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治”出富美新生活
——贵州创新基层治理助力脱贫攻坚

2018-11-15杨刚

当代贵州 2018年35期
关键词:金花服务站网格化

文 / 图_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 / 杨刚

贵州已建成城乡社区服务站17327个,其中农村社区服务站13312个,基本形成了以社区服务中心(站)为主体、各类专项设施为配套、服务网点为补充、室内外设施相结合的服务体系,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4个市州、5天时间、6个县、15个采访点、行程近1500公里……回到贵阳,记者的思绪仍然在美丽的山乡萦绕。

“现在的贵州农村越来越美啦!”同行的来自北京的记者感叹,此行像是旅游。

这是贵州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创新基层治理带给人们的感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十二五”以来,贵州财政每年投入3000万元用于社区建设,目前全省已建成城乡社区服务站17327个,其中农村社区服务站13312个,覆盖了99.8%的农村社区,基本形成了以社区服务中心(站)为主体、各类专项设施为配套、服务网点为补充、室内外设施相结合的服务体系,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网格化:服务下沉到村

陆菊芬,今年35岁,是盘州市盘关镇贾西村便民服务点的一名“网格员”。

记者见到陆菊芬时,她正在梳理走访群众所记录的台账。作为农村“网格员”,陆菊芬的服务对象有3个小组200余人。

“网格员其实就是老百姓的服务员,我们会定期走访,体察村情民意,包括基础设施、环境卫生、道路交通安全、红白喜事等,并将相关情况及时上报。”陆菊芬告诉记者。

为了照看小孩,在外打工6年多的陆菊芬回到老家贾西村,上过中学的她,于2015年4月被当地政府聘任为“网格员”。“每个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还能带孩子,我觉得工作很开心!”陆菊芬说。

为打通“最后一公里”,2015年4月起,盘州市开始在村(居)推行购买服务改革,依法依规将政府承担的部分辅助性管理和服务职能事项,通过有偿委托的形式,转移给村(居)自治组织承担。

“按照不低于200户一个网格的标准,全市共划分网格5818个,每个网格配备网格员1至2名。”盘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网格员有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通过在村(居)建立网格化管理体系,将服务阵地推至每家每户,提高了服务效率,群众也得到了实惠。

为凝聚脱贫攻坚力量,黔南州瓮安县推行“三个下沉”(干部下沉、服务下沉、考评下沉)网格化管理模式,将全县11万余户农户按照30至50户为一个单元划分为3392个网格,由省州派驻的驻村第一书记、县派驻的2805名驻村干部及镇村干部担任网格员,实行“局长驻村、常务看家”,县级干部常住乡镇、靠前指挥,运用村级协商、农事村议等方式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农村空心化比较严重,通过网格员的引导,可以把群众零散的思维凝聚起来,理清发展思路,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干群关系也更实了!”瓮安县猴场镇青池村网格员陈圆说。

同样,黔南州福泉市牛场镇朵郎坪村、水源村和五新社区等地,通过网格化的管理,实现了党组织建设下沉到组、村民自治下沉到组、管理服务下沉到组“三下沉”,整合了土地资源、项目资金和管理服务平台,激发出了群众内生动力,助推乡村振兴。

群众会:村民自治齐发展

“我是一个幸福的农民”——站在遵义市湄潭县湄江街道金花村“七彩部落”观景台上,不远处茶园里的一个标语牌格外醒目。

“我们这里的农民,还是股东、老板和演员。”金花村村支书冯燕青告诉记者,通过“茶叶+旅游”的路子,全村村民仅用3年时间就实现了小康,收入增加了3倍多。

“这都是反复召开群众会的结果。”冯燕青感慨。为了建好“七彩部落”,2015年4月17日,金花村开了第一场群众会。“那次群众会从晚上八点开到凌晨两点,174名村民一个都没有走。”

几年来,围绕村居规划、产业发展、环境治理等,金花村召开大小群众会300余场次。不甘落后的金花村村民用实践作答:把茶区变成景区,把茶园变成公园,把茶山变成金山。“2017年全村共接待游客120余万人次,茶旅一体化收入达500万元,今年预计收入800万元。”冯燕青说。

与金花村同属湄江镇的核桃坝村,被称之为“中国西部生态茶叶第一村”。“核桃坝以前是有名的贫困村,也没有茶,茶兴盛是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一场变革。”核桃坝村党支部书记陈廷明告诉记者,为摆脱贫困的局面,彼时核桃坝村原支部书记何殿伦带领群众求变,从贵州茶叶研究所引进了优良茶苗,此后一届接着一届,一代接着一代,一如既往的围着茶产业致富的路子求发展,才有了今天的茶园叠翠、黄土成金。

“十二五”以来,全省已建成城乡社区服务站17327个,其中农村社区服务站13312个,覆盖了99.8%的农村社区。图为毕节市大方县奢香古镇社区的随迁儿童在社区妇女儿童之家学习。

发动群众种茶园,三年过后还本钱;要得一家生活过得好,一人一亩茶园不能少……类似的顺口溜,陈廷明随口就可以来一大堆。“群众会是转变群众思路的重要载体,是‘牛鼻子’,召开群众会,就是要让百姓明白政策。”

“去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吃喝住宿收入4000万元,茶叶销售3000万元。”谈起如今的核桃坝,土地流转大户李杰笑意盎然。

山高路陡、交通落后的黔南州贵定县金南街道办事处鼓坪村,同样通过召开群众会,因地制宜,带领群众发展起了产业。如今已实施了辣椒500亩、葡萄345亩、马铃薯370亩、食用菌1万棒、折耳根100亩、蜜蜂330箱、生猪散养642头等种植养殖业项目,当地村民富了口袋之后,还通过群众会,组织修建了“感恩路”“感恩馆”“感恩广场”,用以表达他们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感恩。

精细化:搬迁群众有归属

走进毕节市大方县凤山乡“恒大幸福二村”,一排排白墙灰瓦的乡间“别墅”让人眼前一亮。

家家户户房檐上挂着红灯笼,房前屋后用篱笆围成的小园子种着蔬菜和花草。微风拂面,让人不由想到“风景这边独好”。

“恒大幸福二村”是恒大帮扶大方县十多个易地移民搬迁安置点之一,首批搬迁27户。搬迁户谢琼利用自家的新房,开起了乡间家庭客栈,为来此旅游避暑的游客提供服务,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为了让村民们能够搬得进、稳得住,恒大集团为居住在幸福二村的所有住户每户配套了两个大棚,用“农户+合作社+公司”的方式,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务工,每个月能领到工资,享受到了上班族的待遇。

“入住恒大幸福二村后,我们有房住,有事做,日子慢慢好了起来,幸福感不断增强。”村民杜云才说。

值得一提的是,为化解搬迁群众的乡愁,瓮安县银盏镇江口坝社区配套建设了约10000平方米的“微田园”,采取统一规划、政府补助,搬迁群众自愿申请认耕的方式,让身体好、闲不住、想劳作的老年人可以利用“微田园”耕种瓜果蔬菜。

“江口坝社区还建有电子书屋、亲情之家、儿童乐园、四点半学校、新市民学校、市民健身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文化娱乐场所。”社区党支部书记廖天江告诉记者。

猜你喜欢

金花服务站网格化
上海中粮南桥半岛文体中心与医疗服务站
翠苑一区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正式揭牌
智慧社区视野下网格化社会服务客体研究
帮你加油
帮你加油
金花
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实践及启示
五朵金花
河北发力网格化监管信息化
农村网格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