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浮力》教学为例来谈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018-11-14曾桂芬

考试周刊 2018年97期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法初中物理教学浮力

摘 要:探究式教学法是一种以生本理念和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科学教学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本文将以人教版《浮力》教学为例,研究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包括课前导入设计、探究过程组织、教学总结和评价方法应用等。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浮力》;探究式教学法

前言: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认可,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探究兴趣,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越来越注重对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探究式教学过程實际上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实现知识内化的过程,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因此,有必要结合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及课堂教学实践经验,对该教学法的应用策略加以总结,促进其推广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 基于探究式教学法的《浮力》教学课前导入设计

在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合理的课前导入设计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快速了解本节课的知识内容,掌握学习重点,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愿望,从而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比如初中物理《浮力》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了解浮力的产生原因、理解阿基米德原理、掌握浮力计量方法等。其中,浮力产生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通过合理设置情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现象,从而使其更好地体会浮力的存在及作用。

比如,教师可以接半盆清水,使用乒乓球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将乒乓球放入水中后,乒乓球会浮在水面上。教师用手指将乒乓球压入水面以下,松手后,乒乓球再次浮上水面。此时教师可以提出启发式问题:“乒乓球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乒乓球在上浮过程中都受到哪些作用力?”“施力物体是什么?”“施力方向如何?”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通过为学生播放视频等形式完成课堂导入。比如播放氢气球放飞过程的视频等,让学生更加全面的认识浮力的存在。或者,拿一个矿泉水瓶将底部剪掉,不盖盖子,将乒乓球放入底部,慢慢倒入水到乒乓球上,发现乒乓球沉在底部。学生这时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乒乓球不浮上来?在学生惊奇的瞬间用手堵住瓶口,乒乓球一下就浮上来了。这时惊奇声不断,兴趣盎然进而可以引入我们的新课。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确定探究主题,进而组织后续的探究过程。

二、 基于探究式教学法的《浮力》教学探究过程研究

完成课堂导入后,教师可以以分组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学生实验所需的器材主要包括水槽、溢水杯、矿泉水瓶、小桶、烧杯、物块、弹簧测力计等。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前,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技能。学生通过之前的物理知识学习以及在平时生活中的经验积累,已经普遍意识到浮力的存在,并知道浮力方向向上,与重力相反。但浮力大小到底与什么因素有关、不能浮在水面的物体是否也会受到浮力等,学生却难以说明。针对学生所欠缺的知识内容进行探究过程涉及,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对浮力较为全面的认识。

以此为出发点,教师可引导学生分别进行浮力感知实验和测量实验,利用课前准备的实验道具,让学生将空的矿泉水瓶逐渐压如盛满水的水桶中,从而使学生通过手上的力道变化,更好地体会浮力大小。在此过程中,学生也可能会产生错误的认知,认为浮力大小主要与物体距离水面的深度有关。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设计实验,证实自己的猜想。注意实验方法,特别强调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实验并动手测量,可以自行走出误区,并将关注点转移到物体在水中所受浮力与排开水的重力关系上面,进而再次通过测量,得出F浮=G排这一关键结论。

三、 基于探究式教学法的《浮力》教学总结评价方法应用

完成探究学习任务后,教师还要及时组织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重点,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解决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对学生的探究学习表现作出综合性评价。在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下,学生广泛参与到课堂知识内容的探究学习过程中,可以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批判思维等得到全面发展。在教学总结评价环节,应根据课堂互动和学生的反馈情况,评价教学内容是否全面、具体、适宜,是否能够完整的覆盖知识主线,并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浮力》一课的学习情况而言,浮力和排开的液体重力关系是本节课的研究重点,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是错误地认为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深度有关。通过对重点和难点部分进行再次梳理,可以让学生形成深刻的印象,避免陷入类似的误区。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则应全面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探究表现、合作意识等,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并通过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和实验动手能力。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探究式教学方法是一种适用于初中物理教学的实用方法,可以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融合,促进师生课堂角色的转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发挥其课堂主体作用。在此情况下,物理课堂教学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参考文献:

[1]张悦.同伴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7.

[2]王利民.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A].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五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16:1.

作者简介:曾桂芬,湖南省娄底市,娄底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探究式教学法初中物理教学浮力
“浮力”知识巩固
我们一起来“制服”浮力
浮力大小由谁定
探究式教学法在技工院校武术教学中的应用
神奇的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