目前国内外物流业创新的研究成果,并进一步对其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评述。所谓“物流业创新”,可以很基础也可以很复杂,主要是指与物流行业相关的新技术应用、新模式、新业态等。本研究以2000年1月~2018年4月为时间跨度对相关文献进行收集和整理,并对相关文献进行深入的研读、分析和综合评述,以期掌握物流业创新的研究及发展现状,并为进一步的理论及实践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研究方法

系统的文献综述,应当遵循从确定综述主题,检索相关文献,选择、分析和评述其贡献等一系列步骤。此外,由于文献综述的目的是对某个确定主题的公开出版文献进行讨论,因此,应该对文献检索、选择和分析过程中所使用的标准加以详细的说明。由于“物流业创新”尚不存在准确的定义和界定方式,因此本研究将在统一、确定的标准下,通过文献检索、文献鉴别和分析、样本文献评述等三个阶段进行文献综述。

文献检索。检索条件设定:以“物流业”、“物流行业”、“物流技术”等关键词与“创新”、“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应用”等关键词,采用不同的检索语句进行交替组合,形成不同的检索条件。检索时间范围设定:2000年1月~2018年4月。检索数据库范围设定:中文文献主要通过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检索,刊物级别限制在CSSCI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和CSCD期刊等;英文文献主要通过WOS、EBSCO等两个数据库进行检索,刊物级别限定在SCI、SSCI、SSCI-E和EI等收录刊物或会议论文。

通过上述检索设定,共收集到中、英文文献185篇,文献发表数量与时间分布如图1。其中2002年文献数量最少,为1篇,2017年文献数量最多,为35篇,由此可见有关物流业创新的研究热度不断上升,研究成果逐年增加。

文献鉴别和分析。在对检索结果进行题录补齐、去重等处理之后,初步筛选出122篇文献。通过文献阅读,对上述文献的研究方向进行初步分类,结果如图2。

进一步对文献进行鉴别,选取与物流行业相关新技术应用、新模式、新业态等高度相关的32篇文献作为样本文献。

样本文献评述。从微观和宏观角度讲,物流业创新主要包括物流企业创新与物流行业创新两个层面。依据上述两个层面,对文献初步分类结果进一步调整和修订,确定文献评述的两大维度五个方向,分别为产业发展、业态创新、服务创新、新技术应用及创新等的影响因素,各方向样本文献数量分布情况如图3,并据此开展后续研究。

二、物流业创新发展动态

1.理论基础

图1:文献发表数量与时间分布情况

图2:初步分类汇总结果

图3:样本文献数量分布情况

样本文献中有2篇是对物流业创新研究的综述。王坤等基于文献内容分析,从理论基础、研究视角、物流创新的紧迫性、物流创新的驱动力、物流创新对企业发展的影响、物流服务创新研究、物流创新管理研究等方面对国外物流创新研究进行了评述和展望。托马斯(Thomas J. Goldsby)等探讨了新技术、新商业模式对物流业的影响,包括运输技术将会受到新能源、无人驾驶车等新技术的影响、库存策略及仓储管理技术将会受到3D打印技术的影响、全方位配送技术将会受到消费者行为的影响、还包括可视化供应链、仓储机器人的使用以及物联网技术等对物流业的影响,托马斯(Thomas J. Goldsby)还探讨了理论研究与新技术、新业态之间的关系,认为物流业创新的理论研究应该领先于物流行业发展水平,而不是等新技术、新业态等现象大量涌现之后,再进行调研、分析、总结和评估。

2.物流产业发展的创新

(1)产业发展

在11篇关于物流产业新发展的样本文献中,中外学者分别从宏观层面、电子商务对物流产业的影响、物流技术创新对物流产业的影响、产业创新动力机制、产业创新扩展路径、创新网络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等方面,对物流产业新的发展动态进行了探讨。

①宏观层面

王先庆等认为物流业的革命与创新可以归纳为“五向”:向外,即走向国外、境外、全球;向内,即物流业内部分工更加专业化,业态更加丰富化,内部发展更加体系化、标准化等;向上,即延伸至生产的前端、上游包括定制、设计等;向下,即延长到流通渠道的下游、最后一公里、农村物流;向深,即向物流业的高端、纵深发展,也就是物流技术、物流管理的深度发展。

②电子商务对物流产业的影响

莫纳汉(Sean T. Monahan)等指出,电子商务对“最后一公里”、“次日达“、”当日达”配送服务的需求的日益增长,对物流行业从传统的中心-辐射模式向区域选择、众包、数字化和智能自动化方向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王等(Chengbo Wang)等研究了电子零售业对宅配在配送时间安排、弹性配送安排、配送信息、配送模式、配送质量保证、配送员的工作质量等方面的物流服务需求的鉴别、确认和优先级排序。朱弗里达(Giuffrida,Maria)等[9]着重调研了跨境电子商务与物流之间的关系,确认了一系列的重要发展领域,包括:配送网络的设计(跨境电商物流配送网络的构建)物流外包决策(使用自营物流还是第三方物流)等。李冠艺在分析了互联网思维在物流企业价值链构建、交易费用、企业边界等方面产生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应该通过加强物流市场平台建设、加强物流业一体化发展、利用技术创新推动物流业向中高端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多方式衔接和协调优化布局等方式促进基于互联网思维的电商物流与传统物流的融合发展。

③物流技术创新对物流产业的影响

邢塞鹏等将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等五种创新要素融合到物流价值链系统中,整合了实体价值链和虚拟价值链,重构了“互联网+”时代下物流产业价值链。赵彦霞等提出了“互联网+物流业”环境下的创新驱动发展模式、协同发展模式、可持续性发展模式等三种发展模式。刘国巍基于物流技术创新对物流业的视角,采用“内驱——外溢——需求——距离”的研究框架进行了空间计量分析,并提出了推动物流业转型升级的相关政策建议。

④动力机制、扩展路径、绩效影响

范宇构建了物流产业自主创新动力机制的分析模型,并证明了自主创新对物流产业成长的作用机制和作用效果。崔异等分析了物流创新扩散路径的四种类型,并针对各种不同的扩散路线设计了相应的微观扩散仿真模型,基本可以反应不同类型的物流创新扩散路径的发生原理、传播规律规则和基本形态。

(2)业态创新

在涉及到物流产业业态创新的6篇样本文献中,分别谈到了物流联盟、物流金融、道路货运物流等新的业态形式,以及物流新业态对港口物流、运输包装等细分行业或者环节的影响等。

①新业态类型

物流联盟。周瑾[15]对物流业新业态——物流联盟的构建模式进行了研究,分别对物流企业之间的物流联盟、非物流企业之间构建以物流为基础的联盟、非物流企业与物流企业之间建立的异业联盟等的构建模式进行了分析,其中,特别对农业生产企业与物流企业的联盟、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的联盟、商业流通企业与物流企业的联盟、电子商务企业与物流企业的联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杜志平等从运作机制的角度对国内外跨境物流联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分别从跨境企业联盟运作机制、价值创造、利益分配机制及其稳定性、运作风险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和评述,并指出了目前有关跨境物流联盟运作机制的研究中缺乏对跨境联盟组建要素、联盟组建后的管理能力、市场需求对联盟内部运营结构调整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为今后进一步的跨境物流联盟研究工作提示了研究方向。

物流金融。赵丽丽构建了物流金融与创新化的模型,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法对1997-2016年的时间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论证了物流金融与创新化的整体相关性,并进一步探讨了我国创新能力发展对物流金融新业态发展的影响。

道路货运物流。冯淑贞等研究了对道路货运物流新业态起到驱动作用的三个主要因素:价值链整合、产业融合、新技术应用,并从电子商务物流、互联网平台物流、冷链物流等方面分析了道路货运物流新业态的发展特点,也指出了相关政策标准缺失、政策调整和监管制度创新慢、已有政策及标准实施不够理想的现存的问题。

②新业态的影响

港口物流。梅叶探讨了新业态环境下青岛港“一带一路”海外战略、扩张国内港口腹地、构建全程物流新业态、大力拓展无船承运人业务、拓展港口金融新优势、创新港口服务发展战略等六个方面的战略布局发展路径,并分析了青岛港港口物流新业态创造的综合效益。

运输包装。黄昌海分析了新旧物流业态中运输模式的差异,探讨了物流标准化对新业态下运输包装的促进作用,并对汽车零配件行业、商超零售易包装、农产品的运输包装等相关行业案例进行的深入的分析。

3.物流企业发展创新

在涉及物流企业发展创新的13篇样本文献中,中外学者分别从物流企业创新的影响因素、物流企业服务创新和物流企业中新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对物流企业的发展创新进行的研究和探讨。

(1)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

物流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是学者们比较集中的一个研究方向。学者们分别就生成机制、客户知识、创新能力的中介作用、实证分析与研究等方面对影响物流企业创新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①生成机制

凯里(Tanskanen, Kari)等的研究成果,在物流创新新理论的产生、物流创新实践、物流创新的研究方法等方面都做出了贡献。在理论层面上,他们以建筑行业为背景,界定了物流创新生成机制的特定构成环节;在实践层面上,通过对一个建筑行业在线商店的研究,他们提出了标准和有效的促成物流创新的解决方案。

②客户知识

达莫塔潘德萨(Da Mota Pedrosa,Alex)等发现,跨界员工可以在整个物流创新发展过程中有序地加强客户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并且特定的序列取决于创新发展的类型。柏林科特(Silvia,Bellingkrodt)等[23]开发的一个以物流服务提供商的创新焦点为背景的各种公司外部客户关系的概念模型,并指出创新对物流服务提供商的绩效起到强有力的驱动作用。

③创新能力的中介作用

寿同益(Yongyi, Shou)等基于资源基础理论,研究了第三方物流行业中相关资源、创新能力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相关资源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企业绩效中起到重要作用,而其中创新能力在两者之间起到了关键的中介作用。

④实证研究

汪旭晖等为中国本土196家物流企业为调查对象,研究了物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区域外资物流业发达程度、企业规模、企业学习能力和人力资源质量等四个因素对物流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有显著影响。

(2)服务创新

谭狄溪通过对收集文献的整理,界定了物流服务创新的概念,研究了物流服务创新的触发因素、物流企业采取的应对行为等。慕静通过对天津滨海新区国际物流中心的实例分析,构建了以服务创新链为基础的物流企业集群服务创新体系。刘丹研究了物流企业服务创新资源投入、服务质量、客户绩效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明确了物流企业服务创新资源投入对服务质量水平有正向影响。丰佳栋构建了供给侧改革霞第四方物流服务创新的模型。吴婷探讨了“互联网+物流”环境下物流服务的发展对策。耿勇则探讨了物流O2O平台发展服务创新过程中,新客户服务界面、新技术应用、新服务传递系统、新服务概念等要素的重要性。

(3)新技术应用

陈尚良(Shang-Liang, Chen)等提出了一种开发基于物联网和四层软件即服务(SaaS)的物流系统模型的新方法。施新平则提出了基于物流企业创新服务的新的一种动态库存管理方面法。

三、现有研究评价及展望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物流业创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物流产业发展创新和物流企业发展创新两个大的方向上。

在物流产业发展创新方面,外文文献更侧重于从宏观的角度,研究物流产业中技术、商业模式的创新以及电子商务的发展对物流产业的影响,但是对物流产业中具体细分行业的业态创新情况的研究较为缺乏;而中文文献对物流产业发展创新的宏观发展方向、动力机制、促进因素、扩展路径都有所研究,但是各项研究显得较为分散,缺乏较为完善的体系,不过中文文献对物流产业的各类业态创新显示出一定的兴趣,对物流产业中具体细分行业如物流联盟、物流金融、道路货运物流、港口物流等都有一定程度的研究,这与当前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对产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物流企业发展创新方面,外文文献主要集中在对物流企业发展创新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上;而中文文献的研究则集中在对服务创新的研究上,并显示出一定的系统性,从宏观综述到体系构建、模型设计、创新要点以及效果评价,都有一定程度的研究。

从总体情况来看,目前对物流业创新的研究已有一定的广度,在个别方面也有一定的深度,并且研究数量呈现出日益增长的趋势,但是也存在不少的薄弱环节和一些问题。因此,针对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将来的研究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开展,进一步推进物流业创新研究的发展。

1.物流业创新的理论体系研究有待发展

从现有研究的分析情况来看,目前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学者,对物流业创新的研究成果虽然不少,但在研究方向上显得较为分散,其中较为突出的研究方面是电子商务的发展对物流业发展创新的影响,但是从整体上依然缺乏一个理论框架可供借鉴,并且对物流业创新的形成机制、绩效评价及发展趋势的研究相对较少。在今后的研究中,上述方面均值得学者们给予进一步的关注和推动。

2.物流业业态创新的研究有待深入

根据菜鸟网络与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阿里研究院共同编制的《2017中国智慧物流大数据发展报告》,物流业协同创新和资源共享是当前物流业发展的热点,物流供应链金融、“互联网+”智能仓储、“ 互联网+”高效运输、“互联网+”便捷配送、“互联网+”末端基础设施共享等一大批物流业的新模式新业态纷纷涌现。

然而,根据对现有研究成果的分析整理,学术界对物流业业态创新的研究虽然有一定的涉及,但在研究数量、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所欠缺;并且在时效上也不能与业界的实践发展相适应,在一定程度上落后于物流业的实际发展。因此,该方向应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方向和趋势。

3.物流企业创新的促进因素有待推进

在物流企业发展创新方面,当前的研究多集中在物流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物流服务创新以及新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对物流企业创新的相关促进因素的研究较为缺乏,而该方面的研究恰恰对推动物流企业创新至关重要。因此,该方向也应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方向和趋势。

猜你喜欢

物流业业态物流
为新业态撑起“社保伞”势在必行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物 流 业
我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智”造升级 引领模具新业态
播客Podcast业态分析
新业态 新模式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决战“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