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法论”视域下的中国画的学习方法

2018-11-15庞运锋

名家名作 2018年2期
关键词:气韵用笔生动

庞运锋

(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六法论”是由南北朝时期的著名画家谢赫提出来的,六法的内容包括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谢赫在第一部有理论体系的绘画著述《画品》中提出了这一观点学说。“六法论”通过鉴赏27位绘画作家的创作水平来确定每个人的绘画地位,引起了不同时期艺术家的各种讨论。“六法论”成为绘画鉴赏和品评的依据,从理论上对中国画作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今天,我们从“六法论”的各方面来分析中国画的学习方法。

一、“六法”的内容诠释

“六法论”的各个内容分别代表绘画技法的六个重要方面,体现的是画家对客观事物的感受以及表达出自己的理解,在用画笔把自己的感受和理解绘画出来。“气韵生动”,中国画中,画面的形象气质最为重要,要求画面要形神兼备,栩栩如生。气韵生动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要和其他五方面进行综合,气韵生动是体现作品灵魂的关键。“骨法用笔”,指的是创作过程中如何运用笔墨,是具体的创作方法。不同的画家,不同的绘画作品需要不同的骨法用笔。这一内容是品评作品好坏的至关重要的标准。形神俱佳。“应物象形”,作者在绘画时,能够不改变事物的本来面貌而把它表现出来,不是主观的想象,脱离实际。“随类赋彩”,指的是绘画的色彩。中国画在设色方面要求绘画中的色彩与所画的物象色彩要相似。“经营位置”,指构图。构图和布局是绘画创作过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对作品的成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西方人注重写实,而中国人讲究借景抒情,因此中国画中的景象在现实当中往往不存在。“传移模写”,指画家的基本功训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对作品进行临摹,二是要学以致用。

二、“六法论”蕴含的中国画的学习方法

“六法论”是在传统绘画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绘画的方法和鉴赏的标准,这种方法对于基础教学学习扎实有效,六法本无先后,但是从实践的角度出发,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六法包含了临摹、写生、创作等传统的学习方法,共包含六个环节,接下来我们仔细分析各个环节的学习方法。

第一环节是“传移模写”,我们理解为学习绘画的创作方法。传移模写首先要临摹前辈的作品,学习一定的绘画规律和技巧,在临摹的过程当中产生艺术创作的灵感。其次要以大自然为师,在对自然景象写生时提升自身的艺术素养,使学到的技法在创作中得到应用。

第二环节是“经营位置”,好的绘画作品都离不开构图,在一幅绘画作品当中,事物的大小、高低、远近等,都不是随意的,要经过画家的苦心设计,达到合理的布局画面。就是在临摹和写生的过程中将心中所记住的在画面上进行巧妙布局。因此,中国绘画作品中的场景往往是不现实的,但是是唯美的。

第三环节为“应物象形”,这点要求画家要画什么像什么,而且要如实描绘绘画对象的真实面貌。这也是绘画的基本要求。

第四环节是“随类赋彩”,指的是色彩的应用。传统的绘画作品中的色彩要与描绘对象的色彩相似,指的是描绘对象的固有色,没有光源色和环境色的概念,但是自从西方美术引入以来,人们渐渐认识到光线的影响,开始追求色彩的个性化,因此随类赋彩就有了新的含义。

第五环节是“骨法用笔”,这指的是造型和技法的结合,画面的支撑靠的就是骨法,有了骨法画面才能有立体感。画家在绘画的过程中要了解描绘对象的结构,通过用笔表现出来。中国绘画没有光影,只是利用线条勾勒出造型。画家会运用不同的骨法用笔,有的体现阳刚阴柔,有的表现秀丽奇险、泼辣含蓄等。所以,用笔能够体现出绘画作品的骨法。

第六环节是“气韵生动”,气韵生动在早期是非常抽象的概念,早期的表现为“以形写神”,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气韵生动成为画家们追求的最高境界,气韵是中国绘画的一个重要概念,气韵生动主要表现绘画对象内在的精神和气质,达到人物和景象相融合的目的。因此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发挥出艺术家的主观想象力,使主观和客观的想法在作品中融会贯通,达到中国绘画作品创作的最高水平

简而言之,“六法论”告诉我们的是中国画学习的过程。从古到今,“六法论”被运用着并发展着,“六法论”是中国绘画学习的基础,是引导中国画家走向成功的桥梁和关键。“六法论”对绘画实践进行总结,在绘画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中国画要按照中国人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训练方式来学习,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绘画作品。只有这样,才能造就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家和绘画作品。

猜你喜欢

气韵用笔生动
中国美学“气韵”范畴之“韵”探颐
“气韵非师”辨
不要用笔去玩电风扇
生动“演”绎,“讲”出精彩
生动的冬天
不可“烘染太过”——用笔过猛,反倒弄巧成拙
句子变生动
浅谈“气韵”在传统美学转型中的含义
智力大闯关
如何使表情更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