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里的丰碑
2018-11-15
我到过很多次藤县大黎镇大黎村。以往来去匆匆,没有留下深刻的记忆。今天,我放慢了脚步,在大黎村巷里漫步,倾听那一段段远去却依然清晰的记忆,感悟那一颗颗已消逝却始终澎湃的灵魂。
雨后的大黎,青山叠翠,田野放绿,空气湿润,让人有一种凉丝丝的畅快和不断进行深呼吸的欲望。随着车子的停歇,一座青砖和泥砖混搭砌成的古旧瓦房出现在视线,随行的村支书陆梅天指着房子说:“这是赋玙学堂。”
赋玙学堂就在大黎村车田屯,已经历风霜雨雪192年,学堂不过400多平方米,分前后座,六间房,中间有个小天井,四合院结构,除了墙脚和外墙是青砖外,其余都是泥砖砌成。
赋玙学堂虽简朴,但不平凡,里面的文物和文字资料,记述了学堂的传奇。
1825年,大黎村古制屯陆氏族人抱着让本族弟子启蒙的初衷,建造了这所学堂,取名赋玙学堂,“赋玙”是指晶莹的美玉,取这个名字,就是希望后人学好诗词文章和武术,做像美玉一样的人。学堂开设有修身、国文、算术、续经、史学、体操等科目,学生们文武兼修,这在当时实属罕见。192年间,学堂培养出文武举人6人、秀才7人,举世闻名的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英王陈玉成、来王陆顺德、侍王李世贤及183名将领和4位同盟会会员,曾在赋玙学堂读过书、习过武。
赋玙学堂后有一个斜坡,上面有一处50多平方米的小平地,这就是车田烈士陵园。陵园外面是一排柏树,陵园里有一座纪念碑,碑高3米,碑体贴着红色大理石,上书“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个行书大字。碑两旁各有一个小花圃,里面是柏树和胭脂花、一叶青。
陆梅天告诉我,这座纪念碑在1954年建立,是被列入民政部登记的纪念碑。为什么要立这样一座碑?这里曾发生什么感人的故事?
1943年夏,抗日战争进入关键时期,桂林、柳州相继沦陷,藤县、蒙山、荔浦、平乐告急。原北伐军敢死队队长陆超临危受命,出任藤县、蒙山、荔浦、平乐专区抗日联军总司令,司令部就设在大黎村的赋玙学堂,大黎及周边村950多名热血青年参加了抗日联军。
1943年秋,盘踞桂林的日本军队试图取道蒙山经大黎南下,夺取位于平南县的军用机场,然后与日本军队占领的广州机场,构成空中运输线,支撑其在华北漫长的战线供给。
接到上级指令,陆超率领3000多名抗日将士,奔袭200多公里,在蒙山县杜莫一带,与日军展开激战。战斗中,来自大黎村古制屯的战士陆章光将身上所有的弹药都打光了,被十几个日本兵包围,他就地抡起一根木桩,勇猛地与多个鬼子搏杀。这次战斗,抗日联军击毙了包括日军炮兵连队队长江川一郎在内的日军200多人,受到国民政府的嘉奖。
当年冬天,抗日联军奉命转移到大黎山区,开展抗日宣传活动。部队在司令部所在地赋玙学堂开设敌后抗战游击训练班,号召广大青壮年踊跃报名参军,还动员青年妇女缝衣纳鞋、张贴抗日标语,激发民众的抗日热情。
从1943年秋至1945年春,抗日联军先后与日军进行了蒙山县城争夺战,以及黄村、文圩、佛子岭等大小战役36次,击毙鬼子、汉奸560多人。抗日联军还收复了蒙山县城等广大地区,粉碎了日军侵占大黎的图谋。大黎地区成为桂东南唯一没有沦陷的乡镇,抗日联军紧紧握住了蒙山通往平南的交通咽喉,打破了日军南下构建空中运输通道的阴谋。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地下党员江世忠、彭贵康秘密回到家乡大黎,组建湄江游击队大黎中队。该中队以赋玙学堂为指挥部,召开秘密会议,商讨发展地下交通员、地下党员,开展革命斗争。湄江游击队大黎中队经过两年多的发展,队员发展到30多人。在解放军进驻大黎的清匪战斗中,队员们积极协助解放军搜集情报、当向导、参加战斗,使剿匪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1949年10月的一天早上,解放军在梅雷岭上与大批国民党残匪相遇,发生激战。解放军利用有利地形进行还击,击毙众多土匪,战斗一直持续到下午2点,终因寡不敌众,被迫撤退,有9位解放军战士不幸被俘。土匪把这些战士押到伪乡政府进行审问,并许诺:只要投降,就每人奖赏黄金一斤、白银200两……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战士们不为所动。匪首余铸吩咐土匪施以酷刑逼问,将竹签插入战士们的手指头。9位战士的手指和脚趾都被竹签插了个遍,血流满地,惨不忍睹。指头连心痛,但是战士们宁死不屈。匪首恼羞成怒,把9位解放军战士押到大黎江边的三坡洲上杀害,烈士们的鲜血染红了黎江水。夜里,群众趁着天黑,冒险把9位烈士的遗体偷运回来,埋葬在梅雷岭上。
总有一些历史,让我的思绪无法平静,眼泛泪光。在各个革命历史时期,有876名大黎籍将士先后牺牲,为后世矗立起巍巍丰碑。藤县人民政府于1954年10月在车田屯牛栏坪立碑纪念,彰显烈士们对革命做出的巨大贡献,供后人瞻仰缅怀。
英雄不死,忠魂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