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鳜鱼人工繁育需掌握四个关键点

2018-11-16

今日农业 2018年20期
关键词:鳜鱼稻田病害

鳜鱼又叫桂花鱼,是肉食性底栖凶猛鱼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等微量元素,可补五脏,益脾胃,充气血,疗虚损,适用于气血虚弱体质。

鳜鱼养殖地区分布于南方江河湖泊,营掠性摄食方式,主要捕食小型鱼类及虾类,天然产量相当高。笔者将鳜鱼人工繁育技术总结如下,供养殖户朋友参考。

人工繁育技巧

鳜鱼种类不少,但人工养殖一般选翘嘴鳜和大眼鳜。鳜鱼性成熟较早,雄鱼一般1冬龄成熟,雌鱼为2冬龄,性成熟的最小个体210毫米,重250克。鳜鱼怀卵量一般在2.7万~21.3万粒之间,怀卵量多少与鱼体大小成正比。人工繁殖可选择1~2公斤体重健康无伤病亲鱼专池饲养,喂以野杂鱼或商品饲料鱼,可进行人工催产,任其自然排卵,其卵为半漂流性,能随水流漂浮而完成孵化。水温21℃~24℃经72小时即可孵化,初孵仔鱼长4.2~4.4毫米。鳜鱼卵微粘性,比重比水大,易沉入水底。在环道中孵化应加大流速,每秒不能低于0.2米。受精卵经3~4天,即可孵化出鱼苗。用人工授精方法可获得较多的鱼苗,也可捞天然鱼苗养殖。翘嘴鳜生长较快,最大个体重可达10公斤,但市场上0.5~1公斤规格最畅销。鳜鱼有弱肉强食习性,缺乏饲料时会互相残食,影响成活率。苗种培育宜用水泥池,面积以几十平方米为宜。要求水质清新有微流。另外,要附设小型饲料鱼苗培育池,饲料鱼繁殖期应与鳜鱼同步,以保证活饲料的供应。在饲料鱼充足的情况下,鱼苗经10天~15天饲养,可育成3厘米左右的夏花鱼种,即可转入成鱼养殖。

日常饲喂方式

单养为专池饲养,池塘面积0.067公顷左右,水深1.5~2米,水质要求清新,水要保持微流,每0.067公顷放3厘米左右夏花鳜鱼1000尾左右,并根据鱼存量合理投放罗非鱼、麦穗鱼、虾等野杂鱼,或螺、蚌的肉糜,供鳜鱼食用,投饲量按池养鳜鱼总重的3%~5%投喂。混养一般为5月份左右开始放养鳜鱼种,野杂鱼较多的成鱼塘可放3厘米左右鳜鱼种20尾~40尾,同时投放家鱼30尾~50尾,家鱼最小规格应比鳜鱼大1倍。放养罗非鱼、鲫鱼较多的成鱼塘可多放,每0.067公顷50尾~70尾;罗非鱼繁殖过多的塘,每0.067公顷放100尾左右。混养鳜鱼塘不宜再放养鲢、鳙等夏花,因鳜鱼长速快,会吞食小规格家鱼种。由于鳜鱼比家鱼耗氧量大,因此混养鳜鱼塘水质不要过肥,要定期注入新水。成鱼塘套养鳜鱼,主要利用池中天然野杂鱼类作饲料,也可套养部分罗非鱼亲鱼繁殖鱼苗供食。靠近江湖的池塘可灌江纳苗,引进野杂鱼作食物。鳜鱼饲养4~5个月,可长成300克左右的商品鱼,每亩可产鳜鱼5~8公斤。鳜鱼对饵料有较强的分辨能力,以活鱼虾为食,即使是刚开口的鱼苗,也要摄食其他鱼类的幼苗,长大后除食活鱼外,还兼食虾类及蝌蚪等。为使鳜鱼摄食营养均衡,应投喂多种饲料鱼,鲮、鲢、鳙、鲫、鳊等都是很好的饲料鱼。在适口的前提下,规格宜略偏小为宜,使不同大小的鳜鱼个体都能摄食,养成的产品规格整齐,商品价值高。投喂饲料鱼采取少量多次,一般以5~7日吃完为宜,投喂要及时,中途不得出现投喂脱节的情况,否则鳜鱼会由于饥饱无常引发肠胃病及其他病害。冬季及早春水温低,鳜鱼摄食量少,每次投喂以7~10天吃完为宜。投喂前一定要对饲料鱼进行药物浸浴消毒杀虫,防止病原由饲料鱼带入,切断病原传播途径。可用100~150国际单位甲醛溶液浸泡10~15分,或者用3%食盐+8国际单位青霉素溶液浸泡3~5分。带有孢子虫、肠炎病及出血病等病害的饲料鱼不得投喂鳜鱼,对外采购的饲料鱼一定要慎重,防止购入发病塘吃剩的饲料鱼而引起病害感染。

日常管理要素

饲养池塘水质太清瘦则鳜鱼生长速度慢,病害多发;过肥则有机物多,耗氧因子多,水质易恶化。水质以中等肥度为好,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水质清爽呈油绿色,适合鳜鱼栖息有安全感,浮游生物含量大,光合作用产氧量多,溶氧丰富,有益菌种占优势可抑制病害微生物繁殖。若水质过肥,宜抽出部分旧水再补充新水,但每次换水量不宜过多,一般以30厘米左右水位为适宜,一次换水量过大,池塘水环境急剧改变会让鳜鱼产生应激反应而引发病害。池水溶氧应保持在每升4.5毫克以上,最低时段不低于3毫克,若低于2毫克鱼就会出现“浮头”。鳜鱼耗氧率高而耐低氧能力弱,宜配备发电机组、增氧机及化学增氧化剂等,以备应急时使用。应配备0.4~0.5千瓦叶轮式增氧机,开机时间一般是午夜前后至次日太阳出来之后,中午10~12时开机1.5~2小时,若天气恶劣时应提早开机和延长开机时间。

提前防范疫病

鳜鱼属于抗病力弱、抗逆性差的鱼类,经过多年人工饲养之后,病原逐年积聚,病害通过水源和饲料鱼在区域间互相传染。鳜鱼对药物敏感,应加强管理提前预防病害发生,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及早诊断及早治疗”为原则,“防”不单纯是药物预防,而应从清塘消毒、种苗采购、饲料鱼药物浸浴消毒、投喂到水质管理及定期药物预防等进行综合预防才能有效。鳜鱼饲养密度大、摄食量大排泄物多,尤其在饲养中后期,代谢排泄物被细菌分解产生大量亚硝酸盐、氨态氮、甲烷及硫化氢等有害有毒物,有机耗氧量也大,影响鳜鱼的摄食、消化、吸收、生长发育,降低鳜鱼免疫力和抗病力,导致病害微生物大量繁殖,引发病害。应及时掌握鱼的摄食情况、饲料鱼的存量、水质变化、病害情况,发现问题及早处理。施用药物时应掌握算准浓度,在水温高的季节采用低剂量或停止用药。应坚持定期用氧化型药物改底,分解残饵粪便,定期测水检查是否有虫等,以便有针对性的及时处理,少用氯制剂消毒,改用温和的碘制剂消毒,定期泼有机酸,解毒稳水,打破水面张力,增加溶氧,适当泼抗应激、抗病毒、增强体质的专业鱼药。

(马卓君)

大菱鲆的病害防治

细菌病已成为大菱鲆养殖中危害最重的疾病。因此,必须正确诊断,及早防治。

链球菌病:病鱼眼球突出,眼周充血,鳃盖内侧充血发红或剧烈出血。

防治方法:每天每千克鱼用盐酸强力霉素20~50毫克混入饲料中,连喂7天。

弧菌病:大菱鲆幼鱼肠道白浊,腹部膨胀,眼球突出或混浊,解剖检查,肠道有炎症,附黄色或黄红色黏液,体表溃烂。易在水温10℃~16℃的低温期或稚鱼期发病。

防治方法:用盐酸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等,每天每千克鱼用50~75毫克;长效磺胺E、制菌磺等,每天每千克鱼用200毫克混在饲料中,连喂3天~天。

假单胞菌病:病鱼鳃盖出血,鳍腐烂,体表形成含有脓血的疖疮或溃疡,易发于夏初到秋季。

防治方法:保持养殖密度适中;每天每千克鱼用四环素50毫克与饲料混合,连喂10天以上。

滑走细菌病:病鱼头部、躯干、鳍等处都发红出血,在发病后期引起皮肤溃疡或尾鳍腐烂。低水温期易发生此病。

防治方法:用复方新诺明投喂,每天每千克鱼用50~100毫克拌入饲料中;每天每千克鱼用土霉素100~150毫克拌入饲料中投喂,连续投喂1周。

爱德华氏菌病:病鱼腹部及两侧发生大面积脓疡,脓疡的边缘出血,病灶因组织腐烂发出强烈的恶臭味。腹腔内严重积水。幼鱼期发生较重。

防治方法:可用氟哌酸等抗菌药物治疗,但应注意防止产生抗药性。

(据《中国渔业报》)

甲鱼粗脖子病防治方法

在甲鱼的养殖当中,如果管理措施不到位,造成水质恶化,未及时清除淤泥,有可能引发粗脖子病,现将甲鱼粗脖子病防治的方法介绍如下:

预防粗脖子病要从几个方面着手⑴投苗前的清塘消毒工作做到位;⑵调控好池塘的水环境;⑶避免与其他养殖场在水源上的污染;⑷增强甲鱼体质,平常可给甲鱼饲喂一些保健类产品。

当发现甲鱼出现粗脖子病时,不能立即换水,避免换水对甲鱼造成应激。其次应泼洒抗菌与抗病毒类药物,病情较严重的在泼洒完抗菌抗病毒类药物后还需内服抗菌抗病毒类药物以及保健类产品如电解多维、产酶益生素、保肝灵等。甲鱼病情稳定后要及时改善水环境。

(据中国养殖网)

鳗鱼烂尾病的治疗方法

鳗鱼烂尾病对于鳗线种苗危害最大,在一年四季当中都会发生,是春夏两季,会影响到鳗鱼的生长、发生死亡,需要及时防治:

它是由于嗜水产气单胞菌和柱状屈挠杆菌感染所引起的,其主要症状是鳗鱼的尾部、鳍部、嘴部粘液脱落、变白,逐渐发展到肌肉红肿,鳍、皮肤腐烂,严重时露出骨骼,甚至断裂。

近年来一些鳗场在防治鳗鱼烂尾病中,从育苗期开始一直避免使用抗菌药物防治烂尾病,成鳗出口前检验都合格,其主要采取了下面几项措施:

⑴保持良好清洁的水质,每天换水时对池底污泥或饲料残渣污染物彻底清洗排污,并保持浅绿色的水质,换水量控制在30%以内,使水质保持相对稳定;⑵盘池筛选规格后采用3%~5%的食盐水浸洗20分钟以上,新池水培养带一定绿藻的水质;⑶当发现有个别烂尾的鳗鱼时,及时使用2%的食盐水浸洗,能很好防止烂尾病的蔓延。

(据中国养殖网)

稻田如何改造养殖小龙虾

稻田的选择

水源条件:水源充足(雨季不淹、旱季不涸)排灌方便(排管系统完善、抗洪抗旱能力强)、水质清(无工业污染pH6.8-8.2,呈中性或弱碱性)土壤条件:土质肥(高度熟化、高肥力的土壤、呈中性或弱碱性)、保水保肥(一般为壤土或黏土)、土壤健康(无重金属、固液废弃物污染)光照条件:光照充足、地势开阔(向阳、无树木遮蔽)、温暖通风(坐北朝南、无大风口的温暖处)

田块大小:面积不限,0.33~1公顷有利于精细化管理,一般1~2公顷为一个单元,便于稻田改造和管理(可根据地形地势,合理管控)。

稻田的改造

挖沟:总的原则是围沟面积应控制在稻田面积的15%以内。稻田面积0.67公顷以上的田块,沿稻田外埂内侧预留80~100厘米处开挖环形虾沟,沟宽3~4米,坡比1∶1~1.5, 沟深 1.2~1.5 米; 稻田面积达到3.33公顷以上的,还要在田中间开挖“十”字形田间沟,沟宽1~2米,沟深0.6~0.8米;稻田0.67公顷以下时,虾沟上口宽度2~3米即可。

筑埂:利用开挖环形沟挖出的泥土加固、加高、加宽田埂。田埂加固时每加一层泥土都要进行夯实,以防渗水或暴风雨使田埂坍塌。田埂应高于田面0.8米以上,虾稻田外埂底宽4~5米,顶部宽2~3米。同时稻田与虾沟间要筑内埂,埂高20厘米,宽40厘米,便于水稻种植日常管理。

进排水设施:进、排水口分别位于稻田两端,进水渠道建在稻田一端的田埂上,进水口用20目的长型网袋过滤进水,防止敌害生物随水流进入。排水口建在稻田另一端环形沟的低处。按照高灌低排的格局,保证水灌得进,排得出。虾稻田要有自有水系,要有沟渠,田于田之间,不要从虾稻田内过水。

防逃设施:用水泥瓦或钙塑板沿田埂四周围成封闭防逃墙,防逃墙高40~50厘米,四角转弯处成弧形。进排水口应加设铁丝网或栅栏等防逃设施。

(据中国水产信息网)

猜你喜欢

鳜鱼稻田病害
早春养羊需防六大病害
鳜鱼行情又遭暴击!4天内至少下跌2元/斤,新鱼上市几经波折
小麦常见三种病害咋防治
稻田摸鱼记
葡萄病害周年防治历
鳜鱼26元/斤,中大难求!是继续等还是卖?就地过年,鳜鱼能否“贵”起来?
果树休眠期咋防病害
稻田里的写真
Chinese Perch:Dream Beauty Portrayedin Art, Poetry
稻田里的小猪佩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