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奥司明对糖尿病足的治疗效果分析
2018-11-15李亚张丹
李亚,张丹
(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陕西西安 710077)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是皮肤血管、骨骼、肌腱等受到损伤继而导致其组织坏死、功能障碍的进行性慢性病变,发病原因主要是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管疾病与周围神经病变导致机械压力合并过高,破坏了足部骨关节和软组织系统,从轻度的神经症状会发展成严重的血管疾病、溃疡、感染、神经病变性骨折和关节畸形,最终导致一系列的足部疾病,此病容易发生感染,严重者需得截肢,在非外伤性下肢截肢的患者当中,糖尿病足患者所占比例超过半数,糖尿病足疾病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因素之一[1],如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则会对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健康产生严重的威胁。因此,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12例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其采取地奥司明进行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112例糖尿病足患者,根据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两个小组。参照组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56~75周岁,平均年龄(65.6±4.1)周岁,平均病程(3.6±1.3)年,其中 1级25例,2级22例,3级9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55~78周岁,平均年龄(47.7±3.2)周岁,平均病程(4.7±1.1)年,其中 1 级 27 例,2 级19例,3级10例。纳入标准:依据Wagner分级法,分为 1级、2级、3级、4级、5级,1级:表面有溃疡,无感染;2级:溃疡感染较深,合并软组织炎,没有脓肿和骨骼感染;3级:属于深度感染并伴有骨组织脓肿或病变;4级:骨质出现缺损,部分趾、足出现坏疽;5级:足全部或大部分坏疽[2]。排除标准:对地奥司明过敏者;伴有恶性肿瘤患者;消化道肿瘤、溃疡或其他疾病患者;严重肝肾功能异常患者;有传染性疾病患者;伴有精神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参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包括控制血糖;使用抗生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用生理盐水清洗局部创面,去除坏死细胞,用消毒液湿敷,若溃疡面积较大,感染较深,使用生理盐水加胰岛素清洗创面,可将抗生素涂于创面并用无菌纱布进行覆盖和包扎,无坏死组织时停用抗生素。
观察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地奥司明 (国药准字:H20000232)口服治疗,推荐剂量:500 mg/次,2次/d[3]。
两组同时治疗10 d,治疗期间严密观察及记录患者的肢体水肿、创面愈合情况。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的肢体水肿状况:分为水肿完全消退、水肿减轻或好转、水肿无变化、水肿加重。总有效率=(完全消退例数+减轻或好转例数)/总人数×100%。
(2)对比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状况:愈合:创面完全愈合,已形成结痂或者瘢痕修复;好转:坏死组织脱落、局部分泌物明显减少、创面缩小且肉芽组织生长良好;无变化:创面无明显缩小、分泌物增加或无明显减少、总体无显著变化。总有效率=(愈合例数+好转例数)/总人数×100%。
(3)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治疗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方面。总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总人数×100%。
1.4 统计方法
以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创口愈合状况使用(±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肢体水肿状况和治疗满意度以[n(%)]表示,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肢体水肿状况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肢体水肿状况较参照组有显著差异,参照组水肿完全消失25例,好转17例,无变化13例,加重1例,观察组水肿完全消失42例,好转11例,无变化3例,无加重患者。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其中参照组(75.0%),观察组(9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肢体水肿状况[n(%)]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创口愈合状况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创口愈合状况较参照组有显著差异,参照组愈合21例,好转24例,无变化11例,观察组愈合40例,好转14例,无变化2例,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其中参照组(80.4%),观察组(9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创口愈合状况[n(%)]
2.3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总满意度对比
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远远高于参照组,其中,观察组非常满意43例,基本满意9例,不满意4例,总满意度(92.9%),参照组非常满意21例,基本满意20例,不满意15例,总满意度(73.2%),组间差异较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调查比较[n(%)]
3 讨论
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通常被认为是糖尿病患者的下肢远端外周神经及血管病变所致的溃疡和感染,下肢末端血管狭窄、微循环障碍引起的溃疡、出血是除营养障碍和神经病变外导致糖尿病患者出现足部疾病的主要原因,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首要因素,由于糖尿病患者的机体长期处于蛋白质非酶糖化和高血糖状态,血液凝度高、黏度高、脂代谢出现紊乱以及下肢血管循环障碍等因素都会导致患者下肢发生血管病变,管腔狭窄、管壁增厚会导致微循环障碍,使得下肢供血量不足,组织易发生损伤[4]。感染并不是糖尿病患者足部病变的首要因素,肢体末端发生感染病程迁延且不易治愈,若糖尿病患者并发足部溃疡未及时治疗,其截肢的概率将会增加。地奥司明是一种增强静脉张力性药物和血管保护剂。通过延长肾上腺素增强静脉张力优化静脉系统,降低静脉扩张性和静脉血瘀滞[5],可通过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及增强其抵抗力作用于微循环系统,使毛细血管壁渗透能力正常化并增强其抵抗性;也可增加淋巴引流速度以及淋巴管收缩作用,改善淋巴回流,减轻水肿[6]。
结果显示,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肢体水肿状况较参照组有显著差异,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其中参照组(75.0%),观察组(94.6%);观察组患者的创口愈合状况较参照组有显著差异,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其中参照组(80.4%),观察组(96.4%),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远远高于参照组,其中,观察组总满意度(92.9%),参照组总满意度(73.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对糖尿病足患者使用地奥司明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下肢水肿的症状,提高足部创口愈合率,提高临床治愈效果和患者治疗满意度,为治疗此病带来了确切的医疗数据,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继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