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网络文学作品评论综述
2018-11-15许苗苗
许苗苗
随着网络文学相关文化产业链的不断升级完善,网络文学已经成为当代流行文化产业领域内的一个主要生产者。因其内涵丰富、变动活跃、新现象迭出,网络文学相关话题频繁现身文化热点行列,也进入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视野。
本文梳理2016—2017年度网络文学研究成果数据,分析作品评论和批评中的热点问题,综述本年度整体趋势和网络文学批评研究潮流,采取数据与趋势结合、案例与综述结合、总结与分析结合的研究方法。在数据来源方面,将以“中国知网”数据库提取资料为基本对象,关注传统学术期刊、报纸等刊发的相关文章,同时兼及一些基于互联网媒介的原创批评评论。
一、知网学术关注度、成果数量及媒体来源分析
本部分通过知网学术趋势中“学术关注度指数”和知网数据库搜索结果观察网络文学和网络小说研究总体情况,得出如下结论:近10年来,网络文学和网络小说的学术关注度整体上升,前期网络小说关注度低于网络文学整体概念。但2014年后,对网络小说的专门批评研究数量增加,整体数据上扬走势明显,至2017年两指数已十分接近。2017年内,学术期刊发表的以网络文学与网络小说为主题的篇目相近,这种近似度并不因期刊是否核心等级而改变,但总体来看,相关研究学术成果的刊发媒体即数据来源较集中。
(一)学术关注指数分析
“CNKI学术趋势”是依托于“cnki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的海量文献和用户的使用情况提供的学术趋势分析服务。通过关键词在过去一段时间里的“学术关注指数”,用户可以得知相关研究领域随着时间的变化被学术界所关注的情况①相关介绍见知网学术趋势:http://trend.cnki.net,具体文字有删改。。
当前网络文学主体是在线连载长篇小说,因此,在知网指数分析中,主要采用“网络文学”和“网络小说”两个关键词,通过数据搜索可看出网络文学相关话题的学术关注度呈现总体增长、稳步提升。具体图表如下:
图1:网络文学学术关注度指数
图2:网络小说学术关注度指数
由于学术关注度指数以年为单位,截至本文截稿①本文初稿数据截稿为2017年11月30日。2017全年数据尚未得出,但从以上指数图可以看出,在2007—2016的十年间,网络文学和网络小说关注度指数发展走向一致,总体呈现稳步上升。其中,网络文学从2007年的210上升至2016年的600;网络小说从2007年的160上升至2016年末的接近600。在这期间,2013—2014年可以视为关键点。此前,网络文学的关注度指数普遍强势,从2010年起就保持在400以上,至2013年为470左右,2014年略有回落至440。而网络小说的关注度则始终保持上升趋势。虽然前期关注度低于网络文学,最初只有160,至2014年上升到310。从2014年起,两指数均停止波动同时上升,但网络小说指数上扬趋势更为明显,在短短三年间便发力赶上网络文学指数,至2016年两指数均到达600以上。
虽然网络文学研究保持整体上升趋势,但2013—2014年间相关指数略有下滑,回顾网络文学发展史可知,这一时期正逢网络文学行业调整,文学网络集团“盛大文学”变动频仍,旗下第一大网站“起点”多名主力编辑改投腾讯建立“创世中文网”;2014年底,“腾讯文学”与“盛大文学”合并,为后期的“阅文集团”打下了伏笔。频繁的组织人事变动导致这两年内网络文学界格局混乱,研究者表态较为审慎。因此可以推断自2014年起,越来越多研究者将兴趣由抽象、宏观的网络文学概念研究、产业研究转向更具体的网络小说文本或是改编作品研究。
(二)数据库搜索结果分析
本部分以知网数据库下属“学术期刊”“报纸”“会议”和“硕博学位论文”几个库为对象范围,根据主题和关键词检索方式,采用“网络文学”“网络小说”两个关键词,以“2017”为时间限制进行搜索,提取相关数据资料,所得结果如下:
以“网络文学”为主题的共352篇,文献来源前五位分别是《名作欣赏》《出版参考》《创作与评论》《南方文坛》《中国出版》;以“网络小说”为主题的共358篇,文献来源前五位分别是《新闻研究导刊》《出版参考》《名作欣赏》《戏剧之家》《当代电视》。由于搜索结果众多,将学术期刊库内优先考察的数据文章进一步限定在“核心期刊”“CSSCI”上刊登的成果,得出以“网络文学”为主题的共141篇,文献来源前五位分别是:《南方文坛》《中国出版》《出版广角》《语文建设》《文艺争鸣》;以“网络小说”为主题的共100篇,文献来源前五位分别是《当代电视》《出版广角》《小说评论》《中国电视》《电影文学》。
在报纸数据库内,搜索时间段限定在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1月30日,以“网络文学”为主题的共198篇,文献来源居前五位的报纸分别是《文艺报》《中国新闻出版报》《中华读书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以“网络小说”为主题的共219篇,文献来源前五位分别是:《文艺报》《中国艺术报》《中国新闻出版报》《光明日报》《中国图书商报》。
具体统计成果见表1①统计日期为统计日期2017年11月30日,统计时间段设置,期刊为2017—2018年,报纸为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1月30日。标黑的媒体为不同统计口径下数据重合者。:
表1 知网期刊、报纸数据库2017年网络文学、网络小说相关研究成果统计表
在以上数据检索结果基础上,对篇目标题进行浏览,对反复出现的话题和关键词进行细化整理,并对重合媒体篇目进行专门阅读,由此可考察本年度网络文学评论文章关注热点。
二、代表性网络媒体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与线下阅读环境不同、感受各异,最熟悉也最钟爱网络文学作品的是无数刷文的网民,正是他们支撑着网络文学日益壮大。网民在线发表的作品评论、一些有意识的研究汇总等特别值得重视。因此除知网所收集的印刷媒介内容之外,本文同时关注网络论坛、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中发表的相关帖子,主要选择微信公众号“媒后台”“好奇心日报”,网络文学评论BBS“龙的天空”进行考察,除原创批评评论外,也包括以上几个网络媒体的转帖内容。
“媒后台”是由介于网络文学研究者和粉丝之间的北京大学网络文学选修课团队、网络文学论坛成员于2014年创立的网络文学研究微信公众号。2017年度,该公号共推送文章百余篇,在栏目设置中,固定栏目有“网络词典”“扫文进行时”“大学国文”“星辰大海”“专题”等,“专题”栏目较不稳定,随时间和事件临时设置,因特定事件冠名,其中与作品相关的是“年榜专题”。“网络词典”推送篇目非常多,但由于内容单一,主要是对一些网络热词、网文流行语进行溯源和解读,本文不作统计。表2为“媒后台”2017年与作品评论相关的重要篇目数据。
表2 “媒后台”推送网络文学评论类篇目统计
栏目名称 篇目及推送日期 总数量年榜专题才华横溢,却难称“巅峰”——评烽火戏诸侯《雪中悍刀行》(2017年8月19日)“女侠”形象中的“女”与“侠”——评priest《有匪》(2017年8月12日)“一棵树上的不同果子”:“无限流”的新可能——评饥饿2006《无限道武者路》(2017年8月5日)“网文以载道”的可能之路——评徐公子胜治《太上章》(2017年7月29日)神话也能萌萌哒——评拉棉花糖的兔子《天庭出版集团》(2017年7月22日)把“饭圈”搬进“娱乐圈”——评水千澈《重生之国民男神》(2017年7月8日)“修真,也要讲《基本法》” ——评卧牛真人《修真四万年》(2017年7月1日)绿茵场上绽放的玫瑰——评琅俨《我有四个巨星前任》(2017年6月24日)“历史研究范儿”的“欧穿文”——评匂宫出夢《花与剑与法兰西》(2017年6月17日)在时间之外,重写“人性”与“女性”——评须尾俱全《末日乐园》(2017年6月10日)一篇“文青范儿”十足的“娱乐文”——评睡觉会变白《文艺时代》(2017年6月3日)历史类网文的集大成者——评愤怒的香蕉《赘婿》(2017年4月25日)12扫文进行时我在同人菜市场的一次下单经历(2017年8月22日)LOFTER扫文报告:同人CP“大粮仓”(2017年8月8日)微博扫文报告:脑洞至上,即时互动(2017年8月1日)欢乐书客:以宅文扛大旗,分众化阅读基地(2017年6月27日)9
栏目名称 篇目及推送日期 总数量两个直男的耽美阅读体验实录(2017年6月20日)“不可能的世界”何时能走向“可能”:不可能的世界扫文报告(2017年6月13日)难以阻挡的商业套路:1-4月晋江纯爱扫文报告(2017年6月6日)小众题材与“小甜饼”:1-4月长佩扫文报告(2017年5月30日)以爱之名,安心被宠:4月晋江言情扫文报告(2017年5月23日)其他类型栏目名称 篇目及推送日期 数量大学国文·作业联播浮世绘中的现实——评《怪化猫》(2017年10月21日)不一样的世界,一样的武侠——《间客》书评(2017年9月2日)2追更短评 猫腻《大道朝天》开篇(2017年10月16日) 1特别专题读者投稿:架空历史小说中的民族主义研究——以《回到明朝当王爷》为例(2017年10月3日)1
其中,“经典解读”主要推送北京大学网络文学课程团队编辑的《网络文学经典解读》一书部分章节内容、“佳作点评”主要是在读文过程中对一些有新意的佳作进行解读、“扫文进行时”追踪网络文学行业和创作的最新动向、“年榜专题”为入选网络文学年度排行榜的作品分析,由于年榜评选必须大量阅读,所以这部分篇目最多,共12篇。“其他类型”中收录未形成规模的评论栏目以及散落在另外几个栏目中的作品评论。这些专栏中的文章话题集中、更新速度快,能够还原作者阅文真实感受,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2017年11月14日,“媒后台”推送姜悦、周敏的《网络玄幻小说与当下青年“奋斗”伦理的重建》,该文依传统学术论文方式写就,却并非由学术期刊转载而来。这篇文章的发表可能受到2017年9月浙江大学颁布的《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认定实施办法(试行)》影响。该办法称“浙大师生在指定的媒体发表原创文章,阅读量超过10万+,可等同于发表学术论文”。①浙大认定核心期刊范畴:含重要商网及其两微一端http://news.sina.com.cn/c/nd/2017-09-16/doc-ifykyfwq7739561.shtml由此,以往以期刊为阵地的学术论文开始向新媒体拓展,而网络文学研究发表于网络正是适得其所,此文率先迈出一步是值得网络文学研究界关注的动向。
“好奇心日报”是针对年轻中产的一个商业新闻媒体, 2017年度共发表以网络文学为关键字的文章19篇。其“网络文学20年”专题在2017年8月28日至11月27日之间,推送了9篇专题文章,其中部分是对有一定历史和业绩看好的文学网站创始人如“榕树下”的朱威廉、陈村、“保剑锋”、慕容雪村访谈,部分涉及网站如晋江、红袖添香、幻剑书盟、阅文等的发展历程。这些回顾性质的文章选题和第一手的采访资料,对于我们重新认识和思考网络文学整体经历颇有启发。该站上半年推送的10篇网络文学相关文章同样涉及文学网站商业布局、网络小说改编、网络文学出海、网络作家采访等热门选题。
与前两个有组织报道网络文学的媒体比较而言,“龙的天空”BBS话题比较散漫,但作者数量更多、讨论更加活跃,体现着纯粹的网络生态。“龙的天空”建立于2000年8月,是国内最大的网络文学相关话题讨论站,设置有专门的网络小说讨论板块,是喜好网文的网友相互交流、吐槽的所在,也是网络文学作者和读者在具体作品讨论区之外的一个自由交流园地。其“原创评论”栏目下共设话题标签15个,分别是汇总、推荐、评论、综述、写作、读书、闲弹、设定、推演、连载、求评、评摊、笔记、文化、留言。栏目截至2017年11月30日,共有话题121858个,帖数 2704350个,仅11月30日一天,至18:00,便新增970个当日话题。可见这种在线网文讨论区话题多、人气旺、更新快、气氛活跃的特点。
在以上几个在线网络文学评论、研究媒体中,“媒后台”推送的篇目,除“经典解读”分析以往口碑作品或被视为滥觞以及标志性的作品外,大部分呈现出网络文学的“现在时”生态,多关注新动向和新作品;“好奇心日报”和“龙空论坛”的文章虽涉及网文评论,但话题分散,没有显示出明显的媒体兴趣走向。
三、本年度网络文学评论、批评研究动向和趋势
经过数据收集整理,在对筛选出来的篇目进行逐条浏览之后,可知本年度网络文学评论与批评焦点问题和主要研究成果集中在以下三方面:作品综述与评论、影视改编与IP开发、传统文化和海外传播。
(一)作品综述与评论
随着网络小说日益具备规模,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精力从概念探讨、行业发展投向作家和作品本身。2017年2月《文艺报》刊发肖惊鸿《2016年网络文学:风好正是扬帆时》, 3月《小说评论》刊发欧阳友权、贺予飞《2016年网络小说创作综述》以及邵燕君、吉云飞、肖映萱的《〈2016年度网络小说〉序言》,三篇文章对2015—2016年度网络小说创作进行综合评点,对新一年度网络文学整体创作环境和局面、接下来的发展和走势进行了展望。
从作品类型、审美特色入手总结网络文学发展新特质的文章有马季《网络时代的故事回归与文学想象》(《小说评论》2017年1月)、陈定家《作为类型化的穿越小说》(《社会科学战线》2017年8月),夏烈《网络武侠小说十八年》(《浙江学刊》2017年12月);对类型化小说进行细致深入探索的文章有王哲《想象的可能和另一种世界的构建——网络同人小说研究》(《上海文化》2017年8月)、姜悦《“玛丽苏”“中产梦”与“穿越热”——对“女性向”网络小说的一种考察》(《文艺争鸣》2017年10月)等。
王瑜的“网络小说的青春主题”系列评论围绕“青春”这一网络书写的重要特征对热门作品进行详细文本分析,其中包括《论〈匆匆那年〉的代际青春书写——网络小说的青春主题研究之二》(《百家评论》2017年4月)、《〈步步惊心〉与穿越小说的青春“救赎”——网络小说的青春主题研究之三》(《创作与评论》2017年7月)、《〈太子妃升职记〉与女性的青春职场——网络小说的青春主题研究之四》(《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2月)、《文学史传统与穿越小说的青春想象——网络小说的青春主题研究之五》(《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5月)等4篇,虽然发表在不同刊物,但综合起来已能成为本年度颇具规模的网文系列评论。
网络文学虽然看似偏重潮流时尚,但那些在某一类型中具有开创性地位的作家和作品从未被遗忘,2017年度,聚焦网络小说本身的解读和批评也不在少数。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周伟的《辛夷坞网络小说研究综述》(《当代文坛》2017年8月)讨论了网络作家辛夷坞的创作呈现在文学评论话语中的分歧。魏杰、张颖发表在《文艺争鸣》2017年4月号的《关于盗墓小说的再思考——以〈盗墓笔记〉〈摸金天师〉为例》追溯了热门网络小说特征在20世纪90年代文学中的渊源及其在网络环境中的新变。另外,周志雄《轻松、简易的小说美学——评网络小说〈翻译官〉》(《名作欣赏》2017年4月),左其福、雷瑜《进攻与防守——论〈花千骨〉的滥情叙事》(《创作与评论》2017年7月),欧胜虎《电影〈七月与安生〉心理原型分析》(《电影文学》2017年4月)、童娣《阶层镜像、创伤记忆与女性成长——评阿耐的网络小说〈欢乐颂〉》(《东吴学术》2017年3月)均从热播剧出发,对其网络文本原型进行追溯和探讨。
(二)影视改编与IP开发
网络文学如今已成为影视热播剧的源头,对其改编的研究不仅限于文学研究者,还吸引了不少影视研究人员。网络文学注重粉丝效应,忠诚的读者在媒介改编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勤于讨论,实现了线上线下的联动互通和身份转换。
2017年度此主题之下文章数量丰富,既包括从跨媒介叙事、媒介融合等角度的现象评论,也包括对已转化为影视、网络剧的热门作品多种媒介版本的对比。前者有燕芳《网络小说的电视剧改编》(《当代电视》2017年3月)、张静静《论当下网络小说的影视改编热》(《电影文学》2017年5月)、蒋建华《新媒体语境下网络小说影视改编的跨媒介叙事研究》(《当代文坛》2017年6月)等文章,从不同媒介特色、叙事策略和传播学角度对网络文学进行分析。后者如朱军《网络小说改编电视剧的困境与出路——以〈诛仙·青云志〉为例》(《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年2月)、易查方《论〈盗墓笔记〉的文本改编与受众接受》(《电影文学》2017年10月),李晓燕《论网络小说〈花千骨〉的电视剧改编》(《哈尔滨学院学报》2017年3月)等,从具体作品出发,通过案例探讨网络小说作为跨媒介叙事源头的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持续性发展的前景。
从单纯的在线文本转化为影像、游戏等媒介产品,网络文学使IP(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识产权)这个原本大众略感生疏的专业词汇变成频繁见诸媒体的热词。作为IP的网络文学是文化产业链上一个生产性元素,但其中也存在着不少有待探讨的问题。在2015、2016年IP大热之后,2017年度这个词语又成为学术探讨的焦点。梁碧卉、程奕元《我国“IP产业”高速发展的原因研究与完善策略》(《大众文艺》2017年3月),欧阳宏生、唐希牧《论“互联网+”视域下我国电视剧IP的产业链开发》(《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年3月),两文均从宏观出发探讨整个IP产业链开发前景。高虎《IP改编电视剧的市场表现》(《当代电视》2017年4月),陈琪《论网络小说IP改编影视剧的现状与发展》(《戏剧之家》2017年3月),江秋雨、宋扬《网络小说改编IP剧的传播学解析》(《传播与版权》2017年6月)等,从行业局势、传播模式、表达方式等关注IP概念对影视剧行业的影响。聂艳梅《从IP剧热播看不同媒介情境下文本叙事的表达》(《电视研究》2017年10月)、王晗《“诗意表达”与“工匠精神”——IP剧创作的核心价值及艺术表现》(《青年记者》2017年3月)、刘飞《IP剧:从小说文本到影视剧文本的跨越》(《当代电视》2017年3月)则讨论不同艺术形式媒介转换过程中的技术处理和表现问题。
一些热门网文也被用作IP研究的案例,如李黎明《类型、符号与叙事逻辑——网络男性向IP改编影视剧的方法特征》(《创作与评论》2017年1月),高博《网络优质IP的传播价值分析——以〈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为例》(《新闻战线》2017年5月),苏七七《IP时代与青春旧影——〈悟空传〉的叙事重构及其问题》(《电影艺术》2017年9月),刘锦宏、闵梦颖《IP产业链的多维联动品牌运营策略——以电视剧〈微微一笑很倾城〉为例》(《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7年5月)等,都属于这一类型。可见,热门话题、热门剧集、畅销与“长销”作品都没有被排除在研究人员的视野之外。但从以上文章总体切入角度也可看出,与文学研究界相比,来自媒介研究、新闻传播界的学者显然对于IP题材更为敏感。
(三)传统文化和海外传播
作为诞生于新技术媒体的新现象,网络文学新鲜时尚的特质一向为人们所认可,加之网络作者在体制化、经典化文学之外另辟蹊径的企图,使得网络文学在题材、内容、意象等方面也以求新求异、张扬想象力为主。但想象力并非凭空而来,在网络文学自我壮大过程中,对于世界文化、中华传统的学习和利用是必然的。因此,2017年度网络文学一个重要的关注点就在于探索幻想类作品的文化根源,强调网络文学的文化担当和社会价值。
网络文学界回眸传统文化,找寻想象力来源的这股动向首先被《文艺报》捕捉到,并刊发系列文章予以关注。其中有张兵《网络小说对史传传统的继承》(4月14日)、许苗苗《网络文学应具备精神力量》(4月18日)、谭天《以传统文学资源突破网文同质化趋向》(6月15日)、桫椤《网络文学的文化价值》(11月27日)、王祥《三大英雄史诗对网络文学的启示》(12月4日)等;《光明日报》刊发的郭超《坚守文化自信,告别野蛮生长》(4月14日)、夏烈《是时候提出网络文学的“中华性”了》(9月21日),以及《文汇报》刊发范昕《传统文化如何成为网络文艺的“超链接”》(7月4日)等,也都从侧面呼应了社会对于网络文学回归传统文化根源、提升文化价值的期待。
除以上综合性的讨论和呼吁之外,也有研究者从具体作品、题材角度展开,对传统与现代的相互吸引和互动等问题加以讨论,如许苗苗《从同人小说看〈红楼梦〉的网络接受》(《红楼梦学刊》2017年6月)一文,以文学经典的网络同人小说为例,阐明时尚网文与传统经典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韩颖琦《抗战题材网络小说与“红色经典”的承传关系》(《小说评论》2017年9月),夏露《网络小说中国元素与网络特性关系探讨》(《中华文化论坛》2017年8月),邱凌、韩婕《网络玄幻小说的文化杂糅及跨文化传播解读》(《现代传播》2017年9月)等也试图从创作源头为网络文学的想象力和形式探索打开更开阔的道路。
本年度网络文学还进入了比较文学和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视野,杨雷力《香港网络小说现况及其批评》(《小说评论》2017年1月)、韩冷《中国当代网络小说的价值取向——〈何以笙箫默〉与〈罗密欧与朱丽叶〉比较研究》(《广东社会科学》2017年5月)、杨倩《从译介学角度看中国网络小说海外走俏——以网络小说〈盘龙〉的英译本为例》(《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年8月)等,在网络文学从中国特色文化产品转型为世界文学特色一员的道路上提供了线索。
“网络文学出海”是兴起于2016年底至2017年初的一个新现象,但这方面的报道和评论却并不稀少。2017年3月28日,《人民日报》刊发王蔚、宋豪新的文章《网络文学出海,会成为中国的“新文化现象”吗》;4月25日,《光明日报》刊发张焱《网络文学出海热体现文化软实力》;其后又有吉云飞、李强《中国网络文学“走出去”的启示》(《红旗文稿》2017年5月),谷学强、汪中瑞的《从Wuxia World爆红看我国网络小说的跨文化传播》(《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8月)等与之呼应。
比起以上期刊文章,网络媒体对“出海”现象更为敏感,报道也更集中。如微信公众号“媒后台”的“星辰大海”栏目主要围绕网络文学海外影响组稿,自2017年4月至8月底共推送13篇,数量居“媒后台”各栏目之首。具体篇目如下:《全球媒介革命视野下的中国网络文学“走出去”》(2017年4月23日)、《中国网络小说海外粉丝评论“小盘点”之〈盘龙〉》(2017年4月27日)、《中国网络小说海外粉丝评论“小盘点”之〈无限恐怖〉》(2017年6月1日)、《网文西行非偶然 西方出版需转型——“Gravity Tales”网站创始人孔雪松做客北大网文论坛》(2017年6月7日)、《从华尔街到中国网络小说翻译——专访volare novels创始人 etvolare》(2017年 6月15日)、《沃拉雷(volare novels):“不一样”的女频英译网站》(2017年6月15日)、《外国读者的言情网文清单:书声Bar调查报告》(2017年6月22日)、《论外国老白读者的自我修养》(2017年7月11日)、《震惊!外国读者眼中的中国网文套路!》(2017年7月25日)、《中文耽美小说翻译网站bltranslation概况》(2017年8月3日)、《立志翻译二十四史的耽美小说男译者——专访bltranslation主译者ayszhang》(2017年8月3日)、《由“国产言情剧”入坑的老外们建了个翻译站:Hui3r观察报告》(2017年8月10日)、《外国读者的言情网文清单:书声Bar调查报告》(2017年8月17日)。此系列文章中不仅有对将中国网络文学翻译成英文的海外网站介绍、站长访谈,也有部分涉及具体篇目的传播效果和读者反馈等,为相关现象提供了丰富案例。网络文学出海对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扩大华文文学影响关系重大,因此这一话题也受到了国内学界的热情关注。
四、结语
总体来看,当前网络文学相关研究依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
首先是关注政策法规、文学观念、媒介技术、资本运作之间彼此的权利等级、协商与反馈、博弈和制衡,以及以上几方面合力对这一当代文化现象的影响等。也包括文学体系内部的思潮和论争,例如有关网络文学现象为形成于印刷文化的文艺学理论带来了哪些新的案例,其缘起和传承如何,是否具备全新特质,是否对已有文艺理论构成挑战。从媒介角度关注不同媒介体验对于文本的影响、媒介融合对于网络文学文化产业的发展等也可列入此类。
其次是关注网络文学与印刷文学或传统文学之间的互动、影响与交流。具体表现在传统文化、文学经典的网络呈现方式以及网络写作对文学经典的再创作;网络文学出海现象背后折射出的世界流行文化共通因素等。网络文学撼动了原有的影视制作格局和出版制度,是研究当代中国文化的一个很好的着眼点,对于拓展中国网络文学的国际影响力、彰显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实力和新质具有一定意义。
第三是深入创作现场、将视线投向文本,追踪最新作品,并探讨在具体作品改编、媒介转换等动态过程中引发的当代文学文化领域内的新问题和新潮流。作为一种源于印刷文化又带有新鲜媒介特质的作品形式,网络文学的地位逐步提升,日益增多的面向市场的创作人员较少受传统文学自律观念束缚,其打破媒介边界的开放性写作方式,与在线交流、网络游戏、动漫、弹幕等结合的融合型创作观念等,越来越受到当代文化研究者的关注。因此,与作家的实际创作步调一致,熟悉网络文学生态、关注实时创作动态,对作品进行中肯到位的批评与评论等,对于网络文学研究者来说,不仅是无法忽视的重要研究路径,还具有大于传统媒介领域内文本研究的更重要的意义。
结合2017年评论研究,以上均有涉及,呈现较为鲜明的研究潮流。年度网络文学评论研究热点主要在于作品综述与评论、影视改编与IP开发、传统文化和海外传播三个方面。从研究趋势来看,近10年来网络文学和网络小说的学术关注度整体上升,但相关研究成果的刊发媒体范围不广,期刊主要是《名作欣赏》《出版参考》《南方文坛》《网络文学评论》等上,报纸主要是《文艺报》《中国新闻出版报》《光明日报》《中华读书报》。除期刊报纸等传统印刷媒体之外,新的网络媒体也加入了网络文学研究队伍,并贡献了有价值、动态性强的一手研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