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茶属植物的护肤民族植物学研究与考证*
2018-11-16杨立新周慧敏赵燕强王雅琴李一泽高路薛达元
杨立新,周慧敏,赵燕强,王雅琴,李一泽,高路,薛达元
(1.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资源植物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植物医生研发中心,云南 昆明650201;2.云南民族大学民族医药学院,云南 昆明650504;3.云南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 昆明650224;4.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北京100086)
人类早期所使用的美容护肤品主要以天然动植物资源为主要原料,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便于大批量生产的化学合成产品在化妆品市场中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由于化学合成的化妆品存在易刺激、易过敏及含有重金属等方面的安全隐患,目前以天然植物和人工种植的中草药作为原料的天然护肤品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山茶属(Camellia)植物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茶叶是广泛嗜好的饮料;种子含油量高,是食用油及工业用油的主要来源,其中部分品种可供药用和观赏。现代研究结果表明山茶属植物也具有一定的护肤功效,对皮肤炎症、唇部干燥和脱屑等有辅助治疗作用,且安全性好[1]。但对其在中国古籍中记载的传统利用知识研究较少。本文利用民族植物学编目的研究方法,对我国古籍文献中有关山茶属植物的种类、传统利用方法和历史渊源进行考证,为山茶属植物的保护和相关产品开发提供传统知识和护肤文化的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在《中华大典·生物学典·植物分典》对山茶属植物记载考证的基础上,收集和整理《四库全书》中的《本草纲目》、《普济方》、《神农本草经梳》、《滇南本草》、《仁端录》、《赤水元珠》、《证治准绳》、《御纂医宗金鉴》、《景岳全书》和《续名医类案》共10部医学古籍中山茶属植物的传统知识,重点集中在其护肤功效方面的相关内容。应用民族植物学编目的方法,通过诗词和药方分析,归纳和统计该属植物的传统命名、分布或道地考证、使用部位、炮制方法和护肤功效等方面的内容,并按山茶属植物在以上古籍中出现的频率作为指标进行了初步的统计分析和研究。
2 结果与分析
2.1 形态分布和应用考证
对《中国植物志》[2]中山茶属植物现代分布和古籍《四库全书》中该属植物的古代分布进行整理。山茶属植物古今主要分布于我国南部地区,且有向南迁移的趋势。山茶属植物在《中华大典·生物学典·植物分典》中被归为双子叶植物纲总部(Dicotyledoneae),藤黄目部(Cutiferales),山茶科分部(Theaceae),结合山茶属植物在古籍和《中国植物志》中的描述,将山茶属植物在古籍中的种类考证为6种,即山茶(CamelliajaponicaLinn.)、油茶(C.oleiferaAbel.)、滇山茶(C.reticulataLindl.)、茶梅(C.sasanquaThunb.)、茶〔C.sinensis(L.)O.Ktze.〕和普洱茶〔C.assamica(Mast.)Chang〕。
(1)山茶 山茶在《广群芳谱》[3]中被称为茶花、月丹、滇茶、蜀茶和照殿红,在《分类草药性》[4]则称红茶花。据《本草纲目》[5]记载:“山茶产南方。树生,高者丈许,枝干交加。叶颇似茶叶,而浓硬有棱,中阔头尖,面绿背淡。深冬开花,红瓣黄蕊。其叶类茗,又可作饮,故得茶名”。古人食用或将其叶作茶饮用,如《救荒本草》[6]曰:“山茶嫩叶炸熟水淘可食,亦可蒸晒作饮”。
(2)油茶 油茶的命名有:《农政全书》楂[7],《本草纲目拾遗》梣树[8],《陆川本草》茶子心[9]。油茶的植物形态及利用,在《黔江县志》中有所描述[10]:“油茶为叶似栀子春间花后结果,如桃曰茶叶色青味澄熟,亦可食。夏开花结子大如李,为油子去壳榨解为油,十月花色白香清不畏霜雪葢一议,之花之实亦移性之異者也,其油可食可灯亦可烛”。
(3)滇山茶 滇山茶因其较高的观赏价值,备受古人喜爱。据《滇海虞衡志》[11]记载:“滇南茶花甲于天下,昔人称七绝,而明巡按邓漾以十德表之称,十德花此花宜第一”;《学圃杂疏》[12]曰:“吾地山茶重宝珠,有一种花大而心繁者以蜀茶称,然其色类殷红。尝闻人言,滇中绝胜。余官莆中,见士大夫家皆种蜀茶,花数千朵,色鲜红,作密瓣,其大如杯”。
(4)茶梅 茶梅因其与梅同时开放,且叶似山茶而得此名。《花镜》[13]:“茶梅,梅花也。因其开于冬月正从芳凋谢之候,若无此花点缀一二,则子月几虚度矣。其叶似山茶而小,花如鹅眼钱而色粉红,心深黄,亦有白花者,开最耐久,望之雅俗可人”。《三才图会·草木图会》[14]记载:“茶梅有白与粉红二种,子出者单叶用接,十一月中花如鹅眼钱开,且耐久望之推素”。
(5)茶 高元睿[15]和陆羽等[16]对茶的形态进行了描述:“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茶艺的著作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拼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茶的产地不同,品种与品质亦不相同。《茶谱》[17]云:“近时所尚者为长与之罗岕,疑即古倾渚子筍然,圿故有数处,今惟洞山最佳。若钦之松罗,吴之虏丘,杭之龙井,味者亦少以乱真多,耳往时士人皆重天地,然饮之略多,令人胀蒲。浙之产曰雁宕、大盘、金华、日铸,皆与武夷相伯仲。钱唐诸山,产茶甚多,南山尽佳,北山稍劣。武夷之外,有泉州之清源,倘以好手制之,亦是武夷亚匹,惜多焦枯,令人意尽。楚之产曰宝庆,滇之产曰五华,庐之产口六安,及灵山高霞,朱溪青惊鹤赣,石门龙泉之类,但有都佳其他,山林所种在处,有之旦以未经品面,终不入品,遂使草木有炎凉之感,良可惜也”。
2.2 炮制方法
对古籍中记载山茶属植物的使用部位频率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叶70.15%、花13.43%、籽5.97%、根1.49%和未知使用部位8.96%。表明在古籍中使用部位最多的是叶,另有8.96%无明确的使用部位记载。炮制方法中(图1),主要以煎煮和捣制为主,其次是炒制、烧制、泡酒、嚼烂、蒸、浆水浸和香油调制。
图1 古籍中山茶属植物炮制方法的频率比较
山茶属植物的炮制方法主要与其使用部位和使用目的有关。通常,对花和叶等部位的处理,以浸泡和煎煮2种水制法为主。如《滇南本草》[18]记载了对花的使用,“气味甘、微辛。此花煎汤服之。无花,叶亦可,但不如花之神效也”;叶的使用,《续名医类案》[19]中曰:“腊茶叶,浸米泔水洗净,以药傅之,神效名”。对叶部位的处理方法还可用烧制和炒制2种火制法。如《本草纲目》记载用茶叶烧熏治疗痘痒的使用方法;《普济方》[20]云:“莪茂锉、炒怀香子、炒茶叶、各半两,右为散每服三钱,水一盏、盐二钱、葱白二寸、煎六分和滓空心服十便良方”。
2.3 使用方法
使用方法主要以内服(57.81%)为主,包括含服、醋服、食用、汤服、酒服、水服和果汁调服7类(图2),其中又以汤服和酒服频率最多;以外用(42.19%)为辅,包括外洗、外敷、外熏和鼻吸4种(图3),外用主要以外敷为主。
图2 古籍中山茶属植物内服类型的频率比较
图3 古籍中山茶属植物外用类型的频率比较
外用多辅以其他药用植物或盐油使用。如《本草纲目》云:“茶叶烧熏痘痒,马齿苋(PortulacaoleraceaL.)灰、败茅末灰、黄绢、海螵蛸、黄牛屎、荞麦(FagopyrumesculentumMoench.)灰、大豆〔Glycinemax(Linn.) Merr.〕、赤小豆(Vignaumbellata)、豌豆(PisumsativumLinn.)、绿豆〔Vignaradiata(Linn.) Wilczek〕并研,傅烂痘及痈”;《证治准绳》[21]:“丹痒用茶叶掺些盐与香油,以手摩热于丹上揩之”。
内服中较为特色的是选用葱汤、温酒、生姜水和温醋辅以调服。《普济方》:“苍术半斤、去皮净炒葛根四两、甘草二两、炙右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或加葱白三寸一方、苍术米泔浸炒,甘草生用,或入山茶葱汤调下亦可服药,讫欲出汗者,须衣被盖之,酒调亦妙”;《御纂医宗金鉴》[22]:“荆穗、薄荷、芩茶叶、石膏生用、芷川芎、引用生姜水煎服”;《本草纲目》:“用乳香三两、茶叶四两,共研为末,加冬季鹿血和成丸子,如弹子大。每服一丸,温醋化下”。
2.4 护肤功效
图4结果显示,山茶属植物护肤类型包括火疮、水肿、痈疮脓肿、美白、减肥、润发、蛇虫咬伤、热痱、皮肤炎症和疥癣共10类。其中以治疗痈疮脓肿的出现频率较高,《证治准绳》、《御纂医宗金鉴》、《景岳全书》、《赤水元珠》、《证治准绳》和《仁端录》均提到痈疮脓肿的功效,如《景岳全书》记载:“茶叶要多,拣去粗梗,入滚水一渫即捞起,再拣去梗,湿铺床上,用草纸隔一层令儿睡上一夜,则脓皆乾[23]”。美白与润发的功效也是特色之一,如《本草纲目》曰:“面黄者,好食茶叶,每日食榧子七枚,以愈为度,杨起简便方”;《本草纲目》云:“山茶子,摻髪解月直 ”。
图4 古籍中山茶属植物护肤功的效频率比较
表1为根据古籍记载整理得到的山茶属植物护肤药方。护肤药方用于治疗脓疮、痱子、疥廯等皮肤疾病,且多使用山茶属植物叶部位,通过研磨、研制、煎煮、调膏、烧制的处理方法,以外用的方式达到护肤的效果。
表1 经典护肤药方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将山茶属植物在古籍中记载种类考证为6种,即山茶、油茶、滇山茶、茶梅、茶和普洱茶。对山茶属植物古今分布进行考证和比较,得出山茶属植物古今主要分布于我国南部地区,且有向南迁移的趋势。据古籍记载,对山茶属植物的命名多与其形态有关,如山茶因叶似茶且可饮而得此名,茶梅也因其与梅同时开放,且叶似山茶而得此名。古人对山茶属植物叶的使用较多,炮制方法较为简单方便,主要以煎煮和捣制最多。并辅以盐、油、醋、酒、葱和生姜等配方外用或内服,是古代山茶属植物使用的特色之一。就护肤功效而言,古人多用山茶属植物治疗痈疮脓肿。
本研究所考证的6种山茶属植物,目前在中国被大量种植及制成商品交易,具有较广阔的市场前景。现代对这6种植物的利用与古籍所记载的使用方法基本一致,茶和普洱茶利用其叶作为饮料,油茶则利用其籽榨油,山茶、滇山茶和茶梅具有园艺观赏价值多用于园林绿化。对于山茶属植物护肤功效的现代研究,目前主要集中于山茶油(油茶籽油)上。山茶油中含有茶油皂素、茶多酚、黄酮类化合物、维生素E等天热活性成分,能够渗透皮肤表层,对皮肤无刺激和过敏性。古籍记载的护肤药方中,多使用如煎煮、捣制和烧制等较为简易的方法对该属植物叶部位直接炮制,相较于目前工业上对油茶油的提取工艺而言,更为简单高效。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开发山茶属植物提供理论支持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