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维吾尔族建筑木雕审美形态探析
2018-11-16
建筑木雕作为一个地方的显性视觉文化,融汇了多种文化因素,在考察的过程中,可以获得更多关于建筑艺术的知识。从一定意义上讲,研究建筑主要从其外在的结构形态、自然环境、民情风俗等多视角对其进行考证,这样可以较为深入全面地去了解一个地区的建筑文化特征。维吾尔族建筑在新疆可以称得上具有典型代表的地方建筑,能够代表新疆地方的建筑艺术文化,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维吾尔族建筑中的木雕。
1.喀什维吾尔族建筑木雕的源与流
木雕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在不同的民族之间时有传播,并彰显出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维吾尔族木雕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彰显出其独特的视觉审美特点。它融合了多种木雕风格后形成独特的本民族木雕风格,是中国少数民族艺术文化中的典型代表。建筑木雕是其传统木雕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一个地区的建筑文化,同时也体现出一个地区的视觉生态审美。
从喀什维吾尔族的建筑木雕历史来看,木雕技术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喀什的文献历史是碎片式的,了解早期的建筑木雕艺术,主要依靠其他的历史资料。在优素甫·哈斯·哈吉甫的《福乐智慧》中提到过喀什地区的工匠艺人,是美的创造者。由此可以看到,在喀喇汗王朝时期已经有工匠艺人开始从事艺术创作。但是从其著作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工匠艺人的地位并不高,认为要善待他们,他们是美的创造者。[1]从优素甫·哈斯·哈吉甫的言论可以推断出,在当时工匠艺人处在社会底层,生活水平低下,作为当时的学者能够注意到这个问题,难能可贵。今天喀什的传统木雕,似乎还流淌着喀什历史发展的印记。在古代,雕刻工艺大部分是满足上层阶级的需要,下层人民很少把雕刻作为审美对象,更多的是为谋生而为贵族或者上层阶级提供雕刻服务。在喀喇汗王朝时期,喀什一度成为周边最重要的城市,历史也一度辉煌,在雕刻工艺发展上极为迅速,创造了喀什文明。然而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的衰落,文明也随之被湮没。相关史料记载,喀什地区的建筑雕刻起源是来之于喀喇汗王朝的宫廷建筑,尔后随着中央王朝的实力削弱和瓦解,散落在民间的艺人把这种雕刻技术运用于民间建筑木雕,渐渐地被传播开来。这样就形成了今天能够见到的喀什维吾尔族建筑木雕。
从喀什维吾尔族建筑木雕的发展过程来看,其整个发展过程是较为复杂的。喀什维吾尔族建筑木雕在公元1世纪之后,技术就已经很发达,发达的原因是早期水上丝绸之路并没有今天这样畅通,陆上丝绸之路远胜于海上。喀什处在丝绸之路的一个节点之上,一度成为路上丝绸的重要城市。商业的交流势必带来一定程度上的文化交往,雕刻艺术也被喀什地区艺人所接受和吸纳,进而形成了喀什地区木雕的特色。然而建筑木雕到11世纪才得到较快的发展,并且逐渐形成了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格特征。[2]后来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的没落,喀什的文明就被湮没在历史的尘土之中,很少有新疆以外的学者对其进行关注和研究。今天反观喀什地区维吾尔族的建筑木雕,似曾徜徉在昨天的历史之中,较多的喀什地区维吾尔族建筑木雕保持了历史上某一时期的艺术风格。原因在于,陆上丝绸之路的没落使得外界的文化艺术长期不能够较为顺利地进入到喀什地区,原生态的建筑木雕才得以保存和流传下来,构成了今天喀什地区维吾尔族建筑木雕的新样式。
2.喀什维吾尔族建筑木雕的结构
木雕的材质是以木料为主。选择不同材质的木料,可以制作出不同质感的木雕。维吾尔族建筑木雕在材质选择上较为考究,因此在建筑木雕结构上显得美观大方。从收集整理的喀什地区维吾尔族建筑木雕来看,在建筑木雕结构上主要呈现出下面几种固定样式:
2.1 门外部的雕饰结构
门在建筑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门的装饰布局会对建筑的美观效果有一定的影响。维吾尔族建筑特别注重门外部的装饰。从收集的情况来看,门外部的装饰从图案样式上来划分,可以分成三类:几何纹、植物纹和乳钉纹纹样。几何纹占据了维吾尔族木门雕饰的主体,可以把该种纹样视为维吾尔族门外部装饰的基础。这种雕饰的出现原因在于新疆地区受到宗教因素的影响,而伊斯兰教艺术多是以几何纹样的图案为主,故在门上也有类似的图案出现。从其构成的结构来看,这种雕饰在门上的结构表现为疏密结合的特征,两扇门上的雕饰图案也呈对称结构分布(见图1)。以植物纹作为雕饰在门上的图案并不作为主要部位的装饰,而是分布在门的边缘位置(门的上半部或者是两边的位置)作为衬托作用的雕饰(图2、图3)。从选择的植物来看,主要以生活常见的植物为主,例如向日葵、雪菊花等。乳钉纹在维吾尔族建筑门装饰中也是一种常见的装饰手法。乳钉纹常为中原地区门上所装饰的一种样式,而在喀什地区维吾尔族木门上出现,说明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中原的艺术与边疆少数民族之间在建筑文化方面存在交流的现象。从色彩上来看,喀什维吾尔族门多以鲜亮的颜色为主,主要有蓝色、绿色、黄色为主色调,兼以红色、白色作为点缀,这也是喀什地区维吾尔族木门装饰特有的色彩搭配形式。从门的雕饰整个情况来看,维吾尔族在门的装饰上主要强调满、对称、均衡、稳定的结构原则。
图1 几何纹样装饰的门
图2 局部花卉纹样装饰的门·向日葵
图3 局部花卉纹样装饰的门·雪菊
2.2 窗户上的雕饰结构
窗户是建筑中在墙壁或者房顶上留的洞孔,主要是为了采光或者空气流通而安装的。喀什维吾尔族建筑中的窗户在结构上具有独特的特征。窗户在造型上主要有三种,一种为拱券结构。拱券结构的窗户又分成尖拱券(图4)和圆拱券(图5)。另一种为矩形结构,矩形结构的窗户分为装饰较为精细的风格(图7)和朴素大方的风格(图8)两种。还有一种小窗户,装饰性上较为普通,主要是为了通风和防止风沙入侵而制作的(图8)。维吾尔族工匠艺人在雕刻制作这种木制窗户时,会根据主人的要求进行制作或者结合建筑的整体需要进行适当的安装,进而使得适应整个建筑结构的需要。从窗户上的雕饰来看,这种窗户的结构模式可以认为是吸收拜占庭建筑艺术的结果,窗户明显地趋向于拜占庭式样。但是从造型结构的细部来看,又不完全是拜占庭的风格。因为喀什地区维吾尔族工匠艺人在木雕窗饰上坚持繁简、疏密、中轴线对称等结构原则,形成了喀什地区的建筑窗户木刻艺术风貌。
图4 尖拱券结构的窗户
图5 圆拱券结构的窗户
图6 矩形结构窗户
图7 矩形结构窗户
2.3 柱子的雕饰结构
建筑中柱式的运用使得建筑在形式感上趋于更多的变化。喀什地区的柱式在国内民居建筑中也是变化较多的一种,这是地缘因素造成的。喀什地区处于古丝绸之路上。古丝绸之路不仅是商业要道,也是中西文化艺术交流的纽带,喀什地区的建筑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希腊、印度等外国建筑的影响。从对喀什地区的建筑了解到,早期的建筑柱子装饰主要以木质材料为主。现在喀什地区建筑柱子多采用仿木柱子(多为水泥制作,表面涂漆,类似木雕)。当前以木雕作为建筑的柱子不是太多,但是目前仍然可以看见一定数量的建筑木雕柱式。从柱式构成来看,喀什地区的木雕柱式结构具有一定的规律可寻。木雕柱子(图9)主要集中在两个部位,一个部位是柱子的下半部,也是时常讲述的裙柱和柱头,柱身相对两者而言,装饰较少。较之中原地区的建筑柱式,喀什地区的建筑柱式裙柱显得较高,雕饰方面也更精美。在柱头雕刻上,采取的多层结构,类似于古希腊建筑中经典柱式——科林斯柱式。然而从局部装饰来看,又有阿拉伯样式的图案穿插其中。所以喀什地区早期柱子的构成形式较为复杂,并体现出多元建筑艺术文化。
图9 建筑柱子
3.喀什维吾尔族建筑木雕审美形态分析
喀什维吾尔族建筑木雕在造型结构、雕刻方法、装饰纹样和色彩等方面,有着独特的地域特色,蕴含着多元的艺术文化审美特征。它既有来自于中原地区的建筑文化审美,也有来自近东的建筑文化审美,体现出了一种包容多样的建筑文化审美特征。
3.1 来自于中原地区的建筑文化审美
相对西域,中原地区的建筑文化始终在中国建筑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新疆古代处于西域腹地,但是它并非是中国的文化中心,一定时期内,它的文化处于边缘位置。建筑也一样,很少被新疆以外地区的群众所接受。但是内地的建筑风格却被新疆地区所吸纳,尤其是以土木为基础的建筑。从建筑上吸收最为明显的是雕刻技术,尤其是木雕技术。例如中原地区的雕花窗户,同样在新疆地区的建筑中出现,并且出现相似的风格特征。这与新疆早期的社会文化有着重要的关系。新疆在早期社会主要是以游牧民族为主,使用木雕作为建筑装饰鲜见,但是后来受外界文化的影响,逐渐地定居下来,营造生土建筑,然后才开始对房屋的装饰进行探索,逐步形成了地域性的民族风格。然而从对新疆喀什地区的建筑木雕考察情况看,其在建筑风格上有内地的样式,有些地方并非都是出自于本土。
中原地区的建筑讲究中轴对称式分布构局,体现一种王权思想,在维吾尔族建筑文化中却没有体现出这一特点,而是采用宜居的原则,这个原则是适应自然环境的需要。由于喀什地处于亚洲腹地,常年雨水稀少,干燥的环境使得当地居民只能够去适应这种生存环境。为了美化居住的环境,当地居民主要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在房子周围及庭院种上绿植,另外一方面在建筑的本身上下功夫。绿植是美化建筑环境的一种方式,在建筑上雕饰图案纹样同样也是一种方式。工匠艺人利用当地的建筑木料,在门窗、房梁、柱子、门枋等部位雕刻花纹,其目的是为了装饰的多样性和审美的需求。中原地区建筑文化出现较早,发展较快,相对成熟,在木雕技术方面老练,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这种雕刻技术逐渐地外传新疆地区。
新疆喀什地区的维吾尔族建筑木雕的纹饰,主要表现的有桃子、杏子、巴旦木、葡萄和荷花等。桃子、杏子、葡萄和荷花的纹饰在中原地区建筑雕刻中也时常被运用。这些纹饰在新疆喀什维吾尔族建筑木雕中出现,说明喀什当地居民对这些图案的喜爱。主要原因是一方面新疆本土拥有这些植物与当地群众的生活相关,另一方面体现出少数民族对于中原地区建筑装饰图案的认同。当然从文化的视角来看,吸收中原地区的建筑图案纹饰样式,主要是为了丰富新疆喀什本地建筑的审美性及其表现上的丰富性。
3.2 来自近东地区的建筑文化审美
不同的艺术文化交流与学习是地区艺术文化发展的一个基础,没有交流的艺术文化过于闭塞,艺术文化发展也相对滞后。喀什地区在历史上曾经辉煌一时,一度成为新疆城市中重要的文化代表,主要原因是喀什地区位于中亚的腹地,历来是商路南段必经之地。古丝绸之路不仅把西方的商品带入到喀什,而且把西方的艺术文化也带入到喀什,就促使喀什传统的艺术文化逐渐变得丰富多样。当地的工匠或艺人把西方传入的建筑艺术也逐渐地融入到喀什本地的建筑之中,使得喀什本地建筑在艺术风格和审美上出现了较大的改变。
喀什地区的维吾尔族建筑吸收了近东的建筑风格样式,具体表现在建筑雕刻方面。喀什地区工匠艺人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不仅接受了这种外来的艺术,而且在雕刻技法上对其进行改进,进而适应喀什地区维吾尔族对建筑的审美需求。在喀什维吾尔族建筑木雕中,可以看到拜占庭风格的雕饰,也可以看到类似于古希腊的建筑柱式,主要区别在于西方的建筑雕刻多采用大理石制作,然而喀什建筑木雕多采用木质材料。木质材料制作雕刻在难度上,较之大理石材料要相对简单,因为大理石硬度较高,雕刻制作较为复杂。木质材料制作,在雕刻塑造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所在,与此同时,在做工和视觉效果上更为精细美观。
拜占庭建筑风格在喀什地区也出现,得益于丝绸之路的开通。丝绸之路开通以后,西方的艺术文化也随之传入到喀什地区,喀什地区的维吾尔族逐渐地受到拜占庭风格艺术的影响。[3]除此之外,在大约公元10世纪左右,伊斯兰教开始东传,喀喇汗王朝开始接受了伊斯兰教,当地的维吾尔族开始信奉伊斯兰教,接受伊斯兰文化,所以伊斯兰建筑风格对喀什地区维吾尔族建筑也产生重要影响。虽然选取的建筑材料不同,但是在造型上有着较多的相似之处,如在门上、窗户、房梁等处的雕饰,有些是对伊斯兰艺术的一种高度模仿。
上述的两个因素对喀什地区维吾尔族建筑木雕的审美形态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然而一种地域文化审美形成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喀什地区维吾尔族建筑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是有着相应的演变过程,只是苦于历史文献资料较少,深入研究得不够。而把喀什地区的维吾尔族建筑放在丝绸之路的大环境之中对其进行考量,就会发现它的建筑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拜占庭风格,但是它并没有脱离本民族的艺术,在建筑营造上,因地制宜地符合维吾尔民族的审美需要。建筑木雕只是当地建筑中的一部分,但是从艺术文化的视角来看,在木雕造型、纹饰、图案等方面,都在极力地彰显地域建筑艺术文化审美。
4.结语
喀什建筑木雕作为本地区的建筑艺术代表,独具地方建筑艺术文化特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彰显出了它的艺术历史文化价值,审美方面也存在不同的形态特征。喀什维吾尔族建筑木雕是时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古老而又年轻的艺术,在历史的长河中,蕴含着古代工艺艺术应有的生命力。虽然时代在变,新建筑材料也在不断地涌现,导致今天的建筑木雕结构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但是这种古老的建筑木雕的结构精神仍然存在。它蕴藏着古老工匠精神与现代审美的又一次碰撞。因此,在丝绸之路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重点保护维吾尔族建筑木雕,把它作为地方文化建设的一张名片,纳入到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当中。
注释:
[1]优素甫·哈斯·哈吉甫.福乐智慧[M].郝关中等译.北京:民族出版社,1986.580
[2]吴昆.新疆维吾尔族民居窗饰工艺特色与图案意义[J].装饰,2014(5):117-119
[3]张泓.新疆喀什维吾尔族传统建筑的装饰风格及色彩研究[J].室内设计,2006(1):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