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井测试的优化研究
——以旗胜49-1343为例

2018-11-16陈西泮

关键词:解性压力计关井

宁 涛, 陈西泮

(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 a.注水项目区管理指挥部; b.富县采油厂,陕西 延安 716000)

从1935年第一支压力计测试地层压力开始[1-2],试井测试已经发展80余年,我国于20世纪40年代最先在玉门油田实验,70年代推广运用至全国各大油田.配套的试井资料分析方法的研究从20世纪40—50年代就开始,最先是常规的半对数分析方法,但是这类分析方法存在着局限性;到了20世纪80年代,典型曲线分析方法诞生,基于压力及其压力导数典型曲线拟合解释图版的产生和应用大大地提高了试井解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可以更加准确地得到储层参数[3].

试井分析作为油藏工程分析研究的重要手段,能为了解地层压力变化状况,获取地层信息,油藏描述、动态分析、开发调整提供必要的依据[2].但是录取资料的真实与可靠和解释资料的多解严重影响后期结论的准确.所以改进测试工艺优化解释方法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压力测试工艺方法很多,有钢丝携带压力计直接测压力恢复的,也有将压力计随泵抽生产管柱下入油层中的,还有实现井下关井获取压力资料的等等.解释方法也相对有局限性,测试资料出来后没有尽可能的挖掘其中的信息.我们可以通过测试工艺的改进和解释方法的优化,增加数据的真实性,吻合性.

1 测试工艺的改进优化

油气井试井测试及解释是油藏工程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多年来的发展,获得了夯实的理论基础[3],但是其应用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①测试工艺的质量问题;②油气藏储层特性的复杂性问题;③井况及生产历史复杂的问题.由于这些原因造成测试资料的准确性低,许多关键信息没有真实的反映出来,试井曲线特征分析困难.针对以上问题要拿出具体措施提高准确性.

1)推广使用压力计随泵抽生产管柱下入油层中深的方式,逐步淘汰钢丝测压力恢复方法,由于起完管柱下钢丝绳携带压力计,将使得前期井筒储集表皮效应段无法完整记录,给后面解释模型的选择也会有一些误导(图1、图2).

图3和图4与图1和图2相比具有明显优势,主要表现在:反映井筒及近井地带的特征更加明显;储层模型特征更加清晰,模型选择更具依据;解释结果可有效摒弃多解性的可能,可靠程度得到提高.

图1 钻152井压力历史拟合图(直接钢丝测压力)

图2 钻152压力及压力导数双对数拟合图(直接钢丝测压力)

图3 柳6-41井压力历史拟合图(压力计随泵下入方式)

图4 柳6-41井压力及压力导数双对数拟合图(压力计随泵下入)

2)改进井下试井工具,使资料特征更加明显,减少资料多解性.

低渗低产采用泵下存储压力恢复测试,因井筒储集大,压力恢复缓慢,因而需要长时间关井,这不仅影响井的生产,造成产量损失;同时因井储的影响,可能掩盖近井地带渗流特征[4-7],甚至关井过程中一直处于续流状态,恢复资料出现不了径向直线段(见图5),使资料无法准确解释,或只能进行存在多解性的拟合,降低了资料的质量[8-10].针对这一情况,建议开展低渗低产油藏压力测试工艺研究,如带封隔器的泵下存储测试(见图6),其过程是带封隔器的泵下存储测试管柱下井后,座封封隔器,泵抽生产,产量稳定达到测试要求后,停抽关井,因封隔器的封隔作用,环空存储容积减小,同时,泵的固定阀、游动阀关闭,实现井下关井,加快压力恢复.这样,就可有效减小井储影响,缩短关井恢复时间,降低长时间关井带来的产量损失,并能测得较高质量的压力资料[11-12].

从图7可以看出井下关井相比地面关井能够有效减小井储影响,缩短关井恢复时间[13].

图5 定6665-2井压力及压力导数双对数拟合图

图6 井下关井管柱结构示意图

图7 井下关井与地面关井双对数对比

2 试井解释必须多因素分析,找准主控因素,排除多解性

在试井解释中,同一组压力时间数据可以有多种解释,而且每种解释可以得出各自的解释结论,但是应该是只有一项解释结论是最符合实际生产情况的.所以,要求解释人员必须掌握试井理论知识和对油藏足够了解,对于试井解释的曲线反映的各种可能模型逐个拟合后,在多种解释可能中,选出最符合实际的解释结论,指导油田开发方案的调整[14].

延长油田49-1343井在2016年7月13日测试的压降资料就有明显的多解性.

该井测试解释使用saphir V4.12软件运用双渗、有限导流垂直裂缝、双孔模型、径向复合实测与理论曲线均能较好拟合,但那一种模型更符合储层特征,需要解释人员深入分析,考虑到各种影响因素,排除多解性,得到唯一合理的试井解释结果(见图8).

图8 旗胜49-1343井压力历史拟合图

2.1 变井储+双渗模型

图9 旗胜49-1343井变井储+双渗模型

图10 旗胜49-1343综合测井图

2.2 变井储+垂直裂缝有限导流+均质

本井投注该井段,未进行压裂措施,目前注水压力7 MPa;注水压力不足以导致储层形成裂缝;导数曲线过“驼峰”下掉形成短暂水平段后呈接近1/4斜率与压力曲线平行,两曲线距离大于0.602,与有限导流垂直裂缝井储结束后即为裂缝特征且距离为0.602存在差异.通过上述分析,可排除有限导流垂直裂缝渗流特征(见图11).

图11 变井储+垂直裂缝有限导流+均质

2.3 变井储+双孔

本区C2储层主要为河流相沉积砂岩,岩心和测井资料反映天然裂缝不发育,因而也可排除双孔隙渗流特征(见图12).

图12 变井储+双孔

2.4 变井储+径向复合

本井为注水井,注入水粘度0.5 cp,地层油水混合粘度1.37 cp,其比值为2.74,由于井周流体与地层流体粘度的差异,导致横向流度由大到小,从而导数曲线在第一径向水平段后上抬,进入另一个径向水平段,表现为因流度变化而产生的径向复合渗流特征.综合上述分析,认为该井选用径向复合渗流模型(图13),符合储层特征.

由径向复合渗流模型解释储层有效渗透率0.53 md,表皮系数-0.84,内区半径10.3 m,地层压力9.80,流度比2.71,该流度与粘度比基本一致,进一步验证了径向复合模型特征是因流度变化而引起的(见表1).

图13 变井储+径向复合

表1 不同模型解释结论汇总表

3 结论与建议

试井是一种指导油田开发的重要探测技术,试井模型的基础主要包括地质理论和油气层渗流理论两部分.建立准确的试井模型必须掌握4方面基础资料:地质基础——地质模型;测试井况——井模型;数学模型(解的连续性、唯一性、稳定性);渗流基础——渗流模型.

(1)测试工艺与过程是决定试井资料质量的重要环节,我们应该在这两项上下功夫,保证第一手资料的准确.利用井下关井方式进行试井能够有效缩短时间,降低长时间关井带来的产量损失,并能测得较高质量的压力资料,应该多加运用.同时,利用钢丝下入压力计测力恢复方法应该逐步取消,因为该方法由于自身工艺原因无法完整反映试井早期的井储和表皮效应阶段,影响曲线最终整体形态,给后期解释带来影响.

(2)试井资料的多解特性是客观存在的,排除多解性,要从试井资料多解性的来源入手,通过对试井设计、试井工艺、资料录取、模型选择等因素对试井解释结果的影响分析,从而确定有效排除试井成果多解性的原则与途径,最终得到唯一、合理的试井解释结果.

(3)试井解释具有多解性,需要考虑到各种影响因素,最主要的要结合储层特征进行分析,包括:①储层岩石的物性,如岩石的储层类型、孔隙结构、孔隙度、渗透率、层内非均质性、含油饱和度等.②储层中的流体特性,如PVT、流体组分等.③储层的构造特性,如储层厚度、展布规律、孔隙裂缝的发育程度及其具体分布等.④流体与岩石的综合特性,如含油饱和度分布等.⑤储层的构造特性,如储层厚度、展布规律、孔隙裂缝的发育程度及其具体分布等.⑥沉积相特征(三角洲相、河流相具体类型等).⑦储层能量大小,原始地层压力、边水和底水发育情况等.

猜你喜欢

解性压力计关井
致密气藏压后关井压裂液静态渗吸实验研究——以大庆油田徐家围子区块为例
k-Hessian方程径向解的存在性与多解性
R2上对偶Minkowski问题的可解性
高精度井下存储式电子压力计的研制
活塞压力计的活塞系统设计研究
方程的可解性
长关井综合治理效果研究及思考
堵塞式压力计验封资料分析与应用
基于数字压力计的精密压力表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分析
∑*-嵌入子群对有限群的可解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