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对会计从业人员的挑战与应对
2018-11-15刘发宏
【摘要】人工智能在会计领域的初步应用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社会价值提出了挑战,以会计价值的思考为基础,通过国际教育准则专业胜任能力框架的分析,为会计从业人员正确看待人工智能的挑战,科学应对这一挑战提供了一个视角和路径。
【关键词】人工智能 会计职能 会计目标 会计价值 国际教育准则
2017年9月15日,德勤智慧未来研究院机器人中心叶建锋在上海的一场分享沙龙上,做了一个关于“德勤机器人引发的财务新变革”的主题分享。
分享现场,几段“小勤人”(德勤机器人的昵称)帮助企业解决财务工作的视频,引发场下听众一阵骚动。
从视频中可以清晰的看到,“小勤人”几分钟就能完成财务人员几十分钟才能完成的基础工作,而且可以7×24小时不间断工作!尽管以“小勤人”为代表的机器人的广泛应用,还面临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人工智能对会计从业人员的挑战第一次直观地摆在了人们的眼前,触动着人们的神经。
一、把握住会计的价值
“小勤人”的应用不可避免地引发了人们的思考:未来会计从业人员的价值在哪里?会计从业人员将何去何从?
要回答好这个话题,离不开对会计职能、会计目标研究成果的回顾、检视,离不开对会计价值的思考。
20世纪80年代,我国会计界对“会计的职能是什么”进行了广泛热烈的讨论与研究,观点众多,意见不一。但就涵盖的内容来说,基本认同会计的职能包括反映、监督、控制和管理等,分歧主要表现在哪些是基本职能、哪些是派生职能,哪些是主要职能、哪些是次要职能的不同看法上。
在我国学术界重点关注会计职能研究,关注会计应该做什么的同时,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学术界则围绕着会计的目标展開研究,其立足点在于服务对象期望会计做什么。
直观地看,职能是指人、事物等所应有的作用,会计职能似乎更有客观性;会计目标是人的期望,似乎更主观些。但实际上,对会计职能的认识依赖人,并藉由文字等形式表现,因此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成分。而会计目标尽管是一种期望,但也要建立在可实现的前提下,因此又有一定的客观性。
换句话说,会计职能与会计目标都是认识会计的不同角度,随着经济生活的多元化和全球化,具有一定的融合性,体现的都是对会计价值的探讨研究。如果归纳起来,可以说是:会计为了满足人们的期望能够做些什么。
二、应对挑战的通用专业框架
面对人工智能应用的挑战,回顾、检视会计职能、会计目标的研究成果,全面系统地审视、思考会计的价值,可以帮助会计从业人员聚焦会计本源,在应对挑战方面开启一扇窗,打开一扇门。而《国际会计教育准则》就为会计从业人员科学应对人工智能的挑战提供了有益的工具和路径。
《国际会计教育准则》的宗旨是通过发展和提高会计教育,强化全球会计从业者的专业技能为公共利益服务,最新版修订于2014年12月。新修订的《国际会计教育准则》包括八个教育准则和三个实务声明,其中2、3、4号准则于2015年7月1日生效,从技术胜任能力、职业技能以及职业价值观、伦理和态度三个方面构建了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框架,为评估职业胜任能力提供了系统化的指引。
2号准则是《职业会计教育计划的内容》,是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基本技能要求,包括财务报表审计、财务会计和报告、治理和风险管理、商业环境、税务、信息技术、商业法律法规以及财务和财务管理八个领域。
3号准则是《职业技能》,由知识、人际交流、个人(自律)和组织四个构面组成,反映的是对相关知识、沟通能力、个人魅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四个方面的要求,可以理解为综合素养要求。
4号准则是《职业价值观、伦理和态度》,要求会计从业人员致力于公共利益,保持应有的职业怀疑态度以及专业判断,并遵守伦理原则,是行为道德规范。
三、应对人工智能挑战的思路
联合国专家、国际导航与运动控制科学院院士蔡自兴教授被誉为“中国智能控制学科的奠基者”和“中国人工智能教育第一人”。他研究认为,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或智能科学中研究、设计和应用智能机器的一个分支,近期主要目标是研究模仿和执行人脑的某些智力功能,远期目标是用自动机模仿人类的思维活动和智力功能。
2、3、4号准则概括了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胜任能力的十五个方面要求,结合人工智能的研究应用进展和规划目标,分析研究人工智能对会计从业人员胜任能力的替代性,无疑可以为应对人工智能的挑战提供思路和具体指引。梳理2、3、4号准则的十五个方面要求,分类到三个层面可以更加清晰地展现这一思路和指引。
第一个层面是以4号准则为内容的职业道德规范层面三项要求,属于职业操守、行为规范层面。
第二个层面可以概括为综合素养层面的六项要求,以3号准则为主要内容,并入2号准则中的商业环境和商业法律法规要求,体现的是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养要求,即对工作环境、相关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具体表现在业务环境、行业知识、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及组织协调能力等方面。
第三个层面是专业技能要求,包括2号准则的其它六项要求,实际上是围绕会计可以做什么、会计应该做什么构建的专业技术能力要求。
通过上述的重新分类,结合人与人工智能的行为特征、能力特征,可以发现第三个层面的专业技能是容易被替代的,而第二个层面的综合素质很难被替代,或者说很长一段时间里难以被替代,至于第一个层面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是否会成为被替代的诱因,则不可一概而论,因为人工智能的能力定位在模仿与执行,优势在于准确性和速度,而人是灵长类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能力,在理解应用方面还始终处于被模仿的地位。
“小勤人”的出现,说明人工智能在会计领域具备了一定的应用水平,对会计从业人员提出了挑战,但不应大惊小怪甚至茫然无措。正如人类历史上人驯化了牛、羊、鸡、马,丰富了自己的饮食构成,提高了自己的营养水平,又如人发明了火车、飞机,提高了交通运输效率,都可以看成是人类自身的进步与发展,应该客观看待,善加利用。
当然,“小勤人”的挑战也给会计从业人员,或者说给人类一个警示,这就是,人也需要不断的进化。
作为会计从业人员,应不断地反思会计的职能和目标,提高对会计价值的认识,不断地完善专业胜任能力知识框架并切实地掌握好它、应用好它,果如此,人工智能就只是人类的好帮手,而不是人类的掘墓人。
参考文献
[1]刘峰,葛家澍.2012.会计职能·财务报告性质·财务报告体系重构.会计研究,3:15~16.
[2]刘玥,黄莉杨丹.2014.会计师胜任能力解构及其培养——基于国际会计教育准则的探索.会计研究,5:32~33.
[3]张巧良,周丽丽,陈荣.2015.基于国际教育准则的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问题探讨.中国注册会计师,12:25~27.
[4]李宗彦,于永生.2016.国际会计教育准则在会计课程建设中的运用.财会通讯,1:63~64.
[5]蔡自兴.2016.中国人工智能40年.科技导报,34(15):12~29.
作者简介:刘发宏(1970-),男,汉族,湖北洪湖人,广东粤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会计师,硕士学位,工商管理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