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张家口市“互联网+”有机果蔬流通模式研究
2018-11-15朱文秀
【摘要】受消费群体对果蔬供需关系变化的影响,我国果蔬流通模式不断朝着便捷、安全方向改进,面向“互联网+”时代的多元创新流通模式层出不穷,发展空间巨大。本文针对张家口有机果蔬流通模式,把握“互联网+”时代有机果蔬流通模式的发展趋势和创新方向,探索有机果蔬流通模式新格局,为我国有机果蔬流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 有机果蔬 流通模式
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普通百姓对食品安全的需求也在日益提升,有机果蔬备受消费者青睐,由于有机果蔬生产成本较高,中间流通成本较高,产品到达销售终端,售价高达一般果蔬成本三倍以上。“互联网+”作为21世纪各产业发展的驱动力,也是有机果蔬安全、便捷流通的动力因素。推进“互联网+农业”,提高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有机果蔬流通环节中的应用,一方面,可以提高果蔬的有机化程度、提高果蔬的质量以及降低流通环节的成本。另一方面,减少农产品的流通时间,提高农产品的保鲜程度。所以,“互联网+农业”为农业创新和农民创业打开新的空间。
一、创建张家口市有机果蔬流通模式的有利条件
有机农产品对自然条件、气候条件以及周边环境都有独特的要求,张家口在有机果蔬生产上具有先天优势,并已在下花园、怀来等地建立有机果蔬示范园区,实现生产有机,同时利用互联网平台实现有机果蔬的流通,有利于建立品牌有机果蔬,解决流通主体间信息不对称的障碍因素。张家口市在2014年实现互联网移村到户,使每个农户都能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具备搭建“互联网+”有机果蔬流通平台的必要条件。
(一)产地环境
张家口地处京津冀经济区上游,着力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将绿色文明作为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2016年空气质量是全省11个设区市中优良天数在270天以上三大城市之一。农业发展是张家口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同时,独特的区位优势有利于无污染、无公害有机果蔬的生产。
(二)转换期
张家口地区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高达8亩之多,高海拔的气候条件只能一年一耕,土地有较长的闲置期,有利于保持养份,满足有机农产品对转换期的要求。闲置期较长,保存土壤肥力,缩短转换期。
(三)天然养料
张家口市天然草场资源丰富,利于畜牧业的发展,牛羊猪等动物粪便便是最好的天然养料,利于有机果蔬的生产,用天然养料来替代化学肥料,不仅有利于农作物的的生长,也防止土地贫瘠。协调好农业与畜牧业的循环发展,实现变废为宝,利于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四)病虫草害防治
张家口常年气温较低,在炎热的夏季温度也不过30摄氏度,昼夜温差大,果蔬不易发生病虫害,即使有少量的病虫害,采用物理方法也可将其消灭,采用人工锄草、机械除草等方法控制杂草,这天然的环境有利于有机果蔬的生长。
生态资源优势是发展有机果蔬大力发展“品牌果蔬”,积极加快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快有机果蔬发展步伐,在量与质两个层面上均取得一定程度的突破。张家口市有机果蔬存在的优势条件是自然优势,生态资源优势及区位优势,张家口坝上蔬菜病虫害少、品质优良,且有着天然的错季优势,深受国内外市场青睐。
二、传统果蔬流通模式运作中的问题
(一)以供给为导向的营销策略定位错误
传统果蔬的营销是以供给为导向,营销渠道稳定性较差,不利于产品的流通。2017张家口年蔬菜总产量达738.5万吨,园林水果总产量达到74.62万吨。远超越当地居民消费量,果蔬类农产品的销售流通成为张家口农产品市场发展的关键一步,传统营销策略的障碍因素使产品滞销。“互联网+”时代的产品流通是以遵从消费者的需求为理念,满足消费者“健康、生态生活”的目标,张家口市环京津冀地区重要的错季无公害蔬菜、优质马铃薯、特色水果的生产基地,独特安全的果蔬使消费者争相拥有。因此,转变传统的流通模式是实现有机果蔬有效利用的必要途径。
(二)农民冷链物流运作体系不完善
有机果蔬在流通的过程中可能耗时较长,且必须经过冷处理,农民个体显然不具备此类条件,分散农户只能将果蔬以低于市价的20%—50%销售于地头商,地头商转手于冷处理工厂,这无形中增加了流通成本,使果蔬附加值更高,果蔬的流通缺乏基地整合是当前创新型模式运作过程中,所面临最大的障碍。在果蔬流通模式转型期间,冷链是农产品电商无法避开的重要环节。冷链的投入并非普通农产品电商供应商可承担的,导致冷链物流运作体系成熟度不足,也造成了当前果蔬流通模式创新型运作无法应对的难点。
(三)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不稳定
信息不对称在有机果蔬流通中会造成生产者的道德风险,以及消费者的逆向选择,这将扰乱市场秩序,不达标有机果蔬畅通于市场。同时,影响有机果蔬的市场供给与价格,导致有机果蔬流通过程中交易成本增加市场不稳定。“互联网+农业”模式的融合,加速信息的流通,减少繁杂的流通环节,提高信息的可信度,便捷有机果蔬的流通渠道。传统有机果蔬的流通过程具有较多的中间流通环节,除一二级流通主体之外还包含更多的流通主体,而在互联网信息技术下,流通渠道逐步精简化,实现从生产农户直接到消费主体,减少中间商在流通中所起作用。
三、基于“互联网+”打造张家口品牌有机果蔬流通模式
张家口市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生产有机果蔬可以打造品牌有机果蔬,建立“点对点”营销渠道,利用互联网平台消费者可以对有机果蔬生产环节进行监控,利用大数据在产品流通之前对有机果蔬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查,只有达标才可以在互联網平台进行流通,消费者可以放心的食用无公害的有机果蔬。
2017年,张家口市全年销往京津蔬菜达270万吨,成为名副其实的首都“菜园子”。特别是每年的7、8、9月,张家口市销往北京市的蔬菜占到北京市场份额的45%。张家口在果蔬产业强劲发展的环境下,且作为首都的菜园子,首都高端消费者较多,对有机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合理借力“互联网+”,有利于打造张家口市品牌有机果蔬流通渠道,塑造品牌有机果蔬点对点的流通模式,实现供需双方的双赢。
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势可以改变小农经营的生产模式,实现农业信息、流通渠道顺畅,形成农业产、供、销一条龙。农业互联网改变了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农销电商直销把消费者直接对接到农户手里,既保证产品质量、价格合理,还可以快速将农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农产品电商作为整个农产品产业链条的末端,线下和线上联系沟通形成一个消费群,它让消费者更加紧密地参与到农业生产过程中,老百姓利用电商网站足不出户就可购买新鲜果蔬,不仅便利快捷,还能扫描二维码查看产品的生产情况、跟踪生产全过程,食品安全更有保障。
四、对策建议
张家口市在构建品牌有机果蔬流通模式是一项长期工程,除需改善环境、土壤结构外,应进行宣传营销,增加消费者信任度。张家口市发展有机果蔬应对策建议:一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对有机果蔬的认识;二是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为有机果蔬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主要包括政策保障,经济投资,提高技术保障;三是创新经营模式,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大力扶持发展前景好的有机果蔬,提高有机果蔬市场价值,完善有机果蔬产业化系统内部利益联结机制。四是加快有机果蔬创新型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王超,郑海新.《互联网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前景》[J].福建农业科技,2015(12):71-73.
[2]李敏.《“互联网+农业”视域下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研究》[J].创新科技,2015(6):17-19.
[3]王蕾.《面向“互联网+”时代的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改进研究》[J].农业经济,2016(6):116-118.
数据来源:张家口市统计局。
作者简介:朱文秀(1993-),女,汉,河北张家口,在读硕士,天津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研究方向:产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