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事业助力精准扶贫路径思考

2018-11-15陈正源

柴达木开发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精准扶贫

陈正源

摘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我国全面小康建设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扶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在西部地区尤为突出。要把健康扶贫摆在精准扶贫的基础位置,引导社会形成良好的健康习惯,在扶贫工作中高度重视健康扶贫工作的开展,健全健康社会保障,深入推进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让广大基层群众过得更加美好。

关键词:健康事业;精准扶贫;健康意识;健康保障

国家卫生与健康大会指出:“要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扎实有效地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加快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不断开创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新局面”。我国已经确立了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面实现脱贫的总体目标,青海省预期2019年实现脱贫。脱贫攻坚,是全面小康建设的关键性保障,而健康是群众脱贫的基础,高度重视健康扶贫工作,在全面小康建设的关键历史时期意义重大。国家已经确立了加强贫困地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标准化建设,构筑“三重医疗保障”等系列医疗健康扶贫政策和措施。健康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撑,有了健康扶贫,其他扶贫方式才能起到倍增效果。

一、牢固树立大健康意识,把健康摆在美好生活的基础位置

大健康就是紧紧围绕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人们生得优、活得长、少得病。大健康追求的不仅是狭义的身体健康,还包含人的精神、心理、生理以及道德、环境等方面广义的健康,涉及各类与健康相关信息、产品和服务,也涉及各类组织为满足社会健康需求采取的行动。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财富,要牢固树立大健康理念,把健康摆在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基础位置。

(一)把健康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要坚持健康优先原则,把健康事业融入多彩建设的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要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健康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贯穿于各项政策的全过程,贯穿于各大领域的决策部署,为建设健康事业做出不懈努力,让全民健康为全面小康托底,让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健康事业发展的成果。

(二)把健康事业前置于医疗卫生全过程

医疗卫生事业要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从健康环境和条件的改善入手,从减少疾病的产生入手,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和健康质量。要以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为核心,把健康扶贫同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维护群众健康水平结合起来,建立健全环境风险评估制度,努力减少公共安全事件对人民生命健康的威胁,切实解决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预防为主的健康策略上来,重视解决大众健康问题,加强源头预防和维护,实现贫困人口少得病和得了病能够得到科学有效医治的目标,使人民群众综合健康素质不断提高。

(三)牢固树立“大健康”理念

大健康针对的不仅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特定人群。重大疾病、突发疾病可能会新增贫困人口,也会导致其他贫困人口“贫上加贫”。大健康关注生命全周期全过程,要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多渠道筹措资金,注重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全面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让群众享有公平、安全、可及的健康服务。要站在全局和长远的角度,审视卫生与健康事业在社会生活各领域的紧密度和关联性,把健康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让大健康与我省“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紧密结合,与青海省夯实基础建设、发展大旅游、打造大产业自然契合,与我省后发赶超、同步小康、创建多彩新未来的系列政策措施深度融合,从而实现人民健康事业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二、普及健康生活理念,把健康向往转化为日常生活习惯

青海省大量的貧困人口生活在自然条件较差的地区,人口健康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因病致残、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很多地区贫困的主要原因。要加强人口健康素养培育,增强健康意识,自觉健康行为,形成健康习惯。

(一)提高健康教育的针对性

高度重视良好生活习惯对健康有重要意义,充分发挥乡村两级基层各类组织优势,充分发挥驻村扶贫工作队以及精准扶贫第一书记的作用,把大力倡导农村良好生活习俗的形成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贫困地区要突出以人为中心,探索县、乡、村一体化健康教育模式,对贫困人口制定个性化健康教育方案。在公共场所、村委会、学校等地设立健康宣传栏,宣讲健康扶贫政策,引导贫困家庭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提供控盐勺、控油壶、健康教育读本,做好控烟,慢性病知识普及,形成健康生活方式。采取易于接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针对农村赶集、上街的群众进行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宣传教育,普及健康知识。加强公共健康宣传倡导,积极预防,防患于未然,减少常见的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加大在幼儿园教师和中小学生中的卫生与健康知识宣传力度,提高主动防病意识,积极营造农村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有利环境。

(二)把健康意识转化为健康行动

群众少生病是更重要的扶贫成果,要继承和发扬爱国卫生运动优良传统,持续开展贫困地区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实施贫困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扶贫行动,提升贫困地区人居环境质量。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注入健康理念、强化健康要素,把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自觉转化为健康行动。将农村改厕与农村危房改造项目相结合,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正确引导群众认识问题,加快农村卫生厕所建设进程。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加强农村饮用水和环境卫生监测、调查与评估,引导农村贫困人口饮用消毒煮沸后的自来水或窖水,维护群众饮用水健康和安全。切实推进农村生产余料合理利用,重视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和污水治理,综合治理大气污染、地表水环境污染和噪声污染,营造健康生存环境。加强科普知识普及,帮助农民群众树立科学精神,引导农民重视锻炼,合理劳作。通过提升农村贫困人口健康意识,让农村贫困人口少生病。

三、深入貫彻精准原则,强化健康扶贫具体落实

如果没有健康扶贫托底,贫困户实现了增收,也有可能在因病失能、创收困难和医疗支出负担的叠加作用下迅速返贫。在实施精准扶贫的乡镇,要把健康扶贫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建立健康扶贫专项机制。

(一)开展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调查摸底

要完善医疗救助对象的精准认定,不论是欠发达老区,还是贫穷和边远地区,一个都不能少,增强基础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以县为单位,依靠基层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核准农村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家庭数及患病人员情况,在核准农村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情况的基础上,建立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口台账,准确掌握所患疾病、家庭经济状况、医疗费用开支等情况。适时开展健康扶贫回头看工作,做到台账管理健康扶贫人口和家庭“有进有出、定期更新、动态管理、疫情准确”,通过数据变化情况把握、验证和评估政策效果,形成健康扶贫全过程、动态化、互证式管理模式,推进健康扶贫工作扎实开展。

(二)精准施策打好健康扶贫组合拳

健康扶贫要做到精确到户、精准到人和精准到病。通过体检了解、问诊收集、病史查询等不同路径,建立健康管理台账,为贫困人口建立动态管理电子健康档案。在农村公共医疗卫生项目中,强化农村贫困人口免费体检项目,根据体检结果对贫困群众进行合理分类,分别制定健康管理方案,让每个病人都能得到个性化治疗。用足用好医疗对口帮扶力量,切实减少和遏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情况发生。结合台账和实际变化趋势,运用大数据原理,分析农村家庭和贫困地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原因。实现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因病救治,突出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病种,防治并举,对患大病和慢性病的贫困人口进行分类救治。

四、完善健康保障机制,筑牢健康扶贫社会保障网

大力完善健康保障机制建设,着力保障农村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防止因病致贫、返贫发生,确保贫困人口大病有保障,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以全民健康助推全面脱贫。

(一)强化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支持贫困地区医院建设工作,在贫困区建设区域型医疗中心,解决好贫困地区农村医疗卫生优质资源严重不足问题,加快“互联网+医疗”建设,让贫困老百姓“挂得上号”“看得上病”。继续大力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县级医院重点专科和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建设。加强村级卫生体系建设,培训合格村医,配备基本药物和医疗设备。提高贫困地区乡村医生待遇,完善基层卫生人才的培训晋升体系,设置合理竞争薪资福利,调动基层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在贫困地区全面推行乡村医生“即评即聘”制度,激励基层医务人员探索技术更新、攻克创新难题的主观能动性。继续大力实施好农村地区免费医学生订单式培养,使基层有走不了的医疗队。重视少数民族医药人才的培养,为民族地区贫困人口常见病患者提供家门口式医药服务。

(二)深化拓展医疗保障救助、扶助机制

切实提高医疗保障水平,提高报销比例和大病保险报销比例,探索建立保外大病救助扶助机制,进一步完善重大疾病保障工作,使精准扶贫对象政策范围内的群众医疗保障水平达到全覆盖,为贫困人口撑起健康“保护伞”,使贫困群众“有病敢医”。在有条件的贫困乡镇、村优先推广使用疗效确切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发挥我国传统中医药,民间传统医疗技术,区域性民间中草药的特色优势。加快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建立急性病专用救治通道,缩短急性病住院病人就诊等候时间。实现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压缩流通环节、降低费用,让贫困群众看得起病。

(三)全方位开展贫困人口健康服务

稳定实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有针对性地实施贫困地区学生营养餐或营养包行动,保障生活营养质量,确保贫困地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切实关爱贫困地区儿童、妇女和老人,全面开展十五岁以下儿童补种乙肝疫苗、农村妇女免费体检妇科疾病等健康扶贫项目,为农村贫困老人提供连续健康管理服务和医疗服务。继续实施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切实强化新生人口出生缺陷干预。大力实施出生缺陷综合防治,贫困地区新生儿疾病筛查等项目。引导适龄妇女合理控制生育间隔,落实免费计划生育基本技术服务项目,为优生优育提供良好条件。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农村贫困人口家庭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等签约服务。

加快推进健康事业发展,是青海省同步小康的迫切要求,也是全省老百姓的共同期盼。中央将实施健康扶贫列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七大行动之一,大力实施健康扶贫,积极推进全省卫生与健康供给侧改革,在同步小康进程中发挥卫生与健康事业的积极优势,对实现全省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8月21日

[2]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林晓红,人口与计划生育,2016-09-08

[3]更好推进健康扶贫,助力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李春亭,中国民族报, 2017-03-24

[4]王培安,全面实施健康扶贫工程,行政管理改革,2016-04-10

猜你喜欢

精准扶贫
精确理解“精准扶贫”
浅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精准扶贫问题
贵阳实施精准扶贫之农村电商研究
普惠金融视角下大学生返乡创业与精准扶贫现状分析
论高校“智库”扶贫工程的实施及推广
精准审计的现状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