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2018-11-15申依辰
申依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荐,在语文科目的高考中,基础知识分值的比例日益减少,而更多的转化为去考察学生自主思考学习的能力,而阅读理解则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在实际的学习中,很多学生对于阅读理解的开放性问题,往往把握不住要点,掌握不了核心,导致在阅读理解题目中频频丢分。
一、把握文体特点和核心语句
学生在做阅读理解题目的时候,首先要了解整个文体的特点和核心句,不同的文体特点则反应了不同的文体目标。只有掌握了文体特点和核心语句,才能快速准确地抓住文章所表达的含义。例如,在实际的学习中,对于一篇文章,首先要判断出文章是叙事还是记人,如果是叙事,则要快速地明确事情的中心事件,对中心事件进行合理的分析,而如果是记人,则要抓住文章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描写,了解文章通过哪些词语、句子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以便掌握人物在文章中内心活动的变化。
在掌握了文章的文体特点之后,还要对文章进行有重点、有层次的分析,掌握文章的重点。进行了一次大致的阅读之后,最后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从简单到复杂、从整体到局部地将问题和原文的关系理顺,可以很好的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目的。最后,对于核心句子要进行重点的分析,有的时候,可能是一句话、可能是一个词语、可能是一个字,都会对整个文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把握了核心句子,才能更好地把握整体文章。
二、积累文学知识,更好的把握文章背景
一篇文章的作者、创作时间、创作背景、典故、蕴含的思想等等都是文学知识的范畴,如果能够在了解这些文学知识的基础上去阅读材料,则能够更好的去理解文章的潜在思想。因此,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作为学生的我们应该尽可能的抽时间去利用闲暇的时间去阅读相关的文学常识。例如,在学习《雷雨》相关知识之前,可以让先去网上查资料或者翻书去了解文章的相关创作背景,就能够了解到《雷雨》的作者曹禺先生在青少年时代就亲身经历了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社会,亲眼目睹了中国社会的黑暗面,曹禺先生在谈到创作意图的时候说道:“《雷雨》是在有没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通过对文章相关文学知识的了解,我们能够更容易的去了解文章的潜在内涵,更容易去和作者的情绪产生共鸣。通过这样不断的积累,不但有效地提高了自身的文学素养,也可以很快地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三、激发学习自主性
无论什么样的学习,学习的主体都是学生,“被动式学习”怎么也比不了学生自主学习来的效果好。被动式学习的学习无法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而在激发学习自主性后,每一次新鲜的阅读、每一次与作者思想的碰撞,都能够让我们深深的感受到语文阅读的魅力所在。因此,在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时候一定要发挥我们学习的自主性。平常的阅读不应该是在教师、家长的催促下被动去阅读,而应该是由于自身内在需求而去阅读。同时,阅读理解练习的时候,不但要记住最后的结论,还需要我们自主的去思考这些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在现在的学习活动中,有一部分学生就是懒得思考,或者说是没有养成深层次思考的习惯,一篇文章读完丢在一旁马上就忘记了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对于重点的语句不但要思考,还要将自身的理解记在笔记本上,以后得空的时候还可以回头看看笔记,回顾一下自己的思考经历,这样一来,不但读得懂、记得深,更难能可贵的是想的远。只要能有效激发我们的自主学习性,我想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也会事半功倍。
四、答题的准确描述
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最实际的会在考试中得到体现,无论是考试中的大阅读题还是小阅读题,就算我们能够很好的去理解文章材料所表达的思想,抓住中心目标,最后还是要通过精简准确的语言去回答题目。相比较而言,小阅读题,主要是考察学生的细心和耐心,需要学生对文章的信息进行有目标的筛选,而大阅读题除了耐心和细心之外,还要求表达出学生对于文章的主观思考,也就是说需要学生对文章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很多学生在做阅读理解的时候都没有信心,很多是因为学生不知道怎样通过简单干练的语言去表述问题的答案。这就需要我们能够很好的去组织自身的语言,抓住问题的核心,用尽量干练简洁的话去表达自身的想法,否则就会出现词不达意的问题,最后导致题目做出的答案并不是内心的想法的尴尬局面。总之就是需要做到信、达、雅这三个字,信,就是要忠于文章核心思想基础上去作答,不能与原文思想相违背;达,则是需要学生的答案要符合文章的大意;而雅则是需要做出的答案语言优美,语句通顺,没有错别字,符合答案字数的要求,同时保持字迹工整。
五、结语
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我们日积月累的阅读不同的文章,听取和吸收不同的思想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有这样不断的练习和思考,然后通过各种好的学习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多思考、多积累,我相信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一定是显著而事半功倍。
[1]朱玉贞.提高高中语文课程的有效利用率[J].成才之路,2016(15).
[2]张明梅.高中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策略[J].青海教育,2014(11).
[3]杨松.浅谈高中语文的小说教学[J].教育现代化,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