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启蒙:审美的独立判断

2018-11-14沈道生

三联生活周刊 2018年44期
关键词:画展涂鸦画画

去年女儿4岁生日前夕,我问她想要什么礼物,她竟回答说,想要开一个画展。说明我们平日里带她看的不少画展还是在她的记忆里留下些印象的。欣喜之余,就跟她开始一起筹备。原以为这只是一场儿戏,至多算一份别致的生日礼物罢了,不过是让孩子高兴一下。可随着展期的临近,在陪她创作、选画、装裱、布展的过程里,我渐渐发现,自己低估了这个画展,原因竟是不懂她的画。回想起微微在纸上画出一些只有她自己才能明白的东西,并得意地讲给我们听时,那种心无杂念,没有功利的专注,让我突然意识到,原来“听孩子的画”比看懂她画的是什么要重要得多。

对于孩子,你听见了她的“画”,理解了她,她才会感到无比的快乐!在画展上,她最兴奋的时刻也是用稚嫩的话语向来宾得意地介绍她的“杰作”。大人世界的认知,对孩子而言,毫无意义!他们认为什么才是什么。如此这般自由表达的纯粹,是多少艺术家苦苦追寻的东西,在孩子身上却是自然而然的存在。难怪毕加索曾说:“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问题在于长大成人之后能否继续保持这般灵性。我14岁就能画得像拉斐尔一样,但却要用一辈子时间向孩子学习如何画画。”由此让我领悟到,面对孩子的涂鸦,千万不要自以为是地教他们任何形状、色彩、构图等技巧,那都是成人世界里的标准,对这个阶段的孩子除了阻碍,一无用处。我们能做的,就是保护好这份天真不被打扰。

沈道生和女儿

在我的印象里,中国传统似乎没有儿童画这个说法,大概小孩子的涂鸦除了家里人会欣赏之外也不会有别的观众。因此没什么保留的价值。骆宾王7岁写的《咏鹅》诗是到今天还在传诵的唐诗而不是儿童诗。诗就是诗,画就是画。画画几乎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只要稍加注意就会发现他们把大地、家具、墙壁当画布,把凡是能画出痕迹的东西当画笔,只要能涂到的地方都可能涂上自己的作品,沾沾自喜。说明这只不过是孩子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跟艺术并无多大关联。之所以容易被混淆,是因为孩子不带任何功利性的挥洒,加上生理阶段笔墨不精确所形成的偶然性造成的,这也是让很多人惊叹为与艺术大师作品面貌相仿佛的根源所在。“天真烂漫是吾师”,大师们成名成家后的加持更加深了儿童涂鸦神话的建立。其实我觉得艺术这件事情,无论是画画还是音乐,没有兴趣和天赋都只是纯粹游戏罢了,想要成事一定需要无比艰辛的刻意练习。

但是,作为成年人,我们的确有责任引导孩子在这个世界里寻找和发现一些美的资源。走过40多年,4年前女儿的降临仿佛让我宛若重生。陪伴她的每个日子都像是自己穿越了时光似的,有点骄傲也有点惶恐。为了她,我们特地搬到一个空气清新、能看到很多很多树和山的地方。室内空间也得好好布置一下,不求奢华但得讲求格调,电视机这种被动快乐的东西就不要了,陈设也要尽量做减法,把有限的预算着重在艺术品上。我选了一幅杉本博司的摄影作品,挂在她的小床边,因为里面有一种静谧的力量,我希望能传递给她。我总希望尽可能地让女儿感受美好。哪怕最简单的散步,也试着告诉她一切生命最美好的样子就是它们原本的样子,看看花开了有什么颜色,小蝌蚪变成青蛙了吗?树上结的是什么果子?听见布谷鸟在叫吗?那个巨大的马蜂窝还在不在?

在审美能力缺失已久的教育大环境下,宁可慢一点,我想要告诉我的孩子天籁之美,于是就带她常常亲近自然;告诉她书法之美,就多看看展讲讲汉字的故事;告诉她古琴之美,就放张郑云飞老师的《高山》当作背景音乐;告诉她诗词之美,一起读读背背《千秋好诗词》;还想告诉她生命之美,《护生画集》里图配诗的形式最适合不过了。诸如此类的美好还有很多很多,让它们润物细无声地充盈在每一天的日常生活里,浸润孩子也滋养着自己。我坚信充满美的心灵一定容不下恶。我希望在她生命的每一天都优雅从容,处事得体,积极乐观,待人友善。等她长大成人之后,一定会发现审美是唯一只能靠自己独立判断的一种能力。

由于我的個人兴趣使然,女儿的成长环境里会很容易接触到琴棋书画、笔墨纸砚之类。虽然并不是她天生就该喜欢这些我喜欢的东西,但模仿是所有孩子的天性。不管你在干什么她都会凑过来,玩手机、炒菜、莳花弄草、拖地,包括写字画画。有一段时间,她对刻印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跟她说你还太小,到小学才能用刻刀,于是就让她先磨磨石头,画画印稿。她开心得不得了。当我把她画在印石上的小象龟刻出来的时候她抢着要盖,说明我们大人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孩子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你给她机会,她就会跃跃欲试。

女儿的画展里有一组《六十一景》,是我让她带着我到她的幼儿园走了一趟,记下十处景致,专门创作成了十幅画,分别是“梵天余韵、双幢夕照、晴窗蕉影、古井涌泉、红旗映日、绿荫秋千、花间锦鲤、幽廊闻莺、松谷绿波、蒙童百工”。有意识地引导她寻觅自己幼儿园里那些跟别处不一样的景物,培养她有一双发现美、观察美的眼睛。

当孩子小的时候她是如此依赖大人,我们就有责任多给她输入一些美的记忆,尽量多创造有助审美的场域。不仅是指物理的空间,还包括我们的言行。懂得和颜悦色的美你就会知道大吼大叫不可能教育出沉静的孩子,等待花开的过程必须从自己的耐心开始。还记得去年我们去四明山学围棋,最大的收获就是江铸久老师在第一课告诉大家的一条纪律:“我们做任何事情首先不能影响自己,其次不能打扰到别人。”你发现没有,只要课堂上有人不遵守纪律,他的行为一定是“不美的”。如果我们把追求美作为教育甚至生活的常态,我想这就是蔡元培所说的可以代替宗教的“美育”吧!“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当你有了对美的感知能力,你一定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无处不在。只要保持住孩子的好奇心和感知力、表达力,从学会到擅长再到喜欢继而热爱就顺理成章了。

女儿沈希夷的绘画作品

生日画展如期开幕,来的人比预料中的更多,当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挂到墙上,被人欣赏,孩子开心极了!当努力得到回应,这种快乐一定会让你记忆犹新。我一方面为她高兴,一方面想到著名童话《小王子》里狐狸曾说过的那句著名的话:“仪式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我们陪伴孩子,绝不应该只是陪在她身边而已。而应当全身心地投入到孩子的世界里,并有意识地为孩子的成长营造些特别的仪式感,在她的记忆里埋下爱的种子。这类仪式感,比画作本身要重要得多。

(沈道生,南书房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文化纪录片导演。)

猜你喜欢

画展涂鸦画画
创意涂鸦
卡通画展
创意涂鸦
『六一』画展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5)
小小画展
奇妙画展暗藏玄机
我爱画画
老树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