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古城文化旅游空间符号学诠释辨析
2018-11-16王建成
王 静, 李 晨, 王建成
(1.西安文理学院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西安 710065; 2.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建筑学院,西安 710055)
从唐代宗教文化旅游和东西市繁荣的商贸主题旅游到今天的古城遗址与饮食文化体验旅游,西安古城旅游活动自古至今不曾停止.然而古城在不同时代的选址、修建、规模、功能分区都出现了巨大变化,文化旅游活动的空间位置和行为特征都有所演变,数量上、品质上杂出多元,或许只有强调符号学这种“表意”方法论在西安古城文化旅游空间表现上的绝对基数,才能囊括西安古城空间文化传递的各种可能.这就是本文选题的动机——讨论能否从符号学角度分解辨析表达西安古城文化旅游空间.
1 城市空间与符号学
城市空间方面的学说不是一个新的讨论,却是近三十年来伴随城镇化进程发展最迅速的一个门类.究其原因,倒是在学院之外,整个人类发生剧烈变化,文化、产业、生活在空间的载体上更新换代,并不断对空间提出超前的诉求,城市空间的实践者们在社会革新的同时创造着适应性的城市空间新形态、新功能.在此基础上,每个应用性学科与城市空间的交叉都有道理,却也不能唯一地解决问题.人类思维的习惯是从现象纷纭背后寻找一种规律,人们苦于理解日新月异的时代,在通过现象流窥看城市空间的历史、现在与未来,这即是城市空间符号学诠释的背景(图1、图2).城市的氛围、城市内的关系、整个城市的精神,浸泡在一种很少有人感觉到其存在却没有一刻能摆脱的东西里,这种东西叫符号.雅柯布森说“能指必然可感知,所知必然可揭示.”而符号背后的能指,与城市穿梭时空的模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城市的模样能在各个历史时期原真叠加中被描摹几许,是城市规划师和空间设计者梦寐以求的,也是世代繁衍生息在此载体上的人们应该享受到的,如文史流传.城市空间符号学即是城市空间意义学,城市空间文化意义的发生、传送、理解便是城市空间符号学的基础问题.城市空间承载的文化意义纷繁复杂,在此具象于古城文化旅游空间符号化应用范例西安,对新时代西安古城空间有机更新具备理论和实践意义.
图1 大唐不夜城街巷格局机理对于唐长安城空间符号的传承(王建成绘)
图2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对于周王城空间机理、空间符号的传承(李晨绘)
2 符号学解析西安城市文化旅游空间的可能行
符号是被认为携带意义的感知:意义必须用符号才能表达,符号的用途是表达意义.反过来说,没有意义可以不用符号表达,也没有不表达意义的符号.[1]墨子名辩论、道家意言说、儒家正名说、名家学说等先秦名学是世界符号学发源之一,因明论与唯识宗等佛教哲学对符号学研究亦付诸课题.[2]此外,瑞典、芬兰、丹麦、意大利、西班牙、日本、印度等传统文化国家对符号学的研究诸多,目前全世界各大学有几十个符号学研究中心,四十多份研究刊物.
符号学研究本身是跨文化边界的和高度比较的,共通的表意模式不一定只能表意同质的文化,如全球音乐的共赏、建筑材质与空间规矩的共识等,符号学在艺术学、哲学、社会学、城市规划学、旅游管理学的交叉应用必然会相辅相成地丰富彼此理论.[3]
符号学可以建构一种人类生存空间的逻辑演绎框架,以此可以探讨城市空间和文化旅游行为相互作用的特征及演进规律.比如城市承载文化旅游行为的空间边界、表达文化旅游的空间意向等,再比如文化旅游主体对空间的知觉、对空间的解读等(图3).[4]
图3 西安明城墙内历史文化街区分布[5]
由于符号与意义的锁合关系,任何意义活动必然是符号过程,既然意义不可能脱离符号,那么意义必然是符号的意义,符号就不仅是表达意义的工具或载体,而且符号是意义的条件:有符号才能进行意义活动.这也正说明文化旅游空间承载历史文化的锁合关系.
3 符号学解析西安古城文化旅游空间的要素
福柯说“……我们可以把鉴别符号,了解连接规律的全部知识称为符号学”.本文强调的连接规律就是西安古城文化旅游空间和文化历史表达符号体系之间的连接规律.
人类称之为“色彩”的明暗光谱揭示出所处环境中的形状和行动,“声音”的远近高低揭示出所处环境的方位和距离等等.这种“揭示”位于一种三元关系之中:①客体化的符号(如一个声音导致了关于一种非其本身的东西的意识),该元可被看见、被指示、被听见、被指向,即希腊哲学家记录的自然符号(natural sign);②共同感受之物(如位置、距离、运动等等),该元是超出一种以上的感觉使主体意识到的所处物质空间的各种特征;③主体感知经验(如有待索求、有待规避、可以安全忽略等过往认知),该元产生于主体心理状态中的“精神再现”,此再现是解析符号的经验,绝不会等同于物质空间载体本身.此三元关系复合出符号网络、符号载体、符号关系,通过被感知发生符号活动.[6]
符号活动贯穿旅游空间被感知的始末:①西安城市空间作为文化旅游休闲功能的载体,其承载的物质表现(如空间边界、街道、建筑、景观小品、材质、色彩、背景音乐、当地方言、服饰等)属于客体化的符号;②西安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属于共同感受之物;③西安本地休闲群体和外来旅游群体对西安古城历史及现代了解的内容属于主体感知经验.当主体通过客体感知到共同感受通识时,符号活动得以成全.此期间,西安古城文化旅游空间符号化的载体不足,或文化旅游休闲主体对西安古城历史及现代了解有限都会有所影响.
4 结论
西安不同朝代的古城空间经历了岁月风沙尘土的掩埋,历史的空间叠加尘封于现代的空间之下,只留存最近一个朝代的遗迹;即便如此,现代的空间功能和形态也无需被推到重建以表达古环境状况;然而,可通过历史所指对能指的表达来重塑空间的氛围,达到印象性表达各个朝代的空间情境,这样可以给古都内休闲群体和前来古都旅游的群体以更可感知的旅游体验.基于此,西安古城文化旅游空间符号体系构建将解决表达的关键问题,成为此论文研究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