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贷发展对传统银行冲击思考
2018-11-15季永伟
【摘要】网络信贷是依托于互联网而形成的一种新型金融服务模式,为中小企业和个人在新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面提供了便利。尽管它面临着各种问题,但其优势很快被消费者所接受,并快速发展,这不仅会导致传统银行资本和储户等大部分的转移,而且在信贷高利率和优质服务的吸引下还会吸引传统银行的许多优质的大客户。本文通过对网络信贷与传统银行的优劣势分析及它对传统银行的影响分析,认为传统银行在竞争中要应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通过自身的改变和调整来面对网络信贷的冲击与变化,使自己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加强大。
【关键词】网络信贷 传统银行 中小企业影响
网络信贷的出现不仅导致传统银行在未来高度垄断的地位遭到冲击,所以传统银行要想在竞争中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就必须正视网络信贷对自身的威胁,通过自身适当的改变和调整,抓住机遇和挑战,不断地完善和强大自己,以适应未来网络金融时代传统银行更大的发需要。
一、国内网络信贷发展概况
(一)网络信贷发展迅速
2007年被引入中国,近年来发展迅速,据网贷之家数据统计,目前我国已有2000余家商业性网络信贷服务公司,产生了上千亿元的交易额,客户累计达数百万,单笔交易额在几万至几百万之间。国内网络信贷公司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是中小企业和个体无法从传统金融获取融资服务的帮助,这样市场就出现了一种资金供不应求的状态。
(二)网络信贷作为新兴的产业,其优势很快被中小企业和个体所接受
网络信贷不仅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一种新的融资渠道,面向平民化、大众化,填补了传统金融服务的空缺,还更加高效、灵活,盘活民间资本,同时还缓解了融资难等困境。除此之外,P2P信贷不但有利于信用体系建设,便利借贷交易,借贷标准化,引入增值服务等优势。而且线上无担保线下无抵押等服务模式,门槛低、利率高和个性化服务强等特点。
(三)网络信贷服务更加人性化
根据不同借款人的需求推出工薪贷、生意贷、网商贷,满足不同借款人的资金需求,对出借人的投资适用本金保障计划,吸引了众多的出借人,
(四)网络信贷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是制度不完善、缺乏行业自律,二是信贷和投资风险高,三是诚信信用缺乏。四是市场发展不够完善。
二、网络信贷竞争下传统银行的现状
(一)有国家的保护和扶持、监督管理能力强
传统银行实力雄厚、风险低、融资渠道强、市场规范化。我国对传统银行的信息披露要求比较高,并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
(二)服务对象以大中企业为主
传统银行为大中企业筹集和分配资金,使大中企业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企国有业资金的利用率,降低企业在采购、生产、销售环节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传统银行信用度高,风险小
在现阶段公民没有更多的投资理财渠道,传统银行成了公民选择储蓄的最佳场所。
(四)传统银行主体地位不确定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逐步加快,各行各业竞争将更加激烈,传统银行要想在未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就必须正视,随着网络信贷快速成长,少数优势网络信贷公司未来必将与传统银行进行正面竞争。
(五)不能快速地适应网络经济的发展需求
现阶段传统银行仍然采取存贷款利率差额的经营模式来作为自己利润主要收入,使得传统银行不能快速适应网络金融的发展需求。
(六)传统银行贷款流程较为复杂,效率低下
传统银行贷款流程要自己亲自到银行并带上相关的资料进行贷款,手续相对复杂。
(七)传统银行服务、管理创新能力不足
我国传统银行大多为国有性银行,存在着所有权缺位的问题,特别是官僚管理体制决定了创新速度的快慢(官僚体制只是一种管理体制),这些不足适应不了瞬息万变的中小企业资金需求市场;服务理念陈旧、标识不规范。服务更适应P2P信贷。
三、网络信贷对传统银行的冲击
(一)网络信贷吸收传统银行的潜在用户
网络信贷由于方便快捷,成本低更适合于中小企业和许多大学生创业的资本的需求,如果网络信贷的风险能够得到有效控制,运营模式得到规范,管理能力得到提高,会得到社会大众的普遍认可时。由于活期存款利息率比传统银行活期存款利息率高,利率又是由信贷双方商讨决定的,传统银行的更多潜在客户将会被吸收。
(二)网络信贷廉价高效的服务成本对传统银行金融稳定提出挑战
网络信贷平台主要采取线上操作,交易成本低,不设物理网点,也不需要庞大的营销人员,加之流程比较简单、方便、快捷,面向大众化、平民化等优点,相比之下传统银行有众多的物理网点、ATM机、有庞大的前台营销人员、中台和后台管理人员,这些都会造成昂贵的租金费用和人工成本。
(三)网络信贷推动市场利率化等金融改革
网络信贷平台的信貸款利率是由信贷双方共同商议决定的,借款人在交易平台上报出自己可以承担的利率,而出借人根据借款人的信用评价、货币的流通性等特点,最后向借款人借出资金和确定双方之间协商好的利率。像这种直接融资模式能够准确地反映资金的供求状况,使信贷双方能够直接参与利率的商讨,最终推动利率的市场化。
(四)网络信贷的快速发展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信贷双方在网上就可以彼此了解双方的需求和信息,通过网上的信贷平台能完成整个信贷过程,它不仅降低了整个交易的成本、节约了信贷双方的宝贵时间,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实现收款、转账、支付结算等功能。这样的信贷过程简化了传统银行必须到营业点办理时的繁琐。因此,传统银行的许多功能将被淡化。
(五)网络信贷与传统银行的对比
首先,不能快速地适应整个网络经济的发展需求。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快速发展折射出我国传统银行面临的改革之困,现阶段传统银行仍然采取存贷款利率差额的经营模式来作为自己利润主要收入,对一些存款和贷款以外的金融业务不太重视,使得传统银行不能快速适应网络金融的发展需求。然而网络信贷有利于改变传统银行的经营模式,P2P信贷采取针对在网上竞标的利率方式,使投资资金实现利率的市场化,从局部开始打破传统银行的高度垄断地位。
其次,传统银行贷款流程较为复杂,效率低下。银行贷款流程要自己亲自到银行并带上相关的资料进行贷款,手续相对复杂。而P2P网络信贷只要到网上上传资料就可以进行贷款,它不仅节约人们的宝贵时间而且效率高、手续相对简单。
再次,服务、管理创新能力不足。我国传统银行大多为国有性银行,存在着所有权缺位的问题,特别是官僚管理体制决定了创新速度的快慢(官僚体制只是一种管理体制),这些不足适应不了瞬息万变的中小企业资金需求市场;服务理念陈旧、标识不规范,银行业属于第三产业服务业中的一种,是向消费者或企业提供对方满足活动需要的一种经济活动,然而,银行的服务理念还停留在以前的“我做了什么”,而不是“我为客户服務了什么”。比如说,在中午饭和下午四点到五点的时候恰恰是客流量最多的时候,银行不能安排尽量多的窗口办理业务,这就导致客户办理业务的过程变得漫长,而投诉也随之增加。这种服务的好坏,是否能够在未来脱颖而出,抢占先机,这对银行至关重要。反而这种管理和服务更适应P2P信贷。
最后,中小企业向传统银行贷款难问题突出。在对中国企业抽样调查的统计中发现,企业采取抵押和担保是企业获取贷款的唯一方式,中小企业经营风险高、经营分散、担保制度不健全等缺点导致传统银行不愿意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但是,P2P信贷面向平民化,大众化,进入门槛低,方便快捷,无需抵押担保,使中小企业可以通过P2P网络信贷平台筹集资金来谋求自身更好的发展。从反面来说银行的潜在客户也在随之流失,这也是P2P网络信贷平台规模越来越壮大的最重要的原因。
四、传统银行应对网络信贷的建议
(一)完善对客户信息的整合和追踪
为了减少银行优质客户和储户的流失,应该加强完善对客户信息的整合和追踪,及时进行个性化的服务。充分运用云技术、大数据和社交网络等技术。
(二)发展电子银行等降低经营成本
传统银行应加强利用自身电子化建设,以创新信息技术为突破口,建立电子信息化平台,使其在业务、产品方面更加自动化、简便化,并及时更新各种服务功能。创新新的融资渠道,对营业物理网点进行科学规划,降低其经营成本。
(三)促进转型和升级,培育新生态网络
网络信贷加速了利率市场化进程,对未来传统银行的金融稳定提出挑战。传统银行在转型升级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作用,传统银行信贷中传统业务占在服务、产品结构、市场结构、组织结构等方面转型升级达到可持续性发展。
(四)加强金融创新,提高竞争力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加强金融业务创新是增加传统银行盈利能力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加强金融创新能够提供多样化的特色服务,能积极的面对网络信贷的发展。
首先,从国家、政府部门来看,国家和政府应完善银行金融创新体系,鼓励银行创新,实行统一规划,进行统一引导,理顺银行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另外,国家和政府应加强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杜绝一切扰乱市场、违约失信等问题。
其次,从银行内部来看,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确保市场信息在其内部得到及时有效的传递;对考核激励体制的创新,准确核算业务的机会成本和可变成本,建立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从各个方面积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再次,加大传统银行信息技术资金的投入,提高传统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技术含量,鼓励传统银行的业务创新,推动传统银行创新业务的持续开展。
最后,多方式、多渠道地进行人才开发。加强银行从业资格考核和认定的制度管理,比如说银行的从业资格证书等;加强人才培训,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把银行员工培养成为专业化的全面复合型专家,对客户投诉的银行员工及时进行批评和教育,对优秀的银行员工进行奖励和宣传。
随着P2P信贷的快速发展,呈现的交易规模日益放大和利益的扩大化,伴随而来的则是信贷资本快速扩张和客户资源的快速增加,这些因素不仅导致传统银行资本和储户等大部分力量的转移,而且在P2P信贷高利率和优质服务的吸引下还会吸引传统银行的许多优质的大客户,给传统银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与此同时,机遇、竞争、挑战三者并存,传统银行要想顺应时代发展的历史潮流,就必须正视P2P网络信贷对自身所构成的威胁,在未来不仅要完善对客户信息和追踪;大力发展电子等银行;促进转型和升级,培养新生态网络;加强金融创新,提高竞争力,而且还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防止自身优质大客户和存款储户的流失,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和扶持,让在国民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小企业为经济建设作出更大的奉献,这不仅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也是传统银行自身的发展需要。
作者简介:季永伟(1963-),男,汉族,山东莱州人,贵阳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本科,主要从事经济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