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四策略”

2018-11-15江苏如东县宾山小学216400

小学教学参考 2018年32期
关键词:数学计算竖式数感

江苏如东县宾山小学(216400)

在小学数学的知识体系里,“数的运算”是非常重要的板块,如果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有所欠缺,就不利于其他数学技能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任何数学活动都是基于运算能力展开的。由于数学计算不存在十分复杂的思路,也不需要强大的思维空间,因而很多教师都没有重视学生这项能力的培养,只是要求学生通过题海战术来进行训练。虽然这种方法由来已久,也能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培养,但却不是最高效的,还会削弱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下面本人就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在操作中培养数感,奠定数学计算基础

在数学课程标准里的十大核心概念中,有一项叫作数感,也就是对于数字的敏感程度。学生学习数学必然离不开数字,为此教师就可组织学生以动手实践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数感,为学生学习数学计算奠定基础。

例如,教学“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例题“2+3=?”时,教师在课前准备了一些小木棍和白纸,以供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摆放和绘画的方式来计算。课堂上,学生摆好白纸,拿起两根小木棍排在纸上代表“2”,然后写上加号,接着放三根小木棍代表“3”,再写上等号,通过数数的方法得出这一加法的运算结果为“5”。对于减法“5-2=?”的教学,教师先在地上画上一个圈,然后挑选四名学生和他组成“5”个人,然后一起站到圈里,之后又让两名学生走出来,提问:“圆圈中还剩几个人?”学生一数便知是3个。操作实践的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数的含义,还能使学生的数感得到培养。

“人的思维活动来源于动作,如果不能有效地连接起思维和动作,就不能推动思维的发展”,这是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观点。这就说明以实践操作活动来教学数学,能引发学生对未知的好奇心,为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做好准备。

二、沟通数学知识联系,发现数学计算方法

有些学生具有较强的数学思维能力,他们能通过自身的知识经验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从而得到有效的计算方法。为此,教师就需要设计合适的方法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计算方法的能力。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小数减法”时,是这样引导学生的:

师:从题中可以看出,这三家超市的文具盒价格有较大差别,你们知道差别有多大吗?自己试着算一算。

生1:16.8-14.8=2(元);15.8-14.8=1(元);16.8-15.8=1(元)。

师:大家没有列式就计算出了得数。那要是不利于口算的减法该怎么计算呢?可以归纳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吗?例如,超市中有两种作业本,价格分别为5.5元和4.45元,小明想各买一本,需要多少钱?

生2(在黑板上列出竖式进行演示):

师:他这样做对吗?

生3:对。

师:可是他列式时末位没有对齐呀?

生3:因为5.5元代表5元5角,4.45元代表4元4角5分,所以对于这样的计算就需要使单位相同的数字进行相加。

师:用一句话来表达就是——

生(齐):在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小数点的位置应该对齐。

教师通过例题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总结出计算小数加减法的方法,既能加深学生对计算要点的理解与把握,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引导表达计算过程,自主梳理计算算理

学生要想计算出正确的结果,就需要充分理解算理。常言道:“言为心声。”对于算理的梳理,引导学生表述计算过程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口述计算过程,并阐述思路,从而把握学生的思考过程,弄清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例如,对于苏教版教材第六册31页的“想想做做”,就可以要求学生完成练习后对计算的过程进行口述。由于学生在做第一题时已经积累了经验,故而在完成后面两道题的过程中,都知道需要把十位对齐了再进行乘法运算。在计算完成后的口述中,学生基本上都能完整地表述自己计算的过程和思路,但并不是所有人的答案都正确,有些学生给出的第二题结果为310,不等于2542。于是教师要求他在黑板上边写竖式,边说思路。结果这位学生口述道:“我先用62和十位上的4相乘,在用2和4相乘时,把它们的乘积写在了十位上,接着在把6和4相乘时,发现需要在十位前面写上所得乘积24,这让我觉得是不正确的。因为我们在做前面的例题和‘试一试’时,十位数字相乘后都只会向前进一位,从来没见过有两位的情况,因此我就把2和4相乘的结果写在了个位上。”

从他的表述中可以知道,他没有理解两位数乘法的计算算理。于是教师改变了教学计划,以使学生明白“在和十位数字进行乘法计算时,其乘积必须与十位对齐”的算理。要是教师仅评价学生计算结果的对错,而没有让学生表达计算过程,就无法从学生错误的地方入手进行纠正,顶多只能让他们按照教师的方法进行计算,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四、设计“深度”计算练习,切实提高计算能力

开展“深度”练习,主要是精简“题量”,并提高题目的“质”,而不是为了提高练习的难度。对于题目的形式,则需要凸显其“变”,以增添练习的趣味性,推动学生计算能力不断提升,真正做到事半功倍。

1.设计针对性计算练习

对于所学的算法,要安排有针对性的练习,练习通常设置在新课刚结束后;对于易混淆的知识点,要安排对比性的练习,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提高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这也有利于学生提高观察力和注意力;对于易错的知识点,则需要学生反复地练习相应的题目,教师对学生的易错题要进行收集和分类整理,汇总后让学生多练多记,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设计多元化计算练习

为了提高学生对口算、笔算和估算的兴趣,计算习题需要有不同的形式,不仅可以进行计算题训练,还可以提供选择题、判断题和连线题等丰富形式,给学生端上一份计算“大餐”,供他们尽情地享用。

3.设计开放性计算练习

开展“深度”要求,发展题目的“质”,以帮助学生实现“举一反三”的学习目标。对于能启迪学生思维的练习,教师可设计相关的题目供学生计算和观察后归纳出其中蕴藏的规律,找出最简便的算法;对于有联系的知识,需要综合训练,如对于800÷4、80÷20和40×2的口算,就可利用数学的转化思想;对于需要列竖式计算的题目,重点就在验证结果的正确性,这时就可以让学生在对比不同算式的中进行学习,提升学生的数感。

综上所述,所有学生都应拥有计算能力这一基本数学素养,对此教师应积极优化教学计算的方法模式,完成发展学生的计算能力的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数学计算竖式数感
巧解竖式
多措并举,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试析如何开展有效的数学计算教学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竖式填数
低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错误的竖式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