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会烧什么样的书取暖

2018-11-15□林

杂文月刊 2018年14期
关键词:巴比伦王宫畅销书

□林 虹

每个月我都会在网上订购几本图书,所以每个月自然都会接到月度畅销书推送。这些“畅销书”我大多不喜欢,前一段日子,终于将网站的推送屏蔽掉了,因为那些“畅销”的标准我个人并不认同。每个人的欣赏点、关注点不同,因此每个人喜欢的书也肯定不一样,但有没有一个相对比较客观的标准呢?我认为是有的。

好多年前的一篇文章引得我思虑至今,文章的标题是《世界末日,先烧哪些书?》。这个诘问之所以引起我的思虑,原因有两个:其一,我曾经是做书的,以往,我这样的人被称作“书商”,而现在这个词已经消失了;其二,我喜欢阅读。我知道,很多读书人碰到这个问题的时候,都会情不自禁地思索一番。其实,“世界末日,先烧哪些书”当初有两个前提:一是图书馆中有现存的所有类型的书籍且不重复;二是灾难结束之后,这个图书馆中所剩的书,将是人类重建文明的重要资料。

这两个前提让“先烧哪些书”成为一个虚拟的问题,但这种看似荒诞的虚拟却让我们对书的甄别有了一个全新的角度。因为在这个预设的虚拟情景中,“不是个人讨厌什么书就烧什么书,因为这个人不仅肩负着活下去的责任,更肩负着全人类的重任”。在这个前提下,我们习以为常的“畅销”的标准可能会不一样。

当年,作家马伯庸给出的答案是,“第一批投入火堆中的书,毫无疑问是成功学和励志书……烧了丝毫不可惜”,而且,“成功学这两年出得太多了,拿来当燃料,可以烧很久”。在他的名录中,“活该被烧”的书还有生活保健类、明星自传类、星象占卜类。他也把这个问题问之于一干友人,“有的先烧青春小说再烧旅游指南,有的烧了历史普及类的犹嫌不过瘾,还要去拿高中教辅与公务员题库出气”。看来,这个问题是一块试金石,可以一下就试出书籍的优劣。

人类历史上的焚书都不是什么光彩的行径,公元前213年发生在中国的“焚书坑儒”是一个太著名的历史事件了,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之后的秦朝末年,项羽入咸阳,将秦始皇焚书之余保存下来的官府藏书,连同咸阳城一把火焚毁……其实焚书这种行为在许多国家的历史上都曾经发生过。早在公元前612年,巴比伦人攻陷亚述国首都尼尼微后,就将亚述王宫付之一炬,王宫图书馆中的大量藏书也在这次浩劫中被毁。公元前7世纪初,犹太国王约雅敬焚毁了先知耶利米写的《巴录便尼利亚》,原因是他不喜欢这部作品对巴比伦将入侵的预言……

人类焚书的历史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不过这些焚书事件与本文开篇所说的烧书却有实质的不同,这种不同就在于印刷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一方面享受各种图书、各种思想带来的文化的丰富性,而另一方面也有大量让人不忍卒读的书籍泛滥成灾。所以,当“世界末日来临”时,我们该“先烧哪些书”,其实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它启发我们的是,百年之后,我们该给子孙留下的是什么?他们由此知道我们看的是什么书,他们也由此知道我们是什么样的人。

荒诞的问题其实并不荒诞,答案也许不言自明。

猜你喜欢

巴比伦王宫畅销书
24小时完成的畅销书
画画
在布罗卜丁奈格的其他经历
巴比伦餐厅酒吧
巴比伦传奇
畅销书架
畅销书架
科尔德威与巴比伦城的考古发掘
辽宁沈阳汗王宫遗址
巴比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