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县香菇”引领产业升级
2018-11-16文丨喻成超
文丨喻成超 全媒体记者 李 燕
道真自治县忠信镇水石脚村裕珍菇业种植示范基地(胡志刚/摄)
仡乡道真,菇菜飘香,清香四溢。
宵禁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周代,《周礼·秋官司寇》列出“司寤氏”一职位,并明确其职能:“掌夜时,以星分夜,以诏夜士夜禁,御晨行者,禁宵行者、夜游者”。这便是最早专门负责夜禁事宜的相关职司的记载。
蔬菜基地里,花椰菜、甘蓝等蔬菜色泽鲜艳,前来收购的小卡车络绎不绝,农民们享受着收获带来的喜悦。香菇大棚内,茶树菇、鲜香菇、黑木耳等簇簇鲜嫩、长势喜人。
智能LED植物补光灯设 计 ………………………………………………………… 何 林,李 亨,陈红豆(31)
近年来,道真自治县围绕打造“菜县菇乡”,始终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主攻方向,注重引龙头、调结构、扩规模、创品牌、抢市场,积极探索增收脱贫、富民强县之路,蔬菜(食用菌)产业实现了“泉涌”发展。
干什么
道真自治县是全国两个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之一,也是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至2014年底,贫困人口达6.2万人,贫困发生率为20.1%,是当时遵义市唯一未“减贫摘帽”的县。如何迅速摆脱贫困、撕掉贫困标签?这是摆在县委、县政府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
“重视产业结构的调整便是关键问题”。道真气候适宜、植被丰富,县内大脚菇、羊肚菌、三八菇等野生食用菌资源储量历来较大。2015年以来,道真自治县县委、县政府多次组队到福建、甘肃、云南学习外出考察,反复研究论证,凝聚发展共识,确立了“23221”(即到2019年,投放食用菌2亿棒、种植商品蔬菜30万亩、茶叶投产20万亩、种植中药材20万亩、烤烟10万担)农业产业化目标和“兴菜(菇)、稳烟、固茶、强药”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发展蔬菜、食用菌等“短平快”产业和茶叶、中药材等长效产业,着力打造“菜县菇乡”。
仡佬生态菜,如何卖个好价钱?
同时,还按照“网货下乡带动物流下乡、物流下乡促进农特产品进城”的发展思路,积极推动电子商务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通过“网商+服务站+贫困户”“企业+基地+网店”和“协会+合作社+网店”等模式,发展农产品网络营销和订单农业,引导贫困户与电商线下合作,让贫困户进入电商利益链,实现增收脱贫。
按照“农超对接、以销定产”的思路和“布局统一规划、质量统一检测、产品统一包装、标准统一控制”的要求,坚持面向重庆、融入重庆,做重庆的“菜篮子”,积极与重庆永辉、上海食行生鲜、家乐宝等10个新业态终端开展农超、农企对接,建立直供直销渠道,形成“产、供、销”一体化发展格局。
除此之外,道真自治县还成立了专班,专抓“菜县菇乡”建设。县里建立了指挥部,下设蔬菜和食用菌“两个专班”;14个乡镇组建产业发展平台公司;83个村(社区)组建“村社合一”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构建了县统筹、镇对接、村主抓的三级工作体系,有效推动了蔬菜(食用菌)产业的落地落实。
2017年,全县调减玉米9.8万亩,种植商品蔬菜26万亩,发展食用菌1020万棒,实现产值近8.4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120元,惠及贫困群众15450人。
怎么干
从图3可知:八五○农场地下水从1997—2006年地下水位下降1.470 m,平均年下降0.134 m。随着水田面积的增加,单井下降的速率没有明显变化。
为了更好实现目标,道真自治县还研究出台了企业扶持、基地创建、农业保险、设施补助等13项扶持政策,近两年县财政安排资金2.7亿元,发放“特惠贷”1.4亿元,支持特色农产品发展,特别是对蔬菜和食用菌企业、大户实行减税、免税、贴息、融资等进行扶持,并建立了蔬菜基地、专业合作社与贫困户的利益连接机制,积极推行农业保险、价格保险、兜底保障“三保模式”,切实降低产业风险,提振了群众发展产业的信心。
在阳溪镇利民专业合作社,6000余亩蔬菜刚刚获得丰收。镇党委书记韩忠伟介绍,合作社覆盖85户贫困户,有258人从事蔬菜种植。
“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既是“股东”又是“工人”的村民姚旭敏将种植的蔬菜交给合作社运作,除卖菜收入外,既分红又领工资。“工资将近一万元,加上卖菜、分红等,收入还是不错。”
道真自治县按照“外地引、本地育、回乡创”的思路,先后引进和培育贵旺、同辉、闵黔、穗农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3家,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支部+专业合作社+贫困户”“家庭农场+基地+贫困户”等模式,带动所有贫困户发展商品蔬菜(食用菌)产业,集中打造基地、组织生产、集中货源,订单化发展商品蔬菜(食用菌)产业,实现“抱团发展”。
细婆把热干面端到阿里面前,见阿里发呆着,便一直伸到他的鼻下。正大口吸气的阿里,突然闻到芝麻酱的香味,精神为之一振。
有了产业定位,接下来就是规划。为此,县里邀请了贵州大学专家技术团队,结合县域土壤条件、气候特点及市场需求,历时近一年,对全县种植区域、种植品种进行了细致分析、科学规划,探索出“坚持集中连片种植、核心基地带动”的原则。在蔬菜产业方面,重点规划“三块基地”(乡镇级1000亩示范基地、村级200亩推广基地、组级50亩生产基地),打造“七带四园”(7条蔬菜产业示范带和4个万亩蔬菜产业园);食用菌方面,重点规划“三心十园百庄”(食用菌科技研发中心、集中制棒中心、交易集散中心;10个扶贫产业园;100个蘑菇农庄),全面提升农业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水平。
“道真自治县大力打造“菜县菇乡,政策好,服务到位,产业也形成了一定规模,这让我信心比较足。”2017年9月,秦志生带着自己的团队“拎包入住”道真,成立贵州同辉食用菌发展有限公司,集食用菌生产、种植、科技研发、技术培训、精深加工、冷链物流、产品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法律制度的制定与修改,其背后都蕴含着社会现实生活对某一特定问题的关注和期待。然而并非所有的社会问题都会通过国家专项立法的方式予以明确性规定。以儿童健康权保护为例,我国目前并未就儿童健康权保护问题作出单独立法,而有关于专项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法律规范,主要规定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当中。
自2017年来,全县累计销售农产品1000余吨,实现销售收入600余万元,带动贫困群众增收300余万元。
效果佳
近日,记者来到贵州同辉食用菌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秦志生正在和同事一起,将公司培养室里两万棒香菇菌棒打包装车。一年前,他在1800公里外的河北省从事着香菇产业,而如今他却在道真做着香菇。
B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白色家电制造商,自企业创立以来,发展还算顺遂。但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日益复杂,B公司在经销商管理过程中也暴露了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亟待解决。
经过一年的时间发展,同辉公司拥有香菇生产线3条,年产香菇菌棒6000万棒,年产鲜香菇6000万公斤,产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成都、贵阳等城市。并建成了食用菌科技研发、质量检验检测、技术培训授课、仓储物流配送四大中心区,辐射带动道真12个乡镇3500余户农户从事食用菌种植生产,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占总数的70%(2500余户)。
在列车司机室安装有RPT(中继器)。RPT是满足IEC 61375标准的0类设备,是冗余管理的MVB-EMD中继设备,其主要作用是进行信号的放大和中继传输。相对于以往常用的“串型”拓扑结构,目前所采用的“T型”拓扑结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隔离通信故障,提高网络通信质量。RPT前面板上会设置指示灯,用于表征通信状态及故障。
在道真河口镇梅江村红旗组,42岁的村民张志友清晰记得,每年过完春节,和妻子挥别父母孩子,坐上远去的列车的场景,远在他乡听到电话中孩子声音的那种苦涩。
2016年回家过年时,张志友听说种植产业有政策支持,种植花椰菜有订单收购,政府引进的企业还能解决香菇的销路问题。于是,张志友就留在家乡建起3个菌棚发展香菇,第一季收入就达4万多元。
红旗组是梅江村最边缘最贫穷的一个村民组。该村民组有农户62户26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2户93人,贫困发生率35%,贫困程度极深,但是人穷志不穷。20世纪50年代末,为解决饮水难的问题,红旗组历时21年以牺牲12名村民的代价修通了一条长7公里的高桥大堰,解决了全组人饮和农田灌溉问题。但是,30多年过去了,红旗组的变化不大,村民的收入一直不高。
自从县里确立了“菜县菇乡”的发展目标后,梅江村红旗组就按照县里要求,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路子,加快发展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取得了明显成效:从2016年起,红旗组已有100余人回到家乡种植香菇,食用菌棚也从一开始的46个迅速增长到300多个,所有种植香菇的农户都扩大规模。其中6户购买了7座家用车,4户购买农用车,都在为长远发展作准备。
红旗组是道真引导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创业的一个典型,也是道真打造“菜县菇乡”交出的一份精彩答卷。这样的成功案列,在道真不胜枚举。
2017年,道真自治县种植蔬菜26万亩,发展食用菌1020万棒,实现产值近8.4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178元,惠及贫困群众15450人。2018年,蔬菜种植可达30万亩、食用菌1.5亿棒以上,预计可实现产值16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望跨过“万元大关”,实现贫困人口产业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