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学困生的产生及其转化策略研究
2018-11-14罗志江
摘 要:学生往往因为外界或自身的原因而影响学习成绩,成为学困生。学困生的产生原因很多,不能一概而论,我们需要研究学困生的成因并且根据不同情况而做出不同的应对方法。当前学生面临的社会因素繁多,心理因素也各不相同。其中以数学学困生所占学困生比重最大,人数最多,另外不同的因素结合起来所产生的结果也是截然不同的。转化学困生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我们讲事实,从理论中获取经验,积铢累寸,抓住要害,才能够用理论依据来帮助学困生摆脱学习差的现状。
关键词:学困生转化;分析;摆脱
一、 学困生产生的因素
(一) 学生心理因素。处于三年级阶段的小学生相比于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已经具有了初步反叛意识和叛逆思想。这个年龄阶段的小朋友往往比较调皮,喜欢追求新鲜事物和得到外界的强烈反馈。一些小孩不愿意像其他小孩一样规规矩矩地学习,他们心里初步产生的叛逆思想让他们不由想要和别人不一样。小孩子智商、情商都发育未完全,不能准确判断出自身行为或其他行为的对错,因此有时候会盲目模仿,导致做出一些不利于学习和自身成长的事情。作为学生的老师和家长,应该随时注意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把控学生不自觉的心理偏离。
(二) 家庭因素。家庭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最重要的课堂,家庭和睦才能保证学生学习的投入和态度。但是根据调查发现,目前有很大一部分的学困生家庭都缺少和谐、和睦的因素。部分学困生身处单亲家庭,还有部分学困生属于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严重影响着学生心理、生理的健康成长。所以,家庭的因素是学困生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没有能力解决这个因素,但是希望学生的家长都能各司其职,共同解决。
(三) 数学科目的因素。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很强的学科,不同于语文、英语等语言类科目。数学往往要求作答者具备高精准的细腻化思维方式,并且在答题步骤中都必须体现出答题者的思维方式。属于数学的学困生在每个学校、每个年级都存在,并且不可能完全减少到零。而且,一旦在学习中遇到长期无法解决的问题,学生就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和反抗心理。如果不加以引导,严重者甚至会产生厌学的心理情况。
(四) 学生智力水平的因素。虽然“学困生”是基于智力水平正常中的学习困难生中产生出来的,也就是说虽然是学困生,但是智力水平是正常的,是完好无缺的,但是,人总有不同不可能每个人的智力水平都是一样的,也不可能要求每一个学生都擅长数学、都有高精准度的计算能力。因此,我们只能尽量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让学生有成绩的进步和能力的进化。
二、 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一) 给予学生正确的心理引导。每个人的心理都很微妙,尤其是处于孩提时期的心理。我们不知道,一个小小的心理岔口会出现什么样未知的结果。但是事实证明,一旦思想和心理出了差错,产生不同的分叉路口,那么,一定会产生蝴蝶效应,让学生的一生都与原来的方向偏离。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们正是处于天真烂漫又活泼调皮的时候。有时候,他们想要急切地证明自己已经长大,急切地去证明自己的能力,可是偏偏事与愿违,不具备判断能力的他们会误以为叛逆就是成长,就是成长的特殊形态。一旦产生这样的误会,学生就会刻意地保持自己的叛逆。老师和家长一定要耐心地观察学生的表现,从学生的表现依据来修正对学生的教育方式。及时来纠正学生的错误心理。如果学生单独出现对数学的厌恶、排斥等表现,一定不能采取强硬措施,必须要循序渐进,缓解学生的厌学情绪。然后加以规正,引导学生学习。
(二)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习氛围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有的学生喜欢在安静的环境下学习,有的学生适合和同学一边辩论一边学习,这是学生对不同环境的适应程度不同。但是,学习氛围不同于学习环境,学习氛围是学生所处的环境中都充斥着认真学习的氛围,通俗来讲,好的学习氛围是让学生觉得必须认真学习,不认真学习就不舒服的特殊气场。一个好的学习氛围非常难营造,但同时对于学生来说也非常重要。这需要学校和家庭直接互相的配合,在学校,老师应该培养学生积极对待学习,养成认真学习的好习惯,在家里,家长也应该给学生以身作则,成为孩子学习的楷模和典范。
(三) 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孔子一直坚持的教育理念,同时,因材施教也是传承了几千年的教育理念,放在今天也是同样适用。每个孩子自然有他们不同的优缺之处,有的孩子擅长算数,有的孩子擅长推理,每一种能力都是数学学习中不可缺失的优秀习惯,我们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达到统一,一味地统一不过是流水线生产出来的标准表情而已,流水线上的表情虽然不说有瑕疵,但至少达不到最好。每个教育者都应该抓住学生优秀之处,做到扬长避短,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
(四)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方法是事半功倍的有利捷径,人人都想走捷径,但是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掌握住方法。对于学困生来说,我们并不强求他们可以想掌握住捷径。但是,我们必须要让他们学会方法,学会学习的方法、学会学数学的方法。数学是灵活的,是机敏的,是多变的。三年级的数学并不存在什么绞尽脑汁都难以理解的复杂公式。不管是什么方法,一切捷徑的前提都是努力,先努力解决点力所能及的,完成触手可及的任务即可。
(五) 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学习是一个发现错误并且修正错误的过程,在数学学习中我们不可能不犯错误,有些学生因为一些错误就会丧失信心,导致数学成绩一蹶不振。我们应该教会学生如何自主学习,如何正确看待失误,如何把错误归类,如何修正错误,如何把错误变成我们前进的阶梯。往往错题中都会暴露出我们自己的缺点,做错题肯定是因为某方面因素的缺失导致的,在错题中发现自己的短板,然后不断地优化自己,修正自己。
三、 总结
学困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人引导、纠正他们。身为教育一线工作者和家长,都应该主动去帮助学生,主动给学生一个和谐、美好的学习环境。小学的课程不难,在智力水平没有缺陷的情况下帮助学生重新获得学习上的动力和冲力,让学生努力自我掌控住数学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导向是我们的目标和责任。在简单的学习基础上,多加练习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数学思维方式,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刘敏.小学数学学困生创伤记忆的调查研究[D].扬州大学,2017.
[2]何文娟.小学中年级学困生的现状及其转化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
作者简介:罗志江,福建省三明市,沙县金沙小学。