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校朋辈“班导生”工作制度建设
2018-11-15刘桉泽辽宁中医药大学
■刘桉泽/辽宁中医药大学
一、“班导生”工作制度的服务主体及朋辈教育目标
班导生工作制度的主要服务对象为两大主体,首先是初入大学校门的新生群体,他们远离家乡,告别亲友,面对全新的校园生活与学习环境,可能产生诸多不适与困惑,生活中、心理上都可能遇到许多问题,此时“身兼数班”的高校辅导员老师又很难实现对学生事无巨细家长式的照料。在入校初期的适应与转变阶段,新生群体亟需更多有针对性的帮助和引导,带他们“开好头”,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建立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态度。
另一主体是对新生发挥引领作用的班导生群体。班导生群体由品学兼优的高年级学生组成,她们志愿担任新生班导生,经过层层选拔、系统培训后协助辅导员老师开展新生教育、管理与服务工作。这个主体充满热情、具备责任感与服务意识,是在校生的优秀代表,也将在班导生工作的锻炼中实现进一步的提升与发展。
建设“班导生”工作制度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班导生参与每学的新生入学教育与后续适应性教育工作,建立良好的朋辈教育氛围,充分发挥朋辈教育的独特优势,促进高、低年级学生共同成长,营造更为积极上进、和谐融洽的校园氛围。
二、实行“班导生”工作制度是创新学生工作的有益尝试
“班导生”工作制度是一种创新型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由朋辈学长作为“班导生”具体承担起一定对象(一般是一个新生班)的教育管理工作,为新生提供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帮扶、指导,既能充分引导新生探索自我、适应环境,也使班导生在经验分享、学习与生活指导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提升。
建设朋辈“班导生”工作制度具有可能性和必要性,是创新学生工作的有益尝试。大一年级新生区别于高年级学生具有明显特征,需要更多针对性的帮助和引导,既往以辅导员为中心的新生教育管理模式很难满足新生的成长需求,也容易使新生辅导员陷于琐事处理,无法集中精力抓好重点工作。班导生与新生年龄相仿,成长背景、求学经历等方面颇为相近,朋辈关系决定二者间联系点和共鸣点较多,新生乐于从优秀学长身上获取学习经验、听取成长建议,这就有效的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可接受性。
三、“班导生”工作制度的实践方法与过程
(一)学校主导的班导生培养工作
(1)班导生选拔。开展志愿招募,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针对大二、大三年级在校学生开展广泛的班导生招募宣传,使高年级学生对班导生工作形成初步认识、激发其服务同学和提升自我的热情,在此基础上由学生自愿报名参加竞选。对于参加竞选的学生,经过材料审核、集中面试和学院学工会讨论,最终择优录取。
(2)班导生培养。首先,在班导生上岗前进行集中培训,明确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和管理权限,提升工作技巧,强化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主动思维、创新思维,激发工作热情。其次,注重日常培养,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老师对班导生及时的指导、帮助,每月定期进行的工作报告会、经验交流会,在活动中帮助班导生总结经验、教训,提升工作能力与心理素质。
(3)班导生管理与激励。制定《班导生工作守则》,实现班导生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使班导生工作有法可依,有矩可循,有规可守。同时出台班导生考评与奖励办法,日常由辅导员老师负责班导生的指导、监督与考评工作。学期结束由全体新生进行民主投票、网络测评,并对测评优秀者给予嘉奖。
(二)班导生主导的新生引领工作
1、入学篇,做好新生适应性教育
在入学初期,通过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帮助、引导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培养新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如通过班导生集体研讨为新生撰写“初来乍到早知道”“专业那些事儿”“学长寄语”等入学指南性质的微文,帮助新生了解学校、专业文化及周边环境;深入寝室,帮助新生解决其入学之初在生活上的一些困难,指导新生养成科学文明的住宿习惯;带领新生参观校园,了解公共设施,帮助其迅速融入校园生活等。
2、励学篇,在专业学习中发挥作用
在学习生活方面,新生由高中的高强度被动吸收知识到大学高度自主性学习,班导生应及时为新生介绍新的学习模式和专业学习方法,阶段性的引导新生制定学习计划、开展学习经验交流会等活动,指导新生学会自我学习。通过考勤,发现问题学生,及时沟通并向辅导员老师反映,共同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
3、日常篇,做班级管理的引导者
引导新生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也是班导生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日常管理中积极组织增进了解和促进团结的班级活动,培养和推荐班级干部,协助辅导员做好初期的班级建设工作。在新生班级班委组建后,定期开展班委、团支部工作专题培训,激发新组建的班委和团支部的潜力,进而增强班级凝聚力、执行力。
4、活动篇,开启精彩纷呈的校园生活
大学校园里拥有丰富的课余生活,如团日活动、主题班会、辩论赛、公益服务等,精彩多样的校园活动对于新生来说即新鲜又陌生,需要班导生在活动前对新生进行鼓励动员、悉心指导,帮助新生培养积极的心态、熟练的技巧以及良好的素质,以实现在活动中培养个人兴趣、激发个人潜能的目标。
[1]张艳丽.“班导生”制度促进大学新生入学适应的研究[J].沧桑,2011(01).
[2]姚瑶.“班导生”制度在新生入学教育中的应用探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