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 杯莫停
2018-11-14朱秋虹
摘 要:酒元素是金庸小说中的重要成分,涉及酒元素的情节在小说中占有较大篇幅。金庸小说在当今能够有媲美柳永词的传播影响力,与酒元素还原其小说中背景年代设定、寄托大众对武侠的憧憬与渴望的功能是分不开的。金庸先生通过对酒元素的深刻理解与充分运用,促成其作品取得了雅俗共赏的艺术成就,从而受到人们喜爱,广泛流行。
关键词:酒元素;金庸小说;武侠;酒神精神
晋人江统曾有云:“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一曰杜康”。酒作为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有着相当久远的历史。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之中,酒影响着社会的各个阶级,也渗透在了各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之中。武侠小说中的酒,不仅仅是一个物质存在,更是一种精神符号,寄托着平凡生活中的英雄梦想。金庸小说作为中国现代武侠小说中的杰出代表,在现当代文坛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古人以“凡能饮水处,皆能歌柳词”来形容柳永之词传播之广,金庸武侠小说在20世纪的中国亦是如此。金庸小说能获得如此高的评价,来源于其对传统武侠小说的继承与超越,金庸在继承与发展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用现代意识更新了审美的艺术形式,从现代的角度对武侠精神进行了升华。在金庸先生的笔下,酒元素与武侠得到了很好的融合,他对中国酒文化充满智慧的理解与阐述,让千汇万状的酒飘香出百味杂陈的情。酒元素由其贴近历史生活的特点,寄托读者的理想精神,促进金庸小说成为雅俗共赏的艺术作品,广为人们喜爱。
一、 金庸小说中不可忽视的酒元素
武侠小说借武说侠,酒是最不可缺少的元素,没有了酒,整个江湖也失去了光彩。在金庸先生的每一部作品中,都不乏对于酒相关内容的描述,按照创作时期排序大致整理如下:
在此处具体与“酒”相关小说情节界定标准有以下两条。
第一,“酒”字连续出现且在此段情节描写中起到塑造人物、推动情节发展、烘托气氛等作用的。以《射雕英雄传》中丘处机酒楼大战江南七侠为例,酒元素在此章节中连续出现,体现了多个方面内容。丘处机将那“用来焚烧纸锭表章,四尺有余”的佛门铜杠装满美酒,徒手搬至酒楼,是其内功雄厚的体现。在八人一来一往的“敬”酒比试中,外家功夫高明的张阿生、借巧劲化力的朱聪、剑法轻功卓越的韩小莹等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江南七侠对同一缸“美酒”不同的处理方式,展现出了其各有所长的武功与迥异的性格。整段描写十分的精彩,时至今日根据此小说改编成的影视作品都对这个场景情有独钟,重笔刻画。
第二,此段写到的“酒”与中华传统文化、风俗习惯是息息相关的。《射雕英雄传》中,铁木真设宴接待金国王子完颜洪熙、完颜洪烈,献上的马乳酒便是蒙古的特色酒种,带有浓厚的区域色彩,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少数民族文化的一部分。《碧血剑》中穆人清教授袁承志剑法之前写道“这一年端午节,吃过雄黄酒,穆人清又请出祖师爷的画像……”喝雄黄酒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寓意驱妖避邪,可以保佑人们身体健康,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风俗。
涉及以上二类的均列入具体与“酒”相关小说情节的计算,同一情节内仅算一处,其余的暂不统计。
通过将上述数据整理成柱状图我们可以发现,酒元素在金庸小说中占有大量比重,每一部小说中都大量出现过“酒”字,并且除《越女剑》以外的小说中都有对与“酒”相关内容情节的描写。金庸小说中受到大众的熟悉与喜爱程度,大体来说是和酒元素的应用呈正比的,深入人心的形象(如令狐冲、乔峰)都离不开酒元素的塑造。由此可见,在研究金庸小说的艺术成就与广泛传播的价值上,不应该忽略酒元素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二、 酒元素促成金庸小说的流行
自20世纪中末期以来,金庸小说风靡港台、大陆,以及海外国家,出版过日文、韩文、泰文、英文、法文等多种译本,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作为公认的“大众”文学,金庸小说最大的生命力便在于它拥有广大的读者群体。越有价值的小说往往如同好酒一般,时间越长,飘香越远。金庸小说能够有如此大的覆盖面积,与其雅俗共赏的艺术成就息息相关。酒元素在金庸小说中的应用,充盈了小说中可见的内容,升华了小说中隐藏着的精神内涵,比起其他元素更贴近人们心目中历史的生活状态,更能寄托人们对于“侠”的精神理想。
(一) 贴近历史生活
金庸小说有着惊人的艺术表现力,又贯穿着日常生活的神韵。小说中的内容情节是虚构的,但其灵感往往来源于生活。
酒作为人类最古老的食物之一,对于它的起源一直流传着不同的说法,《笑傲江湖》中令狐冲所喝的“猴儿酒”,这是借用了“猿猴造酒”的传说。其实在原始部落时期,由于人们采集的野果长期储存发酵,散发出了酒的气味,人们开始品尝、接受这种液体。之后从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六孔大瓮可以看出5000年前中国人民已经懂得如何酿酒。1974年河北的平山县中山墓出土的铜壶中保存了2300多年的古酒,正是当时酿酒术高度发展的实物证明。但猴儿酿酒的说法在众多书目中均有记载,《清稗类钞·粤西偶记》中道:“粤西平乐等府,山中多猿,善采百花酿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数石。饮之,香美异常,名曰猿酒”。《紫桃轩杂缀·蓬栊夜话》中亦云:“黄山多猿猱,春夏采杂花果于石洼中,酝酿成酒,香气溢发,闻数百步”,可见民间对此多有认可。
中华的传统酒文化内涵深厚,不同的原料、方式、时间酿造出来的酒千差万别。在金庸的小说中,出现过汾酒、女儿红、竹叶青、马乳酒、雄黄酒等多种多样的酒,根据它们的发展历史与特点,金庸先生在其中蕴含了不同的情感与态度。例如《书剑恩仇录》里乾隆被红花会所抓,红花会人为戏弄乾隆故意提及要奉上“汾酒”,而在《射雕英雄传》中,黄蓉在饭馆里挑剔店小二时,点名要的也是六十年陈的汾酒。汾酒是中国最早的国酒,又称“杏花村酒”,以工艺精湛,源远流长,素以入口綿、落口甜、饮后余香、回味悠长特色而著称,自南北朝时期便是宫廷的“御酒”。在《书剑恩仇录》中汾酒象征的是乾隆皇帝的身份,描写出红花会人对大清的仇恨。在《射雕英雄传》中汾酒凸显的则是黄蓉对吃喝的讲究,暗示着这个打扮的如小叫花子一般的女子不是普通人。
金庸通过酒元素相关内容的叙述,将想象中的故事与真切的历史史实相结合,为读者还原一个更接近真实的古代武侠情景,塑造一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甚至带入情感的人物形象。
(二) 寄托精神理想
中国人自古以来便有一个武侠梦。陈平原教授在其《千古文人侠客梦》中说道,武侠在于已武行侠,其中“武”是辅助性的手段,而“侠”代表了气质和精神,是武侠小说中的灵魂。武侠小说作为“成年人的童话”,其情节内容充分适应了大众的顺义性意向,把握住了中国文化深层的心理结构,满足了中国人成为一个拥有一身武功和正气,不畏强权,不受欺辱的侠者的生命想象。而酒元素在武侠小说中正是作为一个寄托生命想象的物质,它所蕴含的酒神精神象征着大众对自由的渴求与向往。
与西方超越了悲、喜剧,摒弃传统回归原始生活的酒神精神不同,中国的酒神精神是以道家的哲学为源头,以恣意洒脱的“醉八仙”为代表,忘却生死、名利,追求绝对自由的精神。在《庄子·秋水》中庄子对楚王的邀请不屑一顾,表达了自己宁愿在泥塘中做一只摇头摆尾的乌龟,也不愿做被牵制的“千里马”的志向,酒神精神的本质也是如此。金庸的作品继承了我国酒神精神的精髓,侠客义士便诞生于人们对于自由的渴望。压迫人的政局和黑暗的生活环境,让人们迫切地希望有人能救他们于水火,于是出现了能够飞檐走壁,有绝世武功的英雄。英雄们不畏生死的追求自己的信仰:有不屑于朝廷以官位招降的陈家洛、勇于揭露“名门正派”丑恶面目的令狐冲、面对敌军毫不胆怯英勇守城的郭靖……他们嫉恶如仇、见义勇为,精神上的不被束缚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
酒是金庸小说中人物达成天人合一状态的必备之物,它炙热、灿烂,能烧尽一切污秽之物,让人感受到自由与逍遥。令狐冲说:“人生在世,会当畅情适意”,这是令狐冲的人生信仰,也是多少有着“武林梦”的人们的信仰。
三、 小结
酒元素作为金庸小说中不被重视但十分重要的成分,在整套作品中占有大量比重,以其丰富的内涵和趣味性吸引着读者的眼光。就金庸小说所取得的艺术成就而言,酒元素丰富了小说的内容,让小说中的情节更加生动,塑造出了一批富有特点的人物形象,从中传递出武侠小说追求正义、不畏权贵的核心价值观。有英雄相聚的地方就有酒,酒元素在小说中亦作为众多情节转折、承接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形成自然而然的过度,为下文做出了铺垫。
关于酒的文化早已随着中华传统文化扎根在每一个中华子女的心里,渗透在我们的生活各个角落之中。金庸小说能够有如此广泛的影响力,与酒元素在其中承载的价值是分不开的。酒元素的广泛应用使得江湖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仙界,是而充满着烟火气息的人间,促使读者伴随着对真实武侠世界的想象,寄托自己“仗剑走江湖”的憧憬,在崇拜武侠中践行武侠。
参考文献:
[1]刘小丽.金庸武侠小说对传统武侠小说的继承与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金庸.《碧血剑》(上)[M].北京:北京新知三联书店,1994(5)(1999.2重印):79.
[3]李咏吟.金庸小说叙事与民间文化理想[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4):94-99.
[4]河满子.中国酒文化[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5]干春松,张晓芒.中国文化常识[M].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7.
[6]陈平原.千古文人侠客梦[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
[7]孔庆东,蒋泥.醉眼看金庸:北大醉侠点击金庸人生[M].线装书局,2005.
[8]汤哲声.金庸小说的价值取向和对中国小说现代化的思考[C].北京金庸小说国际研讨会,2000.
[9]郭梅.金庸小说中的飲食文化[N].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28(1):11-17.
[10]赵跃鸣.金庸武侠小说中的饮食文化[N].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6):83-86.
[11]杜晓平.金庸小说的生活化特点[J].南都学坛,2010,30(6):132-133.
[12]黄政.从大众文化视角看金庸小说的影响[J].新闻世界,2012(10):213-214.
[13]张颖帅.武侠小说的艺术欣赏[J].文教资料,2007(16):83-85.
[14]李倞,张京.略论金庸武侠小说的艺术成就[J].社会纵横,2007,22(5):87-88.
[15]宋沁潞.金庸小说语言研究[D].山东大学.
[16]陈墨.金庸小说与中国文化[M].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朱秋虹,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