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あの的汉译探究其文脉指示功能

2018-11-15陶萌萌常州大学怀德学院

长江丛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文脉日语语料库

■陶萌萌/常州大学怀德学院

一、前言

日语的指示词一般来说分为“コソア”三个系列。跟日语指示词相关的近代研究要追溯到佐久间(1936)的《现代日本语的表现与文法》一书。这本书也开始提出了指示词“近称、中称、远称”的分类。

汉语指示词是由表示近称的“这”和表示远称的“那”两个系列组成。使用指示词时,是以和说话人相隔的距离为中心来选择相应的指示词。吕叔湘《现代汉语词典》(2003)中对“这”和“那”进行了分别的定义归纳。

根据日汉指示词分类的不对称,“コソア”三个系列和“这、那”各自有现场指示和文脉指示的使用方法,并且指示词中连体词的文脉指示功能会根据后续体言的意思不同而有所变化,给我们学习者在对指示词的日汉互译过程中带来了很多麻烦。本文将通过将中日对译语料库中《挪威的森林》的文本作为语料,仅针对日语指示词中例句出现数量较多利于研究的连体词“あの”的文脉指示的使用方法。

二、文脉指示的分类

日语的指示词可以分为文脉指示和现场指示。所谓现场指示即为“眼前指示”,即“直示”,指示现场可以直接见到或者感觉到的事物,多用在会话中间,是说话人和听话人处在一个空间,面对面使用的指示方式。文脉指示是指“非眼前指示用法”,又叫做“不在场事物指示”,也可叫做前后文及文章脉络的指示用法。本文中所研究的文本是来源于中日对译语料库的《挪威的森林》一书的原文文本和译文文本,因此按照这样的分类都应该算作文脉指示。本文仅将文脉指示再次细分为现场文脉指示、言语文脉指示和记忆文脉指示。本文的现场文脉指示所指内容为文本中的说话人与听话人面对面的指示方式。

(一)现场文脉指示

现场文脉指示指的是在根据谈话现场来参照的指示。指示对象基本上是说话人在当场看到或者听到或者感受到的对象。也就是说,指示对象就出现在对话发生现场。现场文脉指示涉及日语指示词的“コソア”三个系列。同时现场文脉指示分为对立型和融合型两个种类。

对立型是指说话人和听话人的位置是相对的、对立的。对立型的现场文脉指示中,对说话人身边的对象或说话人的一部分用コ系指示词指示,对听话人身边的对象用ソ系指示词。对距离说话人和听话人都不近的对象,用ア系指示词指示。融合型是指说话人自己和听话人在同一位置的文脉指示。融合型现场文脉指示中,距离说话人和听话人都近的对象用コ系指示词;距离说话人和听话人都远的对象用ア系指示词;如果不能判断是前两种中的一种情况的话,就会使用ソ系指示词。

(二)言语文脉指示

言语文脉指示是指有所参照的进行指示。言语文脉中有前方呼应、后方呼应、指定指示和代行指示这几种。知识对象是根据短期的记忆而来的。一般而言,言语文脉指示中间,ソ系的指示词的使用比较多。另外,根据语境不同,コ系指示词也有时会出现这样的用法。指示对象已经在对话中间被提及过,也就是说能在对话中或者上下文脉络中找到相应的对象。言语文脉指示中间在本次研究中,コ系和ソ系指示词出现的较多,但是ア系指示词在本次研究中没有发现这一类的使用情况。

(三)记忆文脉指示

记忆文脉指示是指说话人和听话人参照长期记忆来进行指示,一般用ア系指示词呈现。听话人对所指对象也提前知情的情况占多数,有时候也有说话人不知情的情况。指示对象是基于长期记忆而来的。说话人有强烈的思想意识注入会话的情况下,会用ア系指示词来指示。

在使用记忆文脉指示的场合,会分为以下四类:一是说话人和听话人拥有共通认知、共同体验的情况;二是一个人独白的情况;三是想不起来的情况;四是说话人有强烈的思想意识注入会话的情况。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问题

本文主要针对“あの”在日译汉之后所表示的文脉指示功能进行分类研究。因此,设置了以下研究问题:

(1)“あの”有怎样的文脉指示功能?

(2)“あの”在翻译过程中与汉语指示词“这、那”有怎样的对应关系?

(3)“あの”在被翻译为汉语指示词“这、那”之后分别有怎样的文脉指示功能?

(二)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本文是基于北京日本学研究(2007)年的中日对译语料库进行研究的。中日对译语料库中包含小说、论文、传记、政治评论、白皮书、法律相关文书、条约文书、诗歌等种类的对译文本。其中,文学作品中文版有23篇,日文版有22篇,总计达到1130.3万字。另外,除去文学作品的其他文本,汉语有14篇,日语14篇,总计576.4万字。本文主要以中日对译语料库中的日语文学作品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的原文文本和译文文本作为语料进行研究。本文通过检索“あの”,对检索结果进行归类总结,通过总结出的频度来研究“あの”在被翻译为汉语指示词“这、那”之后分别有怎样的文脉指示功能。

四、研究结果探讨

(一)“あの”的中文译文汇总

在本文中,通过检索,其中“あの”的汉语翻译分类并统计出以下频度:

(1)あの(总共93句例句):①那(60例;频率64.5%)②那+数词(22例;23.7%)③这(3例;频率3.2%)④没有相对应译文(8例;频率8.6%)。

(2)あの人(不包括「あのひと」总共58句例句):①他(她)(30例;频率51.8%)②那人(14例;24.1%)③他(她)们(9例;频率15.5%)④他那人(4例;频率6.9%)⑤这人(1例;频率1.7%)。

(3)あのとき(不包括「あの時」总共17句例句):①那时(7例;频率41.2%)②当时(5例;29.4%)③那时候(3例;频率17.6%)④上次(2例;频率11.8%)。

(4)あの頃(总共1句例句):①那时候(1例;频率100%)。

本文中想探究的问题是“あの”在翻译成汉语指示词时有怎样的文脉指示功能,因此感叹词“あのさ”、“あのね”、“あの”就不在此进行讨论研究。

(二)“あの”与“这、那”

同时通过对中文译文的对应,对“あの”对应的汉语指示词“这、那”的分别的频度也进行了统计,从“あの”的汉语译文来看,本文总共统计例文169例,其中翻译成“这”系列指示词的有4例;翻译成“那”系列指示词的有111例;而翻译成其他非指示词的例子有54例。从这个统计结果来看,“あの”翻译成“这”系列指示词的情况非常少,全都是比较特殊的情况下才翻译为“这”。同时也可以说“あの”在一般情况下会被翻译成“那”系列指示词。同时,翻译为“这、那”之外的词的情况很多这个现象也体现了汉语语言的丰富性。在汉语中,有相同意思的词会有很多,因此日语译为中文时的翻译方式也就会相应出现很多。

(三)“あの”的文脉指示功能分类汇总

从统计结果来看,“あの”的文脉指示功能分别为以下几种:现场文脉指示出现40例;言语文脉指示0例;记忆文脉指示122例;其他特殊例子8例。在总结了实例之后,对“あの”可以总结出以下结论:

(1)翻译成「这」系列指示词时,现场文脉指示的例子为1例,言语文脉指示为0例,记忆文脉指示为3例。

(2)翻译成「那」系列指示词时,111例全部为记忆文脉指示,没有言语文脉指示功能。

(3)翻译成表示人的指示词时,现场文脉指示40例,记忆文脉指示18例。翻译成人称代词的时候,因为能看到所指示的人,因此为现场文脉指示。翻译成表示时间的指示词时,所有例子均为记忆文脉指示。因为指示的时间是说话人和听话人共同了解的时间。表示记忆文脉指示功能的场合,例子中有“说话人和听话人有共通知识和共通体验”的情况。而在小说中没有“说话人强烈的思想注入”的情况。

[1]木村英树.中国語指示詞の「遠近」対立について——「コソア」との対照を兼ねて[C].日本語と中国語の対照研究論文集(上).东京:くろしお出版,1992:181~211.

[2]中日対訳コーパス[M].北京:日本学研究センター,2007.

[3]史隽.日中指示詞の対照研究[D].东京:一桥大学,2011.

[4]Lakoff R.Remarks on this and that[C].the 10th Regional Meeting.Chicago:Chicago Linguistic Society,1974:345~356.

猜你喜欢

文脉日语语料库
保护“文脉” 吸引“人脉”
二十四节气的历史文脉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设计的文脉 第1季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把课文的优美表达存进语料库
关于日语中的“のた”和“の”的研究
基于JAVAEE的维吾尔中介语语料库开发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