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拯救一个母亲就是拯救一个家庭

2018-11-15

西江月 2018年3期
关键词:梧州市梧州助产士

□ 陆 欣

何碧琼从走出校门之日起,就把自己的才华和精力奉献给了妇产科事业,在妇产科学的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的治疗与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她用精湛的医术挽救了许多妇女、儿童的生命,成为梧州妇产科学早期的开拓者、奠基人之一。

何碧琼 (1920~2017年)出生于藤县塘步镇古佩村,那是一个贫困村。在20世纪20年代,农村家庭很少送女童上学。何碧琼在家里的十兄妹中排行老大,从小就要担负起照顾弟妹的重担。但是,她很渴望读书,经常拉着妹妹、背着弟弟去村里的学堂,趴在窗外听老师讲课。直到十岁那年,何碧琼才有机会进学堂读书。何碧琼说,她能够离开乡村到城里读书,还得感谢村里一位叫苏翼群的妇女。

苏翼群是藤县县城水巷口苏家的大小姐,当年嫁到藤县古佩村,生了三个女儿。苏翼群的丈夫嫌弃她没能生下儿子,准备再娶一个小老婆,苏翼群一气之下带着三个女儿回了娘家。苏翼群是独生女,苏家人也很开明,让她继承了家里的所有财产,这为她后来资助包括何碧琼在内的八个女童读书提供了资金。

苏翼群是个思想开明又热心助人的人,她认为,女人一定要读书才能改变命运,因此,她在支持自己三个女儿读书的同时,也鼓励何碧琼要用心读书。苏翼群明确表示,何碧琼读书时遇到经济困难,都可以去找她。

在苏翼群的支持下,何碧琼考上了藤县中学。每当学校的休息日,何碧琼都与一群女同学来探望苏翼群。苏翼群总是为女学生们做好一大桌饭菜,热情招待大家。

何碧琼中学毕业后,因为喜欢助产士这个职业,就报考了梧州护士学校的助产士专业。

当时,国家贫困落后,医疗卫生条件极差,妇女生孩子如同过鬼门关,难产死亡率极高。按旧中国的生育观念,有没有医生,女人都要照样生孩子,而当时社会上只有接生婆,很少有从专门学校毕业的助产士。为了帮助妇女渡过产育难关,何碧琼决定选择报考助产士专业。

何碧琼从梧州护士学校毕业后,每天都在助产士的岗位上迎接小生命的降生。何碧琼后来回忆说:“我非常喜欢助产士这个职业,愿终身致力于妇产学科的研究,用爱心做好助产士这项工作。”

1951年1月20日,梧州市人民政府按政策法令接管思达公医院,更名为“梧州市工人医院”。当时梧州市政府确定,梧州市工人医院要以外科、妇产科为今后业务发展的重点。何碧琼从1953年调入梧州市工人医院妇产科后,医院就把她列为妇产学科带头人进行重点培养。

1955年,医院把何碧琼送到江西医学院进修,专门学习妇产科专业知识。期间,她在生理学,以及妇科肿瘤、内分泌和畸形胎儿预防诊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何碧琼从江西医学院毕业后不久,梧州市工人医院就让她挑起了妇产科主任的重担。何碧琼时常对妇产科的医生们说:“如今,梧州市政府把工人医院妇产科作为重点科室来发展,我们一定要尽快建立妇产科学知识体系。”

何碧琼认为,作为一名妇产科医生,不仅需要精湛的医术,还要有崇高的医德。在工作中,她身体力行,为医护人员树起榜样,无论白天黑夜,还是严寒酷暑,只要有需要,她都会在病房里为治病救人而忙碌。她治疗病人,从不问身份贫富,对于每个就诊者,她都尽心尽力。

与何碧琼一起工作过的医生们回忆说,何主任常常告诫大家,当一个医生,要时刻牢记自己肩上的责任,产妇、病人入院,就是把她们的身体交给了我们,医生要把她们当成亲姐妹,要从每件小事上体贴和关怀她们。医生不仅要会看病,还要会看人,因为每个病人的病情特点、身体状况、家庭状况、生活习惯都不同,医生如果搞不清产妇、病人的实际情况,就难以很好地帮助产妇和病人渡过难关。在何碧琼和工人医院妇产科医生们的努力下,20世纪50年代,梧州市区孕妇难产率和新生儿死亡率大幅度下降。

何碧琼还注重做妇科病临床学的社会调查,她从临床统计学中看到,妇科病占了妇女发病率的三分之二,特别是在医疗卫生条件极差的贫困落后地区,妇科病发病率非常高。因此,何碧琼经常带着医护人员到工厂、农村宣传预防妇科疾病科普知识,为妇女们治病。在缺医少药的地区,她手把手教会妇女们用中草药来预防和治疗一般的妇科疾病,大大改善了农村妇女的身体状况。

何碧琼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开展学术研究,为梧州的妇产学科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工作中,何碧琼深感妇科癌症是妇科疾病的最大难点,她和医生们就在预防和治疗妇科癌症项目上克难攻坚。

1962年,有一位中年妇女被诊断出患上子宫癌,当时梧州市几家医院的妇产科医生们都来为她会诊,大家一致认为以梧州当时的医疗条件和技术,无法为这个患有晚期子宫癌的水肿病人做手术,应该马上让家属把病人送到上级医院治疗,但是,这位妇女不愿到外地做手术。

何碧琼看到这位妇女的求助,下决心挑战这次高难度的治疗。她立刻让这位妇女转院到工人医院妇产科病房,并精心为她做好手术方案。何碧琼走上手术台时,这位妇女说:“何主任,你大胆地给我做手术吧,万一我不行了,你也不必担心,我已帮孩子找好领养的人家了。”当时,何碧琼对参与手术的医护人员说:“我们拯救这个母亲的性命,就是拯救一个家庭。”

在何碧琼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这位妇女的手术最终成功了。手术后,很多人担心她难以度过长达五年的康复期。何碧琼一直给这位妇女做身心康复治疗,鼓励她勇敢战胜病魔。在何碧琼的帮助下,这位妇女带病生存到八十六岁,她临终时叮嘱儿孙,一定要常去看望自己的救命恩人——何碧琼医生。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一直是新生儿死亡率最高的疾病。1965年8月,何碧琼带头开展的“换血”治疗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科研项目获得成功,这个科研成果马上被应用到临床医学上。当时,贺州一位女工的前两个孩子都因患新生儿溶血症而连续夭折,她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到梧州市工人医院求诊。当这位女工的第三个孩子出生时,何碧琼为孩子进行“换血”治疗,最终,孩子被何碧琼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那位女工非常感谢何碧琼。

长期以来,很多产妇在怀孕期间都在纠结一个问题,那就是生宝宝时,剖腹产还是顺产呢?何碧琼一直都坚持一条原则: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让孕妇尽量减少剖腹产。1980年夏天的一个下午,一位产妇因胎位不正造成难产,母子生命危在旦夕,值班医生已为产妇做好剖腹产手术的准备工作,何碧琼刚开完会回到病房,就马上加入抢救中。她一边轻声安慰产妇,一边做紧急处置,经过大家三个小时的共同努力,终于使产妇顺产生下孩子。

何碧琼还非常注重产妇的产后康复治疗,提出应该对产妇产后抑郁症加以重视。她每天查病房时都叮嘱医生们要注意产妇们的情绪变化,关注产妇们的心理健康,使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大大降低。何碧琼还经常与医护人员给产妇亲属上课,让亲属一同关心产妇们的身心健康。

何碧琼高明的医术和崇高的医德,得到政府的肯定和群众的认可。

1979年1月,梧州市召开科学大会,梧州市工人医院的一批科研项目获奖,其中就有何碧琼的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中西医结合综合防治项目,何碧琼因此获得了先进个人奖励。

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何碧琼还积极参与社会事务。1979年,何碧琼当选自治区妇代会代表;1982年,何碧琼当选梧州市劳动模范;1983年,何碧琼当选全国“三八”红旗手;何碧琼曾先后当选为梧州市第七、第八届人大代表,她还当选为第七届梧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何碧琼参加工作后,收入的很大一部分都用于资助弟妹们以及一些贫困学生读书。有一位家境十分贫困的农村姑娘,在何碧琼的帮助下完成了学业,并靠自己的努力当上了劳动模范,后来还当上了基层单位的领导。

梧州解放前夕,何碧琼跟随中共地下党参加了保卫梧州的战斗,从那时起,加入中国共产党便成为何碧琼一生的追求。由于一些历史原因,何碧琼很长一段时间没能入党,但她一直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出色做好本职工作。1982年7月, 经党组织批准,何碧琼终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何碧琼在党旗下庄严宣誓,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何碧琼退休后还一直关心梧州工人医院妇产科的发展,看到医院发展得越来越好,一大批优秀人才先后涌现,挑起治病救人和医疗科研的重担,她感到十分欣慰。2017年8月25日,何碧琼走完了她96年的奋斗之路。

猜你喜欢

梧州市梧州助产士
梧州市第八中学 勤奋创新 润心立德
梧州市第十五中学 三好学园 平安乐园 美丽花园
研究分娩室助产士职业暴露的易感染因素及护理措施
中共梧州城工委
墨韵书香
产妇助产士护理预防产后出血的干预效果分析
助产士有什么用?
一城一舰 心心相印
男助产士 一年接生200余名婴儿
梧州工人运动的急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