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双师型”教师在校企合作中的作用

2018-11-15广西师范大学

长江丛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双师型双师校企

■钟 岑/广西师范大学

一、独立学院的师资现状

独立学院是高校深化办学机制与模式改革的大胆尝试,是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必然产物,为发展我国民办高等教育事业和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它以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吸引各种社会资金的投入,不仅利于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办学,进一步增强高等学校的办学活力,还利于扩大本科层次的高等教育资源,使其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

(一)独立学院师资来源

多数独立学院建校只有十年左右,教师队伍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1)从各公办高校选优聘用一批退休老教师做专职专任教师。

(2)独立学院建校后招聘的专职青年教师。

(3)从各高校聘任的兼职教师。

(4)从企事业单位聘用的具有中级(或以上)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任专职教师。

从独立学院教师队伍构成看,第一部分是专职专任教师,水平高、能力强,主要是学科(专业)带头人,但人数少,年龄偏大,实践教学参加较少;第二部分是专职青年教师,人数多,年龄多为24~32岁之间,还没有完全成熟起来,他们却承担了大部分实践教学任务;第三部分是兼职教师,水平比较高,但流动性较大,不够稳定,实践教学参加的也不多。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保证学院健康发展的关键。对于迅猛发展但还很年轻的独立学院而言,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1]这样的教师队伍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因此,需要建设好“双师型”教师队伍并发挥其在校企合作中的作用。

(二)独立学院双师型教师的现状

目前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并没有统一的认识,但可以归结为两种。一种是具有双职称的教师,即具有讲师(或以上)职称,同时具有本专业工程技术系列的中级(或以上)职称的教师;另一种是只具有讲师(或以上)职称,而不具有本专业工程技术系列中级(或以上)职称的教师,但能确切证明该教师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工程技术能力,达到本专业工程技术系列的中级(或以上)职称的能力的教师[2]。他们能够结合工程实际指导学生专业技能实训等实践环节的教学过程。就现阶段来说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双师型教师数量偏少。二是双师型教师整体素质偏低。三是双师型教师培养经费不足。

二、独立学院“双师型”教师在校企合作中的作用

校企合作是指教育机构与产业界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等领域开展的各种合作活动。教师与校企合作的关系密不可分。教师在校企合作中担任多重角色,行使多重职能。其中最主要的三个作用分别是衔接作用,对学生的教学与指导作用以及对企业的指导和服务作用。

(一)衔接作用

衔接的对象包括学校与企业的衔接,学校与学生的衔接,学生与企业的衔接,校企合作的实施过程基本都是靠教师来衔接的。“双师型”教师来自于企业,对本专业情况相当了解,因此在校企合作中担任重要的衔接角色。从最初校企合作构想的提出到最后合同的拟定,从学生的日常管理到学生实习的考核,从学生的学籍管理到职场管理,都是相关教师在其中衔接。衔接作用关系到校企合作的效率,教师发挥积极的衔接作用促进学校、企业、学生有效沟通,能够节省时间成本,避免出现校企合作中无人管理的真空地带。

(二)对学生的教学指导作用

这是“双师型”教师作用的直接体现,主要包括对学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教师发挥对学生的教学指导作用,既包括学生实习前对学生进行专业理论知识,企业文化岗位特点,实习安全的教学,也包括实习过程中的跟踪指导即制定实习计划,解决实习中出现的困难,补充实习突发状况应对知识等。更包括对学生实习结束后的总结和考核,即根据实习情况指导学生查漏补缺,促进学生专业技能地掌握,指导学生及时总结,指导学生调整入职心态,对学生进行就业心理健康教育等。

(三)对企业的指导和服务作用

“双师型”教师一方面代表学校,对企业提出来的管理或者技能问题给予一些建议指导,另一方面由于对企业本身比较熟悉,所以能够通过参与企业的一些制度化建设,参与企业课题,指导企业提高理论水平,为企业发展服务。校企合作通常单纯地依赖学校为企业供给学生,企业在学校设奖学金,办冠名班,捐建实训室,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这种方式必然难以长久和深入。学生毕业了不愿到当初下订单的企业去工作,而企业选择廉价实习生资源渠道又非常多,因此企业很容易对需要付出较高成本预订期货人才的校企合作丧失兴趣。[3]因此深化校企合作的内容,加强“双师型”教师对企业的指导和服务作用是校企合作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如教师通过提供培训服务,技术革新和研发服务等形式为企业服务,增强学校对企业的吸引力。

三、优化“双师型”教师在校企合作中作用的措施

为了让“双师型”教师在校企合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途径上面,高校、教师可以共同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优化。

(一)教师通过参与专业与课程设置来强化衔接作用

“双师型”教师可以根据企业、行业发展的需求,凭借自身丰富的经验,通过与高校联合举办人才特色班、专业复合班,把最新的技术信息和科研成果引入教材,指导和考核学生毕业设计及论文答辩,“订单式”培养等方式,积极参与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招生计划、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制定,对学科、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的设置等提出指导和审定意见。专业的理论课设置按照行业岗位需要进行课程综合化改革,优化基础课和专业课。在专业课教学中,“双师型”教师可以以实际应用为目的,通过围绕某一实际产品的生产方法和过程实施教学,有些教学活动可以针对在生产、管理、营销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展开。

(二)加强教师对校园文化活动的指导作用

“双师型”教师可以组织设立企业专项奖学金和基金,为教学提供科研课题和研究项目经费、指导学生创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可以通过就业“体检”报告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求知简历设计大赛,模拟招聘会,创业计划大赛等校园文化活动,积极参与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也可以通过在学校举办企业家论坛、讲坛(涉及企业创新、企业管理、商务谈判、商务礼仪等企业所需内容)、宣讲会等方式,将企业先进文化作用于学生成长成才的培养。

(三)强化教师的服务作用

“双师型”教师可以组织建立校内外的实验室、实习基地,使之成为产学研结合的示范基地、创业人才的孵化基地、应用技术成果的中试基地和技术研发成果的推广基地;同时根据实践性教学的要求,成立实习指导小组,对社会实践、实习活动的进行统筹安排,指导学生实际操作,督促计划的实施,组织考核,并把实践教学成果反馈给学院,从而提升实习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和教师指导,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工作岗位,为今后的自身发展奠定理论与实践的良好基石。“双师型”教师可以与学校设备资源、信息资源、相关技术资源共享,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度,与高校共同成立特色班,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利用周末时间或寒暑假期,安排特色班学员到企业参与实践活动,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订单式特色班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人才规格相对接,人才培养过程与产业工作过程向对接,教学内容与职业目标相对接,实训条件和环境与企业实际条件和环境相对接,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岗位胜任力。

四、结语

独立学院在办学初期基本沿用了母体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显然与独立学院培养人才目标定位不一致,特别是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独立学院的专任教师大部分来自母体学校,无论从观念上,教学上都沿用母体模式,他们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教育上有其优势,但在实际的应用能力上则存在不足。[4]如何让教师尽快转型为“双师型”教师,并发挥其在校企合作中的有效作用,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建立有特色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完善体制,优化结构,提升教师能力和素质,对于提高独立学院办学质量,推动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1]蔡玉峰,陆汉栋,汪雪蔚,等.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07(6):34~36.

[2]卢双盈.独立学院“双师型”教师解析及其师资队伍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02(10):51~55.

[3]陈媛媛.我国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7(2).

[4]肖凤翔,张弛.“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5):69~74.

猜你喜欢

双师型双师校企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