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歌的艺术特征
2018-11-15徐潜
徐 潜
(彼得罗扎沃茨克国立音乐学院,俄罗斯 卡累利阿 彼得罗扎沃茨克)
一、什么是中国民歌
中国民歌即中国民间歌曲。民歌起源于人们的现实生活,流传于中国的各个地区,成为中国独特文化的一部分,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民歌是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口头创作的文学和音乐完美相结合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用以表达劳动人民思想感情、意志、要求与愿望的,具有强烈的现实性,是中国各个民族文艺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民歌在中国的艺术发展史上是最早形成的音乐体裁之一,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语言艺术之一。
二、中国民歌体裁丰富
中国民歌的体裁,按照演唱形式可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
(一)劳动号子
劳动号子是产生并应用于劳动中的中国民间歌曲,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作用。在劳动过程中,尤其是在集体协作性比较强的劳动中,为了统一劳动者的步伐,调节呼吸,释放身体负重的压力,劳动者常常发出吆喝的呼号,所以劳动号子是伴随劳动而歌唱的一种歌曲。不同劳动产生不同的号子。在歌唱内容上,包括劳动、爱情、说古论今,歌词大多是即兴而成。
劳动号子的种类:搬运号子、船工号子、农事号子。
劳动号子的特点:
1.劳动号子中经常使用衬词。例如:哎嗨,哎嗨。
2.音乐节奏、情绪、音调都和劳动的动作特点紧密联系。
3.每种号子的节奏、音调、情绪都伴随着劳动的变化而变化。
4.劳动号子一般多采用一领众合的演唱形式。
(二)山歌
山歌是中国民歌的基本体裁之一,流传分布极广,蕴藏也极为丰富,泛指劳动人民劳作在山野、牧场、田间时即兴抒发内心思想情感并演唱的民歌。其内容大多以表现劳动生活与爱情生活。一种看法认为,凡是流传于高原、山区、丘陵地区,劳动人民在各种个体劳动中,例如行路、砍柴、放牧、割草,或者民间歌会上为了自己娱乐而演唱的节奏自由、旋律悠长的民歌,就是人们常说的山歌。另一种看法则认为,从体裁特征而言,劳动人民在草原上传唱的牧民之歌、赞歌、宴歌,还有劳动人民在江河湖海上传唱的渔民之歌、船歌,也都应该归属于山歌。因为它们同样具有在个体劳动中咏唱,其歌腔自由舒展、能够自娱自乐等基本特征。一般来说,这种广义的山歌概念更有助于我们对山歌体裁艺术特色的理解。
山歌的种类:
山歌的歌种是不同地区民间对本地山歌的独特称谓,比较常见的种类有:陕北的“信天游”,山西的“山曲”,内蒙古的“爬山调”,青海、甘肃等地的“花儿”“少年”,湖北的“赶五句”,四川的“晨歌”,等等。
山歌的特点:
1.歌词大多为即兴创作。
2.唱词大多以七字为一句,二句或四句为一段。
3.节奏大多比较自由舒展。歌曲词头和词尾常常带有吆喝性唱腔。
4.演唱形式大多以独唱和对唱为主。
5.在黄河中上游一带传唱的山歌,大多比较高亢、粗犷。
6.在长江流域以及长江以南地区传唱的山歌,抒情性较强。
(三)小调
小调又称“小曲”“时调”,是劳动人民在劳动之余,在日常生活中所演唱的用以抒发情怀、娱乐消遣的民歌。农村小调大多反映的是农村的日常生活,妇女的爱情、婚姻生活。城市小调则涉及城镇的商人、市民、工业者和处于社会底层的乞丐、妓女等。其唱词大多以娱乐嬉戏、自然风光、生活知识、民间故事等为主。小调所表现出来的情感细腻曲折,形式也比较规整,表现手法上也是丰富多样的。
小调的种类:抒情小调、叙事小调、诙谐小调、歌舞小调。
小调的特点:
1.歌词一般比较固定。
2.曲调比较流畅,结构完整。
3.曲式结构大多以二句和四句的单乐段结构构成,也有多乐段结构构成的。
4.小调脱离了劳动的制约,它与城镇生活紧密联系。
5.演唱形式大多以独唱为主,也有对唱和齐唱的演唱形式。
综上所述,如今中国民歌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反映广大人民群众新生活的中国民歌正如雨后春笋般接踵而来,艺术特征不但新颖别致,就连乐曲调性也尤为明朗热烈,这将是新时期中国民歌一个极为显著的艺术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