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回归本源是城市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2018-11-15褚海平
褚海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了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新发展理念,回答了新形势下我们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重大问题。随着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我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立业之本,银行业金融机构只有回归本源,聚焦主业,主动服务实体经济,才能促进经济发展和金融良性循环,是增强其自身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深刻理解以“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银行服务实体经济重大意义
“五大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对指导城市商业银行改革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指导意义。创新理念要求银行立足现实,突破传统,推动深改,寻找发展新理论、新动力、新模式、新技术、新产品;协调理念要求银行发展要注意整体性、系统性、平衡性,要有大局意识、协同意识、补短意识;绿色理念要求银行在遵循客观规律基础上充分运用绿色信贷,支持绿色生产、绿色生活,重构人与国家、人与组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生态;开放理念要求银行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大趋势,主动作为,全面开放,妥善统筹、灵活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类规则,提升驾驭能力水平,重塑全球治理新格局;共享理念要求银行发展的终极价值取向是实现人类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福祉均衡,人人参与,人人努力,人人共享。“五大理念”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是一个逻辑严密的顶层设计,有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更高效益的创新动力,有坚定不移开放、开明、开拓的发展战略,有一以贯之协调发展和绿色发展的方式方法,共享发展成果就会水到渠成。
当前,经济进入新常态,银行进入新业态,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根植于实体经济,服务于实体经济,离开实体经济,金融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作为城市商业银行必须摒弃传统粗放式的发展模式,以“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把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才能保持“基业长青”。
(一)立足新时代,过去银行长期“脱实向虚”偏离实体经济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
在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背景下,近年来,部分金融机构存在“体内循环”,资金在金融体系里空转。当资金从银行到信托和其他金融机构,再到实体经济,推高了资金成本,加剧了实体经济成本上升,一些中小金融机构在同业、理财、资产管理、票据业务等领域创新发展较快,同时也带来规模过大、链条过长、杠杆过高、关联过于复杂等问题,造成整个资产负债表畸形和异化。如同业超过存款、表外资产超过表内,这种过度的体内循环,不仅虚增了金融业的利润,而且抬高了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进入新时代,随着“五大理念”实施,“三去一降一补”政策推进,金融改革不断深化,这种发展方式将难以为继。银行业金融机构必须回归本源,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己任。
(二)立足新时代,现在银行一味追求“房地产”经济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当前房地产业“一业独大”,对我国经济社会民生已造成重大困扰,一是企业价值观遭到破坏。二是社会经济链条遭到破坏。三是社会风气遭到破坏。随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推进,房地产经济将难以为继。民营经济和消费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凸显,新兴区域、产业和客户的活力进一步显现,涌现出多方面的“结构性机遇”,城市商业银行必须提高政治站位,相应调整客户结构、区域结构、业务结构、收入结构,实现业务、渠道、市场和盈利来源多元化,从而才能更好地服务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要求。
(三)立足新时代,当前银行“金融风险溢出”的现状,传统的资产管理形式难以为继
新常态下,经济增速趋缓,同时结构调整过程中一些客户经营出现困难,前期隐藏的部分风险更容易暴露出来,当前甚至今后一段时间,各种矛盾冲突和风险事件可能会更加频繁,“两高一剩”、房地产、影子银行等領域的金融风险可能会继续发酵,银行业资产质量将承受较大压力,守住风险底线将成为商业银行面临的一大挑战。城市银行必须通过服务实体经济,实现银企双方结构调整和动能转换,有效落实监管要求,全面提升自身风险抵补能力,形成良性循环,从而实现稳健经营、行稳致远。
二、以“五大理念”为统领,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为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一)以创新发展为第一动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对城市商业银行而言,创新是引领金融发展的第一动力。随着金融供给侧改革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进,回归本源,大力开展金融创新,通过系统的金融体制机制创新和产品服务创新,才能切实解决客户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和银行风险大、管控难、盈利弱的问题。当前,从外部环境来讲,一是要进一步创新金融市场运行体系和监管框架。一方面“少管”,即充分尊重保护城市商业银行市场经济主体地位,支持综合经营和多元化发展。另一方面“严罚”,即修订法律法规,整合监管资源,明晰处罚规则,确保依法合规。二是全面鼓励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城市商业银行本质属性是微观经济层面的普通企业,只要守住风险底线和监管指标合规,凡是客户需要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都可以创造。特别是伴随产业结构调整、科学技术进步、金融环境变化,客户不断升级的金融需求与城市商业银行相对落后的金融供给之间的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就是要以“创新”理念为引领,最大限度释放并激发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力与创新能力,优化资源配置,提高金融精准供给的质量和效率,解决城市商业银行与客户之间供需错位等问题,为实体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强大的城市金融支持。三是城市商业银行只有在内部积极推行观念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科技创新、流程创新,才能改变过去基于需求侧的“跑马圈地”和“贪大求快”的粗放经营模式,成为精细化管理水平和全要素生产效率都较高的现代化银行。
(二)以协调发展为内在要求,增强管理提质增效
“协调发展”和促使新型银政企的关系更加和谐,角色定位和职责边界更加清晰,互联网金融、证券、基金、保险、信托、租赁等泛金融主体与城市商业银行的合作更加紧密,发展空间巨大。对城市商业银行而言,当前一项紧要任务是处理好业务增长与风险控制的协调,守住阵脚,稳健发展,由“讲增速”向“讲转速”转变,由“讲占比”向“讲战略”转变,由“讲数量”向“讲质量”转变,最后协同产生价值,合作实现共赢。
随着新金融机构、准金融机构、类金融子市场或新金融服务工具等创新业态的日益兴盛,银行经营模式必将步入大同业、大投行、大资管、大理财、大零售、大直销时代,城市商业银行要学会搭建平台,建立圈链,整合资源,优化效益。
(三)以绿色发展推进转型,加快信贷结构调整
绿色金融是解决我国环境问题的重要切入点,也是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支撑。为推动绿色金融事业,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政策保障。根据绿色金融和可持续发展要求,城市商业银行将经历一轮“凤凰涅槃”般的信贷结构调整和经营模式转型,产能出清,商机无限。城市商业银行应把握机遇,探索差异化绿色发展路径,一方面,加快绿色负债端产品和服务设计,主动开发有成本比较优势的绿色存款、绿色理财、绿色资管、绿色租赁、绿色证券、绿色保险等金融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科学配置绿色资产端产品和服务,综合考虑相关收益、风险和资本耗费,引导客户向符合国家政策及银行信贷指引的有效行业转变,实现信贷结构与投资结构的合理调整,同步完成城市商业银行转型升级。
(四)以开放发展为主动追求,实现金融开放共赢
随着全球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金融市场更加开放。部分大中城市商业银行有机会走出国门,主动融入全球金融市场,在統一开放平台参与更大范围竞争,城市商业银行应树立开放发展理念,充分准备,统筹布局。一是依托本行重要股东或重点客户“走出去”,用特色业务和拳头产品打开局面,实现双赢或多赢。二是积极与国际金融机构合作,分享不同国家、地区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增长盛宴。三是借助“金融外脑”提升城市商业银行管理技术、风控能力、业务模式、服务水平。
(五)以共享发展为追求方向,提升综合管理水平
“共享发展”使城市商业银行可以充分运用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工具和手段,实现与国有大银行在同一平台分享更多客户资源,拓宽经营领域,并让普惠金融真正“接地气”,推动金融发展成果共享。一是智造便捷好银行,金融产品功能多样、方便实惠。二是线上线下渠道体验尊享,金融服务内容、品质、手段、效果更优。三是员工幸福感显著增强,有关爱员工、培养员工、激励员工、成就员工的良好文化。四是对股东和社会价值回报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