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自我提升对人际关系影响的研究综述

2018-11-15俞芳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长江丛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归因测验偏差

■俞芳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一、前言

自我提升是一种获得正向自我意象的内驱力,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优于平均效应、过分宣称、自利归因偏差、自我保护性记忆等。本文通过对已有的大学生自我提升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从大学生自我提升的概念界定出发,分析自我提升的特点、测量方式和自我提升与人际关系的影响研究。

二、自我提升的概述

(一)自我提升的概念界定

自我提升指个体选择性的注重和夸大自我积极方面。自我提升是一种维持自信、提升自身价值感的需求[1]。它通常取决于社会比较,通过与他人相比,突出自我。王轶楠认为个体在自我评价时会选择性地对与自我有关的正向信息做出反馈[2]。张阳阳认为自我提升是提升自我价值感,获取积极自我评价[3]。综上所述自我提升就是为了寻求积极自我认知,避免消极自我评价而选择性关注和夸大自我积极方面一种认知特性。

(二)自我提升的特点

(1)优于平均效应。优于平均效应是自我认知偏差,个体认为自己比他人拥有更多的优良品质。Niki等人(2006)对司机的驾驶水平做了科学的调查,发现司机都认为自己的驾驶水平比其他人的要高[4]。

(2)过分宣称。过分宣称指个体夸大对人和事的了解程度,即使是本身不了解的事情依然宣称自己了解。个体会对测试题中一些完全不存在的项目,仍坚持自己知道,以此获取较高的自我评价[5]。

(3)自利归因偏差。自利归因偏差是自我提升重要表现方式之一。自利归因即认为胜利是自身的成就,受内因影响;失败是外因所致。自利归因是个体保持积极自我正性认知的一种重要方式[6]。

(4)自我保护性记忆。自我保护性记忆是个体对记忆的加工和提取过程中,对积极事件的提取比消极事件更有优势。Lotterman J.H.等人(2014)的研究证实了这种观点:个体对于潜在的创伤性事件高频记忆只占总人数的28.3%,而低频记忆占65.1%。

三、自我提升的测量

社会赞许性反应测验。社会赞许性回答是根据现有的社会规范或标准给予更高的自我评价。研究表明社会赞许性回答与自我提升密切相关,无意识的社会赞许性回答是自我提升的一种表现形式。

(1)内隐联想测验。内隐联想测验是 Greenwald 于 1988 年提出,它用计算机来测量概念词和属性词二者之间的自动联结程度,通过反应时长短来测量个体的内隐态度。内隐联想测验有两个基本的分类任务:相容分类和不相容分类。在测验中,如果对不相容分类的反应时大于相容分类的反应时,则个体存在自我提升偏差。

(2)评价性启动范式。评价性启动范式由态度启动词和目标词组成,其中态度启动词分为与自我有关和与自我无关的词两种,目标词也分为积极词和消极词。向被试呈现态度启动词后,紧接着呈现目标词,让被试对随后的词汇作正负向判断,对两类态度启动词一目标词的反应时求平均数后比较。如果对自我一消极词的平均反应时大于自我一积极词对的平均反应时,则存在自我提升现象;反之没有自我提升。

四、自我提升与人际关系的关系研究

Yang Х(2015)对自我提升和人际和谐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做了相关的研究,指出自我提升与人际关系和谐之间存在正相关,且自我提升和人际和谐密切相关。亲社会行为可以促进人际交往,而亲社会行为囊括了自我提升、关系提升等多重内涵。刘肖岑指出青少年在和搭档一起完成任务时并不存在明显的自我提升偏差。综述所述,自我提升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受不同情境的制约,且其具体的影响程度和方向在已有的研究中尚无定论。

五、对进一步研究的思考

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发现自我提升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自我提升的概念并没有清楚界定,有学者认为自我提升是一种动机;有人认为是一种认知特质。概念界定不清,难以进行深入研究,后期可加强概念的探索。二,自我提升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尚未达成一致性结论。有人认为自我提升促使个体获得积极自我评价,增强自信心,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也有研究者认为有自我提升偏向的个体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更容易进行自利归因,而忽视他人的成果,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发展。个体可以根据具体情境,对二者的关系做更透彻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刘肖岑,王立花,朱新筱.自我提升的含义与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1(3):145~148.

[2]王轶楠.有关自我增强跨文化普遍性的争论[J].心理科学进展,2005,13(6):822~827.

[3]佐斌,张阳阳.自我增强偏向的文 化 差 异[J].心 理 科 学 ,2006,29(1):239~242.

[4]Harré N,Sibley С G.Explicit and implicit self-enhancement biases in driver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driving violations and crashrisk optimism[J].Accident;analysis and pre vention,2007,39(6):1155~1161.

[5]张瑜.自恋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自我提升与成败反馈的作用[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5.

[6]王小艳.隐含因果关系中的自我服务偏向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6.

猜你喜欢

归因测验偏差
50种认知性偏差
如何走出文章立意偏差的误区
班主任引导高三学生考后积极归因的探索
加固轰炸机
为何越来越爱
农村留守初中生的学业成就归因倾向研究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真相
两个处理t测验与F测验的数学关系
数字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