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某区场所型男男性接触人群艾滋病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8-11-15胡桂林李向东重庆市渝中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00010
胡桂林,汪 强,李向东,张 臻(重庆市渝中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00010)
男男性接触者(MSM)人群是艾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群,全国艾滋病疫情显示同性传播比例由2009年的14.7%上升为2011年的17.4%[1],2015年达20.1%[2]。近年来,全国多地报道的MSM人群的艾滋病新发感染研究也显示,该人群人类免疫获得性病毒(HIV)新发感染率均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3-5]。MSM人群根据其主要活动交友场所的不同,一般可以分为浴室型、酒吧型、茶楼∕会所,公园∕公厕型、网络型及其他等类型,不同类型的MSM人群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艾滋病防治干预活动也应针对不同亚MSM人群特点开展[6-7]。本研究了解及掌握本地场所型MSM人群HIV、梅毒感染状况、相关行为特点与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等,为后续进一步开展干预服务提供依据与参考信息。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调查样本量参考国家艾滋病哨点监测方案[8]要求,拟调查300人,调查问卷在MSM人群哨点问卷基础上修改制定。2017年10—12月内采取连续采样方法,在本地各MSM活动的场所内(其中酒吧2家,浴室2家,麻将馆2家),由经过统一培训的重庆星光工作组志愿者对所有经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愿意配合接受调查的目标对象开展现场问卷调查,被调查者为近1年与同性有过插入性口交或肛交性行为的男性,年龄在调查时满18岁。
1.2 方法 调查中为每例被调查者开展艾滋病、梅毒指血快速检测,艾滋病快速检测试剂为万孚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IV1∕2)检测试剂(胶体金法)(批号:W00670602WC),梅毒快速检测试剂为万泰生物药业的梅毒螺旋抗体∕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联合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体外诊断试剂(批号:JTBS2017030i-i 9004E)。并对快速检测阳性者,要求转介至当地疾控中心或医院完成进一步的咨询检测、确认检测、随访及转介治疗等相关服务。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调查问卷经收集好后,指定专人双录入至Epidata数据库,经过校对与整理,应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方法,检测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次调查关于艾滋病防治知识的问题采用了国家哨点监测的8道单项选择题,其中任意回答正确6道及以上者,记入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知晓。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共计完成300份调查问卷,样本主要来源于辖区内MSM人群主要活动场所,其中浴室 193份(64.3%),酒吧 94份(31.3%),麻将馆∕茶楼13份(4.3%);调查对象户籍地主要以主城区为主176人(58.7%),非主城区87人(29.0%),外省37人(12.3%);文化程度构成为高中或中专140人(46.7%),大专∕本科及以上 111人(37.0%),初中 46人(15.3%),小学及以下3人(1.0%);在本地居住时间主要为居住2年以上229人(76.3%),其次为小于 3个月 39人(13.0%);婚姻状况构成为再婚 154人(51.3%),未婚 88人(29.3%),丧偶∕离婚 58人(19.4);调查对象性取向主要为绝对男性 203人(67.7%),双性92人(30.7%),未确定3人(1.0%),有2人(0.7%)为绝对女性;收入水平上以4 000元及以上为主135人(45.0%),≥3 000元99人(33.0%),2 000~<3 000元43人(14.3%),1 000~<2 000元3人(1.0%),<1 000元 20人(6.7%);调查对象平均年龄(42.7±9.9)岁,最小 19岁,最大 83岁,中位年龄 44岁。认为自己感染艾滋病的风险低224人(74.7%),风险高88人(12.0%),不知道40人(13.3%)。本次调查显示,本地场所型MSM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综合知晓率达88.0%。交友的方式选择上浴室208人(69.3%),酒吧∕歌舞厅 193人(64.3%),Blued交友软件 163人(54.3%),茶室∕会所∕棋牌室 92人(30.7%),互联网20人(6.7%);最近1次发生肛交时使用安全套199人(71.8%);22人(7.3%)有过3人及以上人数的群体性性交经历;近1年内有105人(35.0%)与女性发生过性行为,最近1次与女性发生性行为时使用了安全套50人(50.5%);近 6个月内有 53人(17.7%)曾使用过如Rush等助性剂,有10人(3.3%)使用过零号胶囊,无人承认注射过毒品。近1年内有10人(3.3%)自述患过性病,其中梅毒4人(40.0%),淋病3人(30.0%),尖锐湿疣1人(10.0%),其他 2人(20.0%)。有 260人(86.7%)自述之前做过HIV检测,其中1年内做过检测230人(76.7%),1年前查过30人(10.0%);300名被调查对象均完成了指血HIV与梅毒快速检测,其中HIV初筛阳性28人(9.3%),完成HIV抗体初筛试验与确认检测阳性20人,其中1人既往阳性,19人为首次阳性报告,梅毒检测阳性9人(3.0%),HIV初筛与梅毒检测双阳性的有3人(1.0%)。
2.2 不同场所MSM人群特点分析 由于本次调查样本来源于麻将馆的例数仅13份,经过分析该场所类型与浴室类型较为相符,且不会对分析结果造成太大影响。为了便于后续进一步的分析,把浴室与麻将馆合为一类。不同场所MSM人群的婚姻状况、年龄分布、最近1次与男性发生肛交时是否使用安全套及之前是否做过HIV检测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其他因素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重庆某区不同场所MSM人群相关特点[n(%)]
续表1 重庆某区不同场所MSM人群相关特点[n(%)]
2.3 艾滋病感染情况单因素分析 按被调查者HIV初次筛查结果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分别对可能造成影响的因素进行单因素χ2检验,对MSM人群是否感染HIV可能有影响的因素:自认为感染HIV的风险、是否有过群体性性交经历、最近1次发生肛交时是否使用安全套、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之前是否做过HIV检测和最近6个月内是否使用过助性剂。见表2。
表2 重庆某区场所型MSM人群HIV感染影响因素分析[n(%)]
续表2 重庆某区场所型MSM人群HIV感染影响因素分析[n(%)]
2.4 艾滋病感染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以被调查者HIV初次筛查结果(0:阴性;1:阳性)作为因变量,可能对其有影响的因素作为自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经过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自认为感染HIV的风险、最近6个月内是否使用过助性剂为MSM人群是否感染HIV的危险因素,即自己认为自己感染HIV的风险高或最近6个月内使用过助性剂的MSM人群更容易感染HIV;而最近1次肛交时是否使用安全套、艾滋病知识是否知晓与之前是否做过HIV检测则为MSM人群是否感染HIV的保护因素,即最近1次发生肛交时使用了安全套、知晓艾滋病防治知识的,1年之内做过HIV检测的MSM人员更不容易感染HIV。见表3、4。
表3 重庆某区场所型MSM人群HIV感染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赋值表
表4 重庆某区场所型MSM人群HIV感染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结合作者之前所做的相关调查,该地区MSM人群活动场所主要聚集了年龄偏大、婚姻状况处于再婚状态为主的MSM人员[9]。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浴室∕麻将馆场所型MSM人群年龄偏大于且以再婚的为主,而酒吧型MSM人群主要以年龄较年轻的未婚人群为主,二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场所的MSM人群在艾滋病知识知晓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与国内其他文献报道不一致[10-12];之前是否做过HIV检测及最近1次与同性发生肛交行为时是否使用安全套方面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酒吧型MSM人群之前做过HIV检测的比例高于浴室∕麻将馆型,而浴室∕麻将馆型MSM人群最近1次与男性发生肛交时安全套使用率虽然大于酒吧型,但也仅为76.6%,这提示场所型MSM人群仍然存在较普遍的高危性行为,需要在后续的干预活动中进一步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切实减少其发生高危行为的频率。相对于其他类型MSM人群,场所型MSM人群有比较固定的活动交友场所、一般年龄偏大、再婚比例及与异性发生性行为的比例均较大等特点[13-14],是艾滋病由MSM人群传向一般大众人群的桥梁人群。因此,探讨开展适宜的防治干预措施十分重要。
本次调查的300例场所型MSM其HIV初筛阳性率为9.3%,与国内相关调查结果相近[12,15-16]。分析可能导致其感染HIV的影响因素,其中MSM人员自认为感染HIV风险高的更容易感染HIV,可能与自认为风险低的已采取了使用安全套等保护措施有关,提示在今后的宣传干预工作中应加强艾滋病防治警示性教育,引导MSM人员加强自我保护。而使用助性剂会增加MSM人员发生无保护性行为发生的可能,从而增加感染的风险[17]。之前做过HIV检测的可以减少MSM人员感染HIV的风险,可能与咨询检测可以督促MSM关注自身健康,从而采取保护措施减少感染风险有关,也可能与既往阳性者在知晓自己已经感染的事实后没有进一步参加调查有关。而知晓艾滋病防治知识与最近1次发生肛交时使用安全套可以减少发生高危性行为的频率,从而减少感染HIV的风险。因此,分析可能导致MSM人群艾滋病感染的影响因素,并针对各因素开展干预探索对于控制MSM人群艾滋病传播可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